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科奧斯卡影帝布萊登・費雪談性騷擾受害者的處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感到很噁心,覺得自己就像個孩子」他告訴GQ雜誌:「我感覺有顆球哽在咽喉,我以為我會哭出來。」("I felt ill. I felt like a little kid," he told GQ. "I felt like there was a ball in my throat. I thought I was going to cry.")
這是2018年布萊登・費雪在接受GQ雜誌專訪,披露自己在2003年參加金球獎主辦的午宴時,好萊塢外籍記者協會(HFPA)前主席菲利普・柏克(Philip Berk)向他私密處伸手性騷擾後,他當下的感受。
布萊登・費雪在《我的鯨魚老爸》中的劇照。(來源:車庫娛樂 https://reurl.cc/3OxkY9)

有時最傷人的不是行為本身,而是社會的反應

  事隔15年,他依舊感受到屈辱,不僅是因為當下的遭受到的不適當觸碰,更因為事後對方與HFPA的反應。
  當他試圖尋求一個道歉時,行為人菲利普・柏克以一封否認犯行的信件作為打發,稱自己之所以願意在信中道歉,只是為了讓布萊登・費雪覺得好過,並否認對他有任何性騷擾行為;
  事後,HFPA站在了前主席的一邊,要求兩人簽署一份聲明,要布萊登・費雪以書面認同當下的行為只是一場玩笑,而非需要被正視的犯行。
  布萊登拒絕簽署。往後的多年間,他的從影生涯每況愈下。他不能確定HFPA或柏克在其中是否有扮演那雙看不見的手,他只知道自己的心理陰影比當初寫信尋求HFPA主持正義前更大了,如今他面對的不僅是個人的行為,更可能是體制的制裁 — 所有人都知道HFPA的權力有多大,而他不過是眾多商業電影男演員中知名的一個,隨時可以被輿論消弭在洪流之中。
  但這還不是最殘酷的,失去名利事小,他的身體自主權被侵犯了,卻被人用「玩笑」帶過,那種「攻擊性不強,侮辱性極大」的態度成功為布萊登帶來多年的自我質疑。
  費雪曾在自傳中曾自述該事件與後續回應對他帶來的打擊:「在我心底,某個東西已經被拿走了。」
照片僅為示意圖,與本文無關。

受害者遭遇的社會評價常是二次傷害

  在我經手過的性騷擾案件中,許多行為人(加害者)都是用同樣的態度來二次傷害被行為人(受害者)的:否認、輕蔑、忽視,甚至反過來攻擊受害者的外貌、性吸引力、過於敏感等。
  曾遇過一個被目擊多次伸手不當觸碰女學生的教授,他在相關申訴流程中輕蔑地說道:「她(女學生)長這麼難看,誰要性騷擾她啊?」
  事後,該名教授在多名研究生共同指證下,終於承認自己「不適當」地多次觸碰該位女學生的身體。他受到了懲處,但依舊強硬地認為該位女學生「過於敏感」,對自己為了開脫而攻擊女學生的外貌始終不曾道歉。
  他在受調查時所說的話,無疑是對女學生的二次傷害,更是一種身處權力高點者對身處劣勢者的傲慢。

從研究實證出發,學習不檢討受害者

  儘管許多研究已經指出,性騷擾/性侵害與受害者的外貌無關,有時甚至與加害者的性慾也無關,有時行為之所以發生,純粹是來自於加害者對於權力(power)滿足的慾望,但許多人始終習慣用更嚴苛的眼光來審視被害者—
  他/她是否在被害時穿著暴露?他/她是否言行間流露出任何不符合「乖巧」或「純真」的形象,以致於「自招危害」?他/她是否散發足夠的性魅力,來「佐證」這樣的行為確實發生過?他/她(行為人)明明平常都很nice啊,會不會是你/妳太敏感了?
