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現場的神話-1

2023/05/03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有一種特別強調「呼喚與回應」的NLP教學法,是非常令我厭惡的。所謂的NLP(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通常被譯為神經語言程式學或身心語言程式學--先不論這個術語本身就我而言多麼荒謬,多麼與真實經驗拉開了距離--在當今被一般性的理解為一種透過語言,系統性地改造思想、促使行動的模式。正是如此,NLP經常被視為一種人際溝通的技巧,或是一種培養正向思考的方法,成為各大講座的熱門主題。
  雖然不能說對NLP有足夠深度的了解,但就曾接觸的經驗來看,某類NLP講師操作語言的方式其實與洗腦相差無幾,且常因講師本人的毫無自覺而更顯惡劣。當所謂的「語言」只是用來創造無機的高效對談(如果還可以說是談話的話),只是用來強迫聽者覆述那些來自於他者的字句,並且最終只是用來強化某些社會上普遍被認為的善,作為「溝通課」,這一系列過程在本質上是乃是與其初衷大大相悖的。而那一昧以上對下的縱向關係來教導(灌輸)學員的講師,實無異於某種存在於教室裡的權力巨獸,壓迫著學生接受他的觀點。而最好的是,這些觀點在那些讓人容易表淺地理解的「雞湯金句」的包裝下,使學員未經檢視地接受。為了讓學員因語言而改變,最好由一連串無須深思便可簡單答覆的問題所構成,像是:
「要學習才會進步,你們認同嗎?」
「團隊溝通要合作對不對?」
「你們知道要怎麼收穫......」(學員答「先那麼栽」)
  拆開NLP此一與現實抽離的術語的包裝,或許其核心正是羅蘭巴特在《神話學》裡反覆分析到的「神話」,也就是那些在日常裡反覆出現、與現實脫節、失去在其自身之義的「符號」。羅蘭巴特舉例到,雜誌封面上那位向法國國旗敬禮的非裔軍人,其本身作為人的存在意義已然消逝,與現實脫鉤之後,被昇華為愛國主義的象徵。NLP授課模式或許亦是如此,語言本身的意義不再重要,學生最好不要深究,最好直接接受的是語言之外那被講師賦予的意義,那些社會上普遍被認可的價值觀。
  如此看來,NLP其實是一種能夠快速植入(而非培養)正向思考的方法。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3會員
42內容數
文學作品分析、童化故事創作及個人生活雜談。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