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別錄》113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2014/4/13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知足常足,終身不辱。知止常止,終身不恥。」

良因曰:
如《佛所行讚》說:
「其不知足者,五欲境彌廣,猶更求無厭,長夜馳騁苦。」
所以不知足者,在爾虞我詐的追逐中,長夜馳騁,
且招來毀謗恥辱,豈非苦火常燒心?
而安住於知足,即是安住於法中,一切安樂。
人生苦短,智者思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5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鋼骨佛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14/4/12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謙卦六爻皆吉,恕字终身可行。」 良因曰: 凡事都是禍福相倚,有一利則有一弊。 唯有「謙」卦,萬象皆吉,無禍害之伏藏。 恕者,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謙,與佛法的無我相應;恕,與慈悲相應。 聖人所見略同,只是說法稍異罷了。 謙之與恕,終身可行,
2014/4/11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造物所忌,曰刻曰巧。萬類相感,以誠以忠。」 良因曰: 刻薄機巧,與功利主義相應; 而誠懇忠厚,與慈悲心相應。 但看外相,似乎刻與巧,為快速成功地捷徑; 若論因果,只有誠與忠,才能化育萬象。 如同溫潤而厚實的土壤,則果實繁茂。
2014/4/6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群居守口,獨坐防心。」 良因曰: 眾生都被共業所牽引, 在此業力的漩渦中,會出現一個個的「真理」,為大眾忠實地遵循。 而歷史的經驗中得知,依循此「真理」的廣大群眾,最終永遠是輸家。 因此在群體中,應冷眼看世間,不願做業力的奴僕。 古人說: 宜深思之...
2014/4/5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毋以小嫌疏至戚,毋以新怨忘舊恩。」 劉直齋云:「好合不如好散,此言極有理。 蓋合者,始也;散者,終也。 至於好散,則善其終矣。 凡處一事,交一人,無不皆然。」 良因曰: 《無量壽經》說: 「含毒畜怒,結憤精神,自然剋識,不得相離, 皆當對生,更相報復!」
2014/4/4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惠不在大,在乎當厄。怨不在多,在乎傷心。」 良因曰: 真正以慈悲心,即使只是在他人失意時,幾句溫馨鼓勵的話,一個微笑, 都可能鼓舞他人再次生起對未來的勇氣,而價值萬金。 相對的,有意無意間觸動對方的痛處,或許不是甚麼大事, 但深深地傷害,將生生世世結怨。
2014/3/30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小人樂聞君子之過,君子恥聞小人之惡。 此存心厚薄之分,故人品因之而別。」 良因曰: 《論語》中常常分別君子與小人的差別,若能自省, 會發現我們多與小人之心相應,慚愧! 如蕅益大師所示: 「內不見有我,則我無能,外不見有人,則人無過。 願慚愧受持!
2014/4/12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謙卦六爻皆吉,恕字终身可行。」 良因曰: 凡事都是禍福相倚,有一利則有一弊。 唯有「謙」卦,萬象皆吉,無禍害之伏藏。 恕者,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謙,與佛法的無我相應;恕,與慈悲相應。 聖人所見略同,只是說法稍異罷了。 謙之與恕,終身可行,
2014/4/11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造物所忌,曰刻曰巧。萬類相感,以誠以忠。」 良因曰: 刻薄機巧,與功利主義相應; 而誠懇忠厚,與慈悲心相應。 但看外相,似乎刻與巧,為快速成功地捷徑; 若論因果,只有誠與忠,才能化育萬象。 如同溫潤而厚實的土壤,則果實繁茂。
2014/4/6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群居守口,獨坐防心。」 良因曰: 眾生都被共業所牽引, 在此業力的漩渦中,會出現一個個的「真理」,為大眾忠實地遵循。 而歷史的經驗中得知,依循此「真理」的廣大群眾,最終永遠是輸家。 因此在群體中,應冷眼看世間,不願做業力的奴僕。 古人說: 宜深思之...
2014/4/5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毋以小嫌疏至戚,毋以新怨忘舊恩。」 劉直齋云:「好合不如好散,此言極有理。 蓋合者,始也;散者,終也。 至於好散,則善其終矣。 凡處一事,交一人,無不皆然。」 良因曰: 《無量壽經》說: 「含毒畜怒,結憤精神,自然剋識,不得相離, 皆當對生,更相報復!」
2014/4/4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惠不在大,在乎當厄。怨不在多,在乎傷心。」 良因曰: 真正以慈悲心,即使只是在他人失意時,幾句溫馨鼓勵的話,一個微笑, 都可能鼓舞他人再次生起對未來的勇氣,而價值萬金。 相對的,有意無意間觸動對方的痛處,或許不是甚麼大事, 但深深地傷害,將生生世世結怨。
