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啊!小彥爸爸。你今天要來幫忙帶玩球嗎?」小明在娃娃國的門口,遇到帶小彥來學校上課的小彥爸爸。
「是啊!你要選我的課嗎?」小彥爸爸回答。
「對啊!我最喜歡打球了,所以我有選你的球類運動喔!」小明十分高興。
「我才不要選球類運動,我要選清枝老師的戶外觀察。」小彥在旁邊插嘴。
「對啊!你可以選你想上的課,如果覺得不好玩,下個星期可以選我啊!」小彥爸爸跟小彥說。
「集合囉!小朋友們,我們要開始分組了!」小語老師招呼小朋友坐下來,然後依照小朋友所選擇的多元課程分組,交由負責的老師和家長,帶開來到各場地上課。
這是一年級娃娃國的多元課程,老師依照小朋友的興趣,邀請家長或有專長的老師,前來指導小朋友,共分為農耕、自然觀察、體能球類、烹飪、手作、飼養動物等六組。
每個星期可以依自己的興趣,調整自己的組別,選擇自己想要上的組別。讓進入人文的小朋友,一開始就習慣適性教學、自主學習,不是依老師或學校安排的課程照表上課,真正以學生的意願和興趣安排課程。
「這是烏龜的龜,這是山上的山,圖片上的象形字是不是很像啊?」小語老師正在教<說文解字>利用象形字的圖卡,教孩子認識國字。
「好像喔!老師那個字是不是月亮的月啊?」
「對了!誰可以替月字造一些詞?」
「月餅、月光、月球----。」
「還有一月、二月、三月----哈!」小倩反應很快,說了好多月,自己都覺得很好笑呢!
這是統整課程的說文解字認字課程,一年級前十週,其他一般學校要將注音符號教完,但是人文的孩子,先玩認字遊戲,大量識字、閱讀,不從孩子沒有興趣的注音符號開始教學,到下學期第三學期才開始教注音符號。
統整課程除了語文,還有數學。數學則是用遊戲進行,從買賣東西開始,認識錢幣:一元、五元、十元、五十元、一百元開始,然後練習用代幣購買東西。期末舉辦園遊會、跳蚤市場,讓孩子學會利用錢幣購物,學習數學加減的能力。
除了多元課程、統整課程,還有家族的主題課程,每一學期有一個主題課程學習,如以童玩、動物等為學習的主題,然後延伸到九年一貫的課程指標。時間從週一到週五,上午九點到下午四點,一年級就實施全天課程。
娃娃國孩子剛從幼稚園進入國小就讀,從個人活動進入群體生活,練習與他人互動、遊戲、溝通。從單純與他人互動模式,進入較複雜的社會化模式。因為剛離開幼兒教育階段,因此需要幫助孩子,漸漸適應新的生活、學習模式。
因此在環境佈置上,也以類似幼稚園的布置,除了學習角的布置,還有閣樓的空間設計,和沙坑遊戲場。慢慢調整孩子的作息習慣,增加學習的多樣性,並針對不同程度的孩子,給予個別的協助和指導。
所以娃娃國的教學目標,以啟迪多元智能,建構無人落後的立體課程,讓每個孩子,都能或快或慢,進入小學學習的系統。所以在人文其他年級,都打破年級混齡編成班群學習,唯有一年級單獨編班學習,就是希望先給孩子一個調適期。
班級除了總導師,還有二位老師,共三位老師負責三十幾位學生的教學。另外也請家長幫忙,親師合作帶領小朋友。所以到班上,你可以看到除了老師,每天還有四、五位家長,輪流到班上幫忙,帶領課程或是輔導個別的孩子學習。親師合作教學在娃娃國,是令人感動的畫面。
這就是人文適性教育,一年級娃娃國的課程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