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人的感情得到了解脫,
那麼另一個人將走向可怕的地獄。─ 張愛玲
對於選擇自殘自殺的人,能理解在那一瞬間撐不下去的感覺,是對自己承受不了的痛而放手,放自己離去。雖然年輕時也做過同樣的事,當時是一種衝動,而現在...
人生最難走的路是心路,最難放的是愛,最難控的是情,最難言是心痛,最難過的坎是心坎。
說一個故事
她和他認識見面聊天曖昧大約三四個月時,尚未有進一步的關係,在某次奇怪的因緣際會下因同事貼文下的對話而加了位臉書好友,從貼文互動中才發現是他的前任,他也發現這件事,她問「會覺得奇怪嗎?」他說「不會啊」。
前任似乎也看出些甚麼,在某一天,發了一篇貼文,限制指定某些人看,包括她。
內容寫著他們之間的甜蜜與傷心,他的慣性劈腿、同時多個異性曖昧、兩人分合幾次、車上備有多種充電線是給不同女人的手機使用、目前Dating的對象只是她的替代品,緩解他分手的情傷等等的千字文。
她看完後訊息問前任「還好嗎?這貼文似乎指定給一些人看?」
前任回「因為有很多共同朋友不方便,只是心情抒發,還是不要看了,灑狗血。」而後立即刪了貼文,但她已將貼文截圖留下,所謂很多共同朋友,也不過只有兩個人,同事與他。
聊著其他的事情,又聊回了他。
前任繼續說著「剛認識他時他才剛要離婚、他是Tinder老member,有無數後宮能選擇、受外國教育的只想要開放關係,就不要浪費我的青春,車上常看到有Motel的水跟保險套等等。」
她好奇問如何知道那些劈腿與玩樂的?
前任說「CIA辦案技巧不能外傳,女人就是有這本事。」
訊息中前任說著分手前他劈腿對象是老外,後被拋棄,應該非常後悔。
她問再等他回頭找她嗎?前任說「看他做到甚麼程度。」
前任問「妳跟他應該是最近才比較熱絡吧?如果妳願意說出時間點,我想我應該還可以說出哪幾個重疊的人。」
她回「不需要。」
她當然知道,這篇貼文是刻意給她看的,誘使她發訊息及產生對他的質疑。她當時的確有些動搖,但那是他們的過去,眼見為憑、相處為實,喜歡已萌芽、思念已生長,她決定相信他,也給彼此機會。而後幾個月的某天,前任刪除封鎖她,一篇公開文寫著某女刻意加她臉書為著詢問他的事情、指責某女發文擔心他被前任搶回、某女有三個缺點“酗酒、精神官能症、社會底層自卑人士”,奉勸男人不能跟某女交往等等的內容。寫著某女沒指名道姓,但當事者一看就知道意指著誰。
她清楚知道,前前後後一字也未向他提過,也未曾發過任何貼文,深愛且秉持著相信的信念。她從不多問他們的關係,因為他說過「慢慢來」,她愛著謹記著。慢慢地,一趟旅遊回來後他開始變了,忽冷忽熱,覺得他只是累了,也跟著慢下腳步,走過了情人節、走過她的生日,但似乎就是有些改變,一直堅定會在一起的信念動搖了。前任依舊偶有公開貼文回憶舊情與訕笑,意有所指著某女不過是個單向追求的替代品。加上一些其他的事情,他與她兩人漸行漸遠,以為慢慢走向平靜的她,看到某動態後,瞬間崩潰。
她知道錯了,前任在臉書寫下甚麼與她何干,那是自己的世界,錯在她不應該去看,錯在有疑問想問他卻不說,錯在把愛放大了包容與忍耐,錯在失去無緣後沒讓他知道,自己承受著身體不適的折磨,曾提出幾次想講電話聽聽他的聲音,但忽冷忽熱及推託、不再主動不想多花時間的態度,說了也留不住他不在乎的心,也不想用委屈或虧欠留住他,只會感到可悲。
她錯在對於自己和對方的不誠實面對與溝通,錯在對於關係共識的差異。
知道心臟瞬間撞擊,想要跳出身體的那種感覺是甚麼嗎?那瞬間,很清楚的感受到心臟的用力一震,開始全身發抖,拿著酒杯往水槽走去用力一砸,將碎片用力握在手心,看著滲出的血,試圖藉由這方式讓自己冷靜不再發抖,但心痛卻痛得全身難受,緊抱著自己、哭喊出聲。
原來,這就是心碎的聲音。
社會上有一個觀念,就是「想死的人不會說,會說的人就是不會想死」,是嗎?如果是舊時代,只有電話沒有這些社交媒體,可能的確不會說,或撥了最後一通想聽想說的電話後,離開。社交媒體成為生活一部分後,選擇在自己的世界裡寫下想說的話,不管是否有存留那一點希望被理解,或把痛苦說出來讓別人感受到,而往往在說出口後,不管是被嗤之以鼻、還是給予打氣鼓勵,得到抒發之後就覺得無憾且累了,便走上自殺的行為。
好友在醫院當志工,問如果遇到有這樣狀況的人該怎麼辦?我說「相信他」。
不要以為那一點點訊息只是無病呻吟、不要認為只是博取同情心的演出、不要以貌取人,看外表以為亮麗自信的人就是自信、不要低估說出「我很累、我很想走」這句話背後想自殺的力量。
因為就在那一個瞬間、那幾秒鐘,絕不會去想到這世上身邊還有多少愛跟關心你的人,只想在當下離開那痛徹心扉、痛到骨子裡,一心想解脫的感覺。這世間,總有一些人會讓你突然就死了心,總有一些事讓你瞬間就涼了情,想把那些沉澱在自己心海裡,直至腐爛。
寫出他們的故事,是想給未來的她提醒,如果還有未來,能否當有那想法、當拿起玻璃碎片的那一瞬間,給自己幾秒鐘想一下,妳那麽努力,是為了可以愛得有尊嚴,但不能讓任何人再傷害自己,包括妳自己。
可以嗎?
連死的勇氣都有,何況活著呢? — 三毛
諷刺的是,三毛自己最後還是走不出憂鬱與情關,選擇自殺。
「被人稱讚漂亮的那個是我,自己看著很糟糕的那個也是我。願你能活得邋遢,也能活得精緻。」
— 張小嫻 《當你夠強大,才能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