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心得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這本書在說什麼?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是一本關於自我覺察及自我療癒的故事。書中的動物角色皆取自膾炙人口的英國童話《柳林風聲》,故事敘述了蛤蟆先生在經歷低落與無助的情緒後,決定尋求心理諮商的幫助。整個故事圍繞在蛤蟆先生的心理諮商過程。

《被討厭的勇氣》相同,採用對話形式的寫作手法,透過角色之間的互動帶領我們認識背後的心理學理論,而故事中的蛤蟆先生和心理諮商師的蒼鷺進行了一連串的對話,逐步揭開蛤蟆內心的困惑和壓力,幫助他理解自己的情緒、調整看待事物的方式。蛤蟆在心理師的溝通引導下,學會如何處理情緒、面對真實的自己,在故事的最後恢復以往的開朗,並踏上嶄新的旅程。

三種自我狀態

兒童自我狀態(child ego state)

所謂的兒童自我狀態指的是兒童時期就有的情緒,像是快樂、悲傷、憤怒、恐懼等自小就能夠表現出來的情緒,他們就像紅、黃、藍三原色,對所有人來說幼年時期都會具備這些基本的情緒,在我們長大的過程中,發展出屬於自己的個人化情緒,就像從原本三原色,逐漸調和成不同的色彩一樣。

佛洛伊德:「凡是本我所在之處,自我必相隨」

這些情緒都是來自童年時期留下的痕跡,與生俱來的情緒加在一起就會構成「自然型兒童」,當我們吃到好吃的東西會感到快樂;被被別人冒犯會感到憤怒,並對此生氣地做出回應;當自己喜愛的玩具被人搶走會難過得大哭;被父母斥責時會感到恐懼。每個人對於情緒的表達都會以不同的形式呈現。

就像蛤蟆先生在故事中內心覺得憤怒時會以「鬧彆扭」的方式表達,內心明明對此感到憤怒,但以往的經驗告訴他,憤怒沒有用,因此自己必須學習調整自己的行為,來因應這個狀況。

父母自我狀態(parnet ego state)

兒童時期價值觀的形塑會受到父母的影響,然後展現出來的模樣,我們小時候或多或少都遇過,父母跟孩子相處時,往往認為自己是正確的,言語中會透露出批評與挑剔的言詞,這便是所謂的「挑剔型」,被人挑毛病或者大聲斥責 ,容易讓人陷入自我懷疑,陷入自我批評、自我懲罰的惡性循環中,在無意識中和批評自己的人「共謀」玩了一個叫做PLOM(Poor Little Old Me)的遊戲。

即使刑罰不重,譴責和懲罰也可能伴隨一生,變成無期徒刑

除了批評外,還有所謂的「關愛型」,這類型的人往往以關愛的名義說著:「我這麼做內心比你更痛」、「我這麼做是為你好」等話語,將價值觀強加到他人身上,讓你產生愧疚感,覺得自己辜負他人的好意。

成人自我狀態(adult ego state)

兒童自我狀態下我們能夠體會到童年的感受,不論是好、是壞,你可以重演過去的情況,體會過去曾體會的情緒,但你卻無法從中學到新東西;父母自我狀態下,我們會接受來自父母的價值觀,你會想要別人接受你的觀點,但同時你也將無法接納新的知識或者他人的觀點,當就有的價值觀或之是越是牢不可破,你就會越執著自己的觀點而無法改變。

唯有處於成人自我狀態才能夠對自己有新的了解,在這個狀態下我們能以理性、合理的方式思考並評估自身當下的行為,或是傾聽他人的想法且不立即駁斥,不會受到童年時期的經驗驅使、不被父母的話語影響,不將自己的不順遂怪罪於外在環境或他人,而是主動為自己的行為負起責任,如此才能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個體

成長的本質就是逐漸減少倚賴,最終切斷倚賴關係

但卻很少人能夠達到這一點,很多人可能會一輩子處於這種倚賴關係之中。

結語

故事中蒼鷺跟蛤蟆先生提到的這三種狀態,其中兩種狀態或許對我們產生負面影響,但在人生裡,這三者缺一不可,我們都擁有這些狀態,關鍵只在於,能選擇要待在那個狀態多久以及隨時切換狀態的能力。

