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追尋夢想的自己─挑戰肢體不協調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淡水的漁人碼頭

在淡水的漁人碼頭

       小時候父母親總是說要好好讀書,才能找到好的工作,當時筆者問父母親說:「賣蔬菜是不好的工作嗎?」

父親說:「賣蔬菜是我喜歡的工作,好好讀書可幫助你了解自己喜歡什麼工作?」

培養閱讀的動機

       今年筆者參加了「書店老闆」第二季的讀書會,第一場讀書會為《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工作?》,這本書幫助筆者覆盤過去生涯的狀態,在人生不同的階段遇到不同的人,抑或是前往不同的場域,讓筆者追求著不同的夢想,記得國小時期筆者因喜歡《超速YoYo》,學習練習溜溜球怎麼空轉以及展示進階技能;因《爆走兄弟》學習怎麼綑綁馬達,無形中累積自己面對新技能的動機,在《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工作?》中,作者池上彰認為「工作是為了幫助別人」。

      看完這本書後,筆者回想過去成長階段,從小嘗試各式各樣活動,小學時期加入桌球社,透過桌球發現自身四肢十分不協調,後來聽國小體育老師建議,報名了游泳社,嘗試全身肢體運動,不過學習游泳並不順利,學會換氣就一個月,現今覆盤或許是緊張,導致換氣頻率不對,當時想了解人體的結構,前往圖書館找相關人體結構漫畫,增強了解體驗與身體結構知識關聯,在工作五年後,筆者前往World Gym上教練課,透過教練讓自身感受每個肌肉之間的控制,在運動體驗中,筆者於經驗嘗試區分自身「擅長」與「不擅長」。

自主學習的動力

          對於筆者來說「健身課程」有著三個議題,第一個為「健康」,自身在工作時往往因工作壓力大,所以進食時間非常不規律,以及飲食並沒有好好挑選,造成身體時常容易疲憊,上課後配合胺基酸、維生素C、B群等養營品,以及有空煮水煮蛋,在肚子餓時補充蛋白,讓自身減少油炸食物或是餅乾,逐漸地精神變好;第二個為「焦慮」,對於肌肉掌握度差,往往同一個動作需要好幾次還是出錯的惡性循環,教練給筆者課程透過錄影以及回家作業養成習慣,透過自主訓練搭配教練課程調整,讓自身焦慮逐漸下降,同時感受肌肉訓練方向;第三個為「體態」,在沒有種訓前身體容易不自覺駝背,或是翹腳等不良姿勢,在「筋膜」課程時,感受到痠、僵硬、痛,正因為有強烈感受候,在平常作息逐漸地調整,讓自身體狀態逐漸變好。

陪伴教練的引導

         筆者有著兩位健身教練協助引導與教學,一位為協助三度空間的肢體調整,透過TRX讓筆者鍛鍊核心、並於草皮上搭配啞鈴等工具,設計動作訓練,讓筆者原本同手同腳逐步地調整,讓每個關節都能夠掌握發力,另一位為關節調整以及器材與自由重量的訓練,教練為本身健美選手,所以對於深蹲、硬舉、臥推三項進行訓練,教練於訓練第一個任務解決筆者高低肩的問題,教練透過教導如何適時地伸展,讓筆者回家後透過毛巾、棍子與礦泉水瓶子的家裡物品當作回家作業的調整內容,以及養成回家用「死蟲」練習核心,讓筆者在三項中逐漸的能夠更為適應。對於筆者來說,「運動」和「肢體不協調」一直存在,不過隨著找尋適合的教練、書籍以及方法,讓自己的喜歡運動的阻力降低不少。

