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聚會,除了聊八卦還有團抱取暖以外,我們還可以有什麼更積極的作為?這個寒流和前同事聚會,老中青三代Payroll共同的困境是什麼?怎麼幫自己解套?
人力資源部 您好
這個週末約了幾個以前的同事聚會,所以今天先跳過我的過去,分享一下這個聚會吧。
在我離職之前,payroll這工作編制兩個人負責,所以這次約的同事是跟我一起合作的同事,還有我們抓交替的對象,還有抓交替的交替,所以一桌子都是做過payroll的HR,大家轉職也還是繼續做著payroll。
介紹一下幾位同事吧,一個是跨產業王,從前公司畢業到現在轉職了兩次,每一次都是不同的產業。另一位是零售王,離職之後還是在相同產業工作,最後一位是還沒有畢業,承接我們這些前手的交替中的交替王,當然還有我這個待業王。
遲到30分鐘的我到了現場馬上可以感受到大家的熱絡,不知道這30分鐘大家已經暖場好了,還是老朋友見面就停不住話匣子,不過到了年底大家難免透露出對於工作的厭倦。
一開始的話題停留在我們之前的共同點前公司上,所以由交替王先說自己的近況,他原本是我們人力資源部的助理,協助考勤判讀工作,後續我們幾個算薪資的相繼離職以後,經由前人的推薦,他也就順理成章的開始了薪資的職涯,從以前只能坐鎮在座位上算著枯燥的考勤,到了現在雖然職位不高,但是除了主管外資歷最久,算是承先啟後的關鍵角色,所以現在也常常需要接觸到公司高層,參與勞檢還有勞資爭議等外部人資活動,他的際遇不禁讓我想到我剛入行的時候從素人硬扛了人資部僅一位,僅有我一位,這過程是我最好的養份,交替王在之前沒有人資背景,現在卻直接需要參與高層會議、跨部門合作、勞動主管機關檢查以及離職員工爭議,這一切雖然只是協助的角色,並沒有直接負責成敗,但是角色突然轉換對他來說一下承載的資訊量太龐大有些喘不過氣,所以在分享這不到一年的新經歷還是透露出苦悶還有壓力,但是我問了一句:「你還是想當HR嗎?」我得到一個肯定還有熱情的表情。
再來分享比較多的就是零售王了,畢竟在座都是零售業出身,對於同產業其他公司經驗我們也非常有共鳴,零售王轉職之後到了一家外商公司,雖然一樣做著payroll工作為主,不過部門編制只有他和主管兩人,所以還是會接觸到很多其他功能工作,看到他分享新接觸的TTQS說到有些眉飛色舞,嘴上抱怨著過程繁雜,但神情難掩興奮,跨領域的接觸感覺收穫不少,不過最後還是透露出一直算薪水真的非常疲乏和倦怠。
我原本期待跨產業王會是我們中分享最多的一位,他的經驗相對的多采多姿,才幾年不見他經歷了3個不同的產業,我好想聽聽他這些年的故事,一開始大家比較熱衷在前公司的話題,但我實在太好奇不同產業的工作樣態了,所以踩了煞車把話題帶到產業王身上,果然沒有辜負我的期待,他開始分享目前任職的軟體業,尾牙前做了個禮品許願池調查,沒想到希望收到的禮物排名第一名是『女朋友』,瞬間笑噴全場,宅男的世界也算是樸實無華,不過後來他的話量越來越少了,沒辦法滿足我想知道的資訊,不死心的我開始展開結構是面談技巧,一定要在這裡挖點什麼,最後我問到「你還是想當HR嗎?」,他猶豫了,不過想想工作壓力也沒以前大,收入還比以前多,工時也和生活達到平衡,實在也沒什麼好抱怨的,不想繼續工作,想要做點不一樣的嘗試,但又很不確定要朝哪邊發展,可能不只是單純的倦怠。
好像快要5個小時的暢聊,這場難得的聚會,就算遇到這麼冷的寒流還是一樣火熱,疫情讓我離群索居太久,期待下次見面大家喝的是暢快的酒而不是苦悶的酒。
Payroll從業人員的各個階段
這一桌子剛好可以湊齊Payroll的老中青三代,而且中代的剛好也選擇了跨產業和深入產業兩種不同的發展,或許可以藉由這個故事讓想從Payroll切入從事薪酬領域的HR做個參考。