雖然故事中蛤蟆先生透過心理諮商擺脫低潮的狀態,但心理諮商只是引導你自我覺察的過程,它並不是特效藥,也不能立刻治癒我們的內心。

這聽起來也許有些殘酷,蛤蟆,能幫助你的人是你自己,也只有你自己。

我們得以透過蛤蟆先生的視角,了解對話中的深刻意義,能夠在它的身上找到我們的影子,且與我們相似或重疊的部分,因為我們的價值觀會受到父母的影響,我們毫無自覺,卻已經在無意識中抗拒改變而裹足不前,小時候都會否定甚至對接受父母的價值觀感到厭惡,但曾幾何時我們卻成為了自己厭惡的模樣。

跟自己對話時要避免用父母自我狀態(parnet ego state)來批評或懲罰自己;而是切換到成人自我狀態,與自己好好對話,好好深入了解自己,直面自己不願面對的憤怒、恐懼、悲傷等情緒,學會如何好好愛自己,與自己的情緒連結,而不是刻意的壓抑它、忽視它。

而我們不應只是默默等待他人能夠幫助我們脫離痛苦,而是該靠自己摸索出脫離痛苦的方法,或許痛苦的過去無法改變,但我們卻能為過去的記憶賦予不同的意義,從而治癒我們受傷的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沐陽的沙龍
1會員
21內容數
沐陽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04
《好的愛,有邊界》是由美國臨床心理師吉祥所著。書中帶領讀者了解、識別,並探討如何在原生家庭、親密關係和親子關係中建立明確的界線,從而改善與父母、伴侶、子女及自我的人際關係。 作者透過實際案例分享,提供具體方法,教導如何在人際關係中設立界線,避免情緒勒索和自我內耗,讓關係更加親近自在。
Thumbnail
2025/04/04
《好的愛,有邊界》是由美國臨床心理師吉祥所著。書中帶領讀者了解、識別,並探討如何在原生家庭、親密關係和親子關係中建立明確的界線,從而改善與父母、伴侶、子女及自我的人際關係。 作者透過實際案例分享,提供具體方法,教導如何在人際關係中設立界線,避免情緒勒索和自我內耗,讓關係更加親近自在。
Thumbnail
2025/03/23
《長勝心態》一書重新定義成功,批判單純的「輸贏二分法」思維,鼓勵培養「長勝心態」,以長期成長和自我提升為目標。 作者提出「3C」心態,作為實現長期成功的關鍵,透過與他人的合作、持續學習與自我成長,擺脫短視的成功觀念,在過程中找到更深層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Thumbnail
2025/03/23
《長勝心態》一書重新定義成功,批判單純的「輸贏二分法」思維,鼓勵培養「長勝心態」,以長期成長和自我提升為目標。 作者提出「3C」心態,作為實現長期成功的關鍵,透過與他人的合作、持續學習與自我成長,擺脫短視的成功觀念,在過程中找到更深層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Thumbnail
2025/01/27
農曆新年假期前的定向越野與日月潭自行車環湖體驗,在活動中與陌生隊友合作過關斬將達成目標;環潭時盡情欣賞日月潭美麗的湖光山色。
Thumbnail
2025/01/27
農曆新年假期前的定向越野與日月潭自行車環湖體驗,在活動中與陌生隊友合作過關斬將達成目標;環潭時盡情欣賞日月潭美麗的湖光山色。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這本書以蛤蟆先生主角,透過著他和諮商師蒼鷺的對話引導出原生家庭以及周圍環境對於一個人的影響,以及心理學相關的知識。
Thumbnail
這本書以蛤蟆先生主角,透過著他和諮商師蒼鷺的對話引導出原生家庭以及周圍環境對於一個人的影響,以及心理學相關的知識。
Thumbnail
