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憂鬱伴侶:我們的療癒如何開始?(序)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種種因素驅策著我們想要找到一顆按鈕,在親愛的人受情緒之苦時,為他們按下「停止」以幫助對方脫離精神疼痛的狀態。除了捨不得、過不去、看不下去之外,有些人則是覺得煩、想讓自己耳根子清靜一番。不論動機為何,總之都是想讓對方陰轉陽(心情由陰天轉為晴天啦~)。
那麼要怎麼做才能夠找到那顆停止鈕?
在現實的相處中,真有那顆按鈕的存在嗎?
先說結論。我認為「停止」鈕或許存在,大概像電腦「強制關機」一樣吧。但若以「開啟療癒」為長久性的前提,比起讓重要的人「停止」痛苦的狀態,我會以「轉化」為目標。

◾️我們最常找到「道理」這顆鈕

「你要好起來,生活還是要過啊。哭也是一天,笑也是一天,想開一點。」
你也曾經聽到這樣的勸說嗎?或是你也曾這麼說過呢?這句話並沒有不好,只是對於伴侶而言,這會像是在說她「不好」。道理都知道,但因為自己不夠好,所以無法開心一點、無法只想著美好的事、無法像他人一樣以笑代替眼淚過一天。做不到「理智上」應該呈現的模樣,讓她覺得自己與他人的距離正是自己好不起來,這樣的狀況加劇了她對自己的厭惡感。
並不是不能這麼說,而是在對方身陷情緒黑洞時這並不適合,對伴侶的情況也沒有幫助。雖然話者用意是規勸對方、給予善意的建議,當然也是想幫助對方脫離陰鬱之苦,但在與伴侶相處的經驗裡,我認為這個階段並不適合(沒錯,有些人的階段是適合的)。
釋出善意想要幫助他人脫離困境,最直覺的方法就是以言語告訴對方「停止這樣想」以「停止這個狀態」。
然而,世上最不缺乏的就是「建議」(也就是:你應該)。之於我而言,這樣的言句在某個面向上也是種「制止」。


◾️停止鈕有時像「強制關機」

「你要堅強一點,不然大家都會擔心。」
電腦卡頓、檔案處理不來而沒有回應時,最後手段通常是強制關機讓處理到一半的指令完全停下,再重新開機來恢復執行力。對照在情緒上,面對緊急狀況時強制停止情緒或許管用,立即產生行為(堅強一點)就可以馬上阻止某個情況發生(讓大家擔心),但若每次都以強制的方式應對,總有些時候會像電腦一樣遺留下待處置的檔案(可能是損壞的、消失的或需要修復的)。
不整理系統、不掃描哪裡出了問題,積累的循環只會讓重新開機的頻率越來越高,久了內心就會像電腦一樣,每次遇到當機(無法處理內在的時候)就習慣以強制關機的方式處理問題,而不是留心修復。越來越容易當機的電腦,就像情緒層疊出的搖搖欲墜,最後,可能就再也開不了機了。
每個人的內在處理器不同,不會由同一個因素癱瘓。而道理是由如此獨特的內在處理器所體驗出來的,因此我們無法指認自己可能體驗過或沒體驗過的道理「應該」披哆於看似合適的人。


◾️我也曾經按下「停止」鈕

整體而言,我也會想按下「停止」的按鈕,說出偏向打斷對方延續憂慮的話語(例如:焦慮也沒用,反正也不知道對方是怎麼想的。)畢竟看著對方受困疼痛,我也會想讓伴侶立即止痛,不自覺地說出所謂的「道理」想制止延伸的愁慮。
不過,與伴侶相處的過程中,我發現道理她都懂,甚至說出的話比我更為理智。意思是說:伴侶並不是不知道如何做比較好、怎樣想比較符合現實。於是我才懂了,道理在憂鬱面前只是一句台詞,消融在吞噬一切的黑潭裡化成無意義的形。
她需要的不是止痛,因為「停止」的意圖止不了內心承受的痛,伴侶不是不願意聽進聲音,是聲音進了耳朵之後,然後,就沒有了。
想再次強調道理沒有不好,只是階段性不同產生的效益也會有所不同。


