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這些,討厭那些,從生物學、腦科學與心理學解釋我們的喜好、情緒、行為與想法,重啟一趟人類的認識之旅
#Reading65
閱讀時間:2022.10
閱讀媒介:#kobo電子書
作者:Bill Sullivan
書籍來源:股癌書單
https://reurl.cc/D90vxj
出版社:#臉譜
出版時間:2020.6.2初版
ISBN: 3119862358429
#非小說 #科學 #科學與自然 #科普 #科普漫遊
這本書很好看,原本以為是心理學相關的科普而已,沒想到又是探討基因的議題,說明為何DNA可以影響我們人類這麼多行為和表徵,原來這打從一開始就寫好了。但人生如果沒有一丁點變數,又怎麼叫做人生呢?其中探討的科學發展與技術突破,讓我們又更瞭解生而為人的奧妙。
在我開始接觸「飲食」是如何影響人類時,瞭解到越來越多基因相關的根據,與智人物種的發展息息相關,從演化的角度來看,現今人類的行為模式,有很多的眉角與DNA的發展,有相當大的來龍去脈。
#腦腸軸(gut-brain axis)是位於兩個器官之間的管道,這很大的說明:原本的「生物」只要吃飽後,傳宗接代就好了,為何後來開始發展了「大腦」呢?以生物學的角度來解釋,人類因此這麼愛吃高熱量的糖,就是為了存活而已,大腦只是基因序列中的「產品」,很多行為都是大腦騙了身體,我們還是逃脫不了基因原本就決定的事情。
難道都沒有辦法改變嗎?這時「#表觀遺傳學」登場,同樣懷孕的母親,兩者的飲食習慣,會大大影響胎兒往後的身體發展,也就是DNA表現的方式。比喻來說:同一首歌(DNA)由不同人來唱(表觀遺傳學),那麼聽起來的感覺(胎兒的發展)就會不一樣吧。因此科學上,我們越來越能接受基因上的開關,這個觀念了。
後來發現,有過動的開關、有愛冒險的開關、有喝酒會醉的開關、有缺乏自我控制不吃棉花糖的開關、有免疫系統的開關、有易怒的開關,這些開關,就是表觀遺傳學的範疇。因此,孕婦們真的要好好吃東西,尤其是魚、好油、蔬菜等,你的孩子基因先天上的開關程度,會有所差異。
有證明嗎?有的,同樣一批的螞蟻實驗,去影響基因開關程度,可以讓螞蟻的行為從兵蟻改變成工蟻。另外,人類演化出一夫一妻制是為了延長後代的壽命,而壽命延長後,爺爺奶奶又能照顧剛出生孫子孫女,因此提高女性生育的基因,如果這種基因在男性中存在較多,也會讓男性有女性的傾向,其實這也是合理的演化結果,代表物種是有延長壽命的空間。
我自己最有印象的部分是「#羅倫佐的油」,描述腎上腺腦白質病(AdrenoLeukoDystrophy)的疾病,他們在ABCD1基因上有突變,因此無法生產出解決長鏈脂肪酸的酵素,而這些脂肪酸堆積在神經細胞與腦部,造成不可逆的退化,因此故事中的孩子,只能食用短鏈的油,非常辛苦。現今的基因療法,在2017年已經成功治療了ALD的個案,如果沒記錯的話,我好像曾經遇過這樣子的孩子,不禁悲中來。
最後,我對這些生物學上的知識,真的非常有興趣,好多東西都是環環相扣,好有意思,不只在飲食上,對我自己有所改善,我也能從演化上,去看見不同科學家,對現在人類學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