歡迎喜歡地方創生的朋友,一同討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升學主義在華人生活的烙印   在華人生活中,不管在國小、國中、高中,父母親都希望自己小孩可以考上好的學校,未來生活不會那麼辛苦,這個思想部分並沒有錯,若能夠擠入在各行各業的頂端,確實是更有機會改變階級機會,不過在這背後同時也浮現另一個問題,小孩到底想要什麼?他們要怎麼判斷自己的興趣,如每天都在學
  記得剛出社會時,筆者將所有的時間放在工作上,一方面是對於行政不擅長外,再者不太清楚去拿捏工作份量,所以在工作前幾年總是九點上班十點下班,筆者把所有時間用上讓自己成長,對於當時的筆者來說,最快樂的事情或許是學會不會事情吧! 權謀霸術存在於職場    現在來看或許想得到上司認同,成長也可能是公司所期
困難:博士期間的精神時光屋   五年前走進入博班就讀,在四年間中分成「輸入」與「輸出」的訓練,博一、博二大量閱讀城市相關論述的期刊,以及嘗試投稿各式各樣的研討會,透過研討會把自己閱讀文獻轉成自己所發現的論點,在研討會中找尋自己沒有看到的視角,以現今自我來說就是「覆盤」,以博一時期來說,自己投了銘傳大
  當我們前往許多陌生的場面時,時常會互相交換名單,往往旅行在話題中產生共鳴,以筆者自己來說,因工作需求時常要投稿國際研討會,在國際研討會十,在交流時往往會敘述自己國家的文化,或是因應交流對象的國籍背景,進行自身前往對方國家的經驗,但是這些經驗往往都是經過多次的分享與過去旅行體驗所萃取與摘錄出來的精
科技與職場的自然篩選,如何重新定義「自我」   從大學開始因為喜愛社區,所以選擇社區發展學系,一走至今就是十五年,現在問問自己選擇對嗎?我想是對的,因為坐著開心所以才持續專精,不過隨著今年從博士生轉成博士後研究員後,筆者發現到身分上的轉化,所以面臨的問題也有所改變,在面試教職時,時常被詢問到的問題是
  臺灣創業文化隨著時代存在不同創業模式,記得2008年遇到金融海嘯時,在夜市攤位中多了許多小吃攤,當時筆者問了商家為何開始經營小吃攤,許多老闆給出的答案為「需要養家」,或者說被原工作單位裁員後,無法找到適合工作,選擇小吃攤原因為入門門檻相對地容易,故嘗試創業擺攤,隨著時代不同趨勢,尤其在COV
升學主義在華人生活的烙印   在華人生活中,不管在國小、國中、高中,父母親都希望自己小孩可以考上好的學校,未來生活不會那麼辛苦,這個思想部分並沒有錯,若能夠擠入在各行各業的頂端,確實是更有機會改變階級機會,不過在這背後同時也浮現另一個問題,小孩到底想要什麼?他們要怎麼判斷自己的興趣,如每天都在學
  記得剛出社會時,筆者將所有的時間放在工作上,一方面是對於行政不擅長外,再者不太清楚去拿捏工作份量,所以在工作前幾年總是九點上班十點下班,筆者把所有時間用上讓自己成長,對於當時的筆者來說,最快樂的事情或許是學會不會事情吧! 權謀霸術存在於職場    現在來看或許想得到上司認同,成長也可能是公司所期
困難:博士期間的精神時光屋   五年前走進入博班就讀,在四年間中分成「輸入」與「輸出」的訓練,博一、博二大量閱讀城市相關論述的期刊,以及嘗試投稿各式各樣的研討會,透過研討會把自己閱讀文獻轉成自己所發現的論點,在研討會中找尋自己沒有看到的視角,以現今自我來說就是「覆盤」,以博一時期來說,自己投了銘傳大
  當我們前往許多陌生的場面時,時常會互相交換名單,往往旅行在話題中產生共鳴,以筆者自己來說,因工作需求時常要投稿國際研討會,在國際研討會十,在交流時往往會敘述自己國家的文化,或是因應交流對象的國籍背景,進行自身前往對方國家的經驗,但是這些經驗往往都是經過多次的分享與過去旅行體驗所萃取與摘錄出來的精
科技與職場的自然篩選,如何重新定義「自我」   從大學開始因為喜愛社區,所以選擇社區發展學系,一走至今就是十五年,現在問問自己選擇對嗎?我想是對的,因為坐著開心所以才持續專精,不過隨著今年從博士生轉成博士後研究員後,筆者發現到身分上的轉化,所以面臨的問題也有所改變,在面試教職時,時常被詢問到的問題是
  臺灣創業文化隨著時代存在不同創業模式,記得2008年遇到金融海嘯時,在夜市攤位中多了許多小吃攤,當時筆者問了商家為何開始經營小吃攤,許多老闆給出的答案為「需要養家」,或者說被原工作單位裁員後,無法找到適合工作,選擇小吃攤原因為入門門檻相對地容易,故嘗試創業擺攤,隨著時代不同趨勢,尤其在COV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相信每人都曾因選校、選科系感到迷惘. 亦或者在職涯是否該轉職、換跑道,都有許多的問號。《發現你的天職》這本書,作者深入點出一些對於尋找自己熱愛的事的誤解,引導讀者探索他們的內在潛能,解鎖人生的意義。並用清楚的邏輯架構引領讀者找到自己的天職。 這本書都將成為你探索和實現職業使命的不可或缺的指南。
Thumbnail
發現你身上的天賦是此生一個人非常重要的任務,在學校我學程式設計,可是我的左腦非常不好使,因此學習過程非常痛苦,至今我很少透露這個秘密,因為會嚇到他人,實在是因為我的電腦技能實在太讓人恥笑了,所以說,如果我們都能提早認識到自己天賦,去打磨、去使用,那人生的樣貌將會有多麽的不一樣,肯定會活的很像
