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新聞後的「收驚」-談接觸社會新聞之後的替代性創傷與自我照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由於這幾年應邀去講<助人者的自我照顧與替代性創傷>相關主題的演講,既然自己身為講師,當然要多鑽研、多做功課,開始對「替代性創傷」這個議題研究越多,就越感興趣,越發地熟悉這個議題。剛好最近社會新聞播報的內容,不外乎都是跟自殺、殺人等重大事件有關,身為諮商心理師的我雖只是個平凡的小咖,但仍想為社會大眾略盡棉薄之力,希望透過這篇文章讓大家了解自己看完新聞後的一些身心反應,很可能就是「替代性創傷」的反應,並協助大家做一些自我照顧的動作,讓大家安心跨年,為2023年畫下一個美好的happy ending~

替代性創傷,顧名思義,是創傷的一種,但並非本人自己經歷,而是因為目睹、聽聞別人經歷了重大精神衝擊或創傷事件,因此自己也有出現一些不舒服的創傷後壓力的症狀或反應。那些事件算是重大精神衝擊或創傷事件呢?像是最近一週以來新聞報導的校園攻擊案、韓星自殺事件,內容涉及自殺、殺人等攸關生命消逝的巨大哀傷失落或者血腥暴力成分,且這些事件中,明確有人傷亡,造成身體或心理、精神上的毀損、傷害或殞落,這就是「創傷」。而身為閱聽者的我們,雖然不一定是第一線接觸到當事人身亡的醫護人員,也不一定是遭受攻擊而死亡的學生身旁的親友或師長、校園輔導人員,但卻多少會因為聽到或看到這些新聞報導,因此感覺到自己身心受影響,或有情緒波動。如果您的身心受影響或情緒起伏程度較大,且有以下下文所列的症狀或反應,那有可能就是替代性創傷,鼓勵您可以用本文提及的「安心三法」來好好自我安撫、照顧自己,「收驚」一下~

替代性創傷的症狀或反應

如果持續一週以上有以下三方面的反應,可能您已經遭受到替代性創傷的影響囉!

一、    「身」體症狀:

頭痛、腸胃不適、沒胃口,心悸、胸悶、手腳發抖,甚至會失眠、做惡夢等。

例:看到校園攻擊案新聞,覺得膽戰心驚,一天中有很多時間都會不由自主想到新聞報導的內容或畫面,想到時會頭痛,緊張到吃不太下東西。

二、    「心」理反應:

憂鬱、無力或愧疚,感覺緊張不安,或精神萎靡、難以專心,或者過於擔憂自己或身邊親友是否也會遭受暴力或受傷事件,或者過多地憤怒、質疑社會不公不義等。

例:看到校園攻擊案新聞,覺得加害者太可惡,開始過度在意此新聞,覺得應該要處死加害者,開始肉搜加害者,或者花很多時間去追蹤後續警方辦案的消息,以致無法專心在當下要做的事情。

三、    失去「連結」:

因為對世界悲觀,對自己懷疑、對人不信任,開始轉而對身邊人事物感到麻木,完全不想看新聞報導,不太跟人接觸,或不太想要去感受自己的心情,想要斷掉與世界或與別人或與自己內心感受的連結。

例:看到韓星自殺的新聞,開始覺得人世間真痛苦,想到活著這麼痛苦,就覺得活著好累,開始不太想搭理別人,也不想去感受什麼情緒,自己喝悶酒來讓自己感覺麻痺,讓自己好過一點。


如果您發現自己有以上狀況,不管是否超過一個禮拜,都鼓勵您可以嘗試以下的「安心三法-「靈(機)依動」(差一個字就變「靈機一動」了,可惜~),試著自我安撫與照顧自己。

 

 

安心三法-「靈(機)依動」

由於創傷的本質就是「失去連結」,替代性創傷的反應亦是如此,會失去與世界、別人還有自己的連結,所以我們就要透過「靈(機)依動」把連結找回來!

一、「靈」性:與天地、大自然或神佛、上帝等連結。可以去近郊或有綠樹、山海的地方散散步,爬山看海、欣賞風景,都有助於「接地氣」,和天地或大自然接觸;或是去廟裡拜拜、去教會聚會,或讀經、禱告,尋求信仰、神明的力量穩定自己。

二、「依」靠:與人連結。看到有人傷害別人或傷害自己或任何遺憾的社會事件,可能會勾起自己難過、憤怒、失落等心情,有任何心情,都鼓勵您依靠一下別人,找自己信任的親友聊一聊或傳訊給他們,讓他們知道您的狀況,才有機會讓他們回應您,給予您情緒的支持或陪伴。

三、運「動」:與自己的身體、心理連結。由於替代性創傷反應有時會比較激烈,導致身心壓力超出原先可以承載的範圍,很容易讓自己「腦袋當機」或「理智線崩斷」,進入恍神,或與外界失去連結。這時,起來活動身體,站起來走走,做一點伸展、瑜珈或您喜歡的運動,都可以幫助您回到當下,藉由身體的活動,找回自己身體的感覺,與自己的身體連結;當您可以感覺到自己的身體時,通常也可以能讓心情安定下來,重新跟自己的心情感受在一起,讓您更安心。

