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其實花了好多時間,因為這個「拖延症」呢也確實是我一直以來面臨的問題,此外,當我問起周遭好友,或是現在跟正在閱讀的你提問這個問題「你覺得你有拖延症嗎?」時,幾乎大家都會回答:「有!」(搭配心虛的表情、困擾的表情、難為情的表情、很想分享的表情...),感覺聯誼問這題好像就可以開啟大家的話匣子了!(聯誼不知道要聊什麼的人請趕快筆記!)。
而且我也發現每個人「拖延症」的類型和原因其實都很不一樣,尤其在過去輔導學生時更能感受到─完全不同特質的學生卻有這樣共同的問題;細談之後會更清楚每一個拖延症者的背後故事都是不一樣的,這點一直讓我覺得是很值得深入探討的議題;另外,我也一直在思考該怎麼樣去改善「拖延症」(我本身自己就很需要解方所以這些對策也都是親自嘗試過的!)。
正所謂對症下藥,以下呢?我想針對不同類型的「拖延症」提供一些方法上和思維上的對策,跟大家分享:)大家可以自己評估看看,選用適合的策略!
Canva真的超級無敵好用!買Canva真的買對了!我愛Canva!
你也曾有過一拖再拖直到火燒屁股的經驗嗎?
我有!我超級有這種經驗的,因為我從小看櫻桃小丸子長大,我也偷學了她臨時抱佛腳的技能!不管是寒暑假作業擠在開學前最後一天,還是考試前的臨時抱佛腳,我統統都很有經驗!而且自認為這樣的模式可以啟動我最大的潛力!(腎上腺素全開!)
雖然我很多壞習慣可能都是受小丸子影響的(不要推責任給別人啦XD),但我必須說我真心愛《櫻桃小丸子》這部動畫,以前Youtube上還有很多小丸子的影片時,我每天三餐配飯看,但現在好像因為版權的問題都下架了...其實我也是認為要看還是看正版,但目前串流平台上好像找不到,看電視要固定時間也不太好配合~我覺得《櫻桃小丸子》本身真的是反映了好多小孩子的內心世界以及校園生活,也有很多跟家人朋友的羈絆,對於我的思考成長其實幫助很大,常常會看著看著就哭了...
言歸正傳,我認為「拖延」這件事本身是很能被同理的,人性會趨吉避凶是天生的,這樣的能力幫助我們能順利活下來。我們對於喜歡的事物就算要花費極大的心力也會主動去追求,但若是自己想閃避的或不認同的事情,要產生去行動的動力是很困難的,對,我們的腦和身體都是誠實的,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這些都是自然的事...
近年討論度超火熱的「拖延症」是什麼呢?
「拖延症」既然會被特別拿出來談,確實就是因為這個症狀對人類們不小的影響,若我們具體來看,並不是任何拖拉行為就會被直接框進「拖延症」的定義,這個症狀伴隨著的是很多的焦慮和壓迫感,這種負面的感受從何而來呢?如果單純像小丸子那樣因為貪玩、或是覺得反正船到橋頭自然直、家人會幫忙寫、沒寫就算了的心情,並沒有對這個人造成心理上的負擔,我個人覺得好像就無法列入這個人受「拖延症」所苦的討論範疇。
實際上的狀況應該是,這個人已經覺察到自己在面對一些事情時總是無法有足夠的動力去行動,而他本身也知道說如果再不做會帶來後續不好的後果,腦海思來覆去,內心再怎麼樣的掙扎吶喊,卻仍舊無法讓自己動起來,進而影響到學習或工作表現,這樣的窘境會比較是可以套上「拖延症」這個說法。
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不會因為一直拖感到痛苦,或是也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因為某些原因而拖延,那應該就不會說他有拖延症了~
而其實受「拖延症」所苦的人們,依據每個人經歷的不同成因,可以有不同的分類和對策,以下歸類五種類型,大家可以一起來參考看看:
第1種:【追求完美】─害怕失敗致遲遲不敢下手
如果因為害怕失敗而遲遲無法動作,那可以試試看改變思考的設定轉換為:「這件事本身就是應該會失敗的!」因為確定就是會失敗,所以就不會有覺得原本應該要成功,但自己卻搞砸造成失敗的可能而感到害怕!
因為害怕無法做到最好以致於遲遲不敢下手,但如此一來其實會一直沒有產出,還會錯過了好幾次可以更好的修正機會,因此可以試著把總體目標拆分開來,然後把每次的目標的完成度標準降低一些,這樣就可以讓每一次的不完美疊加起來更接近完美!
舉例:目標是100分,一次完成100分壓力會很大,但如果拆成4次,每次只要完成30分,壓力就小很多,而且30分累加了4次的努力之後,如果都有做到甚至還會超過100分,但也可能因為每次做都不到完美(小於30分),經過4次努力後依然是可以有很大的機會到達原本100分的目標的!
其實如果在每一次失敗可以被溫暖、溫柔的回該是多麼美好的事情呀~不管是來自別人或是自己內心的回應。失敗不應該是負面的評價,如果我們從小就能養成一個思考的習慣─失敗才是正常發生的,那我們就會知道失敗並不可怕,我們要學習的是失敗之後要做哪些應對措施,比如檢討成果、調整目標、創新思考、改變策略等等,當失敗成自然,失敗就會是每天生活正向成長的養分!
