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44寫學生的「輔導紀錄」,其實也是在寫導師的「成長故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我的粉絲專頁https://reurl.cc/kqgLdb 歡迎按讚加入追蹤

每次到了學期末,導師們又會開始忙一份大作業,就是每一個學生的「輔導紀錄」。而且這學期開始,全部改用線上系統填寫輔導紀錄,原本都還會有一本厚厚的資料夾用來提醒導師們,現在桌上看不到那本資料夾,不互相提醒還真的會忘記要完成這份作業!

之前開校務會議的時候,輔導主任還叮嚀大家要詳實地寫,因爲曾有其他學校的老師沒有好好寫紀錄,而被處分的案例。我不知道這位老師是誇張到什麼地步,不過我之前有收過轉學生,那些轉學生的輔導紀錄都很空白,甚至一項紀錄都沒有!有時候我都會有種錯覺,是我紀錄地太誇張嗎?但是無論如何,對於輔導紀錄的撰寫,我也是有一番心得想分享。

每一位學生進入國中,輔導室都會請學生填寫兩張資料卡,一份資料詳細的放輔導室,一份就是放導師處,專門讓導師針對每一位學生該學期的表現給一些評語。如果是「很多事」的學生,通常逐條列下來就會很多事情,這種學生的輔導資料就不用太擔心,因為一定很豐富很精彩,說不定還會有好幾張,會讓老師寫到手酸。倒是那些非常乖的學生,反而不知道該寫什麼,只好趁學期結束前找機會跟學生談一下,也算是有一筆紀錄。

反正,無論如何,輔導室都會提醒導師,無論學生是否有事情發生,每一個學生一個學期至少一筆輔導紀錄。

我帶班的前兩屆,輔導紀錄我都是用手寫的。每一筆紀錄都沒有很多,因為要寫得詳細,就要寫很多字,這樣就要拿很多張資料卡。所以很多時候我都比較簡略地待過,主要是將事件前因後果交代清楚,至於事件中人物的對話,或是一些細節描述,我就直接跳過。

不過,一個班級裡會讓導師處理很多事的學生,大概也就那幾位,所以只要平常處理完事情立刻寫,到了期末就只要寫其他剩下的學生。

不過,自從我的同事傳給我電子檔格式,就開啟我瘋狂紀錄的模式。

她根據學校的輔導紀錄卡,算好印出來剪裁後可以直接貼上的格式,每一個學生的輔導紀錄都先打成電子檔,如果有相同事件的學生,就可以直接複製貼上,再根據每一位學生的角度稍做文字修改。這對我來說實在是一大福音,因為打字比較快速,而且可以比較詳細地紀錄,即使是篇幅很長的事件,手寫要很多張資料卡,印出來貼也許只佔版面三分之一。

再加上學校的輔導老師也跟我說,輔導紀錄真的要寫好寫滿,因為這是保護自己的一種方式。如果是碰到那種很麻煩的學生,學校還是教育局要調閱輔導紀錄,我們總不能只有一兩句帶過,這樣他們就會質疑這個老師沒有做輔導的動作。為了保險起見,那種麻煩學生我都會一筆一筆紀錄,甚至跟家長的對話也會紀錄。

到最後養成習慣,只要學生有發生事情,我在紀錄的時候就會非常詳細,除了基本的事件發生經過,在過程中人物對話,幾乎都會如實紀錄,用對話去帶動情節。甚至我會觀察學生和家長的反應,也順便寫進去輔導紀錄,因為肢體行為動作,有時也會洩漏當事人的想法。整個事件處理過程寫完後,最後再寫事情處理的結果,甚至如果有後續追蹤,之後也可以陸陸續續補上。

因為學生的事情大概就是人際關係、學業成績,或是惹事打架,有時候我也會補上我的一些想法或觀點,提醒我自己下次碰到類似的事情,我可以怎樣處理。所以我在寫輔導紀錄的時候,都覺得我在寫小說。也許就是因為這樣,一屆一屆的導師經驗累積,處理事情也比較得心應手,甚至也幫助到我現在寫文章,有更多的靈感和素材可以寫。

反倒是那些那些很乖的學生,我每次期末都很苦惱要怎麼寫。幸好有個老師分享他的經驗,他會去看那些學生這學期有被記到哪些嘉獎,像是幹部或是小老師,或是各處室志工,還是競賽比賽,稍微做個統整再來寫。

輔導紀錄不是只有「不好的事情」才寫,有「好的事情」也是可以被紀錄!這個也提醒了我,當我們被那些麻煩的學生惹到很生氣的時候,周圍那些乖的學生,其實也是要被導師注意和關注的!從那時候開始,我就開始留意這些乖的學生,無論是聯絡簿上的札記,還是偶爾的閒聊,只要我有回覆,或是談話的內容我覺得很有意義,我都會納入輔導紀錄裡。

也許導師們寫輔導紀錄,會覺得這就是一份做資料的苦差事,會想省麻煩簡略寫,甚至會覺得既然都沒發生事情寫了要幹嘛?!但是我最近突然有一種領悟,其實寫輔導紀錄的同時,我也在紀錄我在教學生涯中的點滴故事,雖然是在寫學生的故事,但不也是在自己的故事嗎?

