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八與冷戰框架下的霍布斯政治地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1947年發生的二二八事件是台灣近代史上最令人震撼的一頁篇章,不只是大量精英和平民遭到系統性的屠殺,更是為後來的「黨國體制v.s.台灣獨立」政治邏輯舖平了往後的道路。然而,如果從整個二十世紀後半的東亞史來觀察,這樣非人權的現象也不僅僅存在於台灣,而是廣披於圍繞在東亞大陸的所有前殖民地國家,從韓國、菲律賓再到印尼,獨裁式的國家統治模式在這些國家可以說是形成了一種特殊的政治地景。
十七世紀的英國哲學家湯瑪斯‧霍布斯( Thomas Hobbes, 1588-1679)在他的著作《利維坦》( Leviathan)中提出了有名的政治假說,也就是在遠古尚未有任何政治共同體的人類總是為了彼此之間的生存需求而選擇以一種非我族類的爭奪心態來對付他的鄰人,然而鬥爭總是令人感到不安與疲倦,於是人們會逐漸地選擇一位力量較為強大的人物或團體,以利益交換的方式來換取自己生存與謀基本福利的保障,這些利益交換或者權力分配久而久之也會為了方便而制度化,最終形成了國家。霍布斯的討論雖然僅止於國家制度的出現,但顯然的,我們也能從許多超越國家單位的帝國或政治聯盟中看到。正如古代的大清帝國和羅馬帝國都是由一強勢民族與周遭其他民族衝突、妥協後漸漸形成的區域統治與合作制度,當代的美國與蘇聯冷戰陣營也都是在二十世紀的種種國際動盪當中形成的國家結盟與衝突體制。然而,正如同國家內部往往也存在著較受權力保護的核心階級與較無保障的邊緣階級等權力、利益非配不均的有限秩序情況,國際政治當中同樣也有著相同陣營卻國情不同的情況。
冷戰時期,身處在西歐的國家顯然沒有身處在兩種秩序邊緣的中東歐國家那種大規模非人道的衝突事件,同樣的,圍繞在東亞大陸的前殖民地國家也因為身處在兩種秩序邊緣,加上缺乏殖民國家的政治秩序庇護而陷入血淋淋的權力爭奪場景中。但是相比於六零年代逐漸獨立的非洲諸國和部分亞洲內陸國家,在隔絕了任何前西方秩序的介入後陷入永無止境的國家權力鬥爭當中,環東亞諸國在冷戰時期受美國秩序的拉攏與吸引,在國家的權力格局分配上是相對穩定的,也就是坐穩了美陣營代理人的位子即最高權力原則的分配方式。於是,即便東亞諸國在前殖民地秩序真空以後,只要其中一股政治軍事勢力能夠掌握到前殖民地的統治基礎並和美國陣營合作,那麼即使國內缺乏歐美常見的人權制度,也會在兩陣營衝突的背景下受到國際社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對待。
台灣的二二八事件源於日本殖民母國的秩序真空以後,由二戰時期與美方長期合作的中國國民黨因國共戰爭拜退到台灣而展開的權力爭奪與基礎清洗的過程。與韓國、菲律賓和印尼不同的是,台灣戰後統治秩序的再鞏固並不是由任何本土的政治勢力完成,而是由外來統治集團填補上了秩序真空的空缺。之所以產生這種現象,一方面如前所說的美芳與中國國民黨長期合作的讓利外,台灣菁英在清帝國時期並未產生一個整合全島的統治集團,到了日本時期也因為帝國殖民政策之故,使得台灣菁英直到三零年代末期才漸漸在官方認可的政治場域中展露頭角。由於過晚才進入到官方的政治場域當中,台籍菁英在二戰結束以前尚未有機會和能力掌握殖民政府高層的行政機器,再加上日本殖民過程中台日籍利益矛盾,使得戰後初期台人仕紳對中國國民黨政府所能帶來的公平利益分配有更高的期待,也就葬送了當時台人治台的重要時機。中國國民黨政府接管台灣後的利益分配有行政效果雖然使得台人心生不滿,但由於接管了殖民政府留下的行政機器加上武力優勢,使得台人在二二八事件中被大規模屠殺、鎮壓,在未來的幾十年裡完全無法在官方政治場域中與國民黨附隨集團競爭權力。