◾️「停止」不如試試「轉化」

雖說我還是會有情不自禁講道理的時候,但在大部分的情境下都「不適合」。不適合講道理、無法用道理來「停止、制止」錐心的疲乏感,同時我也明白這麼做對於長久的相處關係與療癒並沒有幫助。我能做的是依伴侶當下的狀態嘗試以「適合」的方式靠近她、陪伴她。
(我的陪伴方式散落在專題裡~文末也有推薦文章直送。)
比起用道理規勸對方停止憂鬱狀態,我的心態更常是以「轉化」來應對。讓原本的狀態以合宜的方式轉化成另一種狀態,協助對方漸漸舒緩內在的疼痛。這邊提到的合宜是指盡量不讓陪伴與支持的行動和言語,消融在深不見底的情緒黑洞裡。
然而,什麼樣的陪伴與支持比較不會被消融呢?此時觀察與耐心在這裡絕對派得上用場。


◾️「轉化」就像治療落枕

「道理我都知道,但就是沒辦法做到。」伴侶說。
我從未要求伴侶要「好起來」,我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樣貌,不認為她有憂鬱傾向就「應該要」做出什麼改變。更何況平時沒有憂鬱狀態的人,也常有知道道理但就是無法做到的時候。有鑒於我個人的價值觀與伴侶的狀態,「轉化」是目前最適合我與伴侶的相處方式,也是療癒啟動的關鍵。
「轉化」就像處理落枕一樣,需要一點一點的轉向,一次會比一次更舒緩,如果想一次到位,要嘛是更嚴重,需要花更多時間康復;要嘛就是開始害怕治療,不願意再敞開心扉。因一步到位而康復的雖然大有人在,只是這個方式對我們而言風險太高了。
畢竟每個人需要的治療/療癒的階段與方式不同。


◾️「轉化」要轉的是累積的信念

我們的記憶中有許多能夠指認的事件,讓我們對於某些恐懼有跡可循,然而更多的是存放在我們潛意識中無法被辨識出來,卻在無時無刻都在隱隱控制著我們的思想、決策與行為。
要發現潛意識中的哪個信念控制著我們想改變的思想、決策與行為,除了透過自我覺察外,與伴侶的相處過程中我們透過「對話」來梳理思緒、找出盲區。
有些時候找出卡住的信念是輕易的,就像篩子篩出大大的麵粉結塊,但畢竟從小到大「有記憶的」與「記不得的」都往潛意識裡面存放,許多細不可查的信念並不容易被篩出來,因此長久、持續的梳理與對話才會變得不可或缺,每次的梳理都能夠用不同的角度再篩一次、再篩一次。
具體而言,我與伴侶的對話是如何「轉化」舊有的信念,達到療癒效果的?該如何讓聽進耳朵卻沉入憂鬱深潭裡的言語發揮作用呢?請容許我在下篇接續~
<未完待

