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07/23精神疾病手足繪本《我的姊姊是恐龍》發表會側記(轉載自伊甸園電子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我有一個易怒、失控時會吼叫、噴火的恐龍姊姊,家裡的人都怕她,姊姊也痛苦。媽媽總是要我讓著她,但是姊姊的行為讓我受傷,媽媽只無奈地說:「你姊姊就是一隻恐龍,沒辦法。」
文|朱聖恩 攝影|賴仕哲
這是一本以童趣風格來描繪精神失序者和家人的故事,透過繪本裡的「妹妹」一角,將身為精神疾病者手足的心路歷程化作圖文述說出來。
故事中的主人翁「妹妹」真有其人,繪本內容都是她的親身經歷。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的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服務,邀請「妹妹」─德森和繪者楊雅茹,繪本發表會中向同為精神疾病者的家屬和關心此議題的民眾分享這段歷程。
繪本發表會現場。
德森順著繪本的故事線娓娓道來。印象中,在家裡她比較是扮演支持父母的角色,姊姊的主要照顧者是父母。德森從家裡接收到有關姊姊生病的訊息,一直是模糊、零散的片段。
回憶起和姊姊的互動經常是衝突情境,姊妹之間關係緊張。當姊姊情緒激烈,甚至拿著刀子衝出來時,那場面令人驚駭。父母則希望德森多擔待一些,忍讓姊姊的種種脫序行為。
過去,由於對精神疾病不了解,德森對問題只能視而不見。每逢姊姊和別人吵架,在房間裡情緒不穩定地放聲尖叫,家裡的人繼續裝作若無其事。在家,這是個心照不宣的話題,家人間不曾好好談論。其實,德森的內心始終有種找不到語言述說的痛苦。
德森分享身為精神疾病者手足的心境。
媽媽常提醒德森家裡的事別給外人知道。每次德森交男朋友,媽媽首要關心的事,不是別的,而是她有否向男友提到姊姊的事。
姊姊狀況不穩時,衝著要跳樓。那紛亂的景象、救護車鳴笛趕來、鄰居開窗探頭張望,家裡的難堪攤在眾人眼光下。父母在街坊抬不起頭,德森也很難說明家裡究竟出了什麼事。
苦的是,德森找不到可以傾吐的同儕。向朋友傾訴,朋友就算無法理解箇中滋味也會試著安慰她,但是長期下來,德森遇到的困境,朋友也不知所措。
楊雅茹分享繪製的構思歷程。
「雅茹(插畫家)畫得很好!」德森稱讚。
繪者楊雅茹刻意將「妹妹」畫得很小,反映實際的狀態。當家中發生衝突時,得盡快弭平危機,「妹妹」的感受常是被忽略的。
當有人問她,家裡有精神疾病者該如何調適?德森形容自己就像身處迷霧,不知該如何踏出下一步,更別提調適了。
「我受夠了!我不想再過這樣的生活了!我決定要離開家裡!我要跟人一起生活,不要跟恐龍!」
妹妹離開家尋求平靜。
這是繪本裡的一景,「妹妹」小小的身軀,背著沉重的行囊,遠離籠罩在恐龍伸爪威脅的暗沉城市。
為了從烏煙瘴氣的環境中得到喘息,德森上大學費了很大的勁兒從家裡搬出去,藉著與家裡拉出距離以理出頭緒。
當家裡有精神疾病者,父母和手足的立場顯然不同。德森加入活泉之家─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服務志工的行列,結識了幾位身為精神疾病家屬的志工。一位志工媽媽的孩子在20幾歲時發病,她就時光倒流式地檢討自己哪個環節出了錯。是懷孕時吃了不該吃的?是孩子讀幼稚園時責打他?還是……
父母無怨無悔地照顧罹患精神疾病的孩子,帶著愧疚的心結。就德森的觀察,有時父母對自己的苛責都近乎不理性了。相對於父母的愧疚感,手足的感受則是被剝奪。
