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感:你怎麼選,意味著你怎麼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逃避

諮商中,諮商師不輕易對來談者提供建議。
這不表示諮商師沒有想法和立場,而是諮商師的作用,在於幫助來談者去認清他自己的想法,認清他自己的感受。 認清他對某個人的愛與恨,認清他隱而未發的喜悅或不安。
有時我們無法表達,在於我們沒有認清我們表達背後的自我。 精神分析將之歸結為潛意識,那裡有我們無法表達,或者表達背後,我們自己都不清楚的動機與目的。
諮商並不是很浪漫的一件事,就在於諮商師力求幫助來談者去「有意識的表達」。
比如當我表達「我討厭安妮」,這表示我意識到我對安妮的感受是討厭的。 如此,我就不能逃避安妮和我之間有了連結,我對她投注了我的情感。
當然,可能我的討厭其實源自一份喜歡。 有時我們對於我們喜歡的人事物,由於不知道如何處置這份心意,以至於我們覺得「這種糾結的感覺太討厭了!」 ,然後我們將這份討厭轉移到對方身上。
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明明喜歡一個人,卻總是對她惡作劇,或者某些會讓對方討厭的舉動。
其實這是因為這個人不知道怎麼處理自己的情感,他為此糾結,為此難受,他討厭自己變成這個樣子,討厭自己糾結、難受的感受,所以他將這份討厭轉移到對方身上。
然而,這並不是一個人傷害他人的理由。
因為無論我們是否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如果我們的行為讓對方感到不舒服,我們傷害了對方的感受,那麼我們就該承認這一點。 該道歉就道歉,該賠償就賠償,而不是將我們的舉動歸咎為「不成熟」、「不懂事」,藉此將自己的責任推卸出去。
這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很難。 面對自責與面對他人的指責,有時很難說清到底哪個更讓人難受。 也許只有當我們推卸責任的時候,我們才知道哪個更能引起我們的罪疚感。 使我們逃離本當背負的「十字架」。

絞殺

電影《在車上》(Drive My Car)中,男主的妻子每次在做愛中,都會進入一種奇異的狀態,像被神靈附體,一面伴隨性交的行動,一面無意識的朗誦詩歌或不知來自何處的斷簡殘篇。
男主會在和妻子做愛後,把他聽到的內容複述給妻子知道,然後妻子會把這些文字抄寫下來,變成她的作品。
不曉得你是否有這樣的時刻? 如電影中的妻子一般,出現宛如被神靈附體的時刻。 你說了很多話,寫了很多字,或者創造出了某個作品,但你想不起來創作的過程,就像在一段時間中,你成為超越者手中的工具。
現實中,有些人喜歡這種感受,他們追求被附體的機會。 更瘋狂者,他不在乎操控他身體的是神靈,還是妖魔鬼怪,他只是渴望能夠重現一種把自己交出去的感受,好像藉由這種「淘空」,他才能獲得意外的輕鬆。
那些最強求控制的人,他們往往最希望被控制,但他們只願意把自己的靈魂交給他們認同的人。
這種心態,是一種極強的自我貶低。
能夠操控他的人,能滿足他對自己的理解。 自我貶低的人認為自己很糟糕,自己不配得到尊重與愛,不配得到他擁有的成就與尊敬。 他希望有人能打碎這些東西,而一個能夠讓他把自己交出去的人,對方把他敲碎,踐踏他,會讓他感到心安,因為他感覺自我貶低這件事得到了認同,他終於和意識中的自我合一。
這是一種對自我的虐待,把自己放進一台絞肉機當中,一面承受壓力的痛苦,一面通過痛苦以獲取快感。
試著去把處在這種快感中的人拉出來,並非易事,因為在你眼中的痛苦,在他的體驗中是快感的來源。
回到諮商,諮商師不輕易給來談者建議的原因就在這裡。 當諮商師要把來談者拉出來的時候,他得確定來談者他是「痛」的。 如果來談者沉溺於痛所帶來的愉悅之中,來談者的感受是真實的,而他似乎在那個當口缺乏其他獲得愉悅的方式。
當我們企圖把他人從愉悅中拉出來,卻還沒有辦法使他意識到還有其他愉悅的方式,還有其他更加健康的、不容易造成傷害的方式。 那麼給予建議很可能讓來談者反感,因為這很可能讓來談者覺得跟諮商師「不是同個陣營的人」。