當二十世紀行將結束時,由於蘇聯的垮台、歐美秩序深化進入東亞以及新一代台灣本土精英成長起來進入公共政治領域,台籍出生的李登輝才終於在1996年獲得民選總統,並逐步將中國國民黨帶來的中華民國政權本土化。隨然其後政權的轉換幾經波折,但在民主進步黨第二次執政以後因美中衝突的加劇,使本土政權有機會成為美方秩序代理人來面對持續擴張的中國秩序。然而,處於新秩序邊緣的台灣仍然是屬於霍布斯的人與人(民族與民族)戰爭的世界邊緣,再加上戰後威權體制的遺緒尚未完全消失,使得表面上的自由民主下仍藏著許許多多「較不血腥」的生存競爭。
從台灣人的角度來看,無謂的去指責冷戰時代的權力分配不均,或是大國的冷酷都是沒有意義的。台灣人應該把握住美方代理人的權力地位,重新整合由台灣人統治的台灣的各項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習俗、宗教與民生基礎,並且要避免夠種反台灣勢力在以上各種基礎中顛覆台人治台的原則,以求達到正常民族國家的秩序穩定,並在歐美秩序中找到繁榮的途徑。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分享人文社會科學相關知識與文章的空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不知道槍聲響起的那天,時間是不是過得特別漫長?就像走進他的故居,用來辦公與就寢的二樓小室,透過毛玻璃的光線,目前只放著一張他與妻的合照。 最後他拒絕被黑布蓋頭,對著武裝士兵以日語高喊:「台灣人,萬歲!」,是湯德章在被行刑前歷史性的重要一幕。
只要有家與土地就好。由於有很多優秀的孩子,就算物品被拿走也沒關係,我的冤罪,以後會昭明。
台灣新文化運動的成功,卻造成了二二八的大挫敗。同文同種並不代表不會兵戎相向,民主自由法治才是王道。
隨著臺灣民主奇蹟地越發成熟,歷史的探究挖掘也變得越明朗;就好比說,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便是旨在還原歷史真相、平復司法不公、開放歷史檔案以及追究不當黨產等問題;或許在許多人眼裡,促轉會或者像共生音樂節這樣公開談論白色恐怖的作為好像很沒必要、認為過去的東西就是過去了,有什麼好談的? 但其實,它確實該談。
珂拉琪〈萬千花蕊慈母悲哀〉創作時雖不以台灣故事為出發點,然而歌詞中沉默的人、突然消失的摯愛、開不完的槍都與白色恐怖有所呼應。這首歌以間接的方式批判極權統治,歌曲中對神明的憤怒、不滿,其實吼向的是白色恐怖對人的迫害。這與客家女詩人杜潘芳格的〈平安戲〉相像,批評客家人是漠視現實的旁觀者時,隱晦批判了政府
原來,國民黨青年的「探尋不同視角」,始終仍是被統治者要去理解統治者的苦衷,是沒有權力的被害者要反省自己也有做得不好的地方,而不是有權力的加害者要檢討跟改進。
不知道槍聲響起的那天,時間是不是過得特別漫長?就像走進他的故居,用來辦公與就寢的二樓小室,透過毛玻璃的光線,目前只放著一張他與妻的合照。 最後他拒絕被黑布蓋頭,對著武裝士兵以日語高喊:「台灣人,萬歲!」,是湯德章在被行刑前歷史性的重要一幕。
只要有家與土地就好。由於有很多優秀的孩子,就算物品被拿走也沒關係,我的冤罪,以後會昭明。
台灣新文化運動的成功,卻造成了二二八的大挫敗。同文同種並不代表不會兵戎相向,民主自由法治才是王道。
隨著臺灣民主奇蹟地越發成熟,歷史的探究挖掘也變得越明朗;就好比說,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便是旨在還原歷史真相、平復司法不公、開放歷史檔案以及追究不當黨產等問題;或許在許多人眼裡,促轉會或者像共生音樂節這樣公開談論白色恐怖的作為好像很沒必要、認為過去的東西就是過去了,有什麼好談的? 但其實,它確實該談。
