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會變成我們想要的樣子,我們可以變成自己想要的模樣】(主題週案例:附教材分享)

2022/09/13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節自《成長很難,願你不曾遺忘當初》(寧若曦)
是為序。

校長不見了?

究竟校長去了哪裡?

校長現在是否平安無恙?

校長不見了怎麼辦?
全校師生收到了「怪盜Y」的戰書,原來校長是在「怪盜Y」手上。為了營救校長,全校師生化身為聯「幫」密探,展開了為期三天的「黃金72小時尋人之旅」。
我們與中華基督教會全完第二小學,舉辦一個名為聯「幫」週的正向教育體驗週,在禮堂、課室、校園開展了三天的「尋人記」,多元的體驗任務聚焦正向教育裡的「正向關係」,讓學生在守望相助的團隊合作中,成為才德兼備,情理並重,有情有義的新世代人才。
===

一、為甚麼在疫下需關注正向關係?

——環境改變不了,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心境
生命教育機構Why Not Education課程總監林秋霞老師,在活動中飾演「HK News」記者一角
與學校合辦是次體驗活動,生命教育機構Why Not Education課程總監林秋霞老師表示,學校生命培育組團隊,特地為這個主題週製作了一段【校長不見了】的特別新聞影片。學生根據此影片中的時、地、人、事等線索,要在三天中同心合力尋回校長。
林逸龍校長在活動中,一人分飾三角,分別是:不見了的校長、校長的孿生兄弟,以及「怪盜Y」。故事的設計為,全校師生被告知林校長不見了,接著便收到「怪盜Y」的戰書,然後校長的孿生兄弟從外國到來協助學生展開營救之旅。
林老師說,「這個活動的重心是培養學生正向關係裡的關懷力,一來回應疫症停課下,面授課堂減少,削弱孩子的社交能力;二來希望透過強調人與人的關懷互動,從而提升孩子的快樂指數。現存不少研究顯示,人們快樂與否,在乎個人與他人互動的品質,而不只其所擁有物質的多寡。換句話說,一個人若想更快樂,就應具備感受到與他人的親近、對他人表達關懷的能力。」
===

二、比尋人更重要的是甚麼?

——寫好一個「人」字,只需兩劃;做好一個「人」,卻要一生
學生化身為聯「幫」密探,展開營救校長的尋人之旅
這趟「尋人記」,既是「尋人」,更是「尋仁」。
陸雪瑩副校長說,主題週表面上是以「校長不見了」作為查案的開端,當活動一路開展時,學生漸漸發現要幫助他人,抱持「仁慈」的心舉足輕重。這從校長不見了的地點「葵仁樓」可見端倪:協助他人時,需要「攜仁」,意思是指「攜帶仁慈」。
甚麼是「仁」?以下節錄部份老師對「仁」的理解:
  • 林逸龍校長:重心出發,因觸動化作行動,「人人仁,事事美」來挽救世界
  • 陸雪瑩副校長:仁義、有愛及同理心,才能活出「仁」
  • 龍家輝老師:仁是將心比心
  • 梁敏琪老師:仁是以人為本
  • 吳美珊老師:「仁」是二人同行,的需要有同伴,並肩同行
  • 黎傑良老師:仁即仁慈、仁愛、仁德,乃人之根本
  • 林秀枝老師:「仁」是「仁心」,即愛的投射,願意付出,以鼓勵、安慰及幫助別人,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出來
  • 陳慧姿老師:仁是互助互愛,懂得尊重及愛惜他人
  • 伍詠芬老師:仁慈愛心,發自內心,以己之力去幫助有需要的人、被忽略的人
  • 梁蔚琪老師:「仁」代表要合作,除了可解讀為「仁慈」外,部首「人」加右旁「二」,指要多於一人合力
  • 曾佩盈老師:對人有同理心,以友善的態度對待別人,會易地而處,考慮別人的感受,待人寬容
  • 呂欣玲老師:惻隱之心,能察覺到身邊有需要的人,繼而以真誠的心向這些人伸出援手
  • 陳志華老師:不計較回報,不需要別人讚賞,滿足內心
===

三、關懷他人時需要甚麼元素?