2014/3/30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小人樂聞君子之過,君子恥聞小人之惡。 此存心厚薄之分,故人品因之而別。」 良因曰: 《論語》中常常分別君子與小人的差別,若能自省, 會發現我們多與小人之心相應,慚愧! 如蕅益大師所示: 「內不見有我,則我無能,外不見有人,則人無過。 願慚愧受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學佛者生活要如法 法若不住心 即是空過人生 空過人生就會懈怠 懈怠則將墮落 若能以勇猛的精神 行於正法中 無有間歇就是精進 稱為「精進菩提分」 又名 「精進覺支」
倘若是境界已經現在面前,又避不掉、躲不開,這時該怎麼辦呢?這時務必要保持「正念、正知」、「如理作意」,千萬不要起任何「不正的思惟」。 我們自己不妨多想想,有的人貪、瞋很容易現起,不妨多從這邊用心。我們要反省我們內在是不是有那一條毒蛇?不要時節因緣具足了,又跑出來咬人。
我們想一想,前面講的凡夫心,不斷地作繭自縛,自己障礙自己,自己傷害自己,那種苦是沒有意義的,是苦上加苦。 反過來我們修行止觀,剛開始會有點累,但是慢慢修行到一個階段,有了突破之後,那就不再是累,而是法喜。你會很期待每一次功課的到來,靜下來拜佛、經行,然後靜坐。它決定是有真實功德、真實義趣的。
世間的眾生因為都有生老病死,有的眾生是心也苦,身也苦,又加上他不知道修行,不瞭解無常,不知死賊時常在旁伺察。因此,菩薩或知道修行的人,就不要再加苦給眾生,所以不應該瞋彼,應當修忍辱。
我們看「欲放逸」的文: 心之可畏,甚於毒蛇、惡獸、怨賊、大火越逸,未足喻也。 毒蛇、惡獸、怨賊、大火越逸,是譬喻我們內心貪、瞋、癡、等分的煩惱,而且毒蛇、惡獸這些頂多就是傷害我們的色身,它不會破壞我們的法身,更不會讓我們墮到三惡道去。所以說內心的煩惱比毒蛇、惡獸還要厲害。
Thumbnail
在人世間受苦或者是受很多違緣、逆境的時候,都會想:「受苦要受到什麼時候?什麼時候才是個頭?」就算人世間的苦暫時過去,也還沒到頭!人世間本來就有很多痛苦的本質,蓮花生大士開示:「世間上的快樂,它的本質都是痛苦。」所以,一定要有一個究竟安樂、永恆的歸處。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真實的步調✨ 絕言絕慮,無處不通。~三祖僧燦 「多言多慮,轉不相應。絕言絕慮,無處不通。」這四句詩經常被修行者拿來討論。大意是說:說得愈多,想得愈多,離真理愈遠;沒有話說、沒有念頭,此時四處通達、圓滿實在的經驗才會顯現。
Thumbnail
老子說:「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但,不爭不是躺平啃老,是精進自己,不再與人爭論是非對錯。 不論是家庭工作,很多時候事緩則圓,不決定也是一種決定。當下若有情緒,任何決定都是錯。 經典中一段記載,引人深思。 「世尊,你如何渡過(輪迴的)暴流呢? 「朋友,不滯留也不掙扎,我便渡過暴流。
Thumbnail
如果可以勤修佛法,將心中的貪、噌、痴、慢、疑等等無數執著,一點一點慢慢放下,此生就可以因為揹負的執著越來越少,生活得更加輕鬆,更加自在。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學佛者生活要如法 法若不住心 即是空過人生 空過人生就會懈怠 懈怠則將墮落 若能以勇猛的精神 行於正法中 無有間歇就是精進 稱為「精進菩提分」 又名 「精進覺支」
倘若是境界已經現在面前,又避不掉、躲不開,這時該怎麼辦呢?這時務必要保持「正念、正知」、「如理作意」,千萬不要起任何「不正的思惟」。 我們自己不妨多想想,有的人貪、瞋很容易現起,不妨多從這邊用心。我們要反省我們內在是不是有那一條毒蛇?不要時節因緣具足了,又跑出來咬人。
我們想一想,前面講的凡夫心,不斷地作繭自縛,自己障礙自己,自己傷害自己,那種苦是沒有意義的,是苦上加苦。 反過來我們修行止觀,剛開始會有點累,但是慢慢修行到一個階段,有了突破之後,那就不再是累,而是法喜。你會很期待每一次功課的到來,靜下來拜佛、經行,然後靜坐。它決定是有真實功德、真實義趣的。
世間的眾生因為都有生老病死,有的眾生是心也苦,身也苦,又加上他不知道修行,不瞭解無常,不知死賊時常在旁伺察。因此,菩薩或知道修行的人,就不要再加苦給眾生,所以不應該瞋彼,應當修忍辱。
我們看「欲放逸」的文: 心之可畏,甚於毒蛇、惡獸、怨賊、大火越逸,未足喻也。 毒蛇、惡獸、怨賊、大火越逸,是譬喻我們內心貪、瞋、癡、等分的煩惱,而且毒蛇、惡獸這些頂多就是傷害我們的色身,它不會破壞我們的法身,更不會讓我們墮到三惡道去。所以說內心的煩惱比毒蛇、惡獸還要厲害。
Thumbnail
在人世間受苦或者是受很多違緣、逆境的時候,都會想:「受苦要受到什麼時候?什麼時候才是個頭?」就算人世間的苦暫時過去,也還沒到頭!人世間本來就有很多痛苦的本質,蓮花生大士開示:「世間上的快樂,它的本質都是痛苦。」所以,一定要有一個究竟安樂、永恆的歸處。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真實的步調✨ 絕言絕慮,無處不通。~三祖僧燦 「多言多慮,轉不相應。絕言絕慮,無處不通。」這四句詩經常被修行者拿來討論。大意是說:說得愈多,想得愈多,離真理愈遠;沒有話說、沒有念頭,此時四處通達、圓滿實在的經驗才會顯現。
Thumbnail
老子說:「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但,不爭不是躺平啃老,是精進自己,不再與人爭論是非對錯。 不論是家庭工作,很多時候事緩則圓,不決定也是一種決定。當下若有情緒,任何決定都是錯。 經典中一段記載,引人深思。 「世尊,你如何渡過(輪迴的)暴流呢? 「朋友,不滯留也不掙扎,我便渡過暴流。
Thumbnail
如果可以勤修佛法,將心中的貪、噌、痴、慢、疑等等無數執著,一點一點慢慢放下,此生就可以因為揹負的執著越來越少,生活得更加輕鬆,更加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