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年度開獎(2022年)與年初預測(2023年)。檢討自己根據去年邏輯推論出來的預測值與實際值差異,是否有哪些參數需要再調整,最終重新校正至2023年的預測值。
廢話不多說,就直接進入正題。
2022預測方式與數據回顧
新掛牌數量是根據當年度人口、考照人口比重推導到總掛牌數,最後根據:
- 考照/新掛牌佔比
- 考照/新掛牌*持車佔比
- 最高月份
上述三種方式,得出三個不同的普通重型新掛牌數量計算方式,當作參考區間範圍(紅字為預測掛牌數):
其中,最高月份由於是年初做預測,因此沒有數據來源做依據,因此無法採用「最高月份」預估掛牌數量。過往歷史紀錄顯示,掛牌最高月份都落在九月或十二月,等到時候數字出來,一年也都快過完了。(延伸閱讀:
每年機車新車掛牌數量最高與最低的月份出現次數)
因此即便沒有「最高月份」也不影響判斷,因此個人初步判斷參考性不大(主要用於後半年再次預測、或是當作校正值使用)。
有了普通重型的新掛牌數預測資料,就能繼續推導總市場、燃料別以及縣市別,最後再將參數重新調整後與去年相比較(紅字為調整與受影響的部分):
當時針對2022年的不確定性,定義兩種情境:
- 保守估計:根據補助政策,以及參考車齡掛牌數的軌跡推論而至;因為晶片短缺、疫情等因素持續延燒導致(供不應求,而非供過於求)。
- 樂觀估計:許多機車廠陸續推出電動機車,未來會有更多機車廠加入電動機車的行列。廠商會為了搶市佔率,加碼推出購車優惠刺激買氣;另一方面,政府嗅到味道,中央跟地方跟進廠商,出台針對電動機車的補助政策。兩方攻勢下,吸引價格敏感的車主購車,或是提前汰舊換新。
不論上述哪種情境,個人認為隨著廠商陸續推出電動機車,短期內會以油車養電車的方式並行,最終企業資源逐漸往電動機車靠攏。因此
2022年台灣機車市場預估新掛牌數為76~81萬。
保守估計上,新掛牌數為76萬,油電比估抓85:15;
樂觀估計上,新掛牌數為81萬,油電比則為80:20。
2022年初的預測,是依據2021年的掛牌數,以及當時各大廠商推出電動機車的積極度,個人會偏「樂觀估計」多一點,也就是機車市場年銷量有機會來到80萬。
2022實際值
首先是從人口延伸推導的考照人數、持照人數,最終推導到普通重型掛牌的數據:
可以發現,將官方的實際值導入後,右側三組掛牌數皆與實際掛牌數相近。接著來看掛牌數:
看完預估值與實際值後,接著來進行差異比較與檢討。
差異檢討
先來看三種「預估普通重型參數與掛牌數」之差異比較(實際值-差異值):
藍色字體為政府提供之數據,以及根據其資料計算之實際百分比。
可以發現各項百分比與對應的值都是實際>預測的情形,且僅有一項百分比落差在2%以內,表示自己的預估數字過於保守。其次,與2021年相比,這次的數值差異較大,表示預測較2021年更加失準。
尤其是預測72~77萬掛牌數,與實際69萬掛牌數差了3.5~8萬,且實際掛牌落在預測範圍外,不僅差異比2021年大,重點是2021年的實際值落在預測範圍內。
看完分析完普通重型掛牌的差異後,接著來看2022年全年度新車掛牌數估計值與實際值差異(實際值-差異值):
2022年初的時候,個人會偏「樂觀估計」多一點,認為機車市場年銷量有機會來到80萬。殊不知二月爆發俄烏戰爭,以及各種天災人禍等等,就連「保守」預估掛牌數,也比實際掛牌數量還高。
基本上,當預估普通重型的掛牌數量大幅失準後,後面不論在總市場、燃料別還是主要縣市的掛牌數,一樣會面臨相同問題。
保守估計的落差最高只到三萬多,與各縣市的占比分布與掛牌差異落在1%內與一萬內,皆在可接受範圍內;反之樂觀估計掛牌數差了八萬上下,電動車的部分差異更是來到八萬台的落差,表示市場對電動車的接受度,並沒有想像中樂觀。
所以從差異來看預估「參數」的設定:
- 不論是新掛牌數量的預估範圍,或是燃料別與縣市別的數據差異來看,可以發現參數設定都是來自「百分比、比重、佔比」,預估新掛牌數量只是反應設定後的結果,因此重點應放在「百分比、比重、佔比」而非「掛牌數」上。
- 在第一點前提下,可以發現在預測範圍上,我都抓較的較保守,因此在實際值與預估值的差異都為「正」。正常來說應該要正負值都有,因此各項參數皆可小幅上調。
- 機車的使用者來自於「人」,因此源頭國發會的人口預估數據仍然重要。2021年預估值與2022年實際值落差,也是普通重型掛牌數預估多兩三萬台的主要原因。今年在使用一次「中推估」的2023年人口數據,倘若2024年回過頭來看,實際值與估計值仍差異甚大,表示國發會對於台灣人口數量的預估過於樂觀,那以後人口數都會改以「低推估」進行掛牌推算。
- 燃料別與縣市別在實際值與預估值的差異,源頭來自對普通重型的新掛牌數量的定義,而非參數所導致,因此如果想要精確計算掛牌數量,普通重型的新掛牌數量為KPI。
