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老年憂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場景一:這是一條再普通不過的30年老公寓巷弄,一側停滿自用車,巷尾是個公共停車空間;時值下午三點半,不少公嬤帶著自己的孫子孫女在巷內玩耍、練騎車或吹泡泡。大夥是天南地北的聊,而其中一位劉伯伯首先表示,政府要把自己從軍30年的退休俸調降了,好幾天睡不好,不知未來的生活該怎麼辦。

場景二:晚上六點半,巷子裡已回來不少車,各家各房也陸續點亮了燈、炒著菜;準時吃飯的張公館,八人坐的圓桌,是坐上了年近70的張伯伯、張媽媽,還有一隻貓,其他很少坐的椅子則疊滿舊報紙、茶壺、烤箱,或椅背上掛著張媽媽買菜的購物袋、晾乾再利用的塑膠袋。

場景三:早上五點半,天色已經全亮了,淺藍色的天空還有著即將落下的月亮;每天準時出現在巷子的送報生熟練的把各家的報紙投入信箱,巷子另一頭的林媽媽也熟練的調整輪椅,準備帶林伯伯到巷口旁的公園做運動、做復健。

上述這三個場景,在高齡化的台灣並不陌生,隔代教養、隔代生活、空窗、獨居老人,以及老老互助;乍看之下,每天的生活多半一成不變,但在這些鄰里長輩的心中,就是日漸的高齡與老化。每當診間出現中老年人的病人時,臨床心理師的腦袋,最主要就會跳出三個診療的假設與推論:認知退化、壓力適應議題、與情緒困擾。

其一「認知退化」,就是常聽到的失智、老人癡呆、Alzheimer’s disease;可能好發於50-60歲,或因為年齡漸長至80-90歲高齡,抑或因為其他中風、高血壓等內外科疾病導致認知能力的損害。病程初期的表徵可能以「遺忘」、「想不起來」為主,進而影響到「時間、空間感的紊亂」;中後期則可能衍生日常生活無法自理、生理狀態的退化。

其二「壓力適應議題」:可能常見於一般中年朋友的狀態,例如退休後的生活變動與適應,子女離家、成家的改變,或遇到疾病影響到其他成員的生活規律。上述這些在臨床上皆被視為心理上壓力,而壓力適應良好與否,端視於個人的心理強度與是否及早接受專業的協助有關。

其三「情緒困擾」即是相對需要更多精神醫療的介入,通常病程會比較長,耗費比較多的醫療資源;當然,牽涉的層面也會很廣。比較表淺部份即是可以在長輩的身上看到憂鬱的症狀,如吃不好睡不好、面容愁苦、感到厭世、沒有活力、對未來感到無奈、無望。上述這些精神症狀,建議若持續1-2週者,應嘗試至精神科或身心科診所就醫;經過精神科醫師與臨床心理師的評估,多數不適的精神症狀可在藥物治療下得到快速的緩解。然而在臨床經驗上,相對比較深層的問題,則需要透過專業的會談治療,以期澄清是否內心是否有影響到情緒的不合理的想法、邏輯、期待。

