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讀會計系,雙主修社會系,研究所讀農業經濟,課餘時經營程式接案工作,畢業後,踏上了將近1年半的公務員生活,之後毅然辭職,離開公務界,即將成為一名資料科學家 (Data Scientist)。
從會計系,到寫程式,從社會學理論,到資料分析,「不務正業」常常是我自己對自己下的註解,但這些看似不務正業的過往,似乎又在未來連成了線,讓我找到所謂「正業」,或是說,目前喜歡的事。如此顛簸的旅程,大多數人見到我都會充滿疑問,所以,想要開始寫一些文章,分享其中的心路歷程,包括我做過的事、累積的經驗、如何思考、過去的學經歷有什麼用等等;之後,也會想分享關於資料科學的學習、轉職的準備、程式的學習等。
這篇文章想簡短分享跨領域之路,主要著重在這段旅程是怎麼開始的,當中經歷了什麼,而我又學到了什麼。
學經歷背景:跨領域之路
大學時,我就讀政大會計系,出於對社會科學的興趣與對社會的關懷,而雙主修社會系。當初雙社會系。出於對量化研究的興趣,我踏入了經濟學的領域,修個體經濟、總體經濟等,在經濟學的理論架構下,解構消費者與生產者、成本與收益之間的種種關連。同時,在大學時,我開始接觸R語言,也加強自己的統計能力,參加一些商業競賽、數據競賽,但大多擔任企劃、統籌的角色,或是寫code分析的輔助角色。
大學畢業前,在思考要不要就讀研究所時,想要延續自己對量化研究的熱忱,也想要深入研究自己關心的產業,因此選擇就讀臺大農業經濟所,期許能關懷農村,進而幫助農業發展。
在研究所期間,我開始學習Python,修了機器學習課程,接觸人工智慧、AIoT等等,深知在現今社會,科技正一步步推動世界的變革,因此,也對科技應用於各種問題的解決深感興趣,在研究所期間參加了各式比賽,試圖用科技為生活找尋解方,在這樣的過程中,大幅增強自己的技術能力。
在研究所獲得許多學術的養分,接觸了程式、AI,開啟跨領域之路。
研究所畢業前,一直在思考自己未來能做什麼。那時候,對於自己的程式能力有點把握,但在學期間沒有修太多基礎的資訊相關課程,也沒有累積太多程式相關的專案,對自己的專業能力還是有點質疑的。出於對農業的熱情,我在畢業前報考了國家考試,高等考試三級,農業行政類組,在寫論文的過程中一邊準備考試。
但,自己就是一個不喜歡「務正業」的人,當時有機會接到了幾個統計、程式相關的家教,還有一些程式的小專案,將自身知識轉化成服務,提供給需要的人。當時,為了將接案的範圍擴大,我與同學們合作,組成了一個團隊。除了挑戰自己、幫助他人外,在過程中也會有不同想法的激盪。在這段期間,我獨立完成數十件專案,包括資料分析、影像辨識、AI應用、網路爬蟲、流程自動化等等,這段故事很長,後續想再跟大家分享關於接案的種種。總之,這個決定在我的跨領域之路是一個重大的里程碑,在這段經驗中累積了許多專案經驗,成為未來的籌碼。
踏上公務員生活:對工作的反思
考高考的那年,適逢疫情,原本7月的考試順延到10月,提供我較充裕的時間可以準備,因此,畢業後我一邊做接案,一邊專心準備考試,最後幸運考取榜首,關於考試的準備,可以參考我分享的
心得。
我選擇的單位是新北市政府,公務員的生活,其實在入職前就有點概念,大多是行政工作,但入職後,還是偶爾覺得有點無聊,包括許多例行但不太必要的公文、繁雜的行政程序、需要用類似懇求的方式追公文、關於業務的各種釐(ㄊㄨㄟ)清(ㄊㄨㄛ)等。
雖然如此,我在工作上還是善用程式能力,自動化一些流程,或是寫程式讓資料整理更加快速正確。例如,我們需要每小時查報特定關鍵字的網路新聞,並且將相關新聞貼到Line群組中,作為輿情蒐報的參考,為了節省每個小時蒐報輿情的時間,我研發自動蒐報新聞輿情機器人,將特定關鍵字下的網路新聞搜尋結果及時傳到Line。
公務員的生活,雖然上班有點無聊,但同事人都很好,上班並不會感到厭世,而且下班後的時間也非常充裕。然而,這樣的生活也讓我開始反思,這樣安逸的環境是我想要的嗎?雖然可以穩穩升遷,但這樣緩慢的成長曲線我能接受嗎?由於在工作上難以發揮自己的專業,都是做行政工作居多,因此我私自認為應該持續強化自己的專業,一方面是對程式與資料分析有興趣,一方面也是認為應該要以備不時之需。下班後,我持續精進自己的程式能力,在YouTube、Coursera、DataCamp聽一些課、做Side projects等。然後,就迎來了轉職的契機。
轉職動機:在多方探索中找到方向
老實說,從入公職的第一個禮拜,就有轉職的念頭,但因為想要更加熟悉公務體系的運作,因此當時還沒有開始積極尋找機會,只有默默累積程式、分析能力。
在探索轉職方向的過程,跟許多朋友聊職涯,有軟體工程師、金融業儲備幹部、新創數據分析、PM等。思考了關於未來發展以及趨勢,還有自身的經歷與能力,最後決定往偏技術的方向前進,寫code做數據分析,工作內容的比例上多一點技術層面的佔比,少一點PM的佔比。因此,把轉職的目標鎖定在Data Science的相關職位,例如資料分析師、資料科學家等。
從寫履歷到面試-我做了什麼?