第2種:【效率低落】─東摸西摸不專注該做的事
大家應該也常很容易在做某件工作時,就突然想到其他某件事還沒完成、之前忘記處理的、做到一半的,就分心著急著想去補起來,這時候要提醒自己改掉這個壞習慣,如果只是腦子想可能效果不大,那就再你準備要去分心動手做別的事情時打自己的手吧!給自己一個痛快!(當然是不要受傷啦,主要是把提醒具體化加強效果而已XD)
每天列了一大堆待辦事項,但其實根本就做不完,而且光列這份清單就花好多時間,還會增加壓力,不如就寫下今天一定要完成的一件事,其實一天完成一件事就已經很棒了!
一日之計在於晨,如果太晚起床可能就影響士氣了, 昨天如果睡不好精神不濟也不會有效率,所以維持正常作息,吃好、睡好才能好好聚精會神完成工作!
第3種:【不敢說不】─但又不願意做只好一直拖
面對來自長輩/主管/朋友的要求,就算不情願做也無法說不,或者是不敢拒絕別人,那可以試著換句話說,比如:
(1) 讓對方知道自己目前手邊在忙的事情,可能完成時間上會有所延後。
舉例:主管請你額外完成其他夥伴來不及作完的事情,你內心當中很不平衡,但又無法拒絕,此時可以回應:「好的,但我目前手上還有A專案需要先完成,我可以幫忙處理這件事,但應該時間上沒辦法現在就接手,如果真的很急可能要再大家一起想想怎麼做比較好。」
→明確表達自己的工作量,也順利把這件事的責任推出來大家一起承擔,如果真的非得接下工作,也可以很合理地delay。
(2) 針對要求或需要完成的部分提出自己的看法會有所調整,讓對方理解無法完全照對方期待。
舉例:爸媽希望你除了準備學測以外也試著先參加某間大學的特殊選才甄選,但你其實沒有很想但也不敢拒絕,此時就可以回應:「好,我可以試試看,但是因為我本來沒有想要申請所以現在要準備的話需要花比較多時間,我會盡量準備但有可能就是會來不及完成要提交的資料。」
→明確表達自己實際狀況和可能的結果,就算到時候真的沒有成功報名至少讓大家有心理準備,而且這樣表達自己的困難也可以獲得額外、即時的幫助。
無法說"不"可能有兩種狀況,一種是不敢拒絕,怕對方失望,一種是責任上的要求,但有可能是自己能力無法企及的(比方說爸媽要求的學業目標),不管是哪一種狀況,都表示目前負擔過大,請積極去處理和正視這個問題,有必要尋求他人的幫忙,趕快調整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步調,才不會讓狀況越過越糟。
第4種:【享受刺激】─臨時抱佛腳才能發揮潛能
當人類在面對高壓的情境時腎上腺素會分泌皮質醇,升高血壓和血糖刺激人體釋放額外能量,但若持續承受過大的壓力時,會產生腎上腺疲勞的狀況,尤其是40歲以後更容易累。所以年紀大或身體老了這招就會失效囉~
會常常想倚靠腎上腺素或是透過高壓來督促自己完成應該做的事情,雖然是一種方法,但感覺上好像是不那麼相信自己的實力,或許在比較緩和的狀況下慢慢完成事情可以帶來不一樣的風景和成效,請試試看吧!
第5種:【單純擺爛】─ 嗯就是想擺爛還是想擺爛
有時候要坦然承認自己就是爛,承認自己就是想擺爛,而不是把問題的責任外化給別人是需要勇氣的,雖然有點像在安慰你,但我很真心地認為這年頭能夠誠實承擔起自己責任的人已經很少了,我覺得能夠承認已經很不錯了~
當一個人在很多很多的努力之後發現仍然無法讓事情變得更好,也許就會開始習得的無助,沒辦法再繼續努力了,有時候就是差那麼一個突破口或是臨門一腳,過去的那些努力也許就差那麼一點就能浮出水面,這很難說。無論如何,親愛的...我只想跟你說,儘管現在感受不到,但請相信你的努力絕對不會白費...辛苦了!
如果一直對一些事情會下意識地去擺爛,或許就是一個重要的警訊─就是你覺得你很想做或該去做這些事,但有可能這些真的就不是你真正的心之所向。那不如就先放棄吧(或者先擱置吧...),把目標轉向也許你就有動力了!
想治好自己的拖延症嗎?先來弄清楚自己是哪一個類型吧!
了解自己是哪個類型,然後從根本原因去正視、去拆解,或許沒辦法馬上就改正拖延症,但絕對是能夠幫助你更了解自己的!
只不過,我認為有時候躊躇不前可能也是一種「心」的訊息,你的心也許想告訴你:「這條路行不通,你可以走走其他小徑,也可能你其實想用飛的,不想用走的!」
所以如果你發現「拖延症」拖住你了,讓你的人生卡關,可能就是你的心在呼喚你,希望你直接跳起來而不是硬著頭皮在舊有的模式下死撐下去喔!
入冬了,大家都要好好保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