聚焦

最近,我又搬家了。 搬到我來上海的第五個住所。
對我來說,搬家極為無聊,每次搬家都出於無奈。 無奈背後有著無力感,而無力感容易引起憤怒。
我學會分辨自己的憤怒,我不見得知道怎麼處理每一種憤怒,但至少我能清晰知道這次與那次憤怒的來源為何。
這對我來說很重要,因為這樣我才可以避免遷怒。 把個人課題留給自己。
無論是什麼樣攸關心理的個人課題,當我一個人做不了的時候,就是我知道該尋求諮商的時候。
我知道尋求諮商不等於尋求建議,而是通過諮商説明我瞭解我的問題所在:瞭解我現在「困在」何方,瞭解我到底想去什麼地方,以及受困背後的原因。
諮商是對自我的澄清,使我重新能夠面對與處理我的問題。 比如當我被某個執念困擾,我能意識到它,然後對它採取行動。 我可能放棄,也可能更加努力。 無論是什麼,至少當我能夠意識到它,進行選擇,我就對自我多了一分理解,並通過行動使自我更加完整。

回歸

當我們以為我們走到終點,其實我們走到的是起點。
就像當我們真正願意面對我們自己,直面我們的苦難。 乍看之下,我們好像放棄抵抗,而命運的海嘯將收拾我們。
然而,有意思的是,當我們這麼做,我們往往會發現,我們找到解決問題的頭緒了!
反之,當我們以為我們即將邁向成功,實現夢想。
我們很可能在得到之後陷入另一種迷茫,我們發現無論得到的當下有多快樂,那快樂都無比短暫。 無論我們實現理想的當下,我們的感受多好,都無法排除之後可能遭遇的失敗、挫折和種種打擊。
終究我們能做的不多,卻也不少。 端賴我們怎麼看待我們的可能性,看我們是否願意在我們聚焦於某處的時候,給自己一點上下左右張望的空間。
諮商是諮商師陪伴來談者進行這場「起點到終點; 終點到起點」的輪迴探索。 我們在輪迴探索中生活,在實現自我與失落自我之間擺蕩,來來回回間打磨出更完整的自我。
每當痛感來臨,都是直面自我的時刻。
因為受痛的每一下,都是對自我的扣問:「你不改變嗎?」 、「你還忍耐嗎?」 、「老方法不管用,你不試點新方法嗎?」 、「你知道他就這個樣子,你在期待什麼呢?」 ......
你怎麼選,意味著你怎麼活。
你真的要一直痛下去嗎?
我相信你可以。
但有些事情,我們可以做,不等於我們有必要做。 不是嗎?
作者:高浩容。 哲學博士,前臺灣哲學諮商學會監事。 著有《小腦袋裝的大哲學》、《寫給孩子的哲學思維啟蒙書》等著作。
avatar-img
84會員
87內容數
哲學博士。結合哲學諮商與教育的實務經驗,以存在心理學視角,提供對於:自由、責任、命運、孤獨、存在感、價值感等人生課題的分析與覺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容我說 的其他內容
溫柔,前提是「不傷害」,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這難嗎?聽起來好像是人際交往的基本道理。如果你這麼想,那就對了,溫柔的前提是回歸人性,我們渴望愛與被愛,渴望溫暖與關懷,這些需要是溫柔的前提。只是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時我們沒有得到充分對待,以至於我們受傷,進而遺忘。
寫作的歷程教會我一件事:每一刻都是相遇的時機,也是離別的時機,而每個選擇的當下,無論是相遇或離別都是最好的時機。
冥想並非是提升社交生活的萬靈丹,結果顯示,對於自我要求比較嚴格的人,慈愛禪的冥想較能有效提升他們的幸福感。可是對於需要他人更多關注的人,慈愛禪沒有太大的作用,反而減損他們的自尊。
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描述家庭、拆解家庭問題的電影,幫助我們重新覺知自己的家庭,為打造溫暖的家踏出重要一步。
認清自己,你才知道從哪裡解題。 認準你要處理的對象,才能避免用力過度或用力不足,然後把每一分力氣用在「刀口上」