【💡推薦直送】


一個沒有心理諮商背景的普通人
陪伴憂鬱伴侶的小記
👉🏻感謝您閱讀閒人的陪伴心得
👉🏻如果您喜歡文章請按下愛心❤️
👉🏻每週持續來點靈感請按追蹤】✅
👉🏻邀請您在有餘力時按下贊助】☕️
這些都將會成為我持續前行的燃料
🚀
🌟追蹤專題👉🏻「憂鬱你好,這是我女友」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14.7K會員
268內容數
捕捉稍縱即逝的覺察時刻,分享陪伴憂鬱伴侶的日常。不想改變他人價值觀,只期望在生活淤塞不前時提供一點靈感。認為事情是中性的,若能鬆動僵固信念,就能更輕鬆面對關係、自在的活著。☞ 常見主題:陪伴憂鬱伴侶 |自我覺察 |鬆動信念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透過敘述治療的方式,作者陪伴朋友克服了女兒憂鬱症的初期症狀,讓朋友感受到自己的力量與智慧,並充滿了信心。文章中主要敍述作者如何陪伴朋友變化,透過敘事溫柔的問句去引導朋友看見他的獨特結果和支線故事。最後提到,研究指出幸福感的得指由自己掌握,並歡迎讀者一同來共學活出幸福。
以下都是自己在經歷一次次重度憂鬱症復發之後的應對做分享,必要時請務必尋求專業人士協助。 在發作期間,會有各種身體不適:肌肉緊繃、無力、胸悶;情緒低潮:烏雲遮日、絕望感、無助感,所有思緒都圍繞著沒有未來、對自己及他人的憤怒、沮喪、失望、責怪。 有時候尋求身邊朋友傾訴會暫時得到舒解,但大多時候很有可
Thumbnail
這幾天都有想起來,覺得是時候回來好好寫一篇了,不過可能因為沒睡好?我習慣睡前寫,但這幾天一直失眠,到一定的時間就想睡覺,但又睡不著(好拉聽起來超像藉口XD),終於我今天寫了呀~可能是因為今天自傳打得比較少?我今天花比較多時間在整理舊資料上面,雖然睡到下午,但進度還算不錯~ 或許,包容是關係最好的聯
Thumbnail
永遠的陽光女神,李玟48歲因憂鬱症辭世   陽光女神COCO李玟因憂鬱症而離開,是大家心中的痛,小時候都聽她的歌長大,、Baby對不起、是真的愛你、刀馬旦等數不清的成名好歌   相信大家最納悶的是,性格正向開朗,身家40億又幸福的她,為什麼會選擇結束生命?各方的說法很多,而我分享身為諮商心理師在治療
Thumbnail
精神官能症做為文明病的一種徵候,社會學、心理學乃至於人類學等各個學科都想一探究竟,而這個一如癌症可能奪去人性命,卻又難以預防甚至不容易診斷的心理問題,最近也看了不少相關的書,有些是家人視角、有些是病人視角,而這本書是母親、兒子雙視角。 作為作家的母親,唯一一本翻譯成中文書的出版品就是這本,記錄了她在
擺脫憂鬱,陪伴孩子成長 孩子教育的成功,有百分之七十,需要靠家長和家庭的努力。從小就該給孩子自給自足的觀念,父母可以陪伴、鼓勵和支持,而不是一昧的只是給予和滿足。 那天在人文家長靜卉的臉書上,看到她回顧幾年前的照片,讓我十分訝異!這二年每次見到她,都是充滿活力、容光煥發,有不斷的新思維、新點子,也知
Thumbnail
真人真事/我姊姊那段憂鬱歲月 新冠疫情後,不僅改變我們的生活樣態,也產生了諸多問題。不論是工作模式改變,同事的相處、經濟的壓力等等,造成不少人情緒壓力緊繃,因而衍伸身心科就診人數飆破新高。 校園霸凌埋下危險因子。親姐姐求診後性格大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Thumbnail
如何陪伴「憂鬱症」?掌握三大要點,讓我們不慌張又有效! 在心理治療工作上遇到很多諮詢:「心理師,我朋(親)友常常憂鬱,甚至有輕生想法,我該怎麼幫忙他?」。 第一點:辨識「憂鬱狀態」與遇到想自殺該怎麼辦 第二點:「找對方法懶人包」,適當陪伴與資源連結 第三點:幫忙當事人接地氣_量力而為防止復發
Thumbnail
