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理資優生躋身矽谷的萬年劇本?台灣女孩真實告白:我也只是聽父母的決定
方格精選

數理資優生躋身矽谷的萬年劇本?台灣女孩真實告白:我也只是聽父母的決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其實去美國並不是我的決定!」


在北一女的最後一年,大部分同學們除了準備考試,也開始思考自己未來的規劃。到美國讀書一直是台灣許多學子的夢想,Jennifer 在高中畢業後錄取加州理工學院,Caltech,一開始我問 Jennifer,是不是你對未來早有規劃與想法,才會瞄準 Caltech 呢?畢竟 Caltech 可是在 STEM (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Mathematics ) 世界排名數一數二且難以進入的學校,每年的錄取率甚至是低於 5%。結果出乎我意料的是,Jennifer 很直白的告訴我:「其實去美國並不是我的決定!是我的父母要我去美國讀書的。」

進入窄門,不只是幸運,也需要做足準備


每年能夠進入 Caltech 的新生少之又少,從認識 Jennifer 到現在,筆者一直認為是因為 Jennifer 天資聰穎與學業成績的表現突出。後來我才知道,除了學校以外,Jennifer 也有參與和臺大教授的專題研究計畫,對一位高中生來說,研究 LCD ( Liquid-Crystal Display 液晶顯示器 ),除了是證明自己在未來領域的嘗試與努力,也是將自己的 Portfolio 在來自世界各地的競爭對手中突出的關鍵。

有意識的建構自己的未來方向


大學選擇讀 Double E ( Electrical Engineering 電機 ),除了因為在北一女是就讀數資班,並有參與專題研究之外,現在的工作是 Software Engineer 的 Jennifer 說道:「比起 CS ( Computer Science ) EE 讓自己有不同的道路可以選擇。」

不同學校,校風真的非常不同


大學念 Caltech 的 Jennifer ,畢業後又到了 Stanford 讀研究所,兩所學校距離不遠,但大不同的校風還是讓 Jennifer 感到非常新鮮。精實的 Caltech 匯聚了頂尖的 STEM 研究學者與學生,因此 Caltech 是一所研究導向校風的學校。而 Stanford 同樣是匯聚了頂尖的學生與學者,但多元的學科讓學校充滿不同背景的同儕。Caltech 的同儕們除了聰明之外,大家也都在相同的頻率上,每個同學的目標也相當明確,因此在專案上的溝通、合作,很了解彼此的需求。Jennifer 更提到:「 相較於 Caltech 的課堂,Stanford 的教授、講師們更擅長於教學。在大學期間,Caltech 其實可以不用進教室上課,因為大部分時間都在做作業、Project!」

Photo by Dom Fou / Unsplash

Photo by Dom Fou / Unsplash

語言與文化衝擊


在台灣土生土長的學子飄洋過海後,大多都會經歷一段文化衝擊,除了生活習慣、飲食、語言之外,筆者幾年前第一次到加州度假時也經歷過文化的衝擊。Jennifer 提到,就算自己在台灣熟悉、精通的學科,像是化學,到了美國後,才發現一切都要從頭來過。另外還有寫作能力,對那時候剛到美國的她,也是溝通的一大衝擊。

學習旅程的 Key Takeaways

1、快速學習Jennifer 回想到,Caltech 的課程很 Intense緊湊,因此快速學習,不只是在期末過關,更多的是能夠快速將知識內化。

2、如何找到正確的答案研究方法有百百種,在學習旅程中, Validation 驗證找到正確答案,也奠定了在工作的基礎。


在科技人的最高殿堂工作的體驗


Jennifer 在學校時期就累積了不少實習與專案的經驗,除了擔任過 Microsoft 的學生大使之外,也有在 Facebook 實習的經驗。

在 StartUp 新創公司的工作經驗


Jennifer 提到,加入新創公司可以看著一間公司逐步擴張,從最初的 200 人到現在接近 2,000 人的規模,並且最重要的是,當產品推出時,這是屬於自己和團隊的成果。Jennifer 補充到,在新創團隊,因為經常是從 0 開始開發,在新產品、功能,沒有人有過去的經驗,因此經常需要 Trial and Error嘗試錯誤。在專案的發揮度也比較高。最後,Jennifer 想用一句話鼓勵所有想到矽谷工作、學習的台灣人“Be confident, there are a lot of good opportunities here. Don't let language and culture barriers stop you.”
對自己有自信,別讓語言與文化隔閡讓你停住腳步,而錯失矽谷的好機會!