轉職遇到最大的困難,就是要怎麼在履歷中呈現自己。甫完成第一份履歷時,我海投了好幾間公司,不論是大公司或新創都有嘗試,不過總是石沈大海,連面試通知都沒有拿到。
當時,我決心專心整理自己做過的專案,重點呈現在過去自己的經歷中,有哪些與Data相關的成就,除了學歷外,我把「專案經驗」與「專業能力」呈現在最上面,「工作經驗」則移到下面。也開始刷一些題目,做了一些Leetcode跟Kaggle的專案。這樣的改動讓我收到了幾家面試,也對這個領域會問的面試問題有更多了解,雖然最後沒有拿到offer,但累積了許多經驗。
凸顯專案經驗,呈現如何結合Data解決實務上的問題。
找到自已的籌碼-Connetting the dots
大概在年中,看到了金融業MA的招募,有數據分析組的,當時報名了金控MA的數據分析組,一路幸運地闖到最後一關,雖然MA是備取,但也拿到DS的offer,關於這段面試經驗與被轉介的過程,之後再與大家分享。
轉職的過程,其實我覺得是不斷審視自我的過程,審視學校學習的課程、校外比賽經歷、接案與專案經驗中,培養了我哪些能力,有哪些是能夠串連到我想要的職缺,有哪些又培養了其他競爭者缺乏的能力。
在持續學習、審視自己,同時也被他人評分的過程中,我隱隱發現過去的所有經歷,都一一轉化成我的籌碼。看似不太相關的學經歷,卻默默地連成線、構成面。例如:在做消費者分析時,社會科學給了我靈感,我想到了社會結構、社群網絡的影響,進而串接額外資料、創造變數,讓我看到不同的insight。
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 So you have to trust that the dots will somehow connect in your future.
― Steve Jobs
離開公務界大不易?
最後,想討論一下「離開公務界大不易」這個議題。首先,我必須承認,一路走來,公務員轉職真的辛苦了點,但也沒那麼不容易。
首先,是來自社會對公務員的看法、家人的想法等,不少人會認為這是個「鐵飯碗」,對於要離開公務員的這個決定,是會有疑惑甚至有微詞的。但我很幸運,我家人相信我的能力,也支持我走出自己的路;提離職時,我長官、同事也都很相信我,並給予祝賀與肯定。雖然社會給了這個職業一個不好跳脫的框架,但框架只是框架,是可以打破的,只要堅定目標,一定能走出自己的康莊大道。
再來,公務員轉職,若轉職的領域跨度很大,遇到最大的難題就是工作經驗銜接不上的問題,我認為這是最大的挑戰,因為若前面的工作經驗沒辦法成為下一份工作的談判籌碼,那麼轉職後要談到比上一份更好的待遇就變得有點難度。這時候,可以像我一樣做side projects、作品集,來說服面試官自己的專業能力是足夠的,並展現學習力、學習熱忱,相信只要是閃爍的星星,就一定會被看見。
離開公務界在許多人眼中可能是一件重大的事情,但人生何嘗不是一直在走陌生的路?我的經驗其實不只適用在公務員的身上,若是想跨領域轉職,不管是轉到哪個領域,都是件充滿挑戰的事情,所以,希望自己的心路歷程,可以給在人生交叉口抉擇的人一點方向。總之,勇敢的做吧,勇敢的不務正業,勇敢的走出屬於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