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職業,是「我的志願」嗎?推介好書《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作者:Robert de Board
不知大家有沒有看過經典童話《柳林風聲》呢?沒看過的不要緊。作者只是將《柳林風聲》的角色,包括主角蛤蟆先生搬進到書中,而與它的內容並沒有相抵觸。
主角蛤蟆患有抑鬱症,也是一個釀酒家族企業的唯一繼承人,親人都離世,剩下蛤蟆孑然一人,獨自守在蛤蟆莊園。父母的離世並沒有對蛤蟆帶來傷感和孤單,反而是一種解脫。蛤蟆的父親對他十分嚴苛,從不讚美,也從不給予一個擁抱。而母親是唯一帶到親情溫暖給蛤蟆,在蛤蟆的記憶中,母親只擁抱過他幾次,不過,母親對父親唯命是從,在父親面前,也只好擔當嚴母。蛤蟆先生在高壓的環境下的成長,好不容易地長大了,又要準備迎接繼承家業的任務,蛤蟆卻有一個心裏埋藏已久的戲劇夢想。不過在自小的家庭教育中,只要能滿足父母的期望,就能避過責罵。這樣的成長背,演變成蛤蟆日後成為一個待人接物,處事態度都唯唯諾諾,甚麼都說好,為他帶來了一個好好先生的稱號,但是他卻漸漸喪失了自我,開始迷失自己的感覺,不懂得生氣,甚至患上了抑鬱症卻懵然不知。
蛤蟆先生又何不是廿一世紀的我們呢?在物質條件優越的生活條件下,接受到良好教育,不用像祖父母一輩「好天斬埋落雨柴」,父母對子女的要求愈來愈高,希望子女可以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爭一口氣,從小學習各樣各樣的,其實是想將最好的給予子女,少走點彎路。在一式一樣的興趣班,補習班,教育底下,我們都被複製成,「十樣全能」的孩子。而在家庭教育下,我們都成為了父母的影子。
那麼,「我」呢。「我」知道自己喜歡甚麼嗎?上的興趣班,真的是我的興趣嗎?我現在的職業,是「我」的志願嗎?
在《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這本書中,患有抑鬱的蛤蟆透過與蒼鷺(心理醫生)進行心理咨詢,踏上一個慢慢尋找回自我,找回對事物有感覺,知道自己喜歡甚麼,在心理上長大的旅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她自畢業以來就一直在工作,從沒有停歇下來。 即使在休息的日子,她都會上各種課程,參加的朋友聚會, 盡量將自己的時間表填滿,外人看起來她每天都過得很充實。 可惜,好景不常。 公司不堪財政壓力,繼而遣散部份員工。 她,就是其中之一。 一個突如其來的消息把她所有計劃都被打斷。 她失去所認為最有價值的事物,
這幾天新聞都在說,現在長者卡不能再用了,得轉用綠悠卡。 爸爸:「下個月我就可以申請綠悠卡,你幫我弄吧。」 女兒:「喔,原來你已經到了六十歲嗎?」 爸爸笑了笑,說:「你不知道嗎,我現在不用年輕了。」 翻開月曆,知道下個月是爸爸的生日,但從不知道原來爸爸已經到長者的年紀了。 我一直以為爸爸是不會老的,他
在職場中打滾了好幾年,算不上領略了什麼生存法則,但是在人與人的相處之間都懂得基本上的禮貌。 一個剛剛從大學畢業初出茅廬的職場新丁,上班不到一個星期就引來各方的垢病,原因是他沒有跟同事打招呼。 上司好心勸導,但他並不吃這一套,愛理不理,反而更擺起架子來。 一問之下,原來他自小家境優越,從不需為生計糊
他,每天第一個回到公司工作; 他,每天最後一個離開公司。 在這間公司工作即將踏入第九個年頭。 在同事眼中,他對公事非常上心,工作認真。 他的小兒子即將出世,但他並沒常常把小兒子掛在口邊。 反而更加賣力工作,每天加班至深夜。 弄得渾身酸痛,身體每況愈下,生活更是把他壓得透不過氣。 下班後連吃飯的氣力都
每當別人問起我的歲數時,我通常都是避而不談。我迴避道,我是90後。這樣子笑笑地帶過話題,其實我已經不小了。我叫子欣,一個在香港土生土長,過着平淡生活的平凡女孩子。若在街上大喊子欣,應該會有好幾位回頭吧。 我今年27歲,是一個在職場上已經打滾了好幾年,是個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女生,普通長相,普通家庭。
什麼是「應該」,什麼是「不應該」?每當有人跟你說,你「應該」在三十歲前結婚,結婚後亦要馬上組織家庭,你便會順理成章地擁有一個幸福美滿的人生。同時,亦「不應該」去追求或找尋什麼所謂理想,什麼創業,什麼明星夢,什麼回歸大自然,隱居田原,一切都是不切實際的,