蜜雪兒・歐巴馬說過:「我們不必記得每一件事,但我們記得的每一件事都有價值。」就像有些人會用寫日記,來反省自己每天的生活,在書寫的過程中,當事人也會成長。而這些輔導紀錄,不也是充滿了各種導師會遇到的酸甜苦辣?因此,與其說這些是學生的輔導紀錄,還不如說是一本「導師養成紀錄」,是不是更來得貼切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徐曉梅的沙龍
54會員
293內容數
寫作是需要長時間訓練,希望用這個方式,建立每天良好的寫作習慣。
徐曉梅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3/09
沒有開始,你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少潛能,開始之後,也才會發現自己不再那麼膽小。踏出公開寫作的那一步,突然覺得世界好大,自己好渺小,也才真正體會到,不是要等到很厲害才開始,而是要先開始才會變得厲害!寫作是這樣,任何事情也都是這樣,我們想要改變任何事情,沒有踏出第一步,永遠走不到夢想的目標。
2023/03/09
沒有開始,你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少潛能,開始之後,也才會發現自己不再那麼膽小。踏出公開寫作的那一步,突然覺得世界好大,自己好渺小,也才真正體會到,不是要等到很厲害才開始,而是要先開始才會變得厲害!寫作是這樣,任何事情也都是這樣,我們想要改變任何事情,沒有踏出第一步,永遠走不到夢想的目標。
2023/03/08
教育部的用意非常的棒,我也絕對相信,要培養學生「選擇」的能力,但是絕對不是無限上綱,應該要在合理的範圍內給予選擇以及限制,因為學生還在學習階段,很多觀念是必須要指導以及修正,因為就算連「穿衣服」這件事,本身也是一門學問。
2023/03/08
教育部的用意非常的棒,我也絕對相信,要培養學生「選擇」的能力,但是絕對不是無限上綱,應該要在合理的範圍內給予選擇以及限制,因為學生還在學習階段,很多觀念是必須要指導以及修正,因為就算連「穿衣服」這件事,本身也是一門學問。
2023/03/07
老師在課堂上播放影片,我覺得很棒,因為現在的學生,確實需要一些其他資源的刺激。但是,老師真的必須要審慎挑選影片,而且必須要讓學生知道,你為什麼要挑這個影片?跟課程有什麼相關?你希望學生從影片中學到什麼?不僅如此,最好在影片結束後,能夠有個回饋機制,有影片輸入,就必須要有心得輸出。
2023/03/07
老師在課堂上播放影片,我覺得很棒,因為現在的學生,確實需要一些其他資源的刺激。但是,老師真的必須要審慎挑選影片,而且必須要讓學生知道,你為什麼要挑這個影片?跟課程有什麼相關?你希望學生從影片中學到什麼?不僅如此,最好在影片結束後,能夠有個回饋機制,有影片輸入,就必須要有心得輸出。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到底這是不是導師要做為導生的事? 幫學生掃地 為學生篆刻他名字的專屬印石 為每個學生錄製一份光碟 為班上編一首歌 在寒流來襲的下午,為全班學生訂購熱奶茶 為每個學生分析他每次考試的成績 送學生紅包 把午餐學生懶得吃的水果小番茄洗淨放在水果盆中讓學生方便吃 親手煮甜湯給學生喝 為班
Thumbnail
到底這是不是導師要做為導生的事? 幫學生掃地 為學生篆刻他名字的專屬印石 為每個學生錄製一份光碟 為班上編一首歌 在寒流來襲的下午,為全班學生訂購熱奶茶 為每個學生分析他每次考試的成績 送學生紅包 把午餐學生懶得吃的水果小番茄洗淨放在水果盆中讓學生方便吃 親手煮甜湯給學生喝 為班
Thumbnail
導師是孩子們在校的父母, 至少敝校的校長常常這樣說! 所以難免要和孩子的親生父母,談到一些孩子的事、班級的事、學校的事…… #導師的修煉 之 與家長好好溝通 與家長們交談的過程及內容, 有時候會令我有不同的"結論感受", 例如, ❦ 這是一場正常的親師溝通 ❦ 這是家長在想
Thumbnail
導師是孩子們在校的父母, 至少敝校的校長常常這樣說! 所以難免要和孩子的親生父母,談到一些孩子的事、班級的事、學校的事…… #導師的修煉 之 與家長好好溝通 與家長們交談的過程及內容, 有時候會令我有不同的"結論感受", 例如, ❦ 這是一場正常的親師溝通 ❦ 這是家長在想
Thumbnail
「老師一直在向你們示範著,如何用更包容的態度、更豐富的眼光去看去和每個人每位同學相處。……」我站在教室前方說話。 ▪️ 班上幹部管理同學出現矛盾, 彼此互看不爽了! 希望老師能介入處理。 這是老師班級經營常會遇到的事件, 也是學生學習領導與服從的必經過程。 班上學生會為此鬧得不可開交, 老師們都見怪
