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化教學的技術:台南演講場

2023/04/30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此篇文章寫於2023.4.30日。這場講座的舉辦日期是2034.4.29日,地點在台南政大書城。

一種微妙的感覺

昨天去參加福哥《遊戲化教學技術》這本書出書後,在台南舉辦的公開演講。「雖然」我某種程度上受福哥的影響很大,上過專業簡報力,上過教學的技術錄影班,當然疫情期間也上過福哥的線上教學的技術分享班。白話一點說:福哥就是打開我教學技巧的恩師。
有雖然,就有「但是」,在走進演講場地之前,我根本就沒看過《遊戲化教學的技術》,也沒有很多機會follow福哥的相關文章。可能是我覺得自己教得還不錯,也可能是我目前投入最多心力的其實是再次建構課程(手上實在是有太多種課程,即使原有的國文課也因應大考趨勢的不同,要再次設計課程)。
而檢視我的教學現場:我的課程目標明確,上課節奏流暢,結構清楚,示範和實作也有所兼顧,師生關係融洽(都是福哥的功勞)——可是我還是覺得那不是有效教學,我無法具體看到學生因我而展現的成長。這是一種很微妙的感覺,而且我不會解釋那種感覺。
這種微妙而我不會解讀的心情,在這次演講中得到明確地找答案方向。

演講內容側記

只有講師很厲害

演講一開始福哥用自我介紹,舉手問答,單一問答,講述(有投影片)作為開場。正當大家如癡如醉的時候,福哥話鋒一轉,要我們觀察自己的感受和現場的氛圍。
福哥的控場和表達能力是很精湛的,所以當時大家都很專心,而現場的氛圍是平靜友好的。
我自己當時覺得這樣的開場非常好啊,但事後想想,若一直是這種模式,大概再過10分鐘,我就會進入一種一邊做自己的事一邊聽演講,但是會回應問題的狀態(這是因為是福哥,如果一般的講者用這種方式,我大概是完全投入做自己的事情......)

學員一起來

福哥來了個華麗的轉身之後(?),現場進入一種快節奏又熱鬧的氛圍,我們透過分組有了夥伴;透過獎勵知道今天第一名可以拿到福哥的全套書籍;透過結構化知道今天的演講內容是「觀念建立」、「核心要素」、「理論知識」;透過福哥的小短講看到全流程的教學示範;透過小組討論回答了福哥設計的選擇、排列問題;透過搶答來積分;透過組間發表和講師回應來得到反饋。
每一個討論的時刻是那麼的投入,忘了時間的存在;每一個討論後的檢討,又讓我得以理性的檢核自己的盲區。
【觀念建立】
福哥透過舉例(仙女教國文、沁瑜教營養學、大仁哥教醫療法律、樂齡教學等等)讓我們知道遊戲化教學在任何科目,任何學員身上都能得到效果。也提醒我們要清楚教學目標後再遊戲化,以及遊戲化不是玩遊戲遊戲化是運用遊戲的元素放入課堂
【核心要素】
這部分福哥先用一個演講示範,怎麼用遊戲化進行教學。演講題目大概是人生下半場之類的(?),福哥講了三個故事,每一個故事的進行中都會有小組討論,小組討論後福哥會帶團討和歸納,最後提煉出一個重點。
三個故事的三個重點分別是:「學習+勇敢嘗試=改變」、「發現你的天賦」、「更好的自己,影響更多人」
而後福哥帶我們一起拆解這個演講。並從中談到遊戲化教學五個要素:ASK原則,規則、團隊基礎、公平性、無風險環境。
然後是PBL的設計原則:獎勵(包含正增強與負增強)、分數、排行榜。這裡福哥試著釐清一個老師們常問的問題:「PBL的模式,會不會傷害學生內在學習的動機」,福哥的回應是:「內外共同、相輔相成、外在影響數量、內在影響質量」。

