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世足賽還沒踢完,但是看了兩個新聞很感動。一開始妹妹跟我說日本VS克羅埃西亞那一場不精彩,日本球員有腳抽筋的情況,體力有點不支,不過能打進十六強已經很厲害了,上一回是地主國,這一次實打實靠著實力晉階到十六強,遺憾止步於此。
隔天看了相關新聞,覺得日本的總教練森保一真是一個很溫暖體貼的人,在最後一場球賽過後,他擁抱著痛哭的球員,很鄭重的向場上的支持者鞠躬致謝,最後還率領了球員將休息室整理得乾乾淨淨,留下數只千紙鶴,不給人添麻煩的溫柔就展現在這些小小的舉動裡,更勝比賽精采是人性的光輝。看著這樣的報導,經常很容易因此感動流淚,不知道為什麼這些美好的事情總是很容易打動我的心。
很喜歡擁抱,總覺得擁抱很有愛與力量,所以擁抱成為愛與能量的交流,彼此傳遞了溫暖和支持。所以和家人、幾個好友經常會擁抱彼此,在聚會結束之後,擁抱彼此的一瞬間,好像將對方都充飽了電,不管那陣子的心情如何,都感覺被治癒了。經常很貪戀擁抱的溫暖,會在那邊多抱一會兒,覺得捨不得說再見。畢竟人世無常,誰知道下一次我們是不是還能一起做什麼呢?
體貼這件事情很難,我們常常知道要關心別人,也想要給別人力量,但是常常會忘記怎麼體貼,就如同日本球隊打掃休息室那般不給人添麻煩,體貼他人的整理,也很像離開飯店前,我們漸漸養成了house keeping的習慣,將房間稍加打理,除了最後的檢查不至於漏東漏西,也是希望給整理人員方便。
但是人跟人之間的距離,有時候其實很難拿捏,進一步好?退一步好?什麼才是溫柔體貼的距離,你不尷尬,我也不躊躇?潤雨細無聲地融入在生活裡,讓彼此都能自在?總歸因為自己是一個熱心的人,因此會不由自主的過度的熱情,明明不是個社交牛逼症患者,卻是一個容易感動的人。
記得幾年前小學的校慶,那一天回到學校,遇到了國小六年級的導師,兩人擁抱的當下,就掉下眼淚,常常淚腺不是自己能控制的,為何要流淚?其實也不那麼清楚,就是很感謝又很感動,感謝過去老師的照顧,也感謝他還是如此的溫柔溫暖,在別人眼中可能是嚴苛的老師,為我擦著眼淚,說著"有甚麼好哭的呢?應該要開心啊!怎麼還是那麼感性?",那一刻我只感覺體貼而溫暖。
畢業很多年的某一年,我們在228公園相遇,當時他也是這樣從遠處就張大了手,而後進前給了一個大大的擁抱,當下不由自主的流下淚來,他幫我擦著眼淚,說我"還是這樣感性。",老師對我會有特別的記憶,大概源自於某一次他將班上作業出錯的人輪個揍了一頓之後,恰好經過了休息室,剛被揍過的我小心翼翼地倒了杯茶給他,從此得到了老師的特殊照顧。
他對我媽說"沒見過這麼不記仇的小孩,剛才揍得狠了,還是給我到了杯茶。"揣測老師看到了我當下的躊躇,不知道該不該做?卻還是去做了,而後接下來的時光老師幫了我很多忙,幫我安排著後續的升學等等,讓我非常感謝感動。或許對老師來說那是我的體貼,但不知道為何人際相處的體貼課程在成長進程中總有點怪異的前行?
可能受過太多人的好,因此總是希望在各種關係中多付出一點,但又不知道有時候的體貼會不會變成多事?人跟人相處距離該如何拿捏?哪些事情可以多問幾句?那些其實我只要陪伴在一邊,等待到願意開口就好?到現在自己依然會有些不知所措在這方面,內心想為人做些什麼?卻又不清楚這麼做到底好不好?慶幸總是有些人可以為我支招,告訴自己那些可以做?那些建議先不要有動靜好?
對著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相處方法和模式,而不同的人所需要的也都不同,雖然並不是討好型人格,卻總是希望每個人都能夠自在地展現自己,輕鬆的表達,愉快的相處,不論是朋友,亦或只是擦肩而過短暫的關係裡,都希望自己能保持正能量的去付出,這是想表達的體貼,但卻不清楚是不是他人所需?
認知這樣的問題,應該也是現階段的功課吧!我記得一句話說過極致的坦承無堅不摧,坦承坦蕩的面對自己所想、所欲、成功與失敗......,待人坦承坦蕩,那也不虧欠於誰,背後的那些閒言碎語,內心的各種mur mur,也不會影響到自己,因為內心足夠強大,也完成了自己應盡的付出,至少可以無愧於心,如果真的真的不小心傷害到誰,只好對不起,謝謝你了!
這份因果該怎麼還,我都願意接受,也都願意面對的,只希望過程中自己無怨無恨、無悔無憾!那讓我面對如何體貼這件事更堅定一點,不要躊躇,也不要遲疑,想做什麼就坦蕩蕩地去做吧!於是,朋友們下次見面當我給你一個擁抱的時候,也給我一個溫暖的回應,好不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