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失智症權威醫師也『不想去日間照顧』 | 失智症應對的策略思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為什麼失智症權威醫師也 #不想去日間照顧
長谷川醫師生病之後,失智的他自己在日照的時候,臉上卻沒有任何的表情。影片中他說「(在過去)建議(病患)去日間照護中心,因為我覺得至少對患者家屬而言非常有用,可以減輕他們的負擔,當時並沒有考慮到,患者想做些什麼,不想做些什麼,事實上應該從患者的角度出發。我即使去了日間照護中心,但還是感到孤零零的。」當長谷川生病後不想繼續去日間照顧後,他這樣說。
臉書追蹤「失智症應對的策略思維」獲得最新消息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42會員
179內容數
這是一個提供心理師與心理工作者 商業商業思維、品牌產出行銷策略的基地, 協助心理師與心理工作者完備自己的產品與服務。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醫師問診完,長谷川離開診間,關起門後留下家屬,女兒對主治醫師說:「這個話題他說了好幾次,實際上,他自己把門鎖上外出的情況沒有親身經歷過,但還是多次重複同樣的話題,有沒有必要提醒他?」...
已經邁入了50+的我,也有睡眠問題! 因淺眠,不管是情緒的亢奮、外在的環境噪音,都會讓我睡眠品質不好,真的很困擾。外面喇叭或貓狗叫聲常讓我半夜中斷睡眠,如廁後,頭腦也清醒了,開始想最近發生的問題、要寫的文章、突然靈光一現的課程設計等,腦袋裡的劇場一直干擾著我的睡眠。想越多心情越興奮...
細心的你可能會看到影片剛開始就出現,週三、週四和週五病患(本系列未來都以病患稱長谷川醫師)不容易區分。 時間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如果沒有日出日落、天黑天亮的協助,人們是感受不到時間的改變,因為沒有任何有形的物體作為指標協助我們訂定時間。週三、週四、週五都是人為設定的,卻沒有像地點和人物的差異...
回來後淑惠就耿耿於懷,但幸好母親再也沒有遇到迷路的情形。剛好一天在電話中談到我從事的工作,她便把這個放在心裡三年的疑問,甚至媽媽半夜驚醒、找不到回家的路提出來問我。 「你真的很關心你母親」我說。 「對啊!我也很擔心,怕她出去外面會找不到路回家。」淑惠說她這三年來的擔憂...
人行為的一舉一動,都由腦部所主導,這其中當然也包括情緒反應,一旦腦部發生問題之後便有可能改變病患的情緒,特別是額葉(frontal lobe)。 它是掌控一個人的性格、執行、計劃等能力,當這部分受損後可能便無法分辨何時該哭、何時該笑、該恐懼、該大膽,在婚禮中哭泣、或是在喪禮中嘻笑都有可能出現。
昨天晚上的讀書會有位朋友提出一個問題,因為時間太短,沒辦法清楚的說明。特別把我的思維與策略完整的補充在此,希望讓沒有參加的夥伴,也有機會知道可以如何思考問題! 『最近去外婆家好幾次,你都沒來關心我!』(意思是如此,原文已經忘記)媽媽對這位女兒說! 女兒表示「她最近根本沒有去外婆家啊!」 這部分是多數
醫師問診完,長谷川離開診間,關起門後留下家屬,女兒對主治醫師說:「這個話題他說了好幾次,實際上,他自己把門鎖上外出的情況沒有親身經歷過,但還是多次重複同樣的話題,有沒有必要提醒他?」...
已經邁入了50+的我,也有睡眠問題! 因淺眠,不管是情緒的亢奮、外在的環境噪音,都會讓我睡眠品質不好,真的很困擾。外面喇叭或貓狗叫聲常讓我半夜中斷睡眠,如廁後,頭腦也清醒了,開始想最近發生的問題、要寫的文章、突然靈光一現的課程設計等,腦袋裡的劇場一直干擾著我的睡眠。想越多心情越興奮...