溫柔,前提是「不傷害」,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這難嗎?聽起來好像是人際交往的基本道理。如果你這麼想,那就對了,溫柔的前提是回歸人性,我們渴望愛與被愛,渴望溫暖與關懷,這些需要是溫柔的前提。只是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時我們沒有得到充分對待,以至於我們受傷,進而遺忘。
寫作的歷程教會我一件事:每一刻都是相遇的時機,也是離別的時機,而每個選擇的當下,無論是相遇或離別都是最好的時機。
冥想並非是提升社交生活的萬靈丹,結果顯示,對於自我要求比較嚴格的人,慈愛禪的冥想較能有效提升他們的幸福感。可是對於需要他人更多關注的人,慈愛禪沒有太大的作用,反而減損他們的自尊。
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描述家庭、拆解家庭問題的電影,幫助我們重新覺知自己的家庭,為打造溫暖的家踏出重要一步。
認清自己,你才知道從哪裡解題。 認準你要處理的對象,才能避免用力過度或用力不足,然後把每一分力氣用在「刀口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人生低谷中尋求幫助是重要的,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初次諮商經驗,面對原生家庭、創傷事件等問題,作者經由諮商學會正視內心情緒,慢慢走出低潮,這是一個充滿感恩和成長的經歷。
Thumbnail
在諮商過程中發現自己的特質與固化的情緒處理方式,並探討瞭如何辨別自己該看身心科還是心理諮商,以及培養韌性的重要性。享受彈性的諮商過程,瞭解高敏感的特質,並撕掉被標籤的身份,以文字記錄理解自己的諮商心路歷程。
Thumbnail
人的一生,會經歷很多「關係」,像是:原生家庭、戀愛、婚姻、親子、職場、自我。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原生家庭,不懂得愛,也不擅長經營婚姻和家庭。我們在職場中壓抑和忍受,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或不想要的是什麼。 ​
Thumbnail
一句話就這麼溢出心智的序列,那是一無意識的、關於愛的滿溢。正是因為那是場永遠都在腦海裡的洋流中竄動的情感,所以對於身體外部的公眾領域只能是一種情感能否生存的未知試探。 此次是一次意外的、招致不穩定的未明事件,在短暫而無法確知自己的冒險意圖之前,行動需要被迫使展開,如果說,可以趕在聲音到達前就有機會攔
因為講座的主題吸引了我,特地跑到台北,想記錄下講座給我的心得 "我們要先把自己搞定,才有辦法搞定別人" 這句話我把它抄寫在筆記本上,提醒著自己,原來在潛意識裡,不覺得自己需要搞定,反而是我需要去搞定好別人又或者別人要搞定好他自己。 心理師提到,人的一生中,會有三大心結(創傷) 1.羞恥 2.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第一次踏進諮商室的經驗,通過談話和沙盤探索,作者對責任感有了新的理解。文章中描述了作者的一些片段,以及諮商師分享的涵容概念。通過這篇文章,作者開始明白責任感並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而是培養涵容才是。整個文章寫作較長,對責任感和情緒管理有一定的探討,適合有興趣的讀者閱讀。
Thumbnail
接受心理諮商將近半年,透過諮商逐漸瞭解自己,雖然探索過程可能不盡舒適,但卻讓人意識到最需要療癒的部分。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前陣子我在某個平台上看到一個網友的發文- 「我的心理師一直叫我專注呼吸跟練習呼吸,但我很想告訴他呼吸根本沒有辦法幫我解決問題」。 當時看到這篇文的心情是很五味雜陳的,因為這個網友很明顯的對諮商的功能有誤解,諮商從來都不是為了幫助一個人「解決問題」,而是透過諮商師的引導去覺察自己的認知(價值觀、信念
