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這時候是自我實現的最佳時機

2023/01/31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過了50歲後,我就不時觀察或注意長輩的ㄧ舉ㄧ動、所思所想,其實是在為我的創齡生活收集經驗。
今年過年聽到一個讓我掉下巴的實例,南部有位80+的姻親(男)是醫美的常客,不僅雷射除斑、打肉毒,還用高檔保養品,如此春風讓他維持自信,人緣也很好。
這位長輩的作為,打破我對地域、性別、年齡的刻板印象~青春、時尚、愛美,可不是只在都會區或女性身上。
相對的,我也聽到幾個朋友說,過年回家幫長輩清冰箱,清出不少過期軟爛的高檔水果,因爲高檔捨不得吃(有些是留著等兒孫回來吃),最後放到不能吃,要不就是東挖西削找能吃的,然後新鮮的還是捨不得吃繼續放,永遠都在吃過熟、熟爛的。因為捨不得,最後也不得已要捨。
一種是捨得在當下取悅自己,一個是捨不得而等待未來。
「壯世代之春」一書提到,少子化、高齡化是既定事實,誰該為誰負責?孝道、人道是基本倫理,但重要的是自己要負責任。自己不負責任,把自己變成不體面的糟老頭,沒有目標、失去生存感,社會給老人的負面印象,自己要不要負些責任?
「壯世代之春」是本倡議翻轉高齡印象、解放高齡運動的書,「壯世代」是其對高齡者的不同稱號,個人覺得現今對高齡已有許多代稱,文字可多變,但如何翻轉社會對老的認知,進而形成態度和行為更重要。
畢竟人生上半場社會的線性建構十分完整,但到了人生下半場,沒有指引、沒有藍圖,得靠自己規劃、設計、安排。
書裡提出指引,重點圍繞在射出三支箭:
第一支箭PSR—覺醒,個人社會責任。
第二支箭CSR—機會,企業社會責任。
第三支箭GSR—解套,政府社會責任。
第二和第三支箭分屬企業和政府,離個人有距離,但第一支箭個人覺醒,就提出了值得醒思的觀點,從與自己的關係,到伴侶關係,再擴至子女關係。
這三種關係作者分別借用與德國詩文歌德筆下的浮士德、《愛的藝術》作者佛洛姆、寫為子祈禱文的麥克阿瑟將軍三者的對話,釐清各種問題,讀來精彩,且值得反覆玩味。
其中讓我最有感觸的是與自己的關係,有了一番人生經歷後,到了人生下半場重要的是「自我實現」—體現生命的意義與價值,達到心靈的滿足。
心靈的滿足就是要有目標。作者問浮士德:我整天泡茶聊天,探訪親友、遊山玩水、含詒弄孫,打牌打球….,日子很快活,算不是有意義呢?
浮士德回答:如果過程是有意志的、有目標的、有學習的、有成長的,都是有意義的。但目標越清楚,就會越有意義,過程就會越精彩。有目標有計劃有意志的學習,才能獲得累積性的經驗提升,與專注投入的生命成長。
人生到了下半場還有什麼好矜持,未來就是現在,別到了闔眼前才懊悔沒有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沒能實現夢想。即使沒達到原先設定的目標,精彩的過程就已是結果。
人的四大關係天人物我,與自己的關係對了,其他關係就會對位。~人生下半場值得更好、值得期待。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36163
20多年媒體經驗,這裡將分享: 1.愛說話聊健康 (健康及公衛知識的日常應用) 2.主婦理財筆記(家中的財務大臣要知道的理財之道) 3.採訪寫作那些事(有我20多年來媒體工作經驗和採訪寫作技巧分享) 4.我的Podcast節目內容 5.小書房(好書推薦) 6.日常小宇宙(生活體驗,心得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