珂拉琪〈萬千花蕊慈母悲哀〉創作時雖不以台灣故事為出發點,然而歌詞中沉默的人、突然消失的摯愛、開不完的槍都與白色恐怖有所呼應。這首歌以間接的方式批判極權統治,歌曲中對神明的憤怒、不滿,其實吼向的是白色恐怖對人的迫害。這與客家女詩人杜潘芳格的〈平安戲〉相像,批評客家人是漠視現實的旁觀者時,隱晦批判了政府
原來,國民黨青年的「探尋不同視角」,始終仍是被統治者要去理解統治者的苦衷,是沒有權力的被害者要反省自己也有做得不好的地方,而不是有權力的加害者要檢討跟改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1983年國民黨為了對抗海外台獨揭露台灣在二二八事件所受的創傷以及台灣民族主義,島內黨外人士亦提出二二八紀念日的主張,國安局結合黨政軍警情治新聞駐外單位等聯手推動「拂塵專案」,應對國內外變遷,企圖以學術詮釋的權威模式,塑造與過往不同的官方論述,主導二二八的歷史解釋。
台灣自救運動宣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台灣由中華民國政府自日本手中接管,台灣人民對此滿懷期待,但後來,台灣在行政上仍然維持著與日治時期相同的專制,並未把民主制度落實在台灣。此外,政府在政治上的表現相當腐敗、經濟狀況也未好轉,台灣人民人心相當失望,在民怨累積下,之後爆發了二二八事件。 在國共內戰後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發生於20世紀上半葉的臺灣日治時期,是由新民會發起,向日本帝國議會爭取在臺灣設置自治議會的政治運動;該運動是臺灣對日本統治從武力反抗轉為近代式政治運動的轉捩點,也是日治時期歷時最久、規模最大的政治運動。其起源可追溯至1918年的《六三法》撤廢運動,但林呈祿
文官總督時期 隨著民族自決的風潮與日本進入「大正民主」時代,1919年後,台灣總督可由文官擔任,軍權另設台灣軍司令官掌管,治理台灣的策略也改為同化政策。臺灣在許多方面與日本逐漸接軌。1922年,《臺灣教育令》通過,臺灣實行與日本相同的學制。1921年,日本國會通過《法三號》,修正部分六三法的內容,
臺灣國語與臺語之間的差異,包括國語運動對臺灣本土語言的影響,以及臺灣國語的發音特色。
臺灣保甲制度 臺灣在清治時期便有隨其他省份實施保甲制度。 台灣在日本統治時期台灣總督府警察機構用來控制臺灣社會的制度也稱作保甲制度。起源於1899年5月8日拂曉,以陳秋菊為首的700名抗日人士,襲擊台北城、大稻埕。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召商人辜顯榮來商量鎮壓抗日與匪徒勢力之策。辜顯榮貢獻的「治匪」策,
Thumbnail
有時候需要提出正確的論述以抵抗、反擊情報操作者的攻擊。 前陣子適逢二二八,謝雪紅再被提起。 依我以前個人調查的看法,謝雪紅只是成事不足的共產黨員,因國民黨和共產黨不同宣傳角度的需要而被較多提到。 依我目前的推理,二二八事件當中,權力最大的共諜是陳儀,而許多人因為思考的盲點及種種原因未提到他。
Thumbnail
二二八事件,重創原本期盼回歸祖國的臺灣人民對國民政府的期待,成為臺灣歷史無法抹去的悲慘一頁。
Thumbnail
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八日,臺灣爆發「二二八事件」。孫立人認為,二戰結束,國軍接收臺灣,臺灣百姓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Thumbnail