Photo by krakenimages / Unsplash

Photo by krakenimages / Unsplash

原文於2021/09/09刊登在NEX Foundation內的Media Lab: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別忘了收藏、點讚,並追蹤我們即可獲得最新的文章通知喔!有任何想法或回饋,也歡迎在下方留言,並參考NEX 媒體實驗室| 台灣觀點世界亮點,即可得到更多資訊。您的認同是我們最大的鼓勵!


認識本文作者:Caillou Huang
新鮮人但已經在科技圈打滾多年,對科技充滿無限的熱情,並很幸運的可以在充滿信仰的
品牌以及產品下工作。除了正職工作以外,更有經營其他 Side Project,因為相信社會、
大環境的推動、改變、與創新是透過對未來願景一般的播種,並期許自己與團隊的熱情可以
改變周遭的所有人。
執行編輯:I-Cheng Huang
核稿編輯:Sophia Cheng
《NEX媒體實驗室》為NEX Foundation台灣未來基金會提供給讀者與作者的意見交流平台,所有言論不代表NEX媒體實驗室與NEX Foundation台灣未來基金會立場。本文章內容僅反映作者個人意見,並經作者保證文章內容並未侵犯任何人之權利或違反相關法令。


avatar-img
NEX Foundation 台灣未來基金會的沙龍
23會員
50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想法比操作重要」。台灣是英語碩士畢業,而遠赴澳洲就讀設計研究所Erin Chiu不只一次和作者強調;她認為學校安排許多業師的課程,不但讓她有機會直接了解澳洲的設計產業之外,和不同國籍的同學一起學習,也讓剛開始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懂,而無法有貢獻的Erin,在多次互動中增強了自信也打開了腦袋。
台灣設計師在澳洲系列專欄,作者這次邀請到在旋濱大學(Swinburne University)就讀設計碩士的Erin Chiu。台灣英文系畢業的Erin要和大家分享她如何從一個非設計專業的學士生,在澳洲就讀設計研究所的過程和遇到的挑戰,以及在這一波疫情下課程受到的影響與上課方式的改變。
前往美國進修念碩士是很多人心中的夢想,其中最讓人躊躇不前的因素,無非是那高昂的支出莫屬!美國不僅學費高昂,生活費也高於台灣。如何在出發前甚至準備申請學校前準確估算自己的總支出呢?作者曾在美國賓州匹茲堡念過一年半的碩士,用親身經驗告訴你如何估算自己的花費,也提供一些簡單的省錢方法幫你省下你在美國的開銷
「想法比操作重要」。台灣是英語碩士畢業,而遠赴澳洲就讀設計研究所Erin Chiu不只一次和作者強調;她認為學校安排許多業師的課程,不但讓她有機會直接了解澳洲的設計產業之外,和不同國籍的同學一起學習,也讓剛開始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懂,而無法有貢獻的Erin,在多次互動中增強了自信也打開了腦袋。
台灣設計師在澳洲系列專欄,作者這次邀請到在旋濱大學(Swinburne University)就讀設計碩士的Erin Chiu。台灣英文系畢業的Erin要和大家分享她如何從一個非設計專業的學士生,在澳洲就讀設計研究所的過程和遇到的挑戰,以及在這一波疫情下課程受到的影響與上課方式的改變。
前往美國進修念碩士是很多人心中的夢想,其中最讓人躊躇不前的因素,無非是那高昂的支出莫屬!美國不僅學費高昂,生活費也高於台灣。如何在出發前甚至準備申請學校前準確估算自己的總支出呢?作者曾在美國賓州匹茲堡念過一年半的碩士,用親身經驗告訴你如何估算自己的花費,也提供一些簡單的省錢方法幫你省下你在美國的開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