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教育🔷當魯迅翻開課本會看到什麼?

談教育🔷當魯迅翻開課本會看到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古來時常喫人,我也還記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葉上都寫着『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着,仔細看了半夜,纔從字縫裏看出字來,滿本都寫着兩個字是『喫人』!」——魯迅〈狂人日記〉

  五四時期,魯迅是反傳統的一員大將,他有兩篇小說最有名,一篇〈狂人日記〉,是批判孔教的;另一篇〈阿Q正傳〉,是批判莊子精神的。不管是儒家還是道家,魯迅大筆一揮,都要把他們給打倒;但如果我們只看到魯迅「反對」的一面,而沒有看到魯迅自身具有的儒家氣質與道家氣質,那可能並沒有真的了解魯迅。

  魯迅雖然把莊子化成一個可憐又可笑的「阿Q」形象,用「精神勝利法」來諷刺莊子那種「不譴是非,以與世俗處」的精神,但魯迅卻很欣賞魏晉名士(如嵇康、阮籍),而魏晉名士實際上都是莊子思想的信徒。由此可見,魯迅的內在其實是一個充滿矛盾的人,他雖然反對傳統,但他自己就是活在傳統中的人,他自己也無法與傳統一刀兩斷,而是處在又愛又恨的矛盾之間,充滿戲劇性的張力。

  再說到魯迅的〈狂人日記〉,這篇小說首次引入西方小說意識流及象徵主義手法,進入人物的內心世界,將人物內在的矛盾與靈魂的衝突完整呈現出來,雖然模仿西方小說的痕跡很重,但確實可以視為中國現代小說的里程碑。

  當魯迅翻開課本的時候會看到什麼?他說他只看到滿紙寫著「仁義道德」,仔細讀到半夜,才看到夾在字縫裡的其實是兩個字,叫做「喫人」。這是什麼意思?

  所謂「喫人」,指的是中國古代的道德禮教,雖然表面上冠冕堂皇,實際上全是在剝削人的自由;只要有人拿著「禮教」的招牌,就可以肆意地控制他人、奴役他人、踐踏他人的尊嚴,直到把人逼死為止。而且在中國社會裡,這種殺人手段是完全合情合理的,既不會受到法律的制裁,也不會受到良心的譴責。

  如果我們讀〈狂人日記〉,只讀到魯迅批判禮教的話,那我們就讀得太淺了。實際上,魯迅透過這篇小說在逼問我們一個問題:誰該為「喫人」這種惡劣的社會風氣負責?

  ──誰該負責?

  雖然是透過禮教,才使得「喫人」的行為合理化,但如果把所有的責任都推到禮教的頭上,那其實是規避了「人」自身的責任。如果人不能徹底地反省自我,就不能真正的認錯,也就無法徹底改正「喫人」的惡習;這就是說,如果我們的靈魂沒有淨化,即使把禮教給打倒了,我們的社會還是有可能以不同的形式,繼續上演著「喫人」的悲劇。

  魯迅的〈狂人日記〉,正是希望所有讀者徹底懺悔自己的「罪孽」。我們必須承認,包含自己在內,社會上每一個人其實都是「喫人」的幫兇,我們每個人的嘴裡都吃著別人的肉,喝著別人的血。

  「四千年來時時喫人的地方,今天纔明白,我也在其中混了多年;大哥正管着家務,妹子恰恰死了,他未必不和在飯菜裏,暗暗給我們喫。」
  「我未必無意之中,不喫了我妹子的幾片肉,現在也輪到我自己,……」

  也許我們不一定覺察到自己吃過人,但是生活在「喫人」的社會中,你必然也吃過別人的肉,必然也喝過別人的血;所以,請不要覺得自己很無辜,在這個龐大的共犯結構中,沒有人是無辜的,沒有人可以說自己沒有罪,沒有人可以逃脫這個充滿污血的大監牢……

  ──在良知的法庭前,這一刻,沒有人是局外人,我們所有人都必須認罪。

  一旦反思到靈魂的最深處,我們才能真正淨化,使社會風氣徹底扭轉,不要讓下一代繼續捲進這個共犯結構中。因此,魯迅在小說的最後疾呼:

  「沒有喫過人的孩子,或許還有?
   救救孩子……」

  請教育部跟大考中心救救孩子吧,人生已經夠苦了,不要再折騰孩子(跟苦命的老師)了。

  (唉,我鋪梗鋪好久……)




avatar-img
厭世哲學家
74會員
30內容數
厭世哲學家陪你喝茶看人生。沒有爾康也沒關係,我們一起看雪、看星星、看月亮,從詩詞歌賦談到人生哲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厭世哲學家 的其他內容
剛剛又看了一位知名作家在批判「一字不漏背注釋」的國中教學現象。其實我本人真的不認同「一字不漏背注釋」這件事,但怎麼說呢,我真的是,退一萬步來說,我還蠻能體諒為什麼國中的教學現場會有這種風氣。 108課綱之後,所有老師的工作量都是至少增加了二、三倍的,老師這個工作真的是,我再退一萬步來說,還蠻多繁雜
「你人生的快樂,取決於你思想的品質。」——馬可‧奧理略 「我們在想像中受的苦,多過於現實。」——塞內卡 整個八月份,由於 YouTube 影片「山道猴子的一生」引發熱烈討論的緣故,這兩句哲學家語錄頻繁出現在網路上,確實讓西方哲學再刷了一波熱度。由於厭世哲學家在多年前曾經寫過一篇馬可‧奧理略《沉思
印象很深刻,2015 年《康熙來了》宣佈即將落幕後,該節目製作了一系列具有回顧性質的主題,其中有一集是「代班主持人大集合」。(大家都知道,小s在《康熙》後期是出了名的愛請假,所以像謝依霖、曲家瑞、阿雅等都經常來代班。)在那一集中,蔡康永試探地問了小s一個問題:
剛剛又看了一位知名作家在批判「一字不漏背注釋」的國中教學現象。其實我本人真的不認同「一字不漏背注釋」這件事,但怎麼說呢,我真的是,退一萬步來說,我還蠻能體諒為什麼國中的教學現場會有這種風氣。 108課綱之後,所有老師的工作量都是至少增加了二、三倍的,老師這個工作真的是,我再退一萬步來說,還蠻多繁雜
「你人生的快樂,取決於你思想的品質。」——馬可‧奧理略 「我們在想像中受的苦,多過於現實。」——塞內卡 整個八月份,由於 YouTube 影片「山道猴子的一生」引發熱烈討論的緣故,這兩句哲學家語錄頻繁出現在網路上,確實讓西方哲學再刷了一波熱度。由於厭世哲學家在多年前曾經寫過一篇馬可‧奧理略《沉思
印象很深刻,2015 年《康熙來了》宣佈即將落幕後,該節目製作了一系列具有回顧性質的主題,其中有一集是「代班主持人大集合」。(大家都知道,小s在《康熙》後期是出了名的愛請假,所以像謝依霖、曲家瑞、阿雅等都經常來代班。)在那一集中,蔡康永試探地問了小s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