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民眾美術運動與圖畫書—以李億培作品為例(下)

2023/07/28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文/張靜宜

李億培(이억배,Lee UK-bae,1960-)畢業於弘益大學美術系。大學期間躬逢其盛,受到民眾美術運動的洗禮,間接促成原本主修雕塑的他日後以水墨為媒介,韓國文化為題材,創作出饒富傳統韻味的《小莉的中秋節》、《大手奶奶做水餃》、韓國民間故事《半邊兒》、《故事錦囊》等作品,以及有關社會理想與變化的圖畫書,例如《蚊子和黃牛》(玄東炎 文)、《非武裝地帶的春天》等。與李億培一樣於1990年代開始圖畫書創作之路的作家群,在當時同樣以充滿韓國情感的媒材與主題創作出許多別具民族色彩的圖畫書,為韓國圖畫書的蓬勃起飛打下基礎。韓國圖畫書發展迄今已有三十多年歷史,1990年代登壇的作家群明顯已不再執著於濃重的韓國特色,唯獨李億培的作品,仍堅持以「韓國傳統」為根底。回顧李億培的創作之路,明顯看到韓國圖畫書開拓時期的痕跡。「民眾美術」的起源和形式為何?「民眾美術」風格的圖畫書其背後的理念如何實踐?李億培的圖畫書創作汲取哪些傳統元素?

👉國民眾美術運動與圖畫書—以李億培作品為例(上)

三、李億培圖畫書創作特色

1993年開始從事童書插畫工作的李億培於1995年發行了個人第一部圖畫書作品《小莉的中秋節》,1997年與李鎬伯合作之《世界上力氣最大的公雞》獲選IBBY(國際兒童圖書聯合會)優秀圖書,1999年《小莉的中秋節》英文版發行,2009年,他受邀參加博洛尼亞兒童書展。

-受漫畫影響日後想當畫家

李億培童年時喜愛漫畫,當年漫畫家申東雨(1936-1994)在報紙上發表的連環漫畫〈洪吉童〉是迄今仍讓他回味無窮的漫畫作品,童年沈迷漫畫讓他很早就培養出喜愛畫畫的興趣,初高中時的美術教育加深了對於藝術的喜愛,他從各類藝術家傳記與論述中尋找典範,韓國畫家張旭鎮 [4](1917-1990)與詩人金洙暎(1921-1968)的作品,令他印象深刻,藝術家的精神與知識份子的批判精神無形中影響了他。

進入弘益大學繪畫系的李億培朝著畫家的夢想前進。大學時期李億培是個對藝術充滿熱情的青年,他享受藝術學系特有的浪漫與自由,專注於汲取現代主義的思想,然而,他所處的年代氛圍是詭異的,因為街頭運動頻繁,大學總是被迫停課。雖然當時他對社會運動不感興趣,偶爾還是和同學一起上街遊行,參與抗議,直到大四,因為一起畢業展事件,激起了他的公民意識。當時,有位畢業生做了一組具有批判傾向的光州起義雕塑,被教授要求拆除,雙方交鋒,最後作品被拆了。眼見藝術系教授如此專斷的行為後,他開始認真思考藝術家在社會中扮演的角色?藝術如何參與社會變革?他廣泛閱讀社會科學書籍,也參與藝術小團體。服完兵役回到校園後 [5],他參與民畫班的活動,研究傳統文化與民眾運動如何產生連結,在民眾美術教室裡他接觸到大量的民間故事、佛掛畫和傳統彩繪,例如民畫、巫俗畫、符籍版畫等等。這對李億培日後的繪畫風格與價值觀產生重要影響,李億培擅長運用民畫、風俗畫、佛掛畫等形式創作。以現代的手法詮釋傳統藝術成了他的信念。

-民眾美術運動的實踐

大學畢業後李億培參與公民美術學校,1986年,他先後加入「土壟」(Dureong)、「安養[6] 我們的圖畫」(Anyang Woori Painting)、「我們的土地」(Our Land)等多個藝術團體。在公民美術學校時期,積極實踐民眾美術運動的精神:將藝術視為改造社會的有力媒介。他們繪製壁畫、掛畫、漫畫和版畫,也製作童書。上述之壁畫包含對於高句麗古墳壁畫的認識,「掛畫」則以佛教的「佛掛畫」為藍本,臨摹其樣式,或擷取「佛掛畫」中的元素加以運用;漫畫的內容包含諷刺性的漫畫評論;版畫則是運用得最廣的一種媒材。以佛掛畫的運用為例,〈阿里郎〉這部作品以版畫製作結合佛掛畫的形式,將韓國的現代史,簡明的融合在一幅畫裡,尤其,此掛畫除了有佛掛畫儀式的圖像之外,還加入了巫俗和農樂舞常見的旗幟元素(參見圖2)。