  太多來自社會眼光不友善的質疑,導致被害者往往不敢出來指證,甚至選擇息事寧人。在此情境下,受害者往往開始自我懷疑,甚至落入自殘的境地。
  受害者們的緘默往往導致行為人越發大膽,最後在一而再、再而三犯案而東窗事發後,吃瓜群眾才事後諸葛地開始順風撻伐加害者。然而,此事任何的指責都已經難以還給受害者公道。
  正如費雪曾被HFPA和柏克回應的公然羞辱仍需要長時間的恢復,被害者的心理創傷從來就不是復仇後就得以痊癒。
  或許你我很幸運,自己與周圍親友從未淪為受害者;或許你我夠善良,這一生都不會成為加害者。但別忘了,我們都有可能成為旁觀目擊者。你可以選擇跟加害者一起檢討受害者,也可以選擇站出來基於事實說話。
  當然,別忽略了也有一些所謂的「受害者」是濫用了形象來傷害「行為人」。無論在哪個情境,記得,我們永遠可以勇於選擇為真相發聲。
「起初,納粹抓共產黨人的時候,我沉默,因為我不是共產黨人。當他們抓社會民主主義者的時候,我沉默,因為我不是社會民主主義者。當他們抓工會成員的時候,我沉默,因為我不是工會成員。 當他們抓猶太人的時候,我沉默,因為我不是猶太人。最後當他們來抓我時,再也沒有人站起來為我說話了。」—Martin Niemöller
遊戲心得與漫畫觀後感。世事多舛,人心思變,遊戲和漫畫帶來的確幸隨時光荏苒,總塵埃不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所有對於歲月的勇於蹉跎,都不需要奢望能夠重新來過。他們總說,男孩與女孩的愛情非典型—年齡差距、性格迥異、理念相悖……。唯有男孩與女孩自己知道:這世間肯勇於蹉跎歲月者少,驀然相遇於人海的機會更是微渺,就算終究不敵爭擾,嘗試過便不枉費人生走這一遭。
生活在歐美多年的「亞裔第一人」—作為首位亞洲奧斯卡影后,楊紫瓊無疑立下了里程碑。然而,奧斯卡真的認同了華裔或華人文化了嗎?
歡迎來到《有錢人不死的地方》—地球。布萊恩・強森(Bryan Johnson)是矽谷發跡的科技人,靠著把公司賣給Ebay賺了8億美元。有感於長期工作壓力導致自己的身型走樣,且心情也處於抑鬱狀態,他決定每年花費200萬美元,聘請30位醫師組成的專業團隊,以科學方法過生活,使身體恢復青春,並保持狀態。
「如果我八十歲都還在拄著柺杖,跳《愛你》和《彩虹的微笑》,還可以被叫甜心奶奶,不是也蠻好的嗎?」—王心凌。 期待浪姐、披哥的屢屢竄紅,讓人們看見:年歲帶來的不只是外貌的成熟,更是藉著與自己相處時日漸長,自我認知逐步加深,於是,自我接納帶出真正「作自己」的
「我逃走咗就算數,但現在的年輕人沒選擇逃,選擇對抗,我很佩服他們。」—倪匡。 倪匡從不避諱觸碰政治,而他對於時勢的體悟與預測,較之他對於科學技術的想像來得更令人欽佩。歲月淬煉,誰跪、誰硬挺,自然禁得起考驗,那是「要留清白在人間」的風骨,不是譁眾取寵流行樂團能企及的項背。祝願香港人皆有風骨,一如倪匡
大推給喜歡農場可愛風的休閒玩家,推薦指數:★★★★★ 類型:角色扮演、開放世界、生活模擬、農場模擬、工藝 (不愛休閒風的玩家大概不會喜歡這款哦!慎!) 最近Steam夏季特賣,-75%,只要197元。 Steam截至目前為極度好評(28,974) 畫風可愛,人物刻畫溫馨有情(可戀愛!)
所有對於歲月的勇於蹉跎,都不需要奢望能夠重新來過。他們總說,男孩與女孩的愛情非典型—年齡差距、性格迥異、理念相悖……。唯有男孩與女孩自己知道:這世間肯勇於蹉跎歲月者少,驀然相遇於人海的機會更是微渺,就算終究不敵爭擾,嘗試過便不枉費人生走這一遭。
生活在歐美多年的「亞裔第一人」—作為首位亞洲奧斯卡影后,楊紫瓊無疑立下了里程碑。然而,奧斯卡真的認同了華裔或華人文化了嗎?