#這種課中課的演出怎麼看都過癮
【理論知識】
這部分我們學習行為理論、認知理論、建構理論。福哥把它們間各有特色而又相互影響的關係,稱為「三角學習理論」
行為理論就是透過刺激產生反應的過程。放到教學來看,我們可以透過講述、獎勵、即時回饋等等方式刺激學生,使他們產生學習反應。
認知理論是透過將影片、示範、創造互動、知識結構化等方式,讓變成學生較內化的知識。
建構理論則是透過小組分組、演練等活動的設計,讓學生能夠透過自己建構知識
最後,福哥讓我們分析他整個教學過程,哪些屬於行為理論,哪些是認知,哪些又是建構。
福哥演講投影片

感性收尾

最後福哥告訴我們,學習遊戲化教學,不只是為了學生,其實也是為了身為老師的我們。我們總是想在這變動的社會中找到工作上的成就感,甚至是使命感;對一位教師而言,有什麼比能夠看見學生學習成長更有成就感的事呢?

演講後的省思

在這場演講中,我的有些想法被證實,有些疑惑被解除,也有些問題變得更清晰。當然,也有新的學習。
  • 沁瑜的例子最鼓舞我,我確實懷疑過遊戲化教學是不是只適合演講,不適合整學期的運作,只能作為學習中的點綴?沁瑜用行動證明,遊戲化也能貫穿整學期。
  • PBL的運用其實是我最困惑的部分。幾年前在班上實施PBL,總是不了了之,原因也很多,例如我想不到獎勵,或是以每次段考為單位給獎勵,老師會破產,學生最後也可有可無等等。
    後來我不在班上做這件事情的時候,學生依然會分組討論。因為討論的題目是設計過的,所以學生不會不願意思考回答,但確實是少了某種「熱絡」「渴望」的班級氛圍。
    而這次聽福哥的說明,我想我應該在「獎勵」的部分再琢磨一下。例如現在有代班,每次段考後有幾位表現好的孩子可以選座位,我發現這是本班的孩子渴望的獎勵,那麼我是不是能善用這個點,強化上課的討論氛圍?
  • 三角學習理論是這場演講對我而言最大的收穫。我其實沒什麼教育理論的基礎(修教育學程的時候太不認真惹),到了教學現場當然可以用經驗去打磨教學技巧,但如同這篇心得文一開始所說:我其實對自己的教學有疑惑,可是我不太知道怎麼檢視它。
    有了這三個理論的認識(福哥是透過行為理論、認知理論以及建構理論讓我認識這三個理論的)(這真的很厲害,如果讓我設計一個介紹這三種理論的課程,應該要迭代N個版本才能稍微有個樣子),我也得以debug自己的教學,哪些地方沒有做?哪些地方做了但不到位?算是一份我的教學的健檢清單。
  • 福哥說了一個我很喜歡的概念:其實教學沒有一定要從哪個理論開始。我們也可以從「建構」開始,直接給學生一個案例去討論。
    我曾經有一段期間認為探究式的學習和知識建構式的學習是不一樣的。因此我必須用不同的模式來備課。但是有了三角學習理論,它能夠同時解釋探究式的教學和知識建構式的教學。

教育,我相信你

當一個老師真的很辛苦,尤其在社會變動如此快速的現在。我不是沒有後悔過自己的選擇。我也知道即使把福哥的教我們的東西全部用上,我的課堂依舊會有很多困難,我的學生依舊會有一百萬種學習問題。
但那不能做為我不作為的理由。喜歡福哥的這些傾囊相授,是因為它提供了我能夠有作為的依據。每個在課堂上發生困難的孩子,背後都有太多複雜的原因。但至少我能盡可能地處理在「教學」這一塊的原因。
回家後我就買了電子版的《遊戲化教學的技術》,我覺得這本書很適合搭配藍偉瑩老師的《教育我相信你》一起讀。身為一位老師,我也因此對自己的能與不能,以及在這交錯縱橫的時代裡,慢慢找到自己的象限。

最後當然要來用無邊記畫一張總覽圖XD(其實還不太會控制大小)
更多因為福哥寫的心得:
這裡是我對於高中核心古文的教學記錄,歡迎關心高中國語文教育的你,來這裡逛逛,並與我交流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