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適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週五一整天,在遠離台北的外縣市outing。外商的outing,總是吃喝不愁、地段清幽,然而,就算是辦在可以看得到極光的夢幻之處,都絕對不是在「郊遊」,一次集滿了我最懼怕的幾種元素:生人多、互動多、遊戲更多。
疫情降溫,就是外商的打工仔們,該「進京述職」的時候,看同溫層的朋友奔赴世界各地的總部打卡,社群動態的雄偉美景目不暇給。有人在如詩如畫的照片上提了字:尬聊turn on!!!
哈哈哈。我會心一笑地丟了個「保重」的表情符號過去。差點忘記自己也泥菩薩過江。
這大概是我近一年來,最大的心境轉變。已經可以稍稍拋卻尾隨尬聊而來的各種不適感,第一次真心實意地抱持著「郊遊」的心態,參與不知道會發生甚麼驚喜或驚嚇的一天。
當出版社來信詢問我願不願意在粉專聊聊這本書,有一股既混雜且清明的感懷,雙雙向我襲來。我回信答覆對方,好巧,心適力(switch craft),正是我過去一年的掙扎和學習所在。經歷了冰封而晦黯的四季,我很樂意帶有緣的朋友一起,多認識一些適應變動的方法。
顧名思義,心適力(switch craft),是一種應對人生重大變故或波折、找到方法安然渡過的能力。書裡闡述了培養心適力的四大支柱:心理靈活性、自我覺察、情緒調節、情境覺察,揭示在臣服與接受之外,如何透過持續性的覺知和實踐,保持樂觀、好奇、開放,以至欣然接納變化。
以我的經驗,外界的變化風強雨驟,保有心境的靜定與光亮,特別難,也和情緒密切相關。因此,想先和大家分享書中「情緒調節」的關鍵轉換。當情緒能維持中立與乾燥,就能為自己建立起屋簷和晴天。
#探索「如何」而不是「為何」
作者Elaine Fox寫道,「研究顯示,沒有甚麼比反覆思索自己為何會遇上這種衰事,更讓人不開心。消極的內心小劇場,可能變成掙脫不了的死結。」
的確,去年一整年,我在心內反問「為什麼」的次數,遠超過自己的口頭禪。為什麼工作做得好好的、會遇到百年難見的大整併?為什麼我必須彙報給這麼多單位?為什麼要選擇用這麼笨的方式來工作?
我和這些永遠沒有答案的「為什麼」圈繞了許久,變成了一個陰晴不定、憤世嫉俗的極端份子。每天借題發揮、打雞罵狗,也無法使我好過。看似釋放的宣洩,卻引來極為深沉的抑鬱和閉鎖。
遠在我哀嘆職場虧待我的同時,自己並沒有發覺,有人亦默默承受著我的難搞,只是對方很快地從:「為什麼Landy要這樣對我?」的思索,轉移到:「我能做些甚麼?好跟Landy一起工作。」
對方是在組織內、負責全球官網更新的日本人。這是件苦差事,必須同時整合好幾個國家的內容與形式,也要確保各自官網的市場需求,不會因為系統轉換而出現銜接漏洞。
我猜各個國家都不好配合,行之有年的平台,驟然改版,光是技術交接就搞死人,我便提出了一堆疑難雜症,表面上理所當然,私底下是想以拖待變,先讓其他國家當測試版。
每次我們通話,我都可以感受到日本同事的左右為難,中間他掛過幾次病號,總是請不到一天假、又回到崗位上繼續奮戰。態度就像個十足的草食男,電話打來,開頭一定是流利的中文:Landy桑,你好嗎?台北天氣好嗎?請保重健康。
我被他柔軟的身段打動了,不禁好奇詢問,這個專案,不覺得很suffer嗎?到底為什麼要做啊?