avatar-img
9會員
2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Liugl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停好車,拎著安全帽、包包上樓進門、跟家人打過招呼便去洗個澡,出來順手把全部的衣服丟進洗衣機;坐在唸書時期的電腦椅,配著不太協調的折疊桌,整理今天收到的對帳單、保費,還有小孩要家長簽名的成績單。隨後走回廚房冰箱喝點飲料,邊喝邊著,要用哪個戶頭處理這些對帳單。 這可以說是眼下台灣父親的形象集合體,
  韓愈云:「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意者是指老師有責任把知識、學業教給學生,並解決學生在學習上的疑惑。這算是當老師的最高境界,而這種境界,應該也是不少老師們嚮往的目標;但這目標,或許只存在「吾十有五而志於學」的學生之間,也就是有這種志於學的學生,才會有這種理想的老師。如此,才有孟子的第三樂
  在台灣的下學期,多半就是二月開學、三月遠足、四月運動會、五月園遊會、六月畢業潮;但今年新北板橋的六月,似乎不太平靜,因為再常規不過的幼兒園,被舉報老師發生了餵藥事件。   最近一打開新聞、FB、YouTube都是各方民代、家長代表、家長親友不斷的攻擊市府官員瀆職、怠惰、拖延、不作為等等…。然而這
早上參加完小孩的畢業,晚上卻參加了另一場結業式… 新北某幼兒園的結業式 我發現,媒體一直關注行政疏失、教育局不作為、歲月不靜,也沒有好 但好像沒有平行報導這些家長、這些孩子,還有老師們怎麼了 很榮幸可以用心理師的角色,來涉入這次事件: --------------------------------
停好車,拎著安全帽、包包上樓進門、跟家人打過招呼便去洗個澡,出來順手把全部的衣服丟進洗衣機;坐在唸書時期的電腦椅,配著不太協調的折疊桌,整理今天收到的對帳單、保費,還有小孩要家長簽名的成績單。隨後走回廚房冰箱喝點飲料,邊喝邊著,要用哪個戶頭處理這些對帳單。 這可以說是眼下台灣父親的形象集合體,
  韓愈云:「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意者是指老師有責任把知識、學業教給學生,並解決學生在學習上的疑惑。這算是當老師的最高境界,而這種境界,應該也是不少老師們嚮往的目標;但這目標,或許只存在「吾十有五而志於學」的學生之間,也就是有這種志於學的學生,才會有這種理想的老師。如此,才有孟子的第三樂
  在台灣的下學期,多半就是二月開學、三月遠足、四月運動會、五月園遊會、六月畢業潮;但今年新北板橋的六月,似乎不太平靜,因為再常規不過的幼兒園,被舉報老師發生了餵藥事件。   最近一打開新聞、FB、YouTube都是各方民代、家長代表、家長親友不斷的攻擊市府官員瀆職、怠惰、拖延、不作為等等…。然而這
早上參加完小孩的畢業,晚上卻參加了另一場結業式… 新北某幼兒園的結業式 我發現,媒體一直關注行政疏失、教育局不作為、歲月不靜,也沒有好 但好像沒有平行報導這些家長、這些孩子,還有老師們怎麼了 很榮幸可以用心理師的角色,來涉入這次事件: --------------------------------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嬰兒潮,戰後年輕人數量激增,冷戰壁壘分明到高牆頹圮,無論是對體制的反抗或享受全球化過程的經濟紅利,如今這一代逐漸退休。 童年時經歷貧窮,青少年時看到富裕,成年創業機會很多。他們親身經歷台灣經濟的快速成長,卻也在壯年要跨進中年時,又必須面對台灣經濟進入高原期,體驗產業結構快速變遷。
Thumbnail
老人照顧老人是一件錐心又無奈之事,幸好坊間有許多日照中心,協助家屬安排家裡的老人做一些簡單的活動,動動腦,延緩老化。朋友的媽媽七十多歲,獨立照顧九十多歲罹患失智症的先生,照顧失智病人沒有日夜差別,因為失智者沒有日夜之分,想睡就睡,想醒就醒,想鬧就鬧,都在別人需要休息的時候開始情緒激昂。朋友的媽媽捨不
扶老 一位同學談起年邁母親安養的問題。論老年人所面臨的不只是健康惡化的問題,還有齡老孤獨的寂寞,兒女都成家立業了。有各自的家庭,當老伴還在時,兩人生活上互持與依託,心靈上還不至於空虛,ㄧ旦ㄧ方離世,那種頓然若失,孤寂感不時的襲來,沈浸在思念與對未來的徬徨。如似禁錮在暗黑牢籠,既無助又絕望,只有日日
Thumbnail
近期大考寫作,考了幾次與年長者相關的議題,例如108年會考〈青銀共居〉寫與銀髮族的互動及相處經驗,111年學測國寫〈樂齡出遊〉思考如何照顧長者在生理及情感上的需求。可見高齡化社會的安養問題,已經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年輕學子尚未經歷老年,甚至很少跟長輩相處,該如何體會老年人的心聲、理解他們的需求呢?
Thumbnail
年輕人的心事約莫是薪水太低、房價太高,以及上有父母下有孩子的孝養壓力等等。而老年人的心事跟年輕人的心事互為因果,沒有生產力,帳單幫不上忙,病痛像牽牛花藤綿延不斷,多活一天就多拖累兒女一天。老人心事重重大腦就損傷重重,最後變成憂鬱重重,不僅智力會因此退化,癡呆也很快就報到。 一位八十三歲的老阿嬤
