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討厭的勇氣二部曲完結篇:人生幸福的行動指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為什麼想看這本書?

  1. 深受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所影響,所以當我知悉有二部曲的時候,我便立馬去找書來看(第一集也是必看的書)。
  2. 不同於第一集,這本書主張阿德勒心理學的行動指南,只能宣揚理論卻不能拿來實際生活中應用一直是諸多社會學/心理學理論的通病,所幸阿德立心理學能將其轉換成實際作為,因此我很期待這本書能給我的東西。
  3. 與我看《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教導》一樣。阿德勒心理學/個體心理學曾經在我迷惘、憂鬱時幫助我,拉了我一把,因此我想更深入了解它的概念,但我不想看教科書XD。

這篇我會分享的內容

  1. 旋轉你的三角柱
  2. 為了「歸屬感」的人
  3. 選擇「愛」的人生
  4. 後記:一同朝著「最美好的離別」去努力

分享的部分會著重於我在這本書中印象最深刻的內容,並不代表其他內容不夠精彩,我其實很想整本的精華都截取下來,但那樣可能需要寫到一萬字了(但那樣沒有人會想看QQ)。


旋轉你的三角柱

  • 下次當你和朋友抱怨的時候,可以注意看看自己正在分享的內容,在這段故事中他發生了什麼,我又發生了什麼,阿德勒認為每個人的人生故事都能從三個角度觀察,這三個面向如同一個三角柱,其中兩面是「可憐的我」和「可惡的他」,我們時常將注意力都放在這兩面上,總是在提故事中的我是多麼可憐,故事中的他是多麼可惡。
  • 三角柱的最後一面是什麼?阿德勒說我們時常無法察覺到,分享這些故事的用意,是為了找到「今後我該怎麼辦?」對於未來不確定的恐慌,明目張膽地在我們的故事中發揮影響力,卻很少人能注意到。
  • 打個比方,某天突然被上司指派一個額外的任務,要在三天後報告,到了報告那天上司卻對自己的表現不太滿意,這時候吐苦水的時候就可以聽到「我本來就有自己份內的工作,他突然給我增加這個報告,而且我又不是那個領域的,怎麼準備好啊?」當中就能發現分享的重點不是「可憐的我」就是「可惡的他」,然而這個時間點其實心中最想知道的事情是如果下次又發生了類似的事件時,我該怎麼做才好?
  • 旋轉自己的三角柱,讓人生的焦點放在「將來該怎麼做」,這會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一方面需要穩定自己的情緒,另一方面又要拿出勇氣面對未來的不確定,然而這樣才能幫助自己跳出焦慮與恐懼的迴圈。

本章最打動我的一句話

為什麼不想改變?因為所謂的變化,意味著「死亡」,要放棄、斬斷「眼前的自己」

必須跳脫自己看待事情的角度,才能以更好的方式面對自己,知道自己擔心的是什麼、想追求什麼、想改變什麼,在我們認清將來該怎麼做之後,讓一部分的自己死去並不是個消極的做法,反倒是一個極需勇氣的做法,讓那個過時的自己、不適應的自己下場休息,才能做出改變。

raw-image

為了「歸屬感」的人

  • 相信大家或多或少有聽過人類在自然界中相對於其他生物,是非常不利於生存的,身體素質不佳、幼年時期毫無自衛能力都為人類生存埋下隱憂,群體合作成了最合理也最有效率的解決辦法,這個想要/需要融入群體的概念從古至今便深深地刻在我們基因裡。
  • 我們所在追尋的是處在一個群體中的「歸屬感」,歸屬感就好比是屬於這個團體的憑證,有了這個證明才能篤定自己可以問心無愧地且自在地待在這個群體。這個尋覓歸屬感的過程,經常就是人們在困擾的,而如何獲得歸屬感其實是囊括在一個更大框架之下,這個大框架即是每天都必定會面對到的人際關係。
  • 這曾在《被討厭勇氣》第二章表明的「一切的煩惱都來自人際關係」,若是將很多個人內心的問題層層剝開,會發掘時常是人際關係在從中作祟。要不去在意他人的看法真的很難,但試著不去在意,又會冒出一種孤單、自傲的感覺,很矛盾卻又必須是天天都要處理的膠著狀態。