  昨天上班的時候,傳了一個訊息過來,問說:「如果有同事跟妳說明天休假愉快,你們會覺得政治不正確嗎?」我心心念念今天難得一天的休假日,我當下不太能理解,想說自己也會跟同事休假愉快!後來朋友加述:「明天是二二八紀念日。」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1983年國民黨為了對抗海外台獨揭露台灣在二二八事件所受的創傷以及台灣民族主義,島內黨外人士亦提出二二八紀念日的主張,國安局結合黨政軍警情治新聞駐外單位等聯手推動「拂塵專案」,應對國內外變遷,企圖以學術詮釋的權威模式,塑造與過往不同的官方論述,主導二二八的歷史解釋。
台灣自救運動宣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台灣由中華民國政府自日本手中接管,台灣人民對此滿懷期待,但後來,台灣在行政上仍然維持著與日治時期相同的專制,並未把民主制度落實在台灣。此外,政府在政治上的表現相當腐敗、經濟狀況也未好轉,台灣人民人心相當失望,在民怨累積下,之後爆發了二二八事件。 在國共內戰後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發生於20世紀上半葉的臺灣日治時期,是由新民會發起,向日本帝國議會爭取在臺灣設置自治議會的政治運動;該運動是臺灣對日本統治從武力反抗轉為近代式政治運動的轉捩點,也是日治時期歷時最久、規模最大的政治運動。其起源可追溯至1918年的《六三法》撤廢運動,但林呈祿
文官總督時期 隨著民族自決的風潮與日本進入「大正民主」時代,1919年後,台灣總督可由文官擔任,軍權另設台灣軍司令官掌管,治理台灣的策略也改為同化政策。臺灣在許多方面與日本逐漸接軌。1922年,《臺灣教育令》通過,臺灣實行與日本相同的學制。1921年,日本國會通過《法三號》,修正部分六三法的內容,
臺灣國語與臺語之間的差異,包括國語運動對臺灣本土語言的影響,以及臺灣國語的發音特色。
臺灣保甲制度 臺灣在清治時期便有隨其他省份實施保甲制度。 台灣在日本統治時期台灣總督府警察機構用來控制臺灣社會的制度也稱作保甲制度。起源於1899年5月8日拂曉,以陳秋菊為首的700名抗日人士,襲擊台北城、大稻埕。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召商人辜顯榮來商量鎮壓抗日與匪徒勢力之策。辜顯榮貢獻的「治匪」策,
Thumbnail
有時候需要提出正確的論述以抵抗、反擊情報操作者的攻擊。 前陣子適逢二二八,謝雪紅再被提起。 依我以前個人調查的看法,謝雪紅只是成事不足的共產黨員,因國民黨和共產黨不同宣傳角度的需要而被較多提到。 依我目前的推理,二二八事件當中,權力最大的共諜是陳儀,而許多人因為思考的盲點及種種原因未提到他。
Thumbnail
二二八事件,重創原本期盼回歸祖國的臺灣人民對國民政府的期待,成為臺灣歷史無法抹去的悲慘一頁。
Thumbnail
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八日,臺灣爆發「二二八事件」。孫立人認為,二戰結束,國軍接收臺灣,臺灣百姓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Thumbnail
  昨天上班的時候,傳了一個訊息過來,問說:「如果有同事跟妳說明天休假愉快,你們會覺得政治不正確嗎?」我心心念念今天難得一天的休假日,我當下不太能理解,想說自己也會跟同事休假愉快!後來朋友加述:「明天是二二八紀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