Thumbnail
我們的生活時時刻刻都在與他人來往,實際經驗中他人與自己的對話、行動、甚至無言的沈默相對,都是交往共處的內容,而思考是個人的內在對話、對所知內容的歸納演繹,當可以釐清楚思考的內容與實際經驗的差異及交融時,我才發現,我不會愛。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人生低谷中尋求幫助是重要的,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初次諮商經驗,面對原生家庭、創傷事件等問題,作者經由諮商學會正視內心情緒,慢慢走出低潮,這是一個充滿感恩和成長的經歷。
Thumbnail
在諮商過程中發現自己的特質與固化的情緒處理方式,並探討瞭如何辨別自己該看身心科還是心理諮商,以及培養韌性的重要性。享受彈性的諮商過程,瞭解高敏感的特質,並撕掉被標籤的身份,以文字記錄理解自己的諮商心路歷程。
Thumbnail
人的一生,會經歷很多「關係」,像是:原生家庭、戀愛、婚姻、親子、職場、自我。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原生家庭,不懂得愛,也不擅長經營婚姻和家庭。我們在職場中壓抑和忍受,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或不想要的是什麼。 ​
Thumbnail
一句話就這麼溢出心智的序列,那是一無意識的、關於愛的滿溢。正是因為那是場永遠都在腦海裡的洋流中竄動的情感,所以對於身體外部的公眾領域只能是一種情感能否生存的未知試探。 此次是一次意外的、招致不穩定的未明事件,在短暫而無法確知自己的冒險意圖之前,行動需要被迫使展開,如果說,可以趕在聲音到達前就有機會攔
因為講座的主題吸引了我,特地跑到台北,想記錄下講座給我的心得 "我們要先把自己搞定,才有辦法搞定別人" 這句話我把它抄寫在筆記本上,提醒著自己,原來在潛意識裡,不覺得自己需要搞定,反而是我需要去搞定好別人又或者別人要搞定好他自己。 心理師提到,人的一生中,會有三大心結(創傷) 1.羞恥 2.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第一次踏進諮商室的經驗,通過談話和沙盤探索,作者對責任感有了新的理解。文章中描述了作者的一些片段,以及諮商師分享的涵容概念。通過這篇文章,作者開始明白責任感並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而是培養涵容才是。整個文章寫作較長,對責任感和情緒管理有一定的探討,適合有興趣的讀者閱讀。
Thumbnail
接受心理諮商將近半年,透過諮商逐漸瞭解自己,雖然探索過程可能不盡舒適,但卻讓人意識到最需要療癒的部分。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前陣子我在某個平台上看到一個網友的發文- 「我的心理師一直叫我專注呼吸跟練習呼吸,但我很想告訴他呼吸根本沒有辦法幫我解決問題」。 當時看到這篇文的心情是很五味雜陳的,因為這個網友很明顯的對諮商的功能有誤解,諮商從來都不是為了幫助一個人「解決問題」,而是透過諮商師的引導去覺察自己的認知(價值觀、信念
Thumbnail
我們的生活時時刻刻都在與他人來往,實際經驗中他人與自己的對話、行動、甚至無言的沈默相對,都是交往共處的內容,而思考是個人的內在對話、對所知內容的歸納演繹,當可以釐清楚思考的內容與實際經驗的差異及交融時,我才發現,我不會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