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教養』從孩子成為父母

更新於 2023/07/10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拼教養』這本書嚴格來說算是學術研究下的產物,是台大社會學教授的作品,剛出版時我就已經買進快速看過一遍,但也許是沒有急迫的需求,內容當下看過就忘的差不多了。
最近我老婆同學又再次提到這本書,讓我覺得滿有趣的,難得有人也會對這類書籍有興趣 (她有兩個小孩),因此我又把這本書翻出來擷取「重點摘要」。

重點摘要

不同社經地位家庭的「教養策略與困境」大不相同,且親職被視為重要的社會身份與主要認同,同時也是「高度個人化的經驗」。
對「中產階級」來說,不僅父母認為自己的孩子是獨一無二的,也視自己的親職態度與方式為個人生命經驗的投射與延伸。
看著充滿無限可能的孩子,我們也試著彌補、療癒自己失落的童年,透過選擇特定的教養方式,展現自我的認同與價值。
重點在於父母如何理解自己的過去「童年經驗、與原生父母的關係」、如何走到現在「自身的階級經驗」,形塑了他們對孩子未來的想像與期待。

當代父母為何如此焦慮?

來自不同社經地位的家庭,對於教育、教養有著截然不同的看法;同樣的做法,有家長視之為扼殺下一代的競爭力,卻也有養育者認為是尊重適性發展的節奏。
讓孩子作主,究竟是尊重孩子的自主性? 還是父母責任的撤退?
當代台灣父母採取不同的教育與親職策略,試圖保障下一代的安康,弔詭的是,這些保安策略卻經常讓我們感到更不安全。

做父母為何變得這麼難?

相對於上一個世代的父母,當今的家庭不論社會階層或性別分野,其實都投入更多時間與資源來照顧孩子,然而,父母在「教養過程」中卻益發感到徬徨或不確定。
以下有四個主要原因讓「做父母」這件事變得更加困難:
  1. 童年與兒童之社會定位的變化
  2. 親職成為個人選擇的親密關係
  3. 教養變成科學與國家監看的對象
  4. 全球化影響下壓縮發展的現代性

兒童之社會地位的變化

在台灣,兒童的社會地位在戰後數十年間有明顯的轉化,折射出台灣社會壓縮快速的變遷。
在充斥反共宣傳與政治動員的年代,養育兒童旨在培養「國家的戰備力」與「家庭的勞動力」。
戰後初期,生太多與養不活都是家庭面對的直接威脅與風險。隨著經濟起飛與政治民主化,台灣兒童逐漸轉變為消費、教育、福利的主體,「愛的教育」成為教養的新正統。
基於童年意義的轉變,父母的責任相應擴大,不只要養,而且要分擔教育的任務。
對當代的父母來說,教養過程及其不確定的後果,反而成為不安全與焦慮的來源。

