【職人觀點】你的稀缺性,能為職涯帶來話語權和影響力嗎?還是成為了工具人?
方格精選

【職人觀點】你的稀缺性,能為職涯帶來話語權和影響力嗎?還是成為了工具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你可能聽過一種說法,職場上的價值來自於稀缺性。​

​我也聽說不少前輩說過,曾經以為只有自己會做、能做就叫做稀缺性;但他們沒告訴我的是,怎麼樣不讓自己成為「非你不可」的工具人?如何不讓自己因為「沒你不行」而惹來殺身之禍?​

raw-image

後來明白了,不是他們不說;而是他們也沒經歷過,所以說不出來。即使懂的人也不會明說,因為自己沒經歷過也未必聽得進去。​

這門課還是得自己修煉、自己體會。​

現在知道了,稀缺性不是因為自己能做什麼,而是有能力拒絕與選擇做什麼。​

​能做什麼,反映的是專業與技能的熟練程度;有能力拒絕與選擇什麼,反映的是一個人的話語權有多少。能夠選擇做一件事,並且帶來巨大的產出價值,代表著一個人的影響力。​

我們在職場上,除了努力提升自己的稀缺性之外,更重要的是將其轉化成話語權和影響力。

如此一來,我們可以撬動與槓桿更多的稀缺資源為自己所用,用更短時間、更少成本來創造更大效益;否則就只是燃燒自己、為他人作嫁的工具人,因為只有自己能做嘛!​

有人說,一個十年、十個一年,是專業與技能熟練度有無隨時間增長的差別。要懂得創造機會、讓自己不斷躍遷,這都沒有錯;但沒有話語權和影響力,這一個十年是贏過十個一年,但還是輸給別人的一個八年、一個五年。​

你是有稀缺性,但沒有了市場的需求性。​

最近看到幾份中高齡的履歷,他們提出的疑惑和我看到的問題,讓我有很多感觸。面對這些學、經歷很豐富的人,其實我沒能有太大幫助的;能做的,只是幫忙看看有那些阻力可以消除?怎麼樣讓自己的優勢更貼近期望的職務需求?但現實條件就是攤在那裡的,而對這些人來說要改變可能也為時已晚了。​

但對於十年經歷以下的職場工作者來說,做出改變還不算太晚。

你不一定能理解或實踐,但請空出時間想想這個問題:你的稀缺性是什麼?話語權、影響力又在哪裡?​

別讓你的時間與精力,投入在錯誤的地方努力著。

raw-image

曾經看過一篇文章,裡頭有一段話是這麼說的:​

「一定要做的事,體現的是專業;打死也不做的事,體現的是原則;有時間可以去做的事,體現的是邊界。」​

什麼事都想做的人,往往什麼事情都做不好。​

想著有事就先做、有機會再換的人,通常都承擔不起轉換的成本。



劉奕酉|鉑澈行銷顧問策略長、企業培訓顧問、暢銷書作者

擁有高科技產業十多年策略行銷與高階幕僚經歷,為台灣少數具有深厚實務背景的商務顧問,專注提供企業與職場工作者在思考、表達與問題解決領域的培訓與顧問服務。同時也是職場生產力作家,多家出版社、社群媒體指定邀稿對象;一年閱讀百本書、寫作百篇以上職場文章,以知識萃取、高效產出與全息圖解而廣受好評。

相關著作:《我用模組化簡報,解決99.9%的工作難題》、《高產出的本事》、《20道資料視覺化難題全解析

培訓、講座、專欄、顧問服務邀約,或文章轉載授權請私訊聯繫 ([email protected])


avatar-img
劉奕酉的職場致勝賽局
896會員
243內容數
不只給你知識,更給你贏得職場賽局的本事。 分享書選閱讀、全息圖解、職人觀點與萃取技術,讓你在知識變現的時代,獲得學習成長與高效產出的養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為什麼那些高效工作者能更從容地駕馭自我、做更好的自己?我認為有五個「切換」思維至關重要,這些年來也從中獲益良多。透過彈性切換、而非選項的二擇一,讓工作效率與效能都能保持在最佳狀態。
五個步驟培養數感,建立你的數據敏銳度。​面對生活與工作中的數據,多花點心思想一想,有時也能少走一些冤枉路。
面對問題,總是苦惱於不知從何著手、或是找不到有效對策嗎?學習了很多問題分析與解決的方法論,卻還是不知道怎麼應用?或許,你該學習用問題分析的「第一性原理」來思考,商業場景的問題都會有解的。
明明懂的知識、會的技能也不比人少,為什麼就不能像某些人一樣,在職涯上發光發熱?是自己學得不夠多、還是真的機遇不如別人?其實,有可能只是你的努力與學習用在無效的路徑上。在這篇文章中,我會用一張圖、三個問題,幫助你檢視自我的學習與成長,是否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我想分享的是卡爾.紐波特更早之前的一本著作,大約在十年前出版的,簡中版譯作《優秀到不能被忽視》這個很直白的書名。裡頭提到的三個觀點,對專業工作者來說相當關鍵。
常收到一些年輕朋友的詢問,可能是職場工作者、想成為講師或自雇者的人,也有即將步入社會的新鮮人。​​當你對工作職涯、個人生活或學習成長感到焦慮時,這六項觀點或許能給你一些啟發與提醒。
為什麼那些高效工作者能更從容地駕馭自我、做更好的自己?我認為有五個「切換」思維至關重要,這些年來也從中獲益良多。透過彈性切換、而非選項的二擇一,讓工作效率與效能都能保持在最佳狀態。
五個步驟培養數感,建立你的數據敏銳度。​面對生活與工作中的數據,多花點心思想一想,有時也能少走一些冤枉路。
面對問題,總是苦惱於不知從何著手、或是找不到有效對策嗎?學習了很多問題分析與解決的方法論,卻還是不知道怎麼應用?或許,你該學習用問題分析的「第一性原理」來思考,商業場景的問題都會有解的。
明明懂的知識、會的技能也不比人少,為什麼就不能像某些人一樣,在職涯上發光發熱?是自己學得不夠多、還是真的機遇不如別人?其實,有可能只是你的努力與學習用在無效的路徑上。在這篇文章中,我會用一張圖、三個問題,幫助你檢視自我的學習與成長,是否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我想分享的是卡爾.紐波特更早之前的一本著作,大約在十年前出版的,簡中版譯作《優秀到不能被忽視》這個很直白的書名。裡頭提到的三個觀點,對專業工作者來說相當關鍵。
常收到一些年輕朋友的詢問,可能是職場工作者、想成為講師或自雇者的人,也有即將步入社會的新鮮人。​​當你對工作職涯、個人生活或學習成長感到焦慮時,這六項觀點或許能給你一些啟發與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