這部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話是

凡給予的,就得著

上述提到每天都必須面對人際關係,而人的煩惱都來自人際關係,那豈不是成天都不好過嗎?不是的,因為喜悅也都來自於人際關係,要試著將自己給出去,在互動、溝通、關係中貢獻出去,給予了,就會得到了,得到什麼呢?其實並不是那麼重要,當心態真的轉換至此,其實早就不會在意自己需要給出什麼拿到什麼了。

raw-image

選擇愛的人生

工作任務、交友任務、愛的任務


raw-image

後記:一同朝著「最美好的離別」去努力

這是我會為《被討厭勇氣,二部曲》所做的總結。

在人際關係中拿出勇氣

看完本書我才真正意識到自己在這個部分的匱乏,這麼說的意思並不表示我卻步於認識新朋友,而是這個陳述如實地將我在面對人際關係時的態度描繪出來了。不敢放太多關心在他人身上、不願意花心力維持人際關係、讓自己不要對他人有好奇心,這些我的樣貌其實都只是自己沒有勇氣的某個型態。

這本書直接將事實點出來,人生中的每一段關係一定會有結束的時刻,不論是久了失聯、有一方過世、爭執導致關係破裂、邁入新的階段、單方或雙方的價值觀改變了、甚至是其中一人找到其他更合拍的人,兩個人之間的關係都不可能逃出環境、時間、年齡、個性等等眾多的自然的法則的挑戰與制裁,終將有面臨結束的一天。

這才讓我發現了自己的自我保護機制,我的大腦認為這艘友情的小船只要船錨不要扎得深,甚至不要拋下船錨,啟航時就不會那麼的費力、那麼的有破壞性、不論是對船隻本身,或者是對地表本身。這才讓我感受到,原來一直在腦裡陰魂不散的東西是,怕斷、怕捨、怕離、怕結束,我擔心著結束的必然出現就意味著這一段過程是沒有意義,我認為明知道會有壞的、分別的、傷心的、痛苦的結尾就不該開始這個過程,或者刻意的讓過程本身就殘破不堪,我就能在最後分別的那一刻切的坦然。