Thumbnail
這本書使用插畫搭配文字,看起來目標客群是中小學學生,其實也適合思考人生方向的大人,或是對於未來工作迷途的大人。全文討論了工作與幸福的關係,以及探索自己的興趣和夢想,獨立思考的重要性等主題。
Thumbnail
複習今日所學英文~有關於運動~ 內容:成長過程中對運動的興趣、運動的正面影響。從小時候習慣了每天運動、運動選擇的改變、現在面臨的挑戰~
Thumbnail
今天和朋友們分享的好書是《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工作?》作者:池上彰(監修)。這不是一本只能給青少年閱讀的書,我們不妨想像一下,如果有一台時光機,載著你回到過去,遇見當時15歲的你,向自己詢問這個問題,你會怎麼回答呢?
Thumbnail
從小我就不愛運動,除了沒人陪伴也沒有習慣,更不喜歡運動後全身黏膩的感覺,也認為自己很健康不需要刻意去運動,直到某天身體拉警報後,醫師中肯的建議,藥物是一時,運動維持身體健康才是根本,於是開始強迫自己去適應與養成這個習慣。 反觀先生從小就有運動的習慣,他喜歡打羽球、跑步、爬山,打籃球、游泳等舉凡
你的職業?還是你的興趣? 通常我們會因為某一科分數比較高或某種運動比較會打而認為自己專長在此。要往這方面發展。
Thumbnail
這本書是一本適合青少年與成年人一起閱讀的書籍,以漫畫與插畫圖文書的形式交叉排版,引出不同分章,一段段討論工作的不同話題。 此外,書中收集了各種真實的職場人士心聲,分享不同的工作觀點與態度,並針對當代工作趨勢進行了分析。
Thumbnail
書名: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工作? 作者:池上彰   從結論來說,預習人生將要面對的問題,找到屬於你自己的答案。   最有印象的地方是第3章,從「喜歡」的事物找到工作方向。 這裡給我的啟發就是—如果喜歡某個領域,而想要從事最直接想到的職業時,不訪也找相關聯的工作,增加自己的選擇。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相信每人都曾因選校、選科系感到迷惘. 亦或者在職涯是否該轉職、換跑道,都有許多的問號。《發現你的天職》這本書,作者深入點出一些對於尋找自己熱愛的事的誤解,引導讀者探索他們的內在潛能,解鎖人生的意義。並用清楚的邏輯架構引領讀者找到自己的天職。 這本書都將成為你探索和實現職業使命的不可或缺的指南。
Thumbnail
發現你身上的天賦是此生一個人非常重要的任務,在學校我學程式設計,可是我的左腦非常不好使,因此學習過程非常痛苦,至今我很少透露這個秘密,因為會嚇到他人,實在是因為我的電腦技能實在太讓人恥笑了,所以說,如果我們都能提早認識到自己天賦,去打磨、去使用,那人生的樣貌將會有多麽的不一樣,肯定會活的很像
Thumbnail
這本書使用插畫搭配文字,看起來目標客群是中小學學生,其實也適合思考人生方向的大人,或是對於未來工作迷途的大人。全文討論了工作與幸福的關係,以及探索自己的興趣和夢想,獨立思考的重要性等主題。
Thumbnail
複習今日所學英文~有關於運動~ 內容:成長過程中對運動的興趣、運動的正面影響。從小時候習慣了每天運動、運動選擇的改變、現在面臨的挑戰~
Thumbnail
今天和朋友們分享的好書是《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工作?》作者:池上彰(監修)。這不是一本只能給青少年閱讀的書,我們不妨想像一下,如果有一台時光機,載著你回到過去,遇見當時15歲的你,向自己詢問這個問題,你會怎麼回答呢?
Thumbnail
從小我就不愛運動,除了沒人陪伴也沒有習慣,更不喜歡運動後全身黏膩的感覺,也認為自己很健康不需要刻意去運動,直到某天身體拉警報後,醫師中肯的建議,藥物是一時,運動維持身體健康才是根本,於是開始強迫自己去適應與養成這個習慣。 反觀先生從小就有運動的習慣,他喜歡打羽球、跑步、爬山,打籃球、游泳等舉凡
你的職業?還是你的興趣? 通常我們會因為某一科分數比較高或某種運動比較會打而認為自己專長在此。要往這方面發展。
Thumbnail
這本書是一本適合青少年與成年人一起閱讀的書籍,以漫畫與插畫圖文書的形式交叉排版,引出不同分章,一段段討論工作的不同話題。 此外,書中收集了各種真實的職場人士心聲,分享不同的工作觀點與態度,並針對當代工作趨勢進行了分析。
Thumbnail
書名: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工作? 作者:池上彰   從結論來說,預習人生將要面對的問題,找到屬於你自己的答案。   最有印象的地方是第3章,從「喜歡」的事物找到工作方向。 這裡給我的啟發就是—如果喜歡某個領域,而想要從事最直接想到的職業時,不訪也找相關聯的工作,增加自己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