切記!如果文中的安心三法-「靈(機)依動」您都嘗試著做一兩週了,結果您發現替代性創傷的症狀或反應還是沒有緩解,您還是處在身心狀況不安穩的情況下,鼓勵您可以適時跟諮商師「連結」一下,尋求心理專業的協助,「依」靠一下諮商師,讓心理專業人員有「機」會(硬要湊個「靈機一動」諧音XD)可以陪伴您處理聽聞社會新聞過程中引發的不舒服感受。

希望以上分享能幫大家一點小忙,讓大家未來一年還是可以持續與世界連結,更能放心地繼續接觸新聞媒體,關心社會時事與國家大事,同時又能好好地照顧自己!在此先祝大家跨年夜平安快樂,新年快樂!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詹惠文§ 諮商獅的沙龍
175會員
302內容數
2025/04/20
暫時休息兩個禮拜, 期待5/4早上八點再與各位以文相會~ 感謝大家的支持與包涵 : )
Thumbnail
2025/04/20
暫時休息兩個禮拜, 期待5/4早上八點再與各位以文相會~ 感謝大家的支持與包涵 : )
Thumbnail
2025/04/13
這篇文章,是在我混雜著各種思緒和情感的狀態下寫的,行文不一定通暢,讀來也可能有些沉重。如果你對於死亡議題,覺得太過沉重,或者你怕閱讀沉重的文章會帶給你太多、太濃、太負面的情緒,建議你大可以跳過這一篇文章、不要閱讀,繼續享受你愉快的周日。我盡可能嘗試用文字梳理我近來面對死亡的心路歷程......
Thumbnail
2025/04/13
這篇文章,是在我混雜著各種思緒和情感的狀態下寫的,行文不一定通暢,讀來也可能有些沉重。如果你對於死亡議題,覺得太過沉重,或者你怕閱讀沉重的文章會帶給你太多、太濃、太負面的情緒,建議你大可以跳過這一篇文章、不要閱讀,繼續享受你愉快的周日。我盡可能嘗試用文字梳理我近來面對死亡的心路歷程......
Thumbnail
2025/04/06
二月相繼從新聞得知大S跟方大同的死訊,後來三月接近尾聲時看到緬甸強烈地震造成死傷慘重的新聞,外加近期看到各種交通意外事故的新聞,也聽聞身旁的人提到他們認識的親友有生病或逝世的消息,不禁覺得人的生命何其脆弱!
Thumbnail
2025/04/06
二月相繼從新聞得知大S跟方大同的死訊,後來三月接近尾聲時看到緬甸強烈地震造成死傷慘重的新聞,外加近期看到各種交通意外事故的新聞,也聽聞身旁的人提到他們認識的親友有生病或逝世的消息,不禁覺得人的生命何其脆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HI: 今早看到關於身心靈界的新聞,有位老師在攻擊有創傷經驗的人... 這對助人行業來說真的是負面消息。 (如果你有注意到Mike的訊息,去年底前我已經寫下"助人工作者的職業聲明" 我也希望同行能開始自己寫下聲明,別再讓行業中製造烏煙瘴氣的人予取予求了)
Thumbnail
HI: 今早看到關於身心靈界的新聞,有位老師在攻擊有創傷經驗的人... 這對助人行業來說真的是負面消息。 (如果你有注意到Mike的訊息,去年底前我已經寫下"助人工作者的職業聲明" 我也希望同行能開始自己寫下聲明,別再讓行業中製造烏煙瘴氣的人予取予求了)
Thumbnail
累積好幾年下來的自費諮商經驗,也遇過太多性侵、家暴、親密關係暴力、外遇等受創的個案,這幾年更是遇見不少發展性創傷、C-PTSD的個案,有感於創傷的普遍性,以及諸多個案都受苦於過往的傷害,我起心動念,想寫寫治療札記......
Thumbnail
累積好幾年下來的自費諮商經驗,也遇過太多性侵、家暴、親密關係暴力、外遇等受創的個案,這幾年更是遇見不少發展性創傷、C-PTSD的個案,有感於創傷的普遍性,以及諸多個案都受苦於過往的傷害,我起心動念,想寫寫治療札記......
Thumbnail
#璞成歡慶九周年回饋講座 #掌握心理健康關鍵技能 #學會做自己的療傷者 □你是否常感到孤獨無助,缺乏家庭、社會或友情的支持? □你是否曾經因各種原因無法立即獲得專業心理輔導,例如財務限制或地理位置? □你是否渴望提升自我認識、增強心理韌性並實現個人成長? □你是否希望了解
Thumbnail
#璞成歡慶九周年回饋講座 #掌握心理健康關鍵技能 #學會做自己的療傷者 □你是否常感到孤獨無助,缺乏家庭、社會或友情的支持? □你是否曾經因各種原因無法立即獲得專業心理輔導,例如財務限制或地理位置? □你是否渴望提升自我認識、增強心理韌性並實現個人成長? □你是否希望了解
Thumbnail
虐嬰案件引起社工圈的震驚,許多人感到焦慮和害怕,本文提供了五項自我照顧的建議,包括優先照顧自己身心,遠離負面新聞和社群貼文,持續關注事件發展,保持敏感度,辨別真假新聞,以及追蹤專業律師的相關資訊。希望大家能夠平安度過這個艱難時期。