家裡的經濟條件並不寬裕,德森搬到外頭住,得兼好幾份打工支付自己的生活費。一日,發現姊姊也搬出家、在外租屋。姊姊哪來的錢付房租和生活費?原來是家裡供應的,而且家裡提供給姊姊的金援,是德森好幾份打工收入總和所不及的。
「姊姊怎麼可以這樣揮霍家裡的資源?」
「姊姊該不會是裝病吧?」
德森可以理解媽媽出於彌補的心理而在經濟上慷慨地支持姊姊,媽媽要怎麼樣支配金錢是她的自由,但是同為手足,從父母得到的資源和關注卻不同,心中難免不平。
德森在外租屋,心境上果真獲得喘息嗎?未必。她從家裡搬出來後,覺得家人在那裏受苦,罪惡感油然而生,用不敢快樂的方式懲罰自己。德森還記得第一次到諮商中心作諮商,才驚覺家庭對她造成的影響。
繪本發表會現場。
活泉之家為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的志工舉辦成長團體、培力計畫等各式活動。從這些活動,德森聽到了來自精神疾病者家屬、醫護人員、就業服務員等不同領域的分享。對從小到大家裡很少談論精神疾病議題的德森而言感受到有力的賦能。
在家裡,德森從不是精神疾病此議題的主角,透過活泉之家的服務,她漸漸了解身為手足,發表自己感覺的重要,因而組織了語言述說的能力。
不僅如此,德森在這裡找到了相知惜的同儕。
在一次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志工服務中,德森講完一通電話後,與身旁的志工媽媽討論起來。
「妳姊姊生病,那妳有什麼感受呢?」志工媽媽問德森。
「我了解爸媽的苦,可是我的苦從來沒有人聽到。」德森實說。
「嗚嗚嗚…」志工媽媽聽了竟啜泣起來。
原來這位志工媽媽也有二個女兒,一位正常,一位罹患精神疾病。由於大部分的心力都放在生病的女兒身上,而長期忽略沒生病女兒的感受。
望著淚流滿面的志工媽媽,德森當下卻深深地被療癒。此刻,她感受到為母的不容易,她們透過分享、纏裹彼此的傷痕。
除了志工服務,德森還參加了活泉之家舉辦的精神疾病者手足的聚會,雖然改變不了現實生活,有人在傷口類似的地方一起痛。這條路雖難走,但這個被禁聲的話題終於有了出口,且有同伴,不再獨自身陷迷霧中。
與會者回饋感言。
隨著對姊姊疾病的認識與了解,德森漸漸思考,人活在世界上難道只有一種樣貌嗎?姊姊在生氣暴怒之餘,有沒有開心快樂的時候呢?家人看到的可能只是她被疾病影響的樣子,實則姊姊和你我一樣有生為人的喜怒哀樂。繪本的後段,繪者楊雅茹以姊姊脫下恐龍裝、呈現出各種樣貌的臉孔。
故事裡以溫馨調性結尾,現實生活仍有衝突上演,日子到底何時才會正常呢?看來是沒有終點的,而是學著和平共存。
德森的分享引起在場手足以及其他家屬及關心此議題聽眾的共鳴。發表會這天是節氣中的大暑,與會者在灼身的烈日下前來,散場時,彼此內心的某處被療癒,正如從稍歇的驕陽下獲得舒緩。
天氣雖酷熱,參加繪本發表會的家屬心裡溫暖。
本文由伊甸基金會媒體中心夥伴撰寫,經授權轉載自:伊甸園電子報2022.08.18 NO. 426
|繪本索取方式|
繪本電子版已公開於我們的粉專,有興趣閱讀的朋友請走這邊:https://reurl.cc/rDVxjb
若想索取繪本,在一定數量下,若郵資在我們可負擔的範圍內,我們可以協助寄送繪本,請有興趣的朋友私訊粉專,我們可以協調討論。
因為原先設定繪本非營利用,所以並沒有設定價格,也不開放買賣,但若大家願意捐款支持活泉之家與照顧者專線,可以視自己可負擔的程度作捐款,但也請不要有壓力。
如您有意願捐款,可以至我們捐款頁面:
https://eden1982.pse.is/5vk3wp
我們一起為精神失序社群努力,謝謝大家的支持!