親職成為個人選擇與純粹關係

華人傳統觀念認為養兒育女是一種社會交換的「代間契約」。
父母有傳宗接代的責任,也有照顧與栽培子女的義務,在孝親的道德規範下,子女被期待成年後奉養父母、報答親恩。
換句話說,栽培子女是一種「延遲的投資」,子女的成就不僅能光宗耀祖,也將保障父母年邁時的福祉。
孝親傳統在當代台灣社會仍然重要,但代間交換不再單純依靠法律規範或家長權威等外部力量;無論是父母對子女的支持,或是子女對父母的回饋,都要植基在「情感互惠」的基礎上。
純粹關係」:父母之所以養育子女,主要是基於親子關係本身提供的情感滿足,而非寄與未來可轉化為外部報酬 (如養兒防老),或只是克盡外界強加的制度性責任。
當人們「選擇」成為父母,並選擇在年紀較大、「準備好」的時候生養子女,往往意味著他們對此身分有更強的認同,並預期投入密集的情感勞動。
閱讀可以用最低的成本來獲得別人經驗,培養閱讀能力,一生受益。但要記住,別只讓自己的大腦永遠處於「輸入狀態」,要適當地「輸出」自己的想法。透過閱讀輸入,再利用寫作輸出,就像「費曼學習法」說的一樣,教授到別人能夠了解,自己才算是領悟了這門學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先前「東元電機」父子經營權大戰,更勝八點檔的劇情,雖然說現在紛爭已經慢慢落幕,但這一次的內部爭鬥也讓人反思:「專業經理人在家族企業裡該扮演何種角色?」 專業經理人其實也不好過,沒績效出來,大股東可以直接把你換掉。想做中長期目標或規劃,抱歉請不用想太多,短期目標沒達成就走人了,誰還跟你講中長期?
「人生七年」是英國相當有名的紀錄片,它將 14 個來自不同階層的小孩集結在一起,就台灣的說法應該是「中低收入、中產階級及富裕階級」,從 7 歲開始,每 7 年進行一次訪談並做成紀錄片;從 50 歲後的訪談可以看出來,只要在自己的角色上不停的努力,就會有一個屬於自己精彩的人生。
早上看了篇短文「想像你五年後在做什麼?」,據說是『李恕權』的故事。這也是我自己一直用來聚焦的方式,想像自己五年後甚至十年後的工作內容及生活模式,然後再逐步反推自己現在要做些甚麼。而自己真心想要的,如果是要放棄現有模式,還要花費更多時間才有機會,但不保證能做到,這時該做甚麼樣的決定?
從第一集「帝國重工」的火箭發射,到過了十幾年後,八咫鳥衛星都成功運轉,然後用「智慧農業」做應用端的結尾;不管是無人農機還是物聯網應用,光看小說就能感受到未來農業科技的樣貌,獲益良多。衛星精準定位不只可以應用在農業上,現在當紅的自駕車或未來的計程車及公共運輸工具,只要在路上跑的都有機會導入。
看日本職場小說的收穫,在於從故事中角色的對話,可以一窺日本社會的職場認知,也可以讓我們反思日本這個在台灣歷史上佔有一席之地的國家,他們的人民怎麼看待工作、家庭跟生活的,好的觀念我們可以借鑒。早期台灣企業以前那套共體時艱的說法,估計也會因為工作者的思維改變,未來對待員工只會更現實及果斷。
當利率變動時,房屋、股票、債券等所有金融資產的價值隨之變動。 員工可以分享他們付出勞力所創造的利潤,但他們必須對雇主負責,而且當企業價值提升時,只有雇主能從中獲利。 當你和比你優秀的人在一起,你就會向上成長一些;反之,如果你和比你差的人在一起,很快就會往下掉。
先前「東元電機」父子經營權大戰,更勝八點檔的劇情,雖然說現在紛爭已經慢慢落幕,但這一次的內部爭鬥也讓人反思:「專業經理人在家族企業裡該扮演何種角色?」 專業經理人其實也不好過,沒績效出來,大股東可以直接把你換掉。想做中長期目標或規劃,抱歉請不用想太多,短期目標沒達成就走人了,誰還跟你講中長期?
「人生七年」是英國相當有名的紀錄片,它將 14 個來自不同階層的小孩集結在一起,就台灣的說法應該是「中低收入、中產階級及富裕階級」,從 7 歲開始,每 7 年進行一次訪談並做成紀錄片;從 50 歲後的訪談可以看出來,只要在自己的角色上不停的努力,就會有一個屬於自己精彩的人生。
早上看了篇短文「想像你五年後在做什麼?」,據說是『李恕權』的故事。這也是我自己一直用來聚焦的方式,想像自己五年後甚至十年後的工作內容及生活模式,然後再逐步反推自己現在要做些甚麼。而自己真心想要的,如果是要放棄現有模式,還要花費更多時間才有機會,但不保證能做到,這時該做甚麼樣的決定?
