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觀心境界-心理耐受力的實作鍛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本文是一篇偏向心理實作鍛練的雜談指導文,算是一篇介紹「內觀」(一翻成「正念」)的文章。「內觀」或「正念」,其英文大都書寫為mindfuless,本篇以條列方式呈現介紹給各位讀者:
1、 內觀是什麼?
● 內觀,故名思義,是往我們內在觀看。在佛教中,是一種禪修的方法。但在近代來,西方學者卡巴金博士(Kabat-Zinn)結合心理學與內觀的方法,發展出一套協助現代人減壓的方法,其方法被稱為「正念減壓方法」(MBSR, 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 program),並運用在憂鬱症的治療上。近幾年來引入台灣,成為心理學熱門的項目之一。
● 在禪修的意義上,內觀的意思是如實觀察,也就是觀察事物真正的面目:它是透過觀察自身來淨化身心的一個過程。開始的時候,藉著觀察自然的呼吸來提昇專注力;等到覺知漸漸變得敏銳之後,接著就觀察身和心不斷在變化的特性,體驗無常、苦、以及無我的普遍性實相。
● 在市面上的書籍文章中,內觀、正念、覺照、靜觀‥往往都有相同的意涵。
2、 內觀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帶來什麼好處?
● 活得更深刻,邁向和諧心安的人生
● 如果我們能使用內觀的方法來觀照自己生活,有助於我們在面對各種生活挑戰及壓力時,保持內心的安詳及穩定,降低負面情緒的衝擊,並有能力領受生命中的種種處境。
3、 內觀如何實行?
● 藉由觀察呼吸及觀察身體從頭到腳的感受。
● 開始時可以花個五分鐘,選擇一個適當的坐姿,可以坐在椅子上,或散盤坐在地上的墊子上,務必保持身體脊椎的垂直,兩手交疊自然垂放在腿上,自然地呼吸。
再來,把注意力放在鼻腔及上嘴唇上方,仁中的部位,觀察呼吸、觀察氣息的進跟出。
● 在這五分鐘時間中,持續察覺氣息的進跟出,如果發現內在的心思被過去或未來的意念(過去的事情以及對於未來事物的想像)拉走,就再回來呼吸上頭。(呼吸可說是一種定錨的的錨點,即anchoring)-- 一開始很難,會發現自己腦海意念繁多。
● 等到能專注在呼吸上頭時,會發現身體鬆弛下來,並可能在身體的其他部位上發現有不同的感受,此時仍保持覺察,專注在呼吸上。
● 不管自發性的感受是好是壞,均一視同仁,像個觀察者觀察它,不做任何好壞評價或是反應。
● 五分鐘的練習熟了,可以逐步增加時間,一直到三十分鐘。
● 當觀察呼吸穩定了,可以試著從頭到腳、從腳到頭掃描身體的各部位。
● 現代人的安排,可以安排在早上起床後,或晚上睡覺前。
4、 請問什麼狀況下應學習內觀,談談筆者去學習內觀的機緣是如何?
● 筆鬙曾經陷入工作的低潮,且內在莫名焦慮一直無法降低。身為臨床心理師,覺得不能在此下去,經過友人的介紹,筆者個人先去台灣內觀中心參與十日內觀課程。
● 回來後,持續每日的練習,筆者發現不止內心的焦慮降了下來,而且在面對各種困難的案主,對他們有更好的觀察及穩定度,讓筆者更有信心地協助對方。
● 也發現,對自己的心身反應的覺察之敏銳度提昇。
5、 是否一定要每天練習,而且三十分鐘以上?