細心的你可能會看到影片剛開始就出現,週三、週四和週五病患(本系列未來都以病患稱長谷川醫師)不容易區分。 時間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如果沒有日出日落、天黑天亮的協助,人們是感受不到時間的改變,因為沒有任何有形的物體作為指標協助我們訂定時間。週三、週四、週五都是人為設定的,卻沒有像地點和人物的差異...
回來後淑惠就耿耿於懷,但幸好母親再也沒有遇到迷路的情形。剛好一天在電話中談到我從事的工作,她便把這個放在心裡三年的疑問,甚至媽媽半夜驚醒、找不到回家的路提出來問我。 「你真的很關心你母親」我說。 「對啊!我也很擔心,怕她出去外面會找不到路回家。」淑惠說她這三年來的擔憂...
人行為的一舉一動,都由腦部所主導,這其中當然也包括情緒反應,一旦腦部發生問題之後便有可能改變病患的情緒,特別是額葉(frontal lobe)。 它是掌控一個人的性格、執行、計劃等能力,當這部分受損後可能便無法分辨何時該哭、何時該笑、該恐懼、該大膽,在婚禮中哭泣、或是在喪禮中嘻笑都有可能出現。
昨天晚上的讀書會有位朋友提出一個問題,因為時間太短,沒辦法清楚的說明。特別把我的思維與策略完整的補充在此,希望讓沒有參加的夥伴,也有機會知道可以如何思考問題! 『最近去外婆家好幾次,你都沒來關心我!』(意思是如此,原文已經忘記)媽媽對這位女兒說! 女兒表示「她最近根本沒有去外婆家啊!」 這部分是多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對於譫妄,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有人說是失智的前兆,有人說是電解質不平衡,有人說是麻醉藥未退。以老爸的年紀與狀況,什麼都可能,什麼都佔有百分比。
Thumbnail
我有個朋友在急診室當值班醫師,有一次我問他,當有海外遊客在急診病危時,病患的第一考量是什麼? 沒想到,他的答案令我感到心酸。 因為,大部分的海外患者,一旦意識到自己有生命危險時,第一個想法,就是: 想要回到家鄉就醫,就算要死,也要死在自己的故鄉。 當這個願望無法達成時,他們就會希望家屬可
說來慚愧 父親生病住院時 我因為白天要上學 放學後還要打工或是去約會 所以能去醫院看望父親的時間與次數 遠不如兩個已經出社會的弟弟和母親..... 記得某次父親化療住院結束 正準備出院時 突然跟母親說 雙腿使不上力..... 後經過醫生檢查 原來是癌細胞壓迫到神經 導致下身癱瘓
Thumbnail
穗波心理師在疫情時期因為自己生病住院的經歷,不可否認在面對死亡時會有種種恐懼。 文章描述住普通病房初期的心理狀況。
Thumbnail
有些時候你的訊號沒有得到回應,不用太在意。 記得好久前剛住院要做電療時,四個床位中,有一位病人的燈一直亮著,走廊的燈也是,我根本沒辦法睡。護理人員將我換到一個很空曠的單人房,結果冷氣冷得我直發抖,一樣徹夜難眠。,說實話,不如不換。 有時候希望別人急著回應可能會讓事情變得更糟糕。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分享了自己在加護病房的睡眠困難、對中藥的需求等內容,對加護病房的醫護人員有所期待與建議。
前言 今天(113.3.10)聯合報頭版新聞的標題是《斷食善終抓越界爭議:「斷食」替照顧壓力解套,卻引發疑似「被善終」亂象》。內文大意是:長照悲歌不斷,而在高齡化社會中此現象無法斷絕,只會惡化;又因無法「安樂死」,因此有位醫生(畢柳鶯)在母親要求下,替身罹小腦萎縮症,且已高齡83歲,且已開始出現嚴
Thumbnail