從我們大家的案例可以知道,還是老話重談想要從Payroll切進薪酬領域真的沒這麼難,交替王完全不是人資背景在這之前也只接觸過考勤,零售王從本土公司換到了外商公司規模和組織完全不一樣,產業王更不用說隔行如隔山,他都已經跨過了三個山頭了,一樣游刃有餘,經過大家分享,其實共通一開始最需要克服的,也就是系統操作和流程,這個Part學會了要把薪水發好就不難了。
為什麼Payroll總是讓人覺得很難切入,那是因為有一個很難量化的門檻叫做『信任』,要相信你不會發錯,要相信你可以保密,要相信你不會中飽私囊,所以一般做Payroll的人員都會把年資作為量化『信任』的指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公司發薪水的都很資深,但是這份工作真的隨著年資增長就不斷地累積價值嗎?排除信任不說,一年學習,一年摸索,一年熟練我想最多三年發薪水這項工作不論對從業人員或是公司都已經沒有價值增長,邊際價值趨近於0了,所以我們老中青三代的聚會大家都展現出了對工作的疲態。
最年輕的就是交替中的交替王,才剛接觸發薪水一年,就開始感到倦怠,那是因為週期的周而復始即將開始,馬上要面臨一模模一樣樣的工作週期,每個月發薪水的流程都已經一成不變了,結完考勤結薪資,結完薪資發薪水條,發完薪水條等電話看有沒有人有疑慮,一年過去還要申報所得稅,跟會計對半天好不容易找到差異的地方,申報完又是一個周期的開始,就像活在無間地獄一樣逃不出來,最年輕的一代都倦怠了,更何況中生代的換了公司甚至換了產業,但是大家很快就可以感受到發薪水這件事怎麼換骨子裡都還是同一件事情,只是換個環境繼續重複。
所以做Payroll這件事情真的要好好思考後續的發展,『信任』這個指標達到了就要努力轉型了,怎麼評估自己有沒有足夠的信任了?客觀來說,你轉職還可以繼續做Payroll就代表你達到了,應該好好發展自己了。
Payroll的發展
發薪水無非是想朝薪酬管理發展,可能後續朝Full Function邁進,所以單單只是發薪水這件事情是不夠的,我們扣除掉發薪水這件事情再來聊聊我和同事們的困境。
最年輕的交替王除了發薪水以外,在公司還有遇到很多拉哩拉雜的事情,讓他覺得不厭其擾,不過在我們眼裡卻覺得每個案件都是個不錯的經驗,為什麼有這麼大的落差呢?那是因為他學理還不足,就拿參與勞資爭議來說,以他只是參與的角色,他會覺得勞資雙方爭鋒相對,彼此態度都不是很好,人資夾在中間也很難有什麼調停,到了最後甚至鬧上法院交由律師攻防人資也不能做什麼。如果這個時候她有足夠的勞動法令知識,首先就可以判斷雙方有什麼合理或不合理的地方,能夠梳理彼此權利義務,就可以客觀的調停雙方爭議,鬧到了勞動局立場也比較有底氣可以合理解決,就算最後不能合意上了法庭,也可以參考律師見解增廣實務見聞,所以當學理夠工具夠,面對到挑戰就不會覺得心煩,而是會感覺到增加實務經驗的踏實。
中生代的兩個同事,雖然換了公司甚至換了產業,但是除了發薪水外,他們很少經歷『變革』,如果想朝著薪酬管理發展,就要經歷從理論落實制度,從制度推動變革的過程,薪酬制度不可能不會變,光是因為法令改變就需要變革,我自己遇過的就有新舊制退休金、基本工資凍漲到追漲,一例一休,職業安全衛生法適用,性別工作平等法修訂,這樣我10年光景算下來,光法令就平均2年就會有個大變動,更不用說就業環境影響的議題,疫情、WFH、金融海嘯,這樣算起來年年都在變動,沒有一年可以讓你安安穩穩的過上好日子,所以3到5年的年資來說總是會遇到1、2次的變動,只是這些變動有沒有機會做到落實到制度變革,而面對變革的時候我們又擔任什麼樣的角色,到了中生代有個3.5年的年資就應該努力的把自己的滿腹經綸運用在實務上,不論是過往的經驗或是學到的理論,都要落實在工作上,積極參與變革,這樣才可以體會薪酬管理、甚至HR的全貌,跳脫發薪水工具人的角色。