——柔軟的心,是持續向善、關懷他人、促進世界美好的力量
林逸龍校長在活動期間,一人分飾三角,分別是:不見了的校長 (圖下方右)、校長的孿生兄弟 (圖下方左),以及「怪盜Y」(圖上左及右)
林逸龍校長認為,要讓學生知道幫助、關懷他人前,需要裝備一些「軟實力」例如:同理心、責任感及使命感,這一切也是應對社會冷漠的重要能量。
「我們舉辦這個活動的原因,可用『刻不容緩』去歸納。現今整個世界的價值觀和趨勢變得越發自我,因此教育需及早介入,我們以全校模式舉辦主題週,是希望學生體會人與人之間互相關懷及幫忙的美好,這不單有助其個人成長,促進人際關係,更是為整個社會未來的福祉作預備。」
林校長續說,「無論甚麼年級,我們相信當孩子有一顆善良的心,只要用心聆聽、思考和感受,就像播種一樣,看看何時收成以及如何收成。」
林秋霞老師表示,《同理心的力量》一書中提及,人與人之間的心結或連結,隔閡或共鳴,關鍵都在同理心。書中實踐「同理心」的重點,亦正正是聯「幫」週最想帶出的關鍵信息:真正的幫助教不是同情、不是建議、不是比較、不是說教,而是去感受、去理解、去傾聽、去接納。因此,這個主題週的活動,很想讓孩子自主地領悟關懷他人前,「同理心」的重要性。
《同理心的力量》中8個關於「同理心」的元素:
  1. 誠實:清楚看待自己,準確理解他人
  2. 謙遜:既知道自己是誰,又知道自己不是誰
  3. 接納:我沒那麼好,你也沒那麼好
  4. 寬容:穿透表面,深層理解人性
  5. 感恩:一種體驗世界、與世界互動的方式
  6. 信念:堅信人們心中有良善
  7. 希望:事情會逐漸好起來
  8. 寬恕:原諒自己,就原諒了整個世界
===

四、學生如何從心理解幫助?

——不是於最好的時光裡有你們在,而是有你們在才是最好的時光
學生在各項體驗活動中表現投入及愉快
活動過後,學生對「幫助」的理解更宏觀及有深度。甚麼是「幫忙」?節錄學生對「幫助」理解如下:
  • 6H王舜希同學:幫助是「仁」,人+二 = 仁義
  • 5L陳惠琳同學:幫助是在適合的時候做出適合的幫助,如果不顧一切地去幫助別人可能只會火上加油
  • 6H鄭樂怡同學:別人幫助你,需心存感恩,並常留於心中,以後要預幫助你的人一樣,幫助其他人,把愛心傳遞下去
  • 6F許倩彤同學:幫助他人不一定要讓他人知道,在背後默默地付出,也會收穫一份喜悅
  • 4H盧思宇同學:你怎樣對別人,別人就怎樣對你。例如:別人在分享自己的事情時,你卻東張西望,沒有聽他說的話。你正在分享自己的事情時,別人東張西望,也沒有聽你說的話,你心裡是不是很難過和傷心?
  • 4F楊以諾同學:幫助是果子,是由仁樹生長出來的,它由仁慈、仁愛、仁心作根,人類作幹,決心作樹葉,最後長出了它
  • 6H 何傲同學:幫助是一把鎖匙,打開人與人之間心扉的門;幫助是一種天然的藥物,治癒人的心靈;幫助是一枝畫筆,為這個世界繪上美麗的顏色
  • 4F黃逸熹同學:我認為幫助有四個元素:善良、勇敢、溫暖和幸福
===

結語:

「世界不會變成我們想要的樣子,我們可以變成自己想要的模樣。」(寧若曦)
《成長很難,願你不曾遺忘當初》

你是怎樣的人,就會吸引怎樣的事。

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怎樣對待你。

或許,我們可以選擇成為一個仁慈、柔軟、心懷善念的人。
「你是可以讓世界充滿溫暖的人。正因為你是這樣的人,在你身上將會發生很多美好的事。」
衷心祝福一個這樣的你。
—————————

i. 延伸閱讀

【正向教育】小學辦聯「幫」週,從尋人中尋「仁」
【生命教育週:校長不見了!全校總動員營救,師生齊學「正向關懷力」】
—————————

ii. 教材分享

當身邊人感到疲累、憤怒、無聊、憂鬱、害怕、緊張、失望……
20種常見的情緒困擾來襲時,我們可怎樣運用一枝筆,便能支援對方,讓他們保持心態的和諧與安靜?
我們整理了【動手畫就能紓緩20種情緒不適的方法】,讓我們一起學習「堅強很好,脆弱也沒有關係」的人生課題,助己助人,送禮自用兩相宜。
當若有興趣索取,歡迎到此連結讚好及留言
———
同步在MeWe也可找到我們: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