因為二次的重病後,爸爸這次真的需要長期由他人照顧了,舉凡生活中的大小事自理的能力已經被疾病剝奪。起初開始照顧爸爸的時候,很難想像這種連自己決定要幹嘛的自由都沒有的感受是什麼? 因為自己把全部的力氣和感受,放在照顧者的位置,因此對於「病人」「被照顧者」「無行為能力者」他們仰賴他人的照顧而會有的心情很
Thumbnail
跟一位照服員在討論癌末個案,經驗上這樣的個案通常會有心裡不接受及身體病痛難忍的問題,並不好照顧。 照服員:其實這個個案很好照顧,因為他什麼事都自己來,有一些事我想幫他忙,他都 說不用,然後自己因為要做某些動作而滿頭大汗,氣喘如牛,甚至會因為自己做不來而 掉眼淚。 有時候我看不下去了,主動要去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對於譫妄,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有人說是失智的前兆,有人說是電解質不平衡,有人說是麻醉藥未退。以老爸的年紀與狀況,什麼都可能,什麼都佔有百分比。
Thumbnail
我有個朋友在急診室當值班醫師,有一次我問他,當有海外遊客在急診病危時,病患的第一考量是什麼? 沒想到,他的答案令我感到心酸。 因為,大部分的海外患者,一旦意識到自己有生命危險時,第一個想法,就是: 想要回到家鄉就醫,就算要死,也要死在自己的故鄉。 當這個願望無法達成時,他們就會希望家屬可
說來慚愧 父親生病住院時 我因為白天要上學 放學後還要打工或是去約會 所以能去醫院看望父親的時間與次數 遠不如兩個已經出社會的弟弟和母親..... 記得某次父親化療住院結束 正準備出院時 突然跟母親說 雙腿使不上力..... 後經過醫生檢查 原來是癌細胞壓迫到神經 導致下身癱瘓
Thumbnail
穗波心理師在疫情時期因為自己生病住院的經歷,不可否認在面對死亡時會有種種恐懼。 文章描述住普通病房初期的心理狀況。
Thumbnail
有些時候你的訊號沒有得到回應,不用太在意。 記得好久前剛住院要做電療時,四個床位中,有一位病人的燈一直亮著,走廊的燈也是,我根本沒辦法睡。護理人員將我換到一個很空曠的單人房,結果冷氣冷得我直發抖,一樣徹夜難眠。,說實話,不如不換。 有時候希望別人急著回應可能會讓事情變得更糟糕。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分享了自己在加護病房的睡眠困難、對中藥的需求等內容,對加護病房的醫護人員有所期待與建議。
前言 今天(113.3.10)聯合報頭版新聞的標題是《斷食善終抓越界爭議:「斷食」替照顧壓力解套,卻引發疑似「被善終」亂象》。內文大意是:長照悲歌不斷,而在高齡化社會中此現象無法斷絕,只會惡化;又因無法「安樂死」,因此有位醫生(畢柳鶯)在母親要求下,替身罹小腦萎縮症,且已高齡83歲,且已開始出現嚴
Thumbnail
因為二次的重病後,爸爸這次真的需要長期由他人照顧了,舉凡生活中的大小事自理的能力已經被疾病剝奪。起初開始照顧爸爸的時候,很難想像這種連自己決定要幹嘛的自由都沒有的感受是什麼? 因為自己把全部的力氣和感受,放在照顧者的位置,因此對於「病人」「被照顧者」「無行為能力者」他們仰賴他人的照顧而會有的心情很
Thumbnail
跟一位照服員在討論癌末個案,經驗上這樣的個案通常會有心裡不接受及身體病痛難忍的問題,並不好照顧。 照服員:其實這個個案很好照顧,因為他什麼事都自己來,有一些事我想幫他忙,他都 說不用,然後自己因為要做某些動作而滿頭大汗,氣喘如牛,甚至會因為自己做不來而 掉眼淚。 有時候我看不下去了,主動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