他在電話另端沉吟了一下,傳來草食系的回話,「雖然傷腦筋,但工作到哪可能都是一樣吧。越麻煩的事情,有時也越有趣呢。像跟大家溝通不同的需求,我才知道,原來統一的template是無法成功說服每一個人的。像Landy桑妳就喜歡創意和大膽的行動,很討厭制式的規範,對吧?」
我耳後燙燙的。羞赧與羞愧各半。自認高人一等的我,不及對方一半的靈活和善解。回頭想想,交手這幾個月來,他很快就摸清楚我的脾性,即使專案本身的創意空間不大,每有新的頁面設計提案,他會優先詢問我的想法,讓我看到一些活潑的新意,降低我的抗拒感,藉此提升雙方合作的順暢度。
#你的想法無法說明真實
反觀我,只是不斷陷溺在「為什麼是我?為什麼要做?」的情緒中。隨之掉入常見的認知陷阱:誤以為自己的消極想法,足以代表純粹的真相,導致難以言喻的苦惱。
我「堅信」組織的變動,對我毫無助益,從我負責的事項看起來,絲毫看不出重要性。我也「不覺得」協助官網的統一,對我的職涯能起多大的加分效果。天啊,我手邊「再也」承接不到「真正重要」的事情。
但當我願意與「情緒性的想法」暫時解離,所有悲觀的事態、逐漸呈現出核心且中性的本質:正是因為巨大的轉換,組織相當依賴在地的人員,具體而微地將文化與信念,透過基礎的官方平台,統一播種到不同的國情領壤上。這對他們而言,是當下「最重要」的事。
如果不要目光如豆地計較,殺雞焉用牛刀。從所謂雞毛蒜皮的小事,反而能最快獲知組織風向。只要夠敏感、願融入,便不容易錯過起風和變天的時刻。這不正可以補齊、我還缺乏的國際協作經驗嗎?
所以,毋須太高估和放大自己的想法,那可能不是對現實的實際描述,而是個人經歷的象徵與投射。歸結無數心理輔導個案,Elaine Fox認為,「人一旦開始真正考慮,自己的想法可能是錯誤的、或沒那麼重要,突破就會出現。」
#給自己找把憂慮椅
對像我這麼固執的人而言,視角和心緒的切換,相當艱鉅。這時,可以仰賴一些外物的移情,幫助自己和情緒保持距離。我遵照Elaine Fox的建議,替自己找了一把憂慮椅。
它不一定是把椅子,泛指容許自己自怨自艾的一個角落,我通常選擇自己的秘密基地,當我覺得憂慮焦心恐懼過頭的時候,便會去那裡坐一坐。讓自己沉浸在千軍萬馬的負面情緒中,並試著把核心感受寫下來,像是:我很沒用。
接著,換個方式來複誦這個想法:我「認為」我很沒用。再來,加上這幾個字重複一次:我「注意到」,我「認為」我很沒用。
這是一種漸進式、和情緒保持距離的心理工具,根據Elaine Fox的說法,它叫擴散練習(practice of diffusion),不僅讓我們了解到,人的思維可以來來去去,還可以幫助我們在「負面的自我」和「觀察的自我」之間輕鬆轉移,退後一步,從更有利的角度,來考慮最適當的對策。
我沿用這些方式,讓週五的outing,變成一種享受。和完全不認識的同事交換Line,聽聽他們的生活和困惑,想著不遠的未來、我可以如何和他們共事與交流。晚宴的最後,我主動和越南籍講師表達感謝,交換了彼此對於個人潛能開發的經驗和觀點,她歡迎我下次來越南,有任何職涯迷茫的地方,任何時間、她都在。
在那一刻,我感覺翻臉無情的變動洪流,向我展示了巨大而沉甸的溫柔。可能是因為,我終於學到了心適力的精髓:「準備好擁抱自己的人生,不再當它是件苦差事,而是一種冒險。」
祝願大家,都能享受自己的冒險。人生的通達與遍徹,在於心,唯有心。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初入甲方之時,某任老闆形容我,是個「非典型」的公關。意思是我既不擅長群體交際,也不勤於自我包裝,只懂埋頭苦幹,實在可惜。當年自視甚高,沒聽懂對方的深意,誤將其當成貶抑。從乙方歷經百戰,我靠的就是埋頭苦幹的實力,得到這種評價,不禁有種所託非人的苦澀感受。
早上醒來,發現三月正在悄悄開始。響應春蟄的節奏,萬物競相舒展,三月第一周都還沒過完,行事曆洋洋灑灑一路寫到五月。從剛開年到現在,我過得好忙好忙。
我的職場生涯,身邊一直不乏戰神級的好手,使原本不善征戰的我,能有依樣畫葫蘆的線索。也有珍稀而無法被歸類的朋友,像高遠的星子一般,距離迢遙、應對冷寥,我每從黑暗中抬起頭,星子總是捉狹似地探照著我。
自從組織奉行全球化政策以來,幾乎每個功能性單位,都有直屬總部的彙報架構,同時也會把分屬不同國家、但權職相同的職員一起納入task force(任務小組)。比如說我負責的溝通與形象管理工作,就建立起一個社群,裡面有來自日本、中國、泰國、香港、新加坡、法國、以及南非的同事。我感覺自己正式進入地球村工作。
年前,整個團隊和新任的外籍老闆,有過一次近距離的咖啡對談。用意是了解雙方的人格特質和工作期待。老闆開放我們隨意發問,當然也準備了問題要來徵詢我們。 其中有個問題是,在目前的職場中,最珍惜、也最想保留的部分,有哪些?