- 燃料別會因為每年廠商推出的機種、行銷推廣活動以及政府補助政策有連動,因此比例推估會以歷史數據+個人認知做參數調整。在2022年預測的最大敗筆,就是市場對電動車的接受度沒有我想像中的樂觀。
- 各縣市別參數落差±1%內,從80–20法則來看,主要九個縣市的百分比差異僅有0.32%誤差,因此參數小幅調整即可。
探討完差異,也調整完參數,接下來重新校正新一版的預估資料作為參考。
2023年新掛牌數預測
根據2022年實際值的基礎上,並參考上述提到需要調整參數的部分,得出2023年普通重型掛牌預估如下表:
2022年實際值(左表);2023年預測值(右表)
由於去年各項百分比皆是創歷年新高,個人認為這樣的勢頭今年應不會再繼續下去,因此23年的預估百分比都比22年略低一些。
最終得出2023年普通重型掛牌數落於68萬~72萬之間。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筆者提出一個新的預測方法-汰舊換新法。由於現在的台灣機車市場已飽和,是汰舊換新>首購的市場型態,因此個人將公路局各車齡的掛牌數量拉出來計算,根據普通重型每年的掛牌差異,得出各車齡廢棄的台數,並得出廢棄車輛與新掛牌數的差異值。
回到正題,在原本三種的預測方式中,由於2023年才剛開始,因此沒有年度最高月份的供參考,因此僅能用另外兩種方法做預測。今年兩種預測值的落點超級近,68~70萬僅有兩萬的差值。倘若再將新的預測方法納入參考,落點則在68~72萬。
有了普通重型的新掛牌數預測資料,就能繼續推導到總市場、燃料別以及縣市別,最後再將參數重新調整後與去年相比較(紅字為調整與受影響的部分):
左表為2022年實際值,右表為各項參數調整後最新預測(紅字為調整與受影響的部分)
這次就不要用什麼保守與樂觀情境了,直接根據預測上下限抓範圍區間。在油電大戰的部分,個人判斷仍會處於車廠推出電動車,但市場接受度仍然不高的情形。結合上述,最終預測:
2023年台灣機車市場掛牌數落在73~77萬之間,普通重型則落在68~72萬。
油電比約為88:12,油車落在60~63萬,電車落在8.2~8.6萬
縣市別的部分,仍是在維持80–20法則前提下,九縣市的分佈根據2022年實際值對參數進行微幅調整。
結語
- 三陽工業董事長吳清源認2023年整體規模將出現六字頭(70萬輛以下)。
- 機車雙雄三陽、光陽均下修明年市場預估至70萬輛以內。
- 全年市場規模恐下探65萬輛窒息量。
機車廠兩大巨頭-三陽與光陽皆不看好2023年機車市場,認為2023年經濟前景不佳,許多產業開始實施無薪假以及減薪的措施,種種宏觀經濟因素恐讓民眾暫緩換車。
想不到兩大機車廠與敝人的看法有所出入,因為從各項數據推論來看,機車市場仍可能維持在七十萬以上的水準,甚至比20222年「略」佳。
不論何種預測,希望今年實際新掛牌數的數據,都能落在自己預測的區間範圍內,表示自己確實有往正確的方向優化預測方式。
欲知2023年機車銷售詳情,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至於自己今年摸索出來的預測方式成效如何?就讓我們明年初再來見真章。
參考資料來源
- 中華民國交通部
- 交通部公路總局 統計查詢網
- 中華民國 內政部戶政司 全球資訊網 — 人口統計資料
- 國家發展委員會人口推估查詢系統
- 機車買氣冷 今年恐下探65萬輛
- 《產業》機車買氣低迷 明年銷量下修6字頭
與機車市場數據相關
- 台灣近三十年來的機車市場變化
- 台灣近八年來的燃油機車與電動機車市場變化
- 從機車品牌角度看近三年台灣機車市場變化
- 從新增掛牌數看近九年台灣機車市場變化
- 從品牌角度看近三年台灣機車市場新增掛牌數的趨勢變化
- 近三年各縣市「燃油」與「電能」新掛牌數的市場變化與趨勢
- 台灣近八年機車車齡分佈變化
- 看不出機車掛牌數與人口數據間的直接關聯,卻與持照人數有明顯正相關
- 每年機車新車掛牌數量最高與最低的月份出現次數
- 各縣市機車掛牌數與持照人口間的相互關係
- 各縣市的人口、持照人數與掛牌數之間的關聯探討
- 近六年成年人口與持照人數於各年齡層組成結構變化
- 近年來非主流又小眾的紅牌與黃牌總掛牌數概況
- 近年來紅牌與黃牌機車的新掛牌數變化
- 大型重型機車駕照與掛牌數之間的關聯性
- 紅牌與黃牌重機近八年車齡分佈變化
- 各縣市電動機車的補助金額高低,對電動機車新掛牌數造成的影響
- 台灣機車產業的未來趨勢:電動機車、市場飽和與國際化
- 數據維度何其多:台灣機車產業該持續關注的幾項關鍵數據指標
- 從現有數據以及認知,預測2021年與2022年機車新車掛牌數
- 年初預測:台灣機車市場2022年新車掛牌數量
- 檢視2021年台灣機車市場關鍵數據指標變化
- 假如新竹縣市合併,對台灣機車市場版圖有什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