這是一個沒有勇氣的想法,既然知道每一段關係都將結束,更應該將全心全力的活在當下這一刻,一同經歷這一霎那間,在這段關係中產生的那個什麼,那個值得,值得我們回憶,值得我們珍惜的東西。在早已告訴自己要自己重視過程大於結果的自我喊話之後,該是時候將這些概念拿出來身體力行了,我與另一個人同樣都是為了讓彼此在離別時,不會後悔這段關係的每一分每一秒,兩個人一同朝著「最美好的離別」邁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讀癮書寫站的沙龍
16會員
13內容數
2024/02/19
時間對我而言到底重不重要? 我不會對時間說不的,但諷刺的是我往往在沒有時間的時候一次做兩件事,有時間時一次做半件事。有點類似於大家說的當期限到了,時間緊迫了,我才會願意把時間拿來做真正有意義的事。這樣說倒也不對,其實我打心底並不認為這些是有意義的事情,我會選擇做只是為了應付期限,應付應當負起的責任
2024/02/19
時間對我而言到底重不重要? 我不會對時間說不的,但諷刺的是我往往在沒有時間的時候一次做兩件事,有時間時一次做半件事。有點類似於大家說的當期限到了,時間緊迫了,我才會願意把時間拿來做真正有意義的事。這樣說倒也不對,其實我打心底並不認為這些是有意義的事情,我會選擇做只是為了應付期限,應付應當負起的責任
2023/11/16
這篇文章包含: 病菌、文字、科技隨之而來 歐亞之於非洲與美洲 自中世紀晚期到現代的中國與肥沃月灣 結語:解釋歷史是讓人類意識到更多可能性 病菌、文字、科技隨農業而來 討論了環境對於農業的影響,讓我們把焦點放回侵略征服的近因上:病菌、文字、科技與中央統治。 農業是如何促成病菌的發展,來自兩個因素。 第
Thumbnail
2023/11/16
這篇文章包含: 病菌、文字、科技隨之而來 歐亞之於非洲與美洲 自中世紀晚期到現代的中國與肥沃月灣 結語:解釋歷史是讓人類意識到更多可能性 病菌、文字、科技隨農業而來 討論了環境對於農業的影響,讓我們把焦點放回侵略征服的近因上:病菌、文字、科技與中央統治。 農業是如何促成病菌的發展,來自兩個因素。 第
Thumbnail
2023/10/06
這篇文章包含: 1.這本書吸引我的原因 2.開場白—歷史的問題 3.環境是原因? 近因與終極因 4.農業與畜牧—成敗的出發點 5.農業發展的差異—環境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3/10/06
這篇文章包含: 1.這本書吸引我的原因 2.開場白—歷史的問題 3.環境是原因? 近因與終極因 4.農業與畜牧—成敗的出發點 5.農業發展的差異—環境的重要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阿德勒學派對人際關係及心理健康的看法,強調個人與社會間相互影響的重要性。包括對阿德勒學派核心概念的討論,以及相關推薦書籍。透過該學派的觀點,我們能更好理解個體心理學,並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與他人的互動。 「人生沒那麼困難,是你讓人生變得複雜了。」要相信人生的意義是每個人賦予給自己的。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阿德勒學派對人際關係及心理健康的看法,強調個人與社會間相互影響的重要性。包括對阿德勒學派核心概念的討論,以及相關推薦書籍。透過該學派的觀點,我們能更好理解個體心理學,並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與他人的互動。 「人生沒那麼困難,是你讓人生變得複雜了。」要相信人生的意義是每個人賦予給自己的。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是多年前在書局裡看到書名與副標後,回家在TAZZE上面看到有人在販售二手書,立馬下單的一本書。記得那時候的我對自己相當沒有自信,應該可以說是自卑吧!心裡總有許多負面的思考,看待人事物也總會以悲觀的角度去解讀,常常會覺得無論我怎麼做別人都不會喜歡我的感覺。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剛開始培養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是多年前在書局裡看到書名與副標後,回家在TAZZE上面看到有人在販售二手書,立馬下單的一本書。記得那時候的我對自己相當沒有自信,應該可以說是自卑吧!心裡總有許多負面的思考,看待人事物也總會以悲觀的角度去解讀,常常會覺得無論我怎麼做別人都不會喜歡我的感覺。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剛開始培養
Thumbnail
這篇我會分享的內容 1.旋轉你的三角柱 2.為了「歸屬感」的人 3.選擇「愛」的人生 後記:一同朝著「最美好的離別」去努力
Thumbnail
這篇我會分享的內容 1.旋轉你的三角柱 2.為了「歸屬感」的人 3.選擇「愛」的人生 後記:一同朝著「最美好的離別」去努力
Thumbnail
阿德勒提出了課題分離的概念,將“取得他人認同”的想法捨棄,為了不被對方討厭(目的)而滿足他人慾望(手段),這其實只是用著自己的人生在過他人的生活罷了,此時也需要注意,他人也是完全不需要為了自己的期望過生活。 套用一部我很喜歡的韓劇《我的出走日記》裡的台詞:不假裝幸福,不假裝不幸,誠實的面對自己。
Thumbnail
阿德勒提出了課題分離的概念,將“取得他人認同”的想法捨棄,為了不被對方討厭(目的)而滿足他人慾望(手段),這其實只是用著自己的人生在過他人的生活罷了,此時也需要注意,他人也是完全不需要為了自己的期望過生活。 套用一部我很喜歡的韓劇《我的出走日記》裡的台詞:不假裝幸福,不假裝不幸,誠實的面對自己。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一書於2014年發行,至今仍能在各大書店排行榜中看見其身影,屹立不搖,堪稱是一本心靈成長經典書籍。此書主要是透過辯論的方式來闡述阿德勒心理學的思想,相較於主張原因論的佛洛伊德,阿德勒主張目的論的思考模式,著重在個體心理上的發展,其實用的心理學知識,對於後世產生很大的影響。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一書於2014年發行,至今仍能在各大書店排行榜中看見其身影,屹立不搖,堪稱是一本心靈成長經典書籍。此書主要是透過辯論的方式來闡述阿德勒心理學的思想,相較於主張原因論的佛洛伊德,阿德勒主張目的論的思考模式,著重在個體心理上的發展,其實用的心理學知識,對於後世產生很大的影響。
Thumbnail
本書透過哲學家與一名年輕人的對話,在一來一往的提問與應答之間,闡述阿德勒心理學的觀點。用對話的形式,能讓我們很自然的帶入年輕人的立場。書中的提問,也幾乎都是最日常的人際關係問題。 目的論:無論我們身處何種處境,都是我們自己的選擇 他人對我們看法,是屬於他人的課題
Thumbnail
本書透過哲學家與一名年輕人的對話,在一來一往的提問與應答之間,闡述阿德勒心理學的觀點。用對話的形式,能讓我們很自然的帶入年輕人的立場。書中的提問,也幾乎都是最日常的人際關係問題。 目的論:無論我們身處何種處境,都是我們自己的選擇 他人對我們看法,是屬於他人的課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