從第一集「帝國重工」的火箭發射,到過了十幾年後,八咫鳥衛星都成功運轉,然後用「智慧農業」做應用端的結尾;不管是無人農機還是物聯網應用,光看小說就能感受到未來農業科技的樣貌,獲益良多。衛星精準定位不只可以應用在農業上,現在當紅的自駕車或未來的計程車及公共運輸工具,只要在路上跑的都有機會導入。
看日本職場小說的收穫,在於從故事中角色的對話,可以一窺日本社會的職場認知,也可以讓我們反思日本這個在台灣歷史上佔有一席之地的國家,他們的人民怎麼看待工作、家庭跟生活的,好的觀念我們可以借鑒。早期台灣企業以前那套共體時艱的說法,估計也會因為工作者的思維改變,未來對待員工只會更現實及果斷。
當利率變動時,房屋、股票、債券等所有金融資產的價值隨之變動。 員工可以分享他們付出勞力所創造的利潤,但他們必須對雇主負責,而且當企業價值提升時,只有雇主能從中獲利。 當你和比你優秀的人在一起,你就會向上成長一些;反之,如果你和比你差的人在一起,很快就會往下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固定每個月會去的剪頭髮的髮廊,設計師跟我分享了他女兒最近發生的事。設計師的小孩目前是小學二年級,從小就送去何嘉仁的幼稚園學英文,上了小學以後很自然的也在何嘉仁的課後安親班就讀,但最近卻因為事件而離開了何嘉仁,故事的輪廓是 ... ​ 「老師,可以借我削鉛筆機用嗎?」
Thumbnail
這次要和大家分享怎麼用Procreate做出這隻拼貼的小青蛙,會說明如何呈現紙張的質感和陰影,學會以後可以去搜集或掃描不同的紙張素材,再把加上顏色和明暗,就能做出各種質感的拼貼作品喔✂️
Thumbnail
我看完之後,是覺得對「教養」這件事感覺好像沒有傳言中的那麼恐怖了,因為就像藍教授開宗明義說的,反正不管怎麼做,都會出現「非預期結果」 反而看完會覺得,只要經濟資本、文化資本、陪伴時間,這三個條件有夠,好像也不會出多大問題
Thumbnail
線上課程與實體有本質上的差異,並不是把「實體課搬到線上」,不同媒材之間需要「轉譯」。我的心得是,目標明確地一次帶走一個觀念,最適合線上課程。
Thumbnail
漢字與羅馬字拼寫比較 台語的文字書寫紀錄至少可以追朔到十九世紀末期。 同一個語系的戲劇劇本如《荔鏡記》《金花女》《蘇六娘》《同窗琴書記》都是至少在大明帝國時期就已經流傳在廣東的潮州到福建南方的戲劇。 對台灣影響較大的為《荔鏡記》和《同窗琴書記》,前者演變為歌仔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固定每個月會去的剪頭髮的髮廊,設計師跟我分享了他女兒最近發生的事。設計師的小孩目前是小學二年級,從小就送去何嘉仁的幼稚園學英文,上了小學以後很自然的也在何嘉仁的課後安親班就讀,但最近卻因為事件而離開了何嘉仁,故事的輪廓是 ... ​ 「老師,可以借我削鉛筆機用嗎?」
Thumbnail
這次要和大家分享怎麼用Procreate做出這隻拼貼的小青蛙,會說明如何呈現紙張的質感和陰影,學會以後可以去搜集或掃描不同的紙張素材,再把加上顏色和明暗,就能做出各種質感的拼貼作品喔✂️
Thumbnail
我看完之後,是覺得對「教養」這件事感覺好像沒有傳言中的那麼恐怖了,因為就像藍教授開宗明義說的,反正不管怎麼做,都會出現「非預期結果」 反而看完會覺得,只要經濟資本、文化資本、陪伴時間,這三個條件有夠,好像也不會出多大問題
Thumbnail
線上課程與實體有本質上的差異,並不是把「實體課搬到線上」,不同媒材之間需要「轉譯」。我的心得是,目標明確地一次帶走一個觀念,最適合線上課程。
Thumbnail
漢字與羅馬字拼寫比較 台語的文字書寫紀錄至少可以追朔到十九世紀末期。 同一個語系的戲劇劇本如《荔鏡記》《金花女》《蘇六娘》《同窗琴書記》都是至少在大明帝國時期就已經流傳在廣東的潮州到福建南方的戲劇。 對台灣影響較大的為《荔鏡記》和《同窗琴書記》,前者演變為歌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