“妳不要想太多啊!” 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面對身邊有親友憂鬱症時,總忍不住脫口而出這句話,看似安慰,表達放下情緒就好,回應我們的,有可能是漫長的沉默,或是失去了日後的連結。 以下是我,一個憂鬱症陪伴者的真心告白,它教導我學習理解、同理心,也想透過四個要點,分享我如何陪伴好友的過程。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透過敘述治療的方式,作者陪伴朋友克服了女兒憂鬱症的初期症狀,讓朋友感受到自己的力量與智慧,並充滿了信心。文章中主要敍述作者如何陪伴朋友變化,透過敘事溫柔的問句去引導朋友看見他的獨特結果和支線故事。最後提到,研究指出幸福感的得指由自己掌握,並歡迎讀者一同來共學活出幸福。
以下都是自己在經歷一次次重度憂鬱症復發之後的應對做分享,必要時請務必尋求專業人士協助。 在發作期間,會有各種身體不適:肌肉緊繃、無力、胸悶;情緒低潮:烏雲遮日、絕望感、無助感,所有思緒都圍繞著沒有未來、對自己及他人的憤怒、沮喪、失望、責怪。 有時候尋求身邊朋友傾訴會暫時得到舒解,但大多時候很有可
Thumbnail
這幾天都有想起來,覺得是時候回來好好寫一篇了,不過可能因為沒睡好?我習慣睡前寫,但這幾天一直失眠,到一定的時間就想睡覺,但又睡不著(好拉聽起來超像藉口XD),終於我今天寫了呀~可能是因為今天自傳打得比較少?我今天花比較多時間在整理舊資料上面,雖然睡到下午,但進度還算不錯~ 或許,包容是關係最好的聯
Thumbnail
永遠的陽光女神,李玟48歲因憂鬱症辭世   陽光女神COCO李玟因憂鬱症而離開,是大家心中的痛,小時候都聽她的歌長大,、Baby對不起、是真的愛你、刀馬旦等數不清的成名好歌   相信大家最納悶的是,性格正向開朗,身家40億又幸福的她,為什麼會選擇結束生命?各方的說法很多,而我分享身為諮商心理師在治療
Thumbnail
精神官能症做為文明病的一種徵候,社會學、心理學乃至於人類學等各個學科都想一探究竟,而這個一如癌症可能奪去人性命,卻又難以預防甚至不容易診斷的心理問題,最近也看了不少相關的書,有些是家人視角、有些是病人視角,而這本書是母親、兒子雙視角。 作為作家的母親,唯一一本翻譯成中文書的出版品就是這本,記錄了她在
擺脫憂鬱,陪伴孩子成長 孩子教育的成功,有百分之七十,需要靠家長和家庭的努力。從小就該給孩子自給自足的觀念,父母可以陪伴、鼓勵和支持,而不是一昧的只是給予和滿足。 那天在人文家長靜卉的臉書上,看到她回顧幾年前的照片,讓我十分訝異!這二年每次見到她,都是充滿活力、容光煥發,有不斷的新思維、新點子,也知
Thumbnail
真人真事/我姊姊那段憂鬱歲月 新冠疫情後,不僅改變我們的生活樣態,也產生了諸多問題。不論是工作模式改變,同事的相處、經濟的壓力等等,造成不少人情緒壓力緊繃,因而衍伸身心科就診人數飆破新高。 校園霸凌埋下危險因子。親姐姐求診後性格大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Thumbnail
如何陪伴「憂鬱症」?掌握三大要點,讓我們不慌張又有效! 在心理治療工作上遇到很多諮詢:「心理師,我朋(親)友常常憂鬱,甚至有輕生想法,我該怎麼幫忙他?」。 第一點:辨識「憂鬱狀態」與遇到想自殺該怎麼辦 第二點:「找對方法懶人包」,適當陪伴與資源連結 第三點:幫忙當事人接地氣_量力而為防止復發
Thumbnail
“妳不要想太多啊!” 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面對身邊有親友憂鬱症時,總忍不住脫口而出這句話,看似安慰,表達放下情緒就好,回應我們的,有可能是漫長的沉默,或是失去了日後的連結。 以下是我,一個憂鬱症陪伴者的真心告白,它教導我學習理解、同理心,也想透過四個要點,分享我如何陪伴好友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