● 原則上是如此。
● 但如果沒有三十分鐘,那麼生活上零散的三、五分鐘亦可,找一個能進行的地方,坐下來,放空過去未來,覺察此時此刻的呼吸及身體感受,都有助於身體的放鬆,這點有點像我的同學K老師常常在呼籲大家記得深呼吸就好。
點擊有劃底線的字即可連結
avatar-img
210會員
388內容數
歡迎來到「穗波心理師」沙龍。這是一個「生活、家庭、愛與人生」的領域,關注親情、愛情、婚姻、家庭及人生議題,先祝福大家都能遇見幸福、圓滿伴侶關係及維繫家庭。 我是執業臨床心理師,歡迎對上述議題留言,讓我可以用心理學的概念與你討論,或提出建議。也可以在下方留言你介紹自己,讓我有機會更認識你、一起交流成長,人生路上不寂寞!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男孩有淚可輕彈,女孩可以開懐𣈱笑。
本篇有點閱讀難度,適合對心理學有興趣的人或心理師閱讀。
您曾被詐騙過嗎?您知道詐騙的運作機制嗎?聰明如你我,又怎麼會被騙呢?筆者今天先講一種典型機制,請讀讀看。讀完不是要您怎麼去騙人,而是讓您有更強的意識提防詐騙。
面對憤怒的人,第一個動作不是自我防衛解釋自己,而是看見他的憤怒。
男孩有淚可輕彈,女孩可以開懐𣈱笑。
本篇有點閱讀難度,適合對心理學有興趣的人或心理師閱讀。
您曾被詐騙過嗎?您知道詐騙的運作機制嗎?聰明如你我,又怎麼會被騙呢?筆者今天先講一種典型機制,請讀讀看。讀完不是要您怎麼去騙人,而是讓您有更強的意識提防詐騙。
面對憤怒的人,第一個動作不是自我防衛解釋自己,而是看見他的憤怒。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第七天開始,進入了極為個人體驗的領域。我開始認真投入,但自我的習性仍在抗拒,彷彿在與意志搏鬥,狀況反反覆覆,我告訴自己這也是無常,不斷升起、滅去。
Thumbnail
🌸🌸🌸Fumi老師:🌸🌸🌸 🥰🥰🥰收到學生傳來的靈氣上課心得,從文字間就能夠感受到同學非常興奮的心情,聽見內在的聲音與高我對話,其實就是佛家說的「內觀」: 在佛教的思想中,內觀(Vipassana)是一種深入觀察內心的修行方式。帶領人轉向內在,以純淨的覺察與心境接觸真實的自我,
Thumbnail
此篇文章探討內觀禪修的核心思想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強調專注於當下的重要性。透過打坐練習,我們可以克服妄想,提升清晰的感知,並進入心流狀態。文章分享瞭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這些原則,以讓生活變得更為單純和充實。並介紹了即將舉行的相關工作坊,鼓勵讀者實踐這些理念。
Thumbnail
《慈心的修習》這本書主要介紹如何通過修習慈心(Metta,亦即慈愛的心),來作為內觀禪修(Vipassana)的基礎。書中詳細講解了慈心的精神、修習方法及它能帶來的好處,讓修行者逐步提升內心的平靜與慈愛。 慈心的精神 慈心是對所有眾生的無條件愛與祝福,願他們幸福快樂。這種心態不帶任何私心,沒有要求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修行過程中面對健康渴望的掙扎,尤其是身體氣血阻塞與心病的相互影響。作者反思內觀經驗,提出健康的意象能幫助釋放執著、妄想及緊張。通過將佛的意象融入心身,能夠在修行中維持平靜與喜悅,強調正確的心態對於身心調理的重要性。這篇文章提倡藉由認識自性是佛,來達成全然健康與自在的生活。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參加內觀課程的心得,詳細描述了作者面對身體健康的執著,並且再次體認佛法是修心,重點不在於出現何種感受,而是如何透過觀察感受來消融心的習氣反應。
與自己的潛意識和解是一個需要耐心、反思和持續努力的過程。以下是一些方法和步驟,可以幫助你與潛意識和解,提升內在平和和自我理解: 1. 自我反思與冥想 自我反思:花時間靜下心來,反思自己的內在情緒和想法。寫日記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緒和想法來源【Wegner, 2002】。 冥想:冥想是一
