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鐘熱度?真是耳熟能詳,在學時代很常聽到啊,我的確是三分鐘熱度一群,做事只有三分鐘熱度,常半途而廢,但是我現在已經改進很多了,再次看到這五個字「三分鐘熱度」讓我想起過去的種種往事,很感概地嘆氣了一聲。
勇氣區的概念,很重要的一點就是make yourself uncomfortable
對於應該有所改變的這些,我們的態度是甚麼?
讓自己不舒服等於是推自己進入麻煩區,有很多新事情是自己沒遇過,理所當然會感到不適,當進入麻煩區之後,就會開始自動起來了,從不習慣演變成習慣。
於是態度?真是一語道破,所有事情源自出態度兩個字,影響一生,全看自己的態度是什麼?如果態度是消極與逃避,那麼所有事情的結果也不會好到哪兒去。
我的態度是享受生活,有一個名言我很喜歡是
「你熱愛生命嗎?那就別浪費時間,因為時間就是生命」-BenjaminFrankin。
我對生活的定義是比較籠統,就是當我不管做什麼事情都很充實,看路邊的花朵草地或是抬頭望著天空,也能去享受生活之美,說白些,是用心去感受周遭的氣息。
「新年新希望」?說是希望,不如說是目標,比較貼切吧?希望純屬是內心的願望而己,目標是實際行動去實現達成,「希望」對我來說滿抽象,假如希望沒實現,換來的是一場失望及落空,我寧可用「新年新目標」來取代「新年新希望」,比較實際。
值得回過頭來想想的是,到底該如何「保溫」?
「保溫」?真是一個好問題,wondero寫到關於夥伴,有沒有發現總會有些事情,少了朋友那句「那就一起上吧」就很難開始,即使自己起了頭,惰性之下,缺少旁人督促,很容易又被打回原形。論語「三人行必有我師」和「無友不如己者」在我而言是互通的概念。
旋轉腦袋的發條
聽過蘇格拉底的「產婆法」吧?意即把一個個問題當成催生針打在頭腦上,產出最終一直沒有想到的關鍵或答案。
台灣的教育體制讓我們思想制式化,常常順便連生活作息,也成為沒有變化的「必帶課程」。Variety is the spice of life,每天多認識自己周遭的環境,多發現一點小新奇,在open our eyes之時,別忘了open our minds以想像、發現、思考,千萬不要像日文所言「腦子裝水泥」般僵化了!
我認同wondero的說法,我比較愛surprise me!! 在學時被馴服,出社會後,就像脫彊的野馬,思想大解放,思路敏銳,持續學習新事物,使腦子從僵化變得靈活跳躍,宛如潑猴不受任何控制。
”what do you wanna do?”通常問的是你想做甚麼工作,但其實更重要的是另一層意思,你想要在生命裡做些甚麼?
不管那是不是多數人眼中的「大」目標,只要是你的興趣,確信每天想到明天又能繼續往這個方向邁進就會興奮地連睡覺都覺得是浪費,並且肯定地、穩穩地站好,你會發現這種的強烈渴望,是非常強大的!
問問自己:在前往目標前我應該如何配備自己?把想法和學習心得,試著用講的或用文字表達,在過程中會更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識還不夠深入,哪些想法需要重新修正,向自己學習、反饋再吸收。
勇氣區之所以為勇氣,在於虛弱(weak)—無法抵擋怠惰誘惑的人,便無法堅持下去。準備好,但也別準備太久!Robert Frost寫過的有這麼一段: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原意語氣是感嘆的,但我希望當我們不從眾而提起勇氣選擇比較少人走的那條路時,這個 “difference”足以讓我們感謝曾經這麼努力堅持地朝著困難重重的迷宮鑽入。別忘了,鑽入後還得要保溫喔!
我想要在生命做什麼?很簡單,我的回答是我想要從生命中享受生活!享受生活沒有限定什麼。勇氣區不就是指自己沒有做過的事情嗎?當你想過要做的事情,卻裹足不前,果真如此的話,那就沒有開花的結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