她自畢業以來就一直在工作,從沒有停歇下來。 即使在休息的日子,她都會上各種課程,參加的朋友聚會, 盡量將自己的時間表填滿,外人看起來她每天都過得很充實。 可惜,好景不常。 公司不堪財政壓力,繼而遣散部份員工。 她,就是其中之一。 一個突如其來的消息把她所有計劃都被打斷。 她失去所認為最有價值的事物,
這幾天新聞都在說,現在長者卡不能再用了,得轉用綠悠卡。 爸爸:「下個月我就可以申請綠悠卡,你幫我弄吧。」 女兒:「喔,原來你已經到了六十歲嗎?」 爸爸笑了笑,說:「你不知道嗎,我現在不用年輕了。」 翻開月曆,知道下個月是爸爸的生日,但從不知道原來爸爸已經到長者的年紀了。 我一直以為爸爸是不會老的,他
在職場中打滾了好幾年,算不上領略了什麼生存法則,但是在人與人的相處之間都懂得基本上的禮貌。 一個剛剛從大學畢業初出茅廬的職場新丁,上班不到一個星期就引來各方的垢病,原因是他沒有跟同事打招呼。 上司好心勸導,但他並不吃這一套,愛理不理,反而更擺起架子來。 一問之下,原來他自小家境優越,從不需為生計糊
他,每天第一個回到公司工作; 他,每天最後一個離開公司。 在這間公司工作即將踏入第九個年頭。 在同事眼中,他對公事非常上心,工作認真。 他的小兒子即將出世,但他並沒常常把小兒子掛在口邊。 反而更加賣力工作,每天加班至深夜。 弄得渾身酸痛,身體每況愈下,生活更是把他壓得透不過氣。 下班後連吃飯的氣力都
每當別人問起我的歲數時,我通常都是避而不談。我迴避道,我是90後。這樣子笑笑地帶過話題,其實我已經不小了。我叫子欣,一個在香港土生土長,過着平淡生活的平凡女孩子。若在街上大喊子欣,應該會有好幾位回頭吧。 我今年27歲,是一個在職場上已經打滾了好幾年,是個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女生,普通長相,普通家庭。
什麼是「應該」,什麼是「不應該」?每當有人跟你說,你「應該」在三十歲前結婚,結婚後亦要馬上組織家庭,你便會順理成章地擁有一個幸福美滿的人生。同時,亦「不應該」去追求或找尋什麼所謂理想,什麼創業,什麼明星夢,什麼回歸大自然,隱居田原,一切都是不切實際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是一本關於自我覺察及自我療癒的故事。書中的動物角色皆取自膾炙人口的英國童話《柳林風聲》,故事敘述了蛤蟆先生在經歷低落與無助的情緒後,決定尋求心理諮商的幫助。整個故事圍繞在蛤蟆先生的心理諮商過程。
Thumbnail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https://moo.im/a/03JMQZ 真心建議讀這本書之前,還是先讀過《柳林風聲》會比較快進入狀況! — 阿德勒說:「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原來《柳林風聲》裡的蛤蟆有著不愉快的童年。諮商過程中,蒼鷺引導蛤蟆逐步認識自己身處
Thumbnail
蛤蟆心理諮商的故事,透過心理專業的角度解析兒童、父母、成人三種心理狀態,讓真實的自己擺脫過去束縛,在自由中成為真正的自己。
Thumbnail
這本書以蛤蟆先生主角,透過著他和諮商師蒼鷺的對話引導出原生家庭以及周圍環境對於一個人的影響,以及心理學相關的知識。
Thumbnail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講述了蛤蟆先生在朋友們的鼓勵下,尋求心理諮商師蒼鷺的幫助,最終在經歷了10次諮商後走出憂鬱、獲得成長的故事。這本書以生動的故事形式,向讀者介紹了心理學的基本知識和心理諮商的過程,探討了人性的複雜性和心理健康的奧秘。 心理健康:每個人都應重視的議題 書中首先強調了心
Thumbnail
人在低潮的時候是被動的、封閉的,希望有別人的關注、體諒,但卻因此總在迷茫低落的迴圈中,因為你的渴求不一定會被滿足。《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一書中讓我們認識到專業的心理學知識,也藉由跟著蛤蟆先生的20次諮商了解並反思自己的狀態和歷程。
期許我們都活在當下,擺脫過去負面束縛跟框架,學習面對自己的情緒,瞭解自己的情緒,接納自己的情緒,探索與檢視自己,跟自己的情緒做連結,愛自己多一點,成就更好的自己。
Thumbnail