張愛玲,是被我供奉在文學神殿裡的宋慧喬,總是屹立不搖。她對於功成名就的時間表,是這樣定論的:「出名要趁早呀!來得太晚的話,快樂也不那麼痛快。」 這句話,自然也被我放在心裡最篤實的位子,成名要趁早。
初入甲方之時,某任老闆形容我,是個「非典型」的公關。意思是我既不擅長群體交際,也不勤於自我包裝,只懂埋頭苦幹,實在可惜。當年自視甚高,沒聽懂對方的深意,誤將其當成貶抑。從乙方歷經百戰,我靠的就是埋頭苦幹的實力,得到這種評價,不禁有種所託非人的苦澀感受。
早上醒來,發現三月正在悄悄開始。響應春蟄的節奏,萬物競相舒展,三月第一周都還沒過完,行事曆洋洋灑灑一路寫到五月。從剛開年到現在,我過得好忙好忙。
我的職場生涯,身邊一直不乏戰神級的好手,使原本不善征戰的我,能有依樣畫葫蘆的線索。也有珍稀而無法被歸類的朋友,像高遠的星子一般,距離迢遙、應對冷寥,我每從黑暗中抬起頭,星子總是捉狹似地探照著我。
自從組織奉行全球化政策以來,幾乎每個功能性單位,都有直屬總部的彙報架構,同時也會把分屬不同國家、但權職相同的職員一起納入task force(任務小組)。比如說我負責的溝通與形象管理工作,就建立起一個社群,裡面有來自日本、中國、泰國、香港、新加坡、法國、以及南非的同事。我感覺自己正式進入地球村工作。
年前,整個團隊和新任的外籍老闆,有過一次近距離的咖啡對談。用意是了解雙方的人格特質和工作期待。老闆開放我們隨意發問,當然也準備了問題要來徵詢我們。 其中有個問題是,在目前的職場中,最珍惜、也最想保留的部分,有哪些?
張愛玲,是被我供奉在文學神殿裡的宋慧喬,總是屹立不搖。她對於功成名就的時間表,是這樣定論的:「出名要趁早呀!來得太晚的話,快樂也不那麼痛快。」 這句話,自然也被我放在心裡最篤實的位子,成名要趁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當初真的到明顯的生理反應的焦慮,是從工作上出現的狀況。
因為講座的主題吸引了我,特地跑到台北,想記錄下講座給我的心得 "我們要先把自己搞定,才有辦法搞定別人" 這句話我把它抄寫在筆記本上,提醒著自己,原來在潛意識裡,不覺得自己需要搞定,反而是我需要去搞定好別人又或者別人要搞定好他自己。 心理師提到,人的一生中,會有三大心結(創傷) 1.羞恥 2.
Thumbnail
離職後賦閒在家,我觀察到一件奇怪的事。明明每天都能想睡多久就睡多久,早上起床時也常感覺精力充沛,但沒做幾件事情(甚至還不到中午喔),就又覺得全身疲倦、動不起來。這是什麼身體設計? 昨天,我發現了一個可能原因:不論什麼狀態,我們肩膀上總扛著太多「應該」與「不應該」
Thumbnail
我們的工作或生活中充滿了不喜歡或沒興趣的事情,但又不能不做?想學習一項新的技能或者培養一個新的習慣,發現自己很難堅持下去?感到無趣、煩惱、焦慮或壓力大?做的事情雖然是對的,但是沒有任何的樂趣和動力? 首先我們先來看以下三點: 一.什麼是喜歡有興趣的事情? 就是那些能讓你感到快樂、滿足、自信、充實、成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情緒轉化力 #為情緒撐把傘 在這個快節奏的世界中, 你常覺得自己明明很盡力做好每一件事 但,為何生活總是讓自己感到焦慮和煩躁嗎? Sandy是一位40歲職場女性經理人 同時也是身兼人妻與母親的角色。 她在職場上的壓力和家庭責任的重擔, 讓她感到筋疲力盡.......
