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醫師需要寫論文?

2022/09/10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休耕快四個月,今天趁中秋連假來寫點東西,不然真的就要完全荒廢了!(無奈笑)寫點文章這件事一直記在我的行程表上,但七八月剛好遇到研究計畫申請以及年中會計核銷,雜事特多,這篇文章就一直拖到現在了。(嘆)
說起來,在工作與家庭交織的忙碌生活中,為什麼我會一直把寫文章放在心上呢?
我個人認為,「創作」對於一個人認知到自己「存在」有很大的意義。無論是藝術繪畫、文字寫作還是廚藝園藝,透過創作,人們能在生活物資不匱乏的前提下,體驗一種「自我實現」的感覺。
對於我這種對郊遊露營下廚畫圖都沒什麼興趣的無聊人(笑),最好的消遣大概就是閱讀跟寫作了。小時候我就滿喜歡在週記和筆記本裡塗塗寫寫,有時是和班級導師聊聊我閱讀哲學書籍的心得,有時是寫一些天馬行空的故事。如今既然走上了當醫師這條路,結合工作和興趣的「寫論文」有時也成了一種消遣。當然,寫網誌還是比較輕鬆愉悅啦(笑)!

回到正題:醫師為何要寫論文呢?有一定要寫嗎?如果不想寫會怎樣?

其實醫師並不是一定要寫論文的。台灣的醫師臨床工作大多十分忙碌,除了少數對於研究抱持著很大熱忱的人,絕大多數的醫師寫論文都是迫於制度要求。
臨床醫師工作的場域大概可以分成診所、中小型醫院以及醫學中心。診所的醫師只要專注於臨床工作即可,通常都不會──也不用寫論文。中小醫院則可能有評鑑壓力或升等壓力,會稍微要求或獎勵醫師寫論文,但並不會「制度性的強迫」;相較之下,醫學中心就有各種方式來逼醫師寫論文了(笑)。
醫學中心有維持其學術排名、業界名聲以及評鑑等第的壓力,會想方設法增加醫師的論文產出。制度上的方法包括用論文的數量與品質決定是否增減醫師的薪資,以及制定論文相關獎懲制度。舉例而言,有些醫學中心會規定醫師若不在特定年限內以論文升等,醫院就不續聘。

期刊論文原有的美意何在?

論文制度的原意是為了促進學術發展以及幫助臨床查證。舉例而言,當醫師在臨床遇到了罕見的癌病案例,我們會上學術網站搜尋前人發表過的治療經驗,用以參考處方劑量或是特殊治療方式。基礎研究相關的細胞實驗與動物實驗論文,有時則可以印證我們臨床上觀察到的現象,幫助我們發展假說。
然而,原意美好的制度總是會被一些不肖人士扭曲利用,例如阿茲海默症的類澱粉蛋白假造論文,貽害眾多研究者;而期刊的點數與排名制度,也因為評鑑需要數據化量表,而變成了不肖期刊出版商賺大錢的工具。
寫到這裡,真的覺得十分感慨啊。繁雜的投稿與升等制度、越來越昂貴的投稿費,其實很容易消磨掉寫作與研究的熱忱。我也只能不斷提醒自己,寫東西是要自我實現,並且幫助這世界上某一天剛好需要這篇文章內容的某個人,這才是每篇論文以及這篇網誌的價值所在。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阿君
阿君
位於台中的癌症科受訓醫師,想跟大家分享我的工作與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