--
〈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
▹服務對象:精神疾病經驗者的家人或朋友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13:30–20:30
▹電話專線:02-2230-8830
我們是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這是一個精神疾病家庭培力、找資源、學習與互相聯結的平台。如您是精神疾病經驗者、家屬、陪伴者或照顧者,或想了解我們的民眾,想諮詢相關問題,請看沙龍首頁中的「關於」。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基於相信「知識」的多元豐富性,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在去年度有個小小的嘗試,成立了訪談小組,想要訪談願意分享、又能反思自己照顧精神疾病家人心路歷程的照顧者,從他們一天24小時、一年365天的照顧經驗裡,提煉出寶貴的實踐知識。在這樣的脈絡下,誕生了《我的孩子》這本書。
基於相信「知識」的多元豐富性,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在去年度有個小小的嘗試,成立了訪談小組,想要訪談願意分享、又能反思自己照顧精神疾病家人心路歷程的照顧者,從他們一天24小時、一年365天的照顧經驗裡,提煉出寶貴的實踐知識。在這樣的脈絡下,誕生了《我的孩子》這本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第二章 我請了三個看護,二個跑掉,最後一個留下來
Thumbnail
姊姊一家人與妹妹本預計 7 月去日本旅遊。在搭飛機當天,姊姊在桃園機場大門外被地面反光突起物絆倒。她手上拖著行李反應不及,臉部撞上了人行道的檻,傷得很重。
姊姊的事情看似告一段落,但我還是非常抗拒帶小孩回娘家。
Thumbnail
以後的幾個星期,珍開始了她在精神護理病房的治療,第一個星期她並不太合作,整天閉著眼睛,想把自己與世界隔絕,但耳朵還是讓她離不開現實。珍聽到總有一把熟悉的女生聲音在陪伴她,她也聽到父母來過探望自己,還有一兩個陌生的男人聲音,他們說什麼,珍沒有放在心裡,她只想獨自一人。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個人身體長期疼痛的狀況,並深入探究這些疼痛背後的心理層面。通過與一個被餵養成邪惡的龍的對話,揭示瞭如何通過整合並不抵抗來克服內心的痛苦。文章中還通過聖經以及象徵物品的討論,將情感治療的過程與米迦勒與龍的關係進行了聯繫。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個幽靈的故事,充滿驚悚和詭異的篇幅。故事中夾雜家庭問題和人性黑暗的描寫,讓讀者充滿好奇和不安的心情。
Thumbnail
張敏言!我叫妳幾次了!!是不會回答嗎?! 我坐在公園椅子上,看著嘶吼的媽媽,正在拿下女兒的耳機,然後說著:我講幾遍了⋯⋯我叫妳名字一次就要回答我,每次都要喊那麼多次也不理人!我剛下班也很累耶!不是只有妳上課累,好嗎?!可不可以體諒一下我,我還要工作還要買菜還要接妳放學⋯⋯ 也許公園旁的停車場這條路,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父母在情緒管理與角色認同上的困擾。當父母面臨挑戰時,如何應對負面念頭,並以好奇心探究孩子的內在。文章提倡父母停止批判自己,放下完美母親的形象,並接受自己和孩子的不完美,以勇氣活出真實。
事實上,我這次對我母親的發脾氣,和逃避完全沒有任何關係。 因為,是我母親,惹了我的氣。 你們做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免得他們灰心喪志。(歌羅西書第3章第21節) 換句話說,之前我一而再,再而三的回說,我想整理就整理。 怎麼?想支配我不成? 今天,是我母親硬逼我,我就對我母親發脾氣,就此讓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第二章 我請了三個看護,二個跑掉,最後一個留下來
Thumbnail
姊姊一家人與妹妹本預計 7 月去日本旅遊。在搭飛機當天,姊姊在桃園機場大門外被地面反光突起物絆倒。她手上拖著行李反應不及,臉部撞上了人行道的檻,傷得很重。
姊姊的事情看似告一段落,但我還是非常抗拒帶小孩回娘家。
Thumbnail
以後的幾個星期,珍開始了她在精神護理病房的治療,第一個星期她並不太合作,整天閉著眼睛,想把自己與世界隔絕,但耳朵還是讓她離不開現實。珍聽到總有一把熟悉的女生聲音在陪伴她,她也聽到父母來過探望自己,還有一兩個陌生的男人聲音,他們說什麼,珍沒有放在心裡,她只想獨自一人。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個人身體長期疼痛的狀況,並深入探究這些疼痛背後的心理層面。通過與一個被餵養成邪惡的龍的對話,揭示瞭如何通過整合並不抵抗來克服內心的痛苦。文章中還通過聖經以及象徵物品的討論,將情感治療的過程與米迦勒與龍的關係進行了聯繫。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個幽靈的故事,充滿驚悚和詭異的篇幅。故事中夾雜家庭問題和人性黑暗的描寫,讓讀者充滿好奇和不安的心情。
Thumbnail
張敏言!我叫妳幾次了!!是不會回答嗎?! 我坐在公園椅子上,看著嘶吼的媽媽,正在拿下女兒的耳機,然後說著:我講幾遍了⋯⋯我叫妳名字一次就要回答我,每次都要喊那麼多次也不理人!我剛下班也很累耶!不是只有妳上課累,好嗎?!可不可以體諒一下我,我還要工作還要買菜還要接妳放學⋯⋯ 也許公園旁的停車場這條路,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父母在情緒管理與角色認同上的困擾。當父母面臨挑戰時,如何應對負面念頭,並以好奇心探究孩子的內在。文章提倡父母停止批判自己,放下完美母親的形象,並接受自己和孩子的不完美,以勇氣活出真實。
事實上,我這次對我母親的發脾氣,和逃避完全沒有任何關係。 因為,是我母親,惹了我的氣。 你們做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免得他們灰心喪志。(歌羅西書第3章第21節) 換句話說,之前我一而再,再而三的回說,我想整理就整理。 怎麼?想支配我不成? 今天,是我母親硬逼我,我就對我母親發脾氣,就此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