我這老生代的畢竟職涯還沒走完,我也不好說什麼建議,只能分享我的困境還有我正在做什麼,我第一個困境就是湊不齊Full Function,傳統會把人資一刀切做HRM和HRD兩半,我就照著軌跡在HRM領域能走的都走過了一遍,這過程就花費了10年光陰,花了這麼多時間,都還不能說是高深,只是該走的都體驗過一次,但回過頭來我要去湊HRD這一半的時候就有點進入門檻了,人到中年高不成低不就,我沒有機會從基層重新體驗,更沒有辦法升任高階進行管理,這是我目前在思考怎麼克服的門檻。那我在做什麼?其實過往經驗中我很多機會接觸到高層和策略,很深刻的體會到思考和見識的落差,先不論目標是不是當個策略人資的角色,從公司的戰略一路發展到行動方案的過程會是HR要積極參與和協助的環節,如果沒有很深刻的商業思惟,這過程不但沒有為組織梳理,可能還成為絆腳石,所以結束前公司工作以後,為了磨練商業思惟我就創業,雖然遇到了疫情沒有辦法順利發展,但是過程真的給了我很多的收穫,這段經歷讓我回頭再看所學的人資,甚至回頭咀嚼老闆說過的邏輯都得到了不同的體會。
職業倦怠調整心態
為什麼我面對倦怠的同事,我會問「你還是想當HR嗎?」,因為深藏在冰山最下層的意願是沒人可以左右的,可能是查覺到工作和自己特質不符,可能認知到自己沒有潛力可以發揮,所以面對這問題我還是可以感受到熱情的話,剩下的就都好解決了。
冰山之下意願的上一層就是價值觀,可能是環境不合、可能是厭倦工作,外在與自己的價值觀衝突,其實只要換一個符合價值觀的環境就好,例如產業王到了外商公司,雖然公司更大制度更完整,但是相對的角色變成只能依循制度沒有挑戰,這樣違背他工作上的自我價值,不過看到他談論到TTQS還是保有興趣,那代表他還是有意願有熱情,只是當下的環境和他的期待矛盾,換個環境就好,工作輪調、專案承接都是不錯的方法。
最後就是冰山上的能力啦,就像交替王這部份很客觀很明確,自己應該補足什麼知識技能,該培養什麼能力,和現有工作困境一比較一目了然,能力追逐上了工作以後這份疲憊帶來的倦怠就消失了。
回到開始『意願』,如果連意願都失去了,那事情很大條,不只是失去工作的動力,甚至會失去生活的動力,我覺得最好的方法不是找出失去動力的癥結點,因為可能來自於家庭、來自於工作、甚至來自於過去和未來,不知道可能是很多因素交錯下的結果,所以與其糾結在找出癥結點去『避害』,不如找出一個想做的事情去『趨利』,當你在追求你想要的過程,你就會拋開這些束縛重新拾回自信和意願,有更想做的事情嗎?大膽的跟周圍的人說出來,自證預言,整個宇宙都會幫你。
後記
回想我遇到過的夥伴,不論是受雇時還是創業時的同事,我真的覺得自己命很好能夠遇到他們,能跟大家共事真的是我的榮幸。
這次分享的遭遇如果你也遇到,那請你好好的珍惜你身邊的好同事。
Podcast YouTube vocus | 人力資源部 您好 @HiHR
✅Apple Podcast:https://pse.is/4gru6c
✅Spotify:https://pse.is/4gpzy3
✅KKBOX:https://pse.is/4dldte
✅SoundOn:https://pse.is/4glby4
✅YouTube:https://pse.is/4eg9br
✅vocus:https://pse.is/4gw2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