《蛤蟆先生去看心裡師》是一本深刻且啟發人心的心理成長書籍,透過故事和情節,讀者能夠提升對自我認知、情感處理及人際關係的瞭解。書中通過描述主角蛤蟆先生的成長旅程,帶領我們深入探索心理成長的要素。
上星期看完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看完了才知道故事原型是《柳林中的風聲》。 作者很巧妙的,把原型故事中的蛤蟆先生抓出來,讓他去看心理師,透過這樣的諮商過程,讓大家以淺顯易懂的故事情節,了解什麼是諮商,諮商過程會怎麼進行,以及心理學中的:兒童自我狀態、父母自我狀態及成人自我狀態。
Thumbnail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就這樣橫空出世,以童話的方式——蛤蟆得了憂鬱症,朋友河鼠、鼴鼠和老獾很擔心,要蛤蟆去見心理諮商師蒼鷺。除了第一次見面,蛤蟆和蒼鷺進行了十次心理諮商,向讀者好好地演示了心理諮商怎樣幫助一個抑鬱的人(或一隻抑鬱的蛤蟆),還簡潔易明地向讀者介紹了多個心理學概念。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是一本關於自我覺察及自我療癒的故事。書中的動物角色皆取自膾炙人口的英國童話《柳林風聲》,故事敘述了蛤蟆先生在經歷低落與無助的情緒後,決定尋求心理諮商的幫助。整個故事圍繞在蛤蟆先生的心理諮商過程。
Thumbnail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https://moo.im/a/03JMQZ 真心建議讀這本書之前,還是先讀過《柳林風聲》會比較快進入狀況! — 阿德勒說:「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原來《柳林風聲》裡的蛤蟆有著不愉快的童年。諮商過程中,蒼鷺引導蛤蟆逐步認識自己身處
Thumbnail
蛤蟆心理諮商的故事,透過心理專業的角度解析兒童、父母、成人三種心理狀態,讓真實的自己擺脫過去束縛,在自由中成為真正的自己。
Thumbnail
這本書以蛤蟆先生主角,透過著他和諮商師蒼鷺的對話引導出原生家庭以及周圍環境對於一個人的影響,以及心理學相關的知識。
Thumbnail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講述了蛤蟆先生在朋友們的鼓勵下,尋求心理諮商師蒼鷺的幫助,最終在經歷了10次諮商後走出憂鬱、獲得成長的故事。這本書以生動的故事形式,向讀者介紹了心理學的基本知識和心理諮商的過程,探討了人性的複雜性和心理健康的奧秘。 心理健康:每個人都應重視的議題 書中首先強調了心
Thumbnail
人在低潮的時候是被動的、封閉的,希望有別人的關注、體諒,但卻因此總在迷茫低落的迴圈中,因為你的渴求不一定會被滿足。《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一書中讓我們認識到專業的心理學知識,也藉由跟著蛤蟆先生的20次諮商了解並反思自己的狀態和歷程。
期許我們都活在當下,擺脫過去負面束縛跟框架,學習面對自己的情緒,瞭解自己的情緒,接納自己的情緒,探索與檢視自己,跟自己的情緒做連結,愛自己多一點,成就更好的自己。
Thumbnail
《蛤蟆先生去看心裡師》是一本深刻且啟發人心的心理成長書籍,透過故事和情節,讀者能夠提升對自我認知、情感處理及人際關係的瞭解。書中通過描述主角蛤蟆先生的成長旅程,帶領我們深入探索心理成長的要素。
上星期看完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看完了才知道故事原型是《柳林中的風聲》。 作者很巧妙的,把原型故事中的蛤蟆先生抓出來,讓他去看心理師,透過這樣的諮商過程,讓大家以淺顯易懂的故事情節,了解什麼是諮商,諮商過程會怎麼進行,以及心理學中的:兒童自我狀態、父母自我狀態及成人自我狀態。
Thumbnail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就這樣橫空出世,以童話的方式——蛤蟆得了憂鬱症,朋友河鼠、鼴鼠和老獾很擔心,要蛤蟆去見心理諮商師蒼鷺。除了第一次見面,蛤蟆和蒼鷺進行了十次心理諮商,向讀者好好地演示了心理諮商怎樣幫助一個抑鬱的人(或一隻抑鬱的蛤蟆),還簡潔易明地向讀者介紹了多個心理學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