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你的內在評價系統】上

2022/07/26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日前舉辦《系統解構:知識博主——知識變財富的秘密》讀書會。
有參與者提問:他舉辦活動,覺得內容不錯,但參與的人數少,要怎麼做心理調適。
通常談到「心理調適」,我自己是會採用「流程思維」、「預期管理」與「量化成果」等思考方式去化解。

1. 流程思維:珍珠項鍊由多顆珍珠組成

流程思維是指,以終為始的去設定目標,按照目標將過程中的任務、節點展開,判斷哪些是影響結果的關鍵任務,列出任務的優先順序,重要的任務集中更多資源去執行,以完成整件事。
舉個生活化例子,我在上海中醫藥大學念書時,有次醫古文期中考發成績,坐我旁邊的女生,看到成績是B+,她直接趴在桌上著痛哭,說不想活了。
從大學生的角度,期中考分數的確很重要……但若把流程思維套入人生看待,她處於人生的學習階段,未來她會不會成為中醫都是未知數。
想想看,你所舉辦的活動,對於你的整個終極目標,影響有多大?或者,也可想想當你舉辦到第1000場時,場景又會是如何?

2. 預期管理: 比最壞情況好、都是好

預期管理是指,根據現況去預測可能產生的結果,預期結果可分為最佳、持平、最壞三種維度,並將這些結果可能會帶來的影響列出。
延續上面例子,我醫古文的分數是B,比上述鄰座的女生考的還差。
但我這個分數比我原先心裡預估來的好,而且我想要得是全部的考試ALL PASS,單科得到B,對結果沒有很大影響,我也就沒有產生情緒上的落差。
想想看,這場活動你期待有30人來參加,常態參與人數是多少、最少又是多少?設想這些情況發生了、會帶來什麼影響?需要處理嗎?

3. 量化成果:專注有的,而非沒有的

量化成果是指,針對你關鍵任務去設定達成的指標,去記錄每次的成果,長期追蹤下來可看到成長軌跡。
我是會建議在前50場時,先記錄舉辦的活動次數,透過數字累積先看到自己的成長,先別用其他數據判斷自己辦得好或壞。
根據我在商學院的經驗,要辦好一場活動,並非只要課程內容好就可以了,仍有很多要注意的,像是文案撰寫、數位行銷、來客追蹤、社群經營、活動規劃、人員配置等等的。
換言之,有很多因素會影響辦活動的成效。
對於從來沒有辦活動的新手而言,更重要的是,把活動完整的辦出來,去經歷從0-1的過程,感受自己擅長/喜歡或不擅長/討厭那部分。
在過程中,去想辦法解決碰到的問題,真的不能解決的問題也沒甚麼好擔心,在未來也能外包給其他專業人士。
上面是我以前的作法 🤣 (看到這會不會 🔥🔥🔥
後來我發現上面的作法,有可能會被外在評價給綁住,明天會繼續寫——如何從外在評價到建立內在評價。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大吉嶺|閱讀行動派
大吉嶺|閱讀行動派
知識視覺設計師 👩‍🎨 持續分享圖解筆記丨成長思維丨高效學習法~陪伴大家共同成長 ❤️ 🎯 現為圖解出版社圖解/插畫師|認證企業實訓指導師 🎓 曾為可視化網站PM|微軟ERP導入顧問 📮 課程|商用圖解諮詢 👉[email protected]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