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禮拜帶學生去電腦教室,要讓學生開始著手製作彈性課程的簡報。這學期要介紹台南的美食店家,我講解完該注意的事項時,就讓學生先去搜尋自己負責的部分。
因為上學期已經有製作簡報的經驗,因此學生都很熟悉流程,一打開電腦完成我交代的事情後,就打開網頁,輸入關鍵詞去搜尋相關資料。而這時候我都會隨處走動巡視,去看看學生「如何搜尋資料」,結果我發現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一般來說,我在搜尋這種「美食店家」資料時,會先點選的資料會是比較熱門的美食部落客文章,而這些都會出現在搜尋頁面的上方選項。但是我巡視的結果,發現學生的螢幕,全部都是「美食照片」!!!
這時候我才發現,學生在搜尋的時候,會優先點選搜尋引擎下方的「圖片」,挑自己覺得喜歡的照片,再點進去看內容。這可能顯示好幾種狀況,可能是不知道怎麼搜尋,也有可能下意識排斥文字敘述。前者好解決,指導一下就可以增加的能力,但是後者也許就比較嚴重,因為這個世代的學生,對於文字的閱讀及掌握不佳,有一部分的原因也許是來自於此。
就在不久前學校教務主任找我救火,請我幫忙寫一份資料,教育部每年都會針對國中學生的國英數三科,做全面的學力檢測,報告出爐後會希望學校針對結果寫一份報告,以往應該都是由教務處負責的行政同仁填寫,但是也許是負責人太忙忘記了,教務主任緊急找人協助。
主任希望隔天給他,但是剛好我隔天又要去參加輔導團研習,所以只能晚上加班來寫,幸好可以簡略填寫,否則我看到一連串的題目,又沒寫過這種報告,我還真的不知道如何下筆。
我看著這一份國文科學力檢測結果,每一項的分析向度全部都低於平均,其實我一點都不意外。這種檢測報告分析的向度,每一項都是互相關連,字詞的理解不佳,一定會連帶影響句子、段落、篇章,至於像是修辭、文體、章法、甚至是國學知識,那就更不用說了。
雖然我們都會跟學生說,國文其實就是看長時間的累積,必須要在平常就累積能力,但是除了課堂小考,或是學校段考之外,其實學生不會特別去重視國文這一科,他們寧可拿數學或理化講義出來寫。
一方面可能覺得,國文這一科我看得懂就好,另一方面也可能覺得,國文這一科讀了也沒用,因為沒有範圍,尤其在國三複習的這段時間,這種心態更明顯。
再加上現在又有那種「廢除國文」的情形,不列入考科,或是不採計國文,引發了很多正反意見,可能又加重了學生「重理工輕文科」心態,對於語文能力又加不重視。
但其實我們從升高中的「國中會考」、升大學的「學測」,或是「統測」,這些考試中,命題方式已經不像之前的題目,長篇文章和多篇文本閱讀,已經成為命題的常態,而且還不是只出現在國文科試題,而是每一科的試題均是如此,學生一方面要精熟該科的知識,還要有足夠的語文能力去面對。
因此對於文字掌握能力高的學生,除了國文科的能力嫻熟之外,也會將這些能力運用在其他科的長篇閱讀上。反之語文能力弱的學生,即使他的數理能力極強,但是會因為他無法快速掌握題目資訊,可能也會連帶影響他的數理成績。
而國文本科科的試題,則是融合了各科,但是並不是在考那些科目的知識點,而是在考驗學生的「語文能力」,能不能運用這些能力,去檢索資訊、統整解釋,以及有自己的觀點和省思批判能力。也因為如此,相較於國文科考題,我反而更重視「語文表達測驗」,也就是我們說的「寫作能力測驗」。
不過,這件事情並不是光靠三年的國文課就可以達成,而是奠基在「日常」的習慣養成。國文課的教學,除了基本的字詞能力累積,更希望是透過精選的課文,帶領學生去欣賞這一片浩瀚的文學領域。
除此之外,更希望傳達,每一個領域的專家,都可以用寫作的方式,將自己的專業知識,透過文章的方式,影響更多的讀者,因此國文課本的選文才會如此多元,不僅有文字,也加入了各式圖表,讓學生知道,語文表達方式不是只有文字,還有其他方式。
既然如此,國文老師引進門,學生就必須要搭配閱讀,才能夠去精熟這些語文能力技巧。國文科的能力,或是更明確的說,語文的能力要提升,只有「長時間的大量閱讀長篇文章」,並且養成是一種日常習慣,用這樣的方式堆疊語文的能力,在閱讀的過程中,對於那些字詞、段落和篇章的理解,也才會連帶提升。
沒有一件事情是可以速成的,語文能力的提升也是,搜尋資料如果只看照片,而不去從文字開始,這樣在茫茫照片海當中,其實更難找到更精準的資訊。所以,請從照片模式,切換到文字模式,而當你可以掌握文字模式時,你就會發現,你可以在任何模式游刃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