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療|自我觀察|在夢中看著自己

自療|自我觀察|在夢中看著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寫了過去的事情
這樣的動作,即使是用打字了
對大腦和心裡而言,都是一種踏實感

近期看了小林醫生關於自律神經的書
這位小林醫生的著作非常多產,看了一些書名,看起來核心終歸是放在自律神經

書裡頭很多的在描述生活習慣對自律神經的影響
特別強調的是很多的短期不適感
隨著自律神經越來越無法協調運作
最終才會演化成所知的疾病

在書的後半段則提到情緒切換和工作分段的重要性
說到情緒切換,年紀越大脾氣越差
大概是這樣的既有印象
來翻譯翻譯『年紀越大,脾氣越差』
指的應該是,隨著年紀增長,情緒控管越來越不好,可能易怒,或是容易煩躁,也可能是其他的情緒
情緒的轉變,是外顯的特徵
如果回到內在呢?
大抵可簡單總結成,不安全感,不安全感,還是不安全感
書中說到的切換,則是很像中斷這樣的情緒
是抽離嗎?有些許像
又像是要讓身體減少產生不安的情緒
書中寫道的幾個練習的方式,沒很難,容易執行
例如

『前一天睡前反省,先想當天最不好的一件事情,再想最好的一件事情』

『即使隔天要不做任何事,只要先跟大腦約定,隔天大腦便不會產生罪惡感』

『將心裡所有感到不安的事情,務必用紙筆寫下來,讓不安的情緒具象化』

這些動作,很像是抽離當下,讓大腦能把事實和情緒分開
也確實是這樣
跟接住我的那位聊到這個,筆者說日劇好像很多這樣的劇情
通常發生事情的時候,所有的配角都是慌張的不知所措
此時,主角會做的事情
可能會是,深吸一口氣,放交響樂!
也可能會是,突然笑著說出這樣的一句話:『有大事件發生了!』
又像DoctorX裡,最常聽到的一句話是『因為我不會失敗』
這些動作在現實中很少出現,雖說是多為戲劇效果
真的去探究這些動作,就好像是跟自己說,接下來要進入另一種模式
好像是身體早就『預演』過的

在書裡提到的這些動作,是不是同樣的也在預演暫時抽離情緒
避免交感神經過度活化,影響到大腦運作呢?

宜蘭, 2016

宜蘭, 2016


avatar-img
Esteban's Studio
21會員
129內容數
陶鍋烘焙咖啡及家庭風手作麵包紀實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Esteban's Studio 的其他內容
看著日劇,坐在阿部寬對面的女生問他說 請問,我妹妹是怎麼樣的一個人? 然後拿出收款袋,上面寫著30000 yen
在被接住和接住取平衡 強求讓身體承擔不可承擔的痛 無法控制的,隨風去 回到北部後,離開技術單位 嘗試不同面向的工作型態,是找尋重要的過程 試了快一年,個性實在不合呢 與長官說明之後,在長官的支持下,最後是順利的離開 至今仍然是非常感謝他 儘管有血緣關係的幾位,無法理解,其實無所謂 人生是自己的,外人
只要是人,不可避免的就需要拋與接 只要是人,都需要的是自我療癒 只要想過的好,都必須自我覺察並且對話
看著日劇,坐在阿部寬對面的女生問他說 請問,我妹妹是怎麼樣的一個人? 然後拿出收款袋,上面寫著30000 yen
在被接住和接住取平衡 強求讓身體承擔不可承擔的痛 無法控制的,隨風去 回到北部後,離開技術單位 嘗試不同面向的工作型態,是找尋重要的過程 試了快一年,個性實在不合呢 與長官說明之後,在長官的支持下,最後是順利的離開 至今仍然是非常感謝他 儘管有血緣關係的幾位,無法理解,其實無所謂 人生是自己的,外人
只要是人,不可避免的就需要拋與接 只要是人,都需要的是自我療癒 只要想過的好,都必須自我覺察並且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