1988年京畿道安養市的一座裁縫工廠發生火災,造成20多名女工死亡。女工居住的宿舍是不到四坪大的空間,如此狹小的空間裡睡著5至8人。充當倉庫的通道上更是放滿易燃的成衣產品,工廠為了防盜、宿舍大門從外頭上鎖,火災發生時,年輕的女工求生無門,被活活燒死在工廠宿舍,這些女工多數白天在工廠工作,晚上唸夜間學校,年輕的生命因為資方的苛刻待遇而殞命。這起事件也受到藝術創作者所關注。

李億培以肖像畫的形式畫下這些已逝的女性身影,畫作名稱為〈女性勞動者〉(圖3)。當時也有其他的畫家描繪這起火災事件(圖4)。但是李億培所繪製的畫作明顯表現出受到民眾美術實踐的影響,這幅〈女性勞動者〉,畫面四周佈滿佛掛畫樣式中的吉祥雲,肖像構成仿巫神圖的排列,這是結合佛教繪畫與道釋圖(圖)的形式所產生的時代肖像畫。

[7]圖3〈女性勞動者〉李億培 繪1988

[7]圖3〈女性勞動者〉李億培 繪1988

[8]圖4〈22個女兒死於大火〉金仁順 繪1988

[8]圖4〈22個女兒死於大火〉金仁順 繪1988


《小莉的中秋節》繪畫方式有別於西方童書的風格,書中看不到所謂的遠近法、透視法,而是以平面的方式展開,李億培認為這是東方繪畫的特色,這本介於水墨漫畫與風俗畫的作品,對當時的讀者而言這也是一種全新體驗。


-圖畫書中韓國傳統美學的繼承

1990年代初,隨著東歐巨變、蘇聯解體冷戰年代似乎已解體,但是此時的韓國社會仍然經歷動盪與紛擾,祖國的未來和民生問題是街頭運動的新焦點,尤其1990年代初連續發生多起自焚事件 [9]。經歷了個人成長與現實的困頓之後,李億培邂逅了圖畫書,90年代韓國有一家童書專賣店「楚龐書房」開業,這家書店引入許多國外圖畫書作品,這些書籍讓李億培大開眼界,閱讀圖畫書讓他的內心感到平靜愉快。李億培於1993開始從事兒童讀物插畫的工作,他一邊繪製插畫一邊為兒女製作圖畫書,投入圖畫書創作之後,作品清一色為韓國民族風格,題材以家族故事最多。原本念雕塑的他,經歷了民眾美術運動的洗禮之後,認真的了解朝鮮時期的繪畫,對於傳統繪畫的涉略,加強他的信念,堅持創作出具有民族美感的作品。

李億培的第一部圖畫書作品《小莉的中秋節》(圖5),是民族味道最濃厚的一部作品,這部作品李億培以高句麗古墓壁畫的「行列圖」、儀軌中出現的「班次圖 [10]」和朝鮮時期的風俗畫為摹本,繪製出現代版的風俗畫。簡而言之,這是一部描繪中秋節的意義和經歷的故事,李億培試圖在現代風俗畫中描繪逐漸消失的傳統文化和現代人對家鄉的認識。

圖5《小莉的中秋節》封面1995

圖5《小莉的中秋節》封面1995

《小莉的中秋節》中出現了許多日益式微的文化符號,例如:村莊入口的堂山樹(圖6)。堂山樹是類似土地公的守護者,昔日的村落幾乎都存在這種地標性的大樹;堂山樹下的疊石祈福也是常見的民間信仰;其他如韓國的祭祖(茶禮)儀式、村莊的吉祥圖騰(長丞/長生柱)、民宅懸掛的吉祥物福笊籬、農閒時的農樂舞、男寺黨/雜耍團。一本38頁的圖畫書裡包含了詳實的生活故事。

圖6《小莉的中秋節》跨頁

圖6《小莉的中秋節》跨頁

《小莉的中秋節》這本圖畫書以韓紙(水墨畫用紙)繪製,剛開始出版社面有難色,因為印刷品不容易表現韓紙的質感,尤其,色彩的掌握是一大考驗,所幸後來遇到認同作家理念的編輯才挽救了這部作品。《小莉的中秋節》繪畫方式有別於西方童書的風格,書中看不到所謂的遠近法、透視法,而是以平面的方式展開,李億培認為這是東方繪畫的特色,這本介於水墨漫畫與風俗畫的作品,對當時的讀者而言這也是一種全新體驗。