歡迎來到《有錢人不死的地方》—地球。布萊恩・強森(Bryan Johnson)是矽谷發跡的科技人,靠著把公司賣給Ebay賺了8億美元。有感於長期工作壓力導致自己的身型走樣,且心情也處於抑鬱狀態,他決定每年花費200萬美元,聘請30位醫師組成的專業團隊,以科學方法過生活,使身體恢復青春,並保持狀態。
「如果我八十歲都還在拄著柺杖,跳《愛你》和《彩虹的微笑》,還可以被叫甜心奶奶,不是也蠻好的嗎?」—王心凌。 期待浪姐、披哥的屢屢竄紅,讓人們看見:年歲帶來的不只是外貌的成熟,更是藉著與自己相處時日漸長,自我認知逐步加深,於是,自我接納帶出真正「作自己」的
「我逃走咗就算數,但現在的年輕人沒選擇逃,選擇對抗,我很佩服他們。」—倪匡。 倪匡從不避諱觸碰政治,而他對於時勢的體悟與預測,較之他對於科學技術的想像來得更令人欽佩。歲月淬煉,誰跪、誰硬挺,自然禁得起考驗,那是「要留清白在人間」的風骨,不是譁眾取寵流行樂團能企及的項背。祝願香港人皆有風骨,一如倪匡
大推給喜歡農場可愛風的休閒玩家,推薦指數:★★★★★ 類型:角色扮演、開放世界、生活模擬、農場模擬、工藝 (不愛休閒風的玩家大概不會喜歡這款哦!慎!) 最近Steam夏季特賣,-75%,只要197元。 Steam截至目前為極度好評(28,974) 畫風可愛,人物刻畫溫馨有情(可戀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是一篇描述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性騷擾的個人經歷,旨在強調對待性騷擾事件的嚴肅態度和對被害者的尊重。內容描述了作者遭遇的不適當觸碰和對待,以及她對自己身體尊重的堅持,是一篇充滿勇氣和堅毅的文章。
為何這個世界對於霸凌者視而不見,每個人都在被霸凌者說要怎麼保護自己,卻沒有教霸凌者不要霸凌別人。被霸凌者的傷疤是一輩子都無法消除的.真正站出來發身的又有幾個呢?   我從小就被霸凌,每個人都因為我的胖所以都言語霸凌,我打起勇氣去跟老師說,老師只是說:[沒有證據我怎麼調查?]那時我直接墜入黑暗之中,
Thumbnail
「創傷」不是每個人都想經歷的,很痛苦!很煎熬!很難受! 我有很多的創傷經驗,細數一下,我還真數不出來我有多少的創傷,不管是肢體暴力、語言暴力、精神暴力、性暴力,這些種種的暴力成為我一輩子的創傷,在我小小年紀的時候,就必須全部承受下來。 我怎麼叫、怎麼哭,就是沒有任何一個人能來拯救我、抱著
Thumbnail
MeToo事件是因為在台灣演藝圈發生的一連竄的性騷擾事件,引起了大眾的關注,但它其實是一場全球性的反性騷擾運動,揭露了許多隱藏在各行各業的性侵犯性騷擾案件。通常涉及權力不對等的關係,例如上司與下屬、老師與學生、明星與粉絲等。 這些案件不僅對受害者造成了深遠的身心影響,也反映了社會中存在的性別不平等和
人們常哀傷的看著過去,卻太樂觀的看待未來!而更悲哀的是,過去的事情一直輪迴發生著,只不過被害人變成了加害者而已! 有個人常跟我說,他是在家暴的恐懼中長大的,但是他卻有事沒事的對小孩就是一個巴掌。還跟我解釋那是佛洛依德的潛意識反應。知識是要杜絕悲劇的再發生,而不是把它合理化的!他的小孩國中畢業後,跑
  當Polański--雖然因為其性暴力與性犯罪背景而禁止出席,卻還是--在凱薩獎上獲頒了最佳導演獎時,包括了直接離席的Adèle等人,現場揚起了一股噓聲。因為作為一名藝術創作者,你的作品總是至少一部分地在「表達」你,而你作為一個人--已經被指認為一名侵犯與傷害人的人。
Thumbnail
「老師說了九個字:『不行的話,嘴巴可以吧?』我說了五個字:『不行,我不會。』他就硬插進來。那種感覺像溺水。可以說話之後,我對老師說:『對不起。』有一種功課做不好的感覺。」——《房思琪的初戀花園》​
Thumbnail
要性侵加害者道歉 受害者希望性侵加害者可以向他/她道歉,是一個有點天真善良的要求。如果加害者道歉的話,他/她就是承認他/她的犯罪事實。性侵是一種公訴罪,不是受害者可以和加害者私下了結的事。所以,除非加害者已經準備好接受他/她本來就應該接受的懲罰(白話文:除非他已經準備坐牢、進牢裡接受其它受刑人的懲