Thumbnail
冥想和正念對於現代忙碌的生活非常重要,這篇文章介紹了冥想和正念的概念、區別和如何練習。同時還提供了四個生動的比喻幫助你沉澱內心。作者通過自身的經歷分享了冥想和正念對於保持內心平靜和清明的重要性,並鼓勵讀者將其融入日常生活中。最後,文章還提供了與冥想和正念相關的延伸閱讀建議。
    這是我去參加十日內觀禪修的感受分享。     內觀第一天我懷疑,這樣做真的可以解脫煩惱嗎?真的可以不再受苦了嗎?沒想到第十天,真的讓我看到深藏在心裡的傷,我一直掉眼淚,雖然不知道到底在傷心什麼‧‧‧。     參加內觀的十天之內,不能使用手機、文字,不能說話、不能有眼神與肢體接觸。每
Thumbnail
第七天開始,進入了極為個人體驗的領域。我開始認真投入,但自我的習性仍在抗拒,彷彿在與意志搏鬥,狀況反反覆覆,我告訴自己這也是無常,不斷升起、滅去。
Thumbnail
🌸🌸🌸Fumi老師:🌸🌸🌸 🥰🥰🥰收到學生傳來的靈氣上課心得,從文字間就能夠感受到同學非常興奮的心情,聽見內在的聲音與高我對話,其實就是佛家說的「內觀」: 在佛教的思想中,內觀(Vipassana)是一種深入觀察內心的修行方式。帶領人轉向內在,以純淨的覺察與心境接觸真實的自我,
Thumbnail
此篇文章探討內觀禪修的核心思想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強調專注於當下的重要性。透過打坐練習,我們可以克服妄想,提升清晰的感知,並進入心流狀態。文章分享瞭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這些原則,以讓生活變得更為單純和充實。並介紹了即將舉行的相關工作坊,鼓勵讀者實踐這些理念。
Thumbnail
《慈心的修習》這本書主要介紹如何通過修習慈心(Metta,亦即慈愛的心),來作為內觀禪修(Vipassana)的基礎。書中詳細講解了慈心的精神、修習方法及它能帶來的好處,讓修行者逐步提升內心的平靜與慈愛。 慈心的精神 慈心是對所有眾生的無條件愛與祝福,願他們幸福快樂。這種心態不帶任何私心,沒有要求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修行過程中面對健康渴望的掙扎,尤其是身體氣血阻塞與心病的相互影響。作者反思內觀經驗,提出健康的意象能幫助釋放執著、妄想及緊張。通過將佛的意象融入心身,能夠在修行中維持平靜與喜悅,強調正確的心態對於身心調理的重要性。這篇文章提倡藉由認識自性是佛,來達成全然健康與自在的生活。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參加內觀課程的心得,詳細描述了作者面對身體健康的執著,並且再次體認佛法是修心,重點不在於出現何種感受,而是如何透過觀察感受來消融心的習氣反應。
與自己的潛意識和解是一個需要耐心、反思和持續努力的過程。以下是一些方法和步驟,可以幫助你與潛意識和解,提升內在平和和自我理解: 1. 自我反思與冥想 自我反思:花時間靜下心來,反思自己的內在情緒和想法。寫日記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緒和想法來源【Wegner, 2002】。 冥想:冥想是一
Thumbnail
冥想和正念對於現代忙碌的生活非常重要,這篇文章介紹了冥想和正念的概念、區別和如何練習。同時還提供了四個生動的比喻幫助你沉澱內心。作者通過自身的經歷分享了冥想和正念對於保持內心平靜和清明的重要性,並鼓勵讀者將其融入日常生活中。最後,文章還提供了與冥想和正念相關的延伸閱讀建議。
    這是我去參加十日內觀禪修的感受分享。     內觀第一天我懷疑,這樣做真的可以解脫煩惱嗎?真的可以不再受苦了嗎?沒想到第十天,真的讓我看到深藏在心裡的傷,我一直掉眼淚,雖然不知道到底在傷心什麼‧‧‧。     參加內觀的十天之內,不能使用手機、文字,不能說話、不能有眼神與肢體接觸。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