去年的種種原因之下,我離開生活很多年的台北,離開打拼多年的圈子,也離開工作建立起來的人際圈。 雖然話是這麼說,但也不是多廣擴的人脈,畢竟我做得都是小助理的工作,身分上沒有什麼了不起的,而且我每次換公司都會刻意斷絕大多數人的來往。這可能是因為我總是在精疲力盡、身心俱疲的時候離開吧,所以心裡都不願意見
許久沒寫文了,想不出甚麼開場白,趁著最近人生的波動期,加減寫寫關於我的精神科工作和身心靈學習的過程,事實上走在科學跟靈性的兩邊,摩擦的途中還是有很多矛盾的。 先說,我覺得我的工作,是在陽光稀微的地方,盡量找陽光,所以曾經有陣子我常說,就當作是心理的感冒,感冒了就要吃藥,然後好好養著。如果把這種不會
Thumbnail
人際關係中的挑戰可能會給我們帶來壓力與情緒波動。本文分享如何認識自身問題及處理關係危機的方法,並鼓勵讀者以寫作的方式釐清內心。內文也提到心理學書籍《被討厭的勇氣》中的觀點,並分享我調整內心的心路歷程。
Thumbnail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時常面臨各種挑戰和不確定性。無論是職場競爭、人際關係,或是個人成長,這些都需要我們有正確的心態去面對。心態不僅僅是我們對待事物的態度,更是我們生活哲學的體現。只有擁有積極的心態,我們才能夠在風雨飄搖中找到自己的方向,繼續前行。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當初真的到明顯的生理反應的焦慮,是從工作上出現的狀況。
因為講座的主題吸引了我,特地跑到台北,想記錄下講座給我的心得 "我們要先把自己搞定,才有辦法搞定別人" 這句話我把它抄寫在筆記本上,提醒著自己,原來在潛意識裡,不覺得自己需要搞定,反而是我需要去搞定好別人又或者別人要搞定好他自己。 心理師提到,人的一生中,會有三大心結(創傷) 1.羞恥 2.
Thumbnail
離職後賦閒在家,我觀察到一件奇怪的事。明明每天都能想睡多久就睡多久,早上起床時也常感覺精力充沛,但沒做幾件事情(甚至還不到中午喔),就又覺得全身疲倦、動不起來。這是什麼身體設計? 昨天,我發現了一個可能原因:不論什麼狀態,我們肩膀上總扛著太多「應該」與「不應該」
Thumbnail
我們的工作或生活中充滿了不喜歡或沒興趣的事情,但又不能不做?想學習一項新的技能或者培養一個新的習慣,發現自己很難堅持下去?感到無趣、煩惱、焦慮或壓力大?做的事情雖然是對的,但是沒有任何的樂趣和動力? 首先我們先來看以下三點: 一.什麼是喜歡有興趣的事情? 就是那些能讓你感到快樂、滿足、自信、充實、成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情緒轉化力 #為情緒撐把傘 在這個快節奏的世界中, 你常覺得自己明明很盡力做好每一件事 但,為何生活總是讓自己感到焦慮和煩躁嗎? Sandy是一位40歲職場女性經理人 同時也是身兼人妻與母親的角色。 她在職場上的壓力和家庭責任的重擔, 讓她感到筋疲力盡.......
去年的種種原因之下,我離開生活很多年的台北,離開打拼多年的圈子,也離開工作建立起來的人際圈。 雖然話是這麼說,但也不是多廣擴的人脈,畢竟我做得都是小助理的工作,身分上沒有什麼了不起的,而且我每次換公司都會刻意斷絕大多數人的來往。這可能是因為我總是在精疲力盡、身心俱疲的時候離開吧,所以心裡都不願意見
許久沒寫文了,想不出甚麼開場白,趁著最近人生的波動期,加減寫寫關於我的精神科工作和身心靈學習的過程,事實上走在科學跟靈性的兩邊,摩擦的途中還是有很多矛盾的。 先說,我覺得我的工作,是在陽光稀微的地方,盡量找陽光,所以曾經有陣子我常說,就當作是心理的感冒,感冒了就要吃藥,然後好好養著。如果把這種不會
Thumbnail
人際關係中的挑戰可能會給我們帶來壓力與情緒波動。本文分享如何認識自身問題及處理關係危機的方法,並鼓勵讀者以寫作的方式釐清內心。內文也提到心理學書籍《被討厭的勇氣》中的觀點,並分享我調整內心的心路歷程。
Thumbnail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時常面臨各種挑戰和不確定性。無論是職場競爭、人際關係,或是個人成長,這些都需要我們有正確的心態去面對。心態不僅僅是我們對待事物的態度,更是我們生活哲學的體現。只有擁有積極的心態,我們才能夠在風雨飄搖中找到自己的方向,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