Thumbnail
虐嬰案件引起社工圈的震驚,許多人感到焦慮和害怕,本文提供了五項自我照顧的建議,包括優先照顧自己身心,遠離負面新聞和社群貼文,持續關注事件發展,保持敏感度,辨別真假新聞,以及追蹤專業律師的相關資訊。希望大家能夠平安度過這個艱難時期。
Thumbnail
當傷口的鮮血掩蓋我們,使我們停留在表層,這滿滿湧出的內在憤怒、悲傷、憂鬱、罪惡、焦躁、羞愧等種種攪和一起時,我們無法得知“實際感覺(傷)”是什麼模樣。心理治療師能與你一起洗滌、消毒、辨識,並將這樣的狀態整理、包紮後回應給你,讓你在心中,能好好安放、癒合。
Thumbnail
當傷口的鮮血掩蓋我們,使我們停留在表層,這滿滿湧出的內在憤怒、悲傷、憂鬱、罪惡、焦躁、羞愧等種種攪和一起時,我們無法得知“實際感覺(傷)”是什麼模樣。心理治療師能與你一起洗滌、消毒、辨識,並將這樣的狀態整理、包紮後回應給你,讓你在心中,能好好安放、癒合。
Thumbnail
之前心理師有跟我討論到「醫療創傷」及「再度受創」的事情,而我對創傷一直都抱著「喔…有那麼嚴重嗎?」的想法,醫生和心理師都認為我這種,明明是跟自身相關的事情態度卻很無關緊要的反應,是受創後的症狀徵兆之一。 而這次的突發意外讓我體會到,或許醫生及心理師說的是對的,我就把這三天的心境感受依序地記錄下來吧。
Thumbnail
之前心理師有跟我討論到「醫療創傷」及「再度受創」的事情,而我對創傷一直都抱著「喔…有那麼嚴重嗎?」的想法,醫生和心理師都認為我這種,明明是跟自身相關的事情態度卻很無關緊要的反應,是受創後的症狀徵兆之一。 而這次的突發意外讓我體會到,或許醫生及心理師說的是對的,我就把這三天的心境感受依序地記錄下來吧。
Thumbnail
延續上兩篇那些傷向我們訴說的事、我們如何思考傷,在這一篇將接續談面對心理與身體的創傷時,我們可能會經歷的過程與感受;希望能為傷帶來些微光或者麻藥,讓我們在腦海中想像傷的時候,能感覺到路徑與減緩想像的疼痛。
Thumbnail
延續上兩篇那些傷向我們訴說的事、我們如何思考傷,在這一篇將接續談面對心理與身體的創傷時,我們可能會經歷的過程與感受;希望能為傷帶來些微光或者麻藥,讓我們在腦海中想像傷的時候,能感覺到路徑與減緩想像的疼痛。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心理創傷及潛抑作用的影響。當內在的心理創傷累積越多,會使處理和整合創傷性記憶和情感更加困難。這被潛抑的內容暫時性的潛伏,隨時可能重新浮現,影響我們的判斷、行為和情緒。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心理創傷及潛抑作用的影響。當內在的心理創傷累積越多,會使處理和整合創傷性記憶和情感更加困難。這被潛抑的內容暫時性的潛伏,隨時可能重新浮現,影響我們的判斷、行為和情緒。
Thumbnail
即使我們表面看似正常,心裡的創傷仍可能繼續導致情感痛苦和困擾。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心理與身體的挫傷經驗;而有沒有可能,兩者間有著類似的修復機制?這篇文章將探討心理與身體創傷的連結,以及如何思考「傷」;期待我們所處的世界,有更多溫暖的接觸與傾聽💡
Thumbnail
即使我們表面看似正常,心裡的創傷仍可能繼續導致情感痛苦和困擾。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心理與身體的挫傷經驗;而有沒有可能,兩者間有著類似的修復機制?這篇文章將探討心理與身體創傷的連結,以及如何思考「傷」;期待我們所處的世界,有更多溫暖的接觸與傾聽💡
Thumbnail
這幾年應邀講<助人者的自我照顧與替代性創傷>的演講,對「替代性創傷」議題有研究,也熟悉此議題。剛好最近社會新聞,不外乎都跟自殺、殺人等重大事件有關,身為諮商心理師的我想略盡棉薄之力,希望透過本文讓大家了解自己看完新聞後的一些身心反應,很可能就是「替代性創傷」的反應,並協助大家做一些自我照顧的動作~
Thumbnail
這幾年應邀講<助人者的自我照顧與替代性創傷>的演講,對「替代性創傷」議題有研究,也熟悉此議題。剛好最近社會新聞,不外乎都跟自殺、殺人等重大事件有關,身為諮商心理師的我想略盡棉薄之力,希望透過本文讓大家了解自己看完新聞後的一些身心反應,很可能就是「替代性創傷」的反應,並協助大家做一些自我照顧的動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