Thumbnail
「老師一直在向你們示範著,如何用更包容的態度、更豐富的眼光去看去和每個人每位同學相處。……」我站在教室前方說話。 ▪️ 班上幹部管理同學出現矛盾, 彼此互看不爽了! 希望老師能介入處理。 這是老師班級經營常會遇到的事件, 也是學生學習領導與服從的必經過程。 班上學生會為此鬧得不可開交, 老師們都見怪
Thumbnail
時間過得好快,總覺得實習時的記憶都還在,怎麼已經成為帶了三屆高三畢業生的班導了?整整加起來九年就這麼過去了!
Thumbnail
時間過得好快,總覺得實習時的記憶都還在,怎麼已經成為帶了三屆高三畢業生的班導了?整整加起來九年就這麼過去了!
Thumbnail
既然跟學生說,寫作這件事,就是要透過訓練,才會變好,透過公開被別人檢視和鼓勵,才會進步。於是我開始以身作則,開始公開寫作,而且每天書寫。雖然學生們不會在我的分享貼文下留言,但是我都知道,他們都有在默默觀看,因為他們很想知道,誰的故事又被我寫進文章中。
Thumbnail
既然跟學生說,寫作這件事,就是要透過訓練,才會變好,透過公開被別人檢視和鼓勵,才會進步。於是我開始以身作則,開始公開寫作,而且每天書寫。雖然學生們不會在我的分享貼文下留言,但是我都知道,他們都有在默默觀看,因為他們很想知道,誰的故事又被我寫進文章中。
Thumbnail
「學生」做一個集合名詞,同質性卻不高,由於「人」的本身就是單獨個體;加上不同世代的學生的差異性也很大,畢竟不同的媒體訊息、社會氛圍、家庭出身,造就出各具特質的孩子。是以,將對待A學生的模式套用在B學生,顯然不妥當,作為一個班級領導人必須要不間斷底更新自己的內建軟體,而中學「導師」就是這樣練成的。
Thumbnail
「學生」做一個集合名詞,同質性卻不高,由於「人」的本身就是單獨個體;加上不同世代的學生的差異性也很大,畢竟不同的媒體訊息、社會氛圍、家庭出身,造就出各具特質的孩子。是以,將對待A學生的模式套用在B學生,顯然不妥當,作為一個班級領導人必須要不間斷底更新自己的內建軟體,而中學「導師」就是這樣練成的。
Thumbnail
每學年手上的學生人數ㄧ兩百位,學生的個別狀態很難都能清楚掌握,通常會被我先注意到的多是「較特別」的孩子。 這是中學老師的難,社會科、藝能、綜合和體健科的老師更辛苦,班級數高達二十來個,要照顧的學生人數算算就有六百人以上! 為了有效應對,要處理學生狀況,我以為權威、不囉嗦,才夠專業! 保持距離,維
Thumbnail
每學年手上的學生人數ㄧ兩百位,學生的個別狀態很難都能清楚掌握,通常會被我先注意到的多是「較特別」的孩子。 這是中學老師的難,社會科、藝能、綜合和體健科的老師更辛苦,班級數高達二十來個,要照顧的學生人數算算就有六百人以上! 為了有效應對,要處理學生狀況,我以為權威、不囉嗦,才夠專業! 保持距離,維
Thumbnail
如果你暫時找不到重新微笑的理由, 就放慢你的腳步,好好享受這世界, 我想,微笑正在來的路上, 或許,給自己一個大大的擁抱, 或許,給自己一個肯定的微笑, 我們就可以找到自己失落的,那一角。 我相信, 積極正向的熱情是會感染的, 愛與希望與勇氣是會傳遞的。
Thumbnail
如果你暫時找不到重新微笑的理由, 就放慢你的腳步,好好享受這世界, 我想,微笑正在來的路上, 或許,給自己一個大大的擁抱, 或許,給自己一個肯定的微笑, 我們就可以找到自己失落的,那一角。 我相信, 積極正向的熱情是會感染的, 愛與希望與勇氣是會傳遞的。
Thumbnail
以一個年資尚淺的老師來說,我下這樣的標題真的很可怕(感覺隨便都會被電得七葷八素),不過紀錄和整理以前的教學經驗,實是為未來做一借鏡......
Thumbnail
以一個年資尚淺的老師來說,我下這樣的標題真的很可怕(感覺隨便都會被電得七葷八素),不過紀錄和整理以前的教學經驗,實是為未來做一借鏡......
Thumbnail
指導教授和研究生的關係,過來人總有許多描述。 無論稱他老師、老闆、老媽子,還是伏地魔...每個人和指導教授的關係都相當獨特。 學生在學術之海中胡亂巡遊,雖然搞不出名堂,也挺想要維護面子的。無論如何,指導學生並不是容易的事。聽懂教授的指導,也需要功夫。
Thumbnail
指導教授和研究生的關係,過來人總有許多描述。 無論稱他老師、老闆、老媽子,還是伏地魔...每個人和指導教授的關係都相當獨特。 學生在學術之海中胡亂巡遊,雖然搞不出名堂,也挺想要維護面子的。無論如何,指導學生並不是容易的事。聽懂教授的指導,也需要功夫。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