本書評講述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的故事,探討了心理治療的重要性以及人們面對心結的困難和壓力。本文分析了其中的角色意涵和童年遭遇對人的影響,並呼籲大家坦誠面對自己的內心。一起加油吧!
Thumbnail
本書評講述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的故事,探討了心理治療的重要性以及人們面對心結的困難和壓力。本文分析了其中的角色意涵和童年遭遇對人的影響,並呼籲大家坦誠面對自己的內心。一起加油吧!
Thumbnail
這本小說以淺顯易懂的方式,描述了蛤蟆先生在心理低谷中尋求心理諮商師蒼鷲幫助的故事。書中以故事形式解釋了許多心理學名詞,適合對心理諮商好奇、想學習心理學的人以及想療癒自己的人。
Thumbnail
這本小說以淺顯易懂的方式,描述了蛤蟆先生在心理低谷中尋求心理諮商師蒼鷲幫助的故事。書中以故事形式解釋了許多心理學名詞,適合對心理諮商好奇、想學習心理學的人以及想療癒自己的人。
Thumbnail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講述了蛤蟆先生在朋友們的鼓勵下,尋求心理諮商師蒼鷺的幫助,最終在經歷了10次諮商後走出憂鬱、獲得成長的故事。這本書以生動的故事形式,向讀者介紹了心理學的基本知識和心理諮商的過程,探討了人性的複雜性和心理健康的奧秘。 心理健康:每個人都應重視的議題 書中首先強調了心
Thumbnail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講述了蛤蟆先生在朋友們的鼓勵下,尋求心理諮商師蒼鷺的幫助,最終在經歷了10次諮商後走出憂鬱、獲得成長的故事。這本書以生動的故事形式,向讀者介紹了心理學的基本知識和心理諮商的過程,探討了人性的複雜性和心理健康的奧秘。 心理健康:每個人都應重視的議題 書中首先強調了心
Thumbnail
這是一本很好閱讀的書,認真閱讀一天就能讀完。他用動物擬人化的方式去編寫故事,再以蛤蟆先生因為遭遇人生低潮,朋友建議他去看心理醫生,每一次的心理諮商就跟著敘事線走,讀者也可以從中陪著蛤蟆一起體驗諮商過程,並且學習到心理諮商的知識。
Thumbnail
這是一本很好閱讀的書,認真閱讀一天就能讀完。他用動物擬人化的方式去編寫故事,再以蛤蟆先生因為遭遇人生低潮,朋友建議他去看心理醫生,每一次的心理諮商就跟著敘事線走,讀者也可以從中陪著蛤蟆一起體驗諮商過程,並且學習到心理諮商的知識。
Thumbnail
  本書於1997年出版英文版,2022年出版繁中版,作者為心理學家羅伯.狄保德(Robert de Board, 1932—2020)。描述某天在動物們眼中的開心果蛤蟆,突然感到鬱鬱寡歡,好友河鼠、鼴鼠和老獾逼著蛤蟆去看蒼鷺心理師的故事。歷經十次心理諮商的過程。讓人們得以一窺心理諮商的樣貌。
Thumbnail
  本書於1997年出版英文版,2022年出版繁中版,作者為心理學家羅伯.狄保德(Robert de Board, 1932—2020)。描述某天在動物們眼中的開心果蛤蟆,突然感到鬱鬱寡歡,好友河鼠、鼴鼠和老獾逼著蛤蟆去看蒼鷺心理師的故事。歷經十次心理諮商的過程。讓人們得以一窺心理諮商的樣貌。
Thumbnail
《蛤蟆先生去看心裡師》是一本深刻且啟發人心的心理成長書籍,透過故事和情節,讀者能夠提升對自我認知、情感處理及人際關係的瞭解。書中通過描述主角蛤蟆先生的成長旅程,帶領我們深入探索心理成長的要素。
Thumbnail
《蛤蟆先生去看心裡師》是一本深刻且啟發人心的心理成長書籍,透過故事和情節,讀者能夠提升對自我認知、情感處理及人際關係的瞭解。書中通過描述主角蛤蟆先生的成長旅程,帶領我們深入探索心理成長的要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