傳統不會自動傳遞,它必須像長輩講述民間故事一樣通過潛移默化的傳承。

-含藏民畫的詼諧趣味

圖7《世界上力氣最大的公雞》

圖7《世界上力氣最大的公雞》


與李鎬伯(이호백)合作的《世界上力氣最大的公雞》(圖7)同樣以韓紙繪製。這本書裡李億培運用了民畫與兒童繪畫相似的特質:簡單與真誠為基礎構思畫面。李億培從民畫中體驗到一種強烈而主觀的視角和彷如兒童畫一樣的構圖,例如,民畫裡有些圖畫經常把焦點畫得特別大、特別顯眼,其他背景和次要主題,比例失衡。《世界上力氣最大的公雞》就是以兒童畫的心裡來呈現的畫法,公雞主角和其他小雞的比例落差很大,但是一點都沒有違和感。《世界上力氣最大的公雞》一書的色彩,是非常道地的韓式色彩,作者做足功課,參酌古畫的韻味而整理出來的色彩,畫家希望以繪本將傳統文化精神傳遞給下一代,而所謂傳承的歷程總是需要通過耳濡目染的方式來傳遞,而圖畫書扮演的正是這樣的角色。

圖8《半邊兒》1997

圖8《半邊兒》1997


《半邊兒》(圖8)是韓國民間故事,描述一個力大無窮的男孩,克服困難的過程,而這個男孩天生只有半邊身體。《半邊兒》的圖畫背景有許多朝鮮民畫的影子。這種將朝鮮繪畫融入口傳故事編寫為圖畫書書的創作,是韓國原創圖畫書起步時的一大嘗試,此一作法不僅讓朝鮮繪畫出現新風貌,也讓民間故事與昔日先民的生活有了連結。

圖9《大手奶奶做餃子》封面

圖9《大手奶奶做餃子》封面



《大手奶奶包餃子》(圖9)文字作者為蔡仁善(채인선),這是一則與鄰居分享食物的故事,雖然是一則童話,但是圖像中出現的空間與工具都是貼近韓民族生活場域的描寫。《故事錦囊》(圖10),旨在說明「故事的生命力」在於被講述與傳播,李億培以彷如口演故事般幽默的筆調說故事、詼諧的圖畫,暗藏許多趣味的細節。《蚊子與黃牛》(圖11)為一則寓言故事,提醒人們勿吹牛與自滿,這本圖畫書李億培以細密畫的方式,勾勒出蚊子的特寫與黃牛身上細密的牛毛,精細地呈現出韓國寫實繪畫的傳統。上述作品清一色以韓國的素材當主題,其中包含生活裡常見的民間美術、以及家族共同體一起參與的歲時民俗。李億培表示「傳統不會自動傳遞,它必須像長輩講述民間故事一樣通過潛移默化的傳承。」

圖10《故事錦囊》封面

圖10《故事錦囊》封面

圖11《蚊子與黃牛》封面

圖11《蚊子與黃牛》封面


小結:民眾美術特色圖畫書感受傳統的滋味

民眾美術運動的理念有兩個清晰的訴求:其一為,體現了反殖民化與反對西方藝術(現代主義)不加批判的追求,試圖尋找韓民族的美學 ;另一點則是站在被壓迫者一方,批判制度、表達社會參與的態度,以及尋求團結和與人交流的價值。

李億培將其參與民眾美術運動時期接觸的佛掛畫、道釋畫/巫俗畫、版畫、與民畫做了轉化,他從上述形式的繪畫中追尋民族美學的繼承,以圖畫書進行傳統文化的薰陶。民眾美術的精神在今天仍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和普遍性。隨著朝鮮時代美術史研究的蓬勃,珍貴的文獻資料啟迪了韓國繪本的圖像與範式,以民眾美術精神創作之圖畫書,蘊含濃郁的韓國傳統文化滋味。


[4]張旭鎮(1917-1990)畫家。日本殖民時期留學東京,為韓國第一代西洋畫家。1954任教首爾大學美術系,1960離職,全職繪畫。張旭鎮熱愛韓國民畫(民間繪畫),民畫元素是其藝術世界的軸心
[5]韓國男性大學生,普遍在大學期間休學服兵役,退伍後再繼續唸完大學。
[6]「安養」地名。
[7]圖片3引自https://www.kyeonggi.com/article/202002091113045
[8]圖片4引自http://www.daljin.com/column/18198
[9]1991年4月至6月,數十名學生和工人相繼以死亡來抗議時代造成的痛苦,這起連續自焚事件簡稱:「焚身政局」(분신정국)。
[10]班次圖(반차도)朝鮮後期禮曹中用於王室各種儀式活動的儀仗及儀式班次用圖式說明儀禮圖示。

raw-image


童里是間外語繪本專門書店,2016年始於網路書店,2018年成立實體書店。聚焦於繪本藝術與插畫創作交流,選書核心以藝術性、哲思性、文學性高和有觀點的繪本為主。繪本的每一頁都是畫作,而一本繪本就像是一場畫展,其中也蘊含許多觀點,美麗又近人,從書架上便能隨手捻來,日常中享受美好。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