簡介(網路書店):本書受真實事件啟發,從十九歲少年的視角出發,講述家暴慘案裡,受害者不止受暴者自身,也包含目睹一切發生的孩童。事發過後,他們陷入崩潰與矛盾,逃不開漫長的自責、懊悔與追問,所要承受與修復的傷不亞於傷亡者。破碎的幼小靈魂將持續在悲憤與惶恐無助中,一邊抽離自己,一邊重建自我。
Thumbnail
  我們是否帶著吃瓜心態的點開腥羶色新聞,無意間透過他人被性騷擾的經驗來滿足自己的幻想。一次又一次點閱,無數人的閱讀,造成被害人等比級數次的傷害。
Thumbnail
這是一篇描述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性騷擾的個人經歷,旨在強調對待性騷擾事件的嚴肅態度和對被害者的尊重。內容描述了作者遭遇的不適當觸碰和對待,以及她對自己身體尊重的堅持,是一篇充滿勇氣和堅毅的文章。
為何這個世界對於霸凌者視而不見,每個人都在被霸凌者說要怎麼保護自己,卻沒有教霸凌者不要霸凌別人。被霸凌者的傷疤是一輩子都無法消除的.真正站出來發身的又有幾個呢?   我從小就被霸凌,每個人都因為我的胖所以都言語霸凌,我打起勇氣去跟老師說,老師只是說:[沒有證據我怎麼調查?]那時我直接墜入黑暗之中,
Thumbnail
「創傷」不是每個人都想經歷的,很痛苦!很煎熬!很難受! 我有很多的創傷經驗,細數一下,我還真數不出來我有多少的創傷,不管是肢體暴力、語言暴力、精神暴力、性暴力,這些種種的暴力成為我一輩子的創傷,在我小小年紀的時候,就必須全部承受下來。 我怎麼叫、怎麼哭,就是沒有任何一個人能來拯救我、抱著
Thumbnail
MeToo事件是因為在台灣演藝圈發生的一連竄的性騷擾事件,引起了大眾的關注,但它其實是一場全球性的反性騷擾運動,揭露了許多隱藏在各行各業的性侵犯性騷擾案件。通常涉及權力不對等的關係,例如上司與下屬、老師與學生、明星與粉絲等。 這些案件不僅對受害者造成了深遠的身心影響,也反映了社會中存在的性別不平等和
人們常哀傷的看著過去,卻太樂觀的看待未來!而更悲哀的是,過去的事情一直輪迴發生著,只不過被害人變成了加害者而已! 有個人常跟我說,他是在家暴的恐懼中長大的,但是他卻有事沒事的對小孩就是一個巴掌。還跟我解釋那是佛洛依德的潛意識反應。知識是要杜絕悲劇的再發生,而不是把它合理化的!他的小孩國中畢業後,跑
  當Polański--雖然因為其性暴力與性犯罪背景而禁止出席,卻還是--在凱薩獎上獲頒了最佳導演獎時,包括了直接離席的Adèle等人,現場揚起了一股噓聲。因為作為一名藝術創作者,你的作品總是至少一部分地在「表達」你,而你作為一個人--已經被指認為一名侵犯與傷害人的人。
Thumbnail
「老師說了九個字:『不行的話,嘴巴可以吧?』我說了五個字:『不行,我不會。』他就硬插進來。那種感覺像溺水。可以說話之後,我對老師說:『對不起。』有一種功課做不好的感覺。」——《房思琪的初戀花園》​
Thumbnail
要性侵加害者道歉 受害者希望性侵加害者可以向他/她道歉,是一個有點天真善良的要求。如果加害者道歉的話,他/她就是承認他/她的犯罪事實。性侵是一種公訴罪,不是受害者可以和加害者私下了結的事。所以,除非加害者已經準備好接受他/她本來就應該接受的懲罰(白話文:除非他已經準備坐牢、進牢裡接受其它受刑人的懲
簡介(網路書店):本書受真實事件啟發,從十九歲少年的視角出發,講述家暴慘案裡,受害者不止受暴者自身,也包含目睹一切發生的孩童。事發過後,他們陷入崩潰與矛盾,逃不開漫長的自責、懊悔與追問,所要承受與修復的傷不亞於傷亡者。破碎的幼小靈魂將持續在悲憤與惶恐無助中,一邊抽離自己,一邊重建自我。
Thumbnail
  我們是否帶著吃瓜心態的點開腥羶色新聞,無意間透過他人被性騷擾的經驗來滿足自己的幻想。一次又一次點閱,無數人的閱讀,造成被害人等比級數次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