Thumbnail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憂鬱症的治療拖延現象,不只是發生在一般年輕族群,在中老年憂鬱症患者身上更為常見。就醫時,許多老年憂鬱症患者之憂鬱症往往已經慢性化,不管是藥物或是rTMS腦刺激治療都顯得更困難。
同棟社區,有位先生不小心跌倒了,去醫院治療時,醫生排了每天的復健計劃,並安排了其他科室的檢查,而當天下午,他的妻子以要去宜蘭照顧孫子的理由,兩輛小貨車,載走了東西! 而後,那位先生就常在一樓大廳坐著,看著門外縱貫路來往的車輛,逐漸的老年痴呆症出現了。只要看到外送的食物,餓了就拿來吃,他已經不知道是
Thumbnail
    這一篇繼續寫如何度過中年危機?網上很多教人如何度過中年危機,無外乎所有的勵志文章都寫要找自己喜歡的工作來做,放下所有外在一切,與自己對話,要與自己心靈對話,非常好的一句話,神經病就是自己跟自己對話。'當我們走在馬路上都會看到一些人在公園裡,道路上,商店前,一個人自言自語的說著,但這不是很
Thumbnail
以前寒暑假,由於父母平常都在外工作,因此午餐都是由阿嬤為我們這群孫子孫女準備。每次用餐後,我們總喜歡和阿嬤聊上幾句才讓她去午休。 有一天,阿嬤告訴我們「我原本打算退休後要去欣賞許多國家的風景,結果才出國一兩次,就被診斷出帕金森氏症,那時候我才58歲。」總是心裡很平靜的阿嬤,突然間顯得有些失落,原以
Thumbnail
這一次爸媽特地趁著連假下來臺南找我玩,三個人擠在我只有八坪大的 套房,他們倆睡床,我鋪著瑜珈墊、裹著睡袋,睡地板,雖然才第一晚 就腰痠背痛了,第二晚換脖子痠痛,但三十幾歲的我,還能有機會和爸 媽睡在一起,甘之如飴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嬰兒潮,戰後年輕人數量激增,冷戰壁壘分明到高牆頹圮,無論是對體制的反抗或享受全球化過程的經濟紅利,如今這一代逐漸退休。 童年時經歷貧窮,青少年時看到富裕,成年創業機會很多。他們親身經歷台灣經濟的快速成長,卻也在壯年要跨進中年時,又必須面對台灣經濟進入高原期,體驗產業結構快速變遷。
Thumbnail
老人照顧老人是一件錐心又無奈之事,幸好坊間有許多日照中心,協助家屬安排家裡的老人做一些簡單的活動,動動腦,延緩老化。朋友的媽媽七十多歲,獨立照顧九十多歲罹患失智症的先生,照顧失智病人沒有日夜差別,因為失智者沒有日夜之分,想睡就睡,想醒就醒,想鬧就鬧,都在別人需要休息的時候開始情緒激昂。朋友的媽媽捨不
扶老 一位同學談起年邁母親安養的問題。論老年人所面臨的不只是健康惡化的問題,還有齡老孤獨的寂寞,兒女都成家立業了。有各自的家庭,當老伴還在時,兩人生活上互持與依託,心靈上還不至於空虛,ㄧ旦ㄧ方離世,那種頓然若失,孤寂感不時的襲來,沈浸在思念與對未來的徬徨。如似禁錮在暗黑牢籠,既無助又絕望,只有日日
Thumbnail
近期大考寫作,考了幾次與年長者相關的議題,例如108年會考〈青銀共居〉寫與銀髮族的互動及相處經驗,111年學測國寫〈樂齡出遊〉思考如何照顧長者在生理及情感上的需求。可見高齡化社會的安養問題,已經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年輕學子尚未經歷老年,甚至很少跟長輩相處,該如何體會老年人的心聲、理解他們的需求呢?
Thumbnail
年輕人的心事約莫是薪水太低、房價太高,以及上有父母下有孩子的孝養壓力等等。而老年人的心事跟年輕人的心事互為因果,沒有生產力,帳單幫不上忙,病痛像牽牛花藤綿延不斷,多活一天就多拖累兒女一天。老人心事重重大腦就損傷重重,最後變成憂鬱重重,不僅智力會因此退化,癡呆也很快就報到。 一位八十三歲的老阿嬤
Thumbnail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憂鬱症的治療拖延現象,不只是發生在一般年輕族群,在中老年憂鬱症患者身上更為常見。就醫時,許多老年憂鬱症患者之憂鬱症往往已經慢性化,不管是藥物或是rTMS腦刺激治療都顯得更困難。
同棟社區,有位先生不小心跌倒了,去醫院治療時,醫生排了每天的復健計劃,並安排了其他科室的檢查,而當天下午,他的妻子以要去宜蘭照顧孫子的理由,兩輛小貨車,載走了東西! 而後,那位先生就常在一樓大廳坐著,看著門外縱貫路來往的車輛,逐漸的老年痴呆症出現了。只要看到外送的食物,餓了就拿來吃,他已經不知道是
Thumbnail
    這一篇繼續寫如何度過中年危機?網上很多教人如何度過中年危機,無外乎所有的勵志文章都寫要找自己喜歡的工作來做,放下所有外在一切,與自己對話,要與自己心靈對話,非常好的一句話,神經病就是自己跟自己對話。'當我們走在馬路上都會看到一些人在公園裡,道路上,商店前,一個人自言自語的說著,但這不是很
Thumbnail
以前寒暑假,由於父母平常都在外工作,因此午餐都是由阿嬤為我們這群孫子孫女準備。每次用餐後,我們總喜歡和阿嬤聊上幾句才讓她去午休。 有一天,阿嬤告訴我們「我原本打算退休後要去欣賞許多國家的風景,結果才出國一兩次,就被診斷出帕金森氏症,那時候我才58歲。」總是心裡很平靜的阿嬤,突然間顯得有些失落,原以
Thumbnail
這一次爸媽特地趁著連假下來臺南找我玩,三個人擠在我只有八坪大的 套房,他們倆睡床,我鋪著瑜珈墊、裹著睡袋,睡地板,雖然才第一晚 就腰痠背痛了,第二晚換脖子痠痛,但三十幾歲的我,還能有機會和爸 媽睡在一起,甘之如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