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身體隨著食物營養而滋長為一個大人模樣,內心的孩子仍汨汨湧出鮮紅血液,因疼痛而張牙舞爪,彷彿惡魔,事實上,俱是孱弱而疲憊。
《我的骨頭知曉一切》作者史蒂芬妮.胡Stephanie Foo發現自己不太對勁,在生活與職場之間處處制肘,源於她太容易被挑起張狂情緒而冒犯身旁人事;那些無法被理性、規矩、學識,以及教養所解釋的一切。
她一直知道自己生病,漫長時光裡耗盡力氣對浮顯而來的「症狀們」揮拳,然而大腦就像反複當機又重開機,近十年的心理諮商幾乎看不見終點,甚至2017年美國總統大選前後緊繃氛圍所挑起的種族議題,也敏感底觸發她把收拾好的情緒又全部打翻。直到某次與諮商師晤談時,諮商師脫口而問:「你想知道你的診斷結果嗎?」「你有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Complex PTSD),這源自於你的童年,並且以憂鬱症和焦慮症的方式顯現出來。」
確定自己罹患「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那年Foo已經三十歲,任職於新媒體,擅長製作節目及幕後採訪編集,幾乎是外界眼中集慧黠與專業於一身的紐約客;她決定一反過去在精神症候被觸發時宛如無力招架的小女生那般抱怨,煩躁,憤怒。而今Foo轉換身分作為一個進行創傷修復研究的記者,回首過往、掀開一片片脆硬的傷痂,直視血肉模糊,把曾經羞於啟齒的童少秘密提煉成生存力量;她展開自我療癒的旅程。
她不避談童年目賭母親的精神宿疾、自殺,雙親激烈爭吵,視過度體罰為正當教養,那些來自原生家庭的虐待與遺棄,彷彿利劍穿透幼弱的心靈,從此失去完滿,和諧,以及安全感。然則Foo之治癒自我,乍看是孤孓一人回首過往的旅程,卻在系統性蒐集使自己直接或間接受傷的證據時,挖掘了一整個家族,乃至於亞洲各民族在被西方殖民暨二戰後國內政權傾軋而流亡的沉痛,包含馬來西亞、越南、菲律賓,以及紅色高棉、韓國光州事件的倖存者。無數人漂洋至美國,成為這片豐饒大陸中移民社群之一員,在資本主義世界裡把日子有滋味底過下去,用生命的韌性對抗身體中泉湧之淚,彷彿潛意識裡的委屈無奈因此熄滅。
有志者如同Foo遂能明白,現實中的世代歷史與文化框架難以拆卸,卻是時候釋放所有潛意識了。過去種種與其被簡化為一則彩色看板上激勵人心的美國夢,毋寧剪碎它讓一片片扣人心弦的故事在陽光燦爛裡發生。
曾經Foo逃避負面情緒的方法是投入巨量工作之中,壓力如山大,恰恰好堆砌成一堵堵高牆城堡,置身其間,專注於當下,遂能由內而外被堅實的安全感所圍繞。儘管這是誤會一場——「我的勤奮付出,我的勞作成果,足以證明我是可以的!我值得被愛!」在一連串傷害下被拆解分裂的身體與心靈,必須辛勤黏合,才能拼湊出微弱的光芒。那時候Foo還不知道,任何個體都值得被好好對待,這是一份天地對萬物自然而然的珍愛,沒有人應該以「理性之名」而切割情緒;相反的,情緒如魔毯,飛遁於混沌記憶,在時空中尋找連結點並觸發之,待心智成熟的日子到來,遂能穩穩底包容一切。
Foo拚命學習與探索。為了讓情緒不再控制身體,她把握每一次健康保險範圍內給付的醫生、諮商師,摸索迷幻藥、運動課、瑜珈、冥想,同時遊走在心理書籍和腦科學論文之間,甚至讓自己成為可以公開治療過程的臨床試驗。
有時候她進步一點點,學會調節情緒、與人相處,有時候她釐清自己不需要什麼,開始從華人倫理中抽身、疏離,何必執著於修補父女關係呢!最重要的,是Foo將自己與咸雅各博士的對話過程轉為文字檔案,並且從中逐條討論、修正、註解,形成一種更有效的溝通,進而以行動介入生活。——「光靠閱讀心理勵志書或獨自冥想是不夠的。我們必須走出去,練習維持與人的關係,鞏固我們原本破碎的信念,好讓我們能夠相信這世界可以是安全的。(p.332)」
命運不會虧待任何人。當一生摯愛喬伊及其家人出現在Foo生命裡,敞開胸懷且歡迎她加入時,讀者如我幾乎要激動而為之擊掌喝采。近半年來,我追蹤Foo IG伴隨著一則則動態發布,逐漸理解到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治療遠遠遠遠遠超越文字敘述之艱難,也看見Foo發布懷孕訊息,一幀幀近況照片顯示她由肚皮隆起至雙足水腫至待產停更。虛長Foo七歲的我就像一個姊姊那樣為她感覺喜悅,生命歷程一路走來,Foo遭遇挫折難堪,卻拒絕躲入黑暗角落舔舐傷口,她站在明白透光的城市裡釋放善意與愛,爭取自己的幸福,甚至以自己的力量終止了暴力的惡性循環,那是一位不用燃燒也閃閃發亮的大人。
起初打開《我的骨頭知曉一切》文稿時幾乎無法卒讀,尤其Foo敘述童少年被母親暴力對待的段落,讀者如我幾乎要闔上眼睛不忍心看見那一個小女孩在字裡行間躲避衣架虐打仍繼續掙扎求生存。
在閱讀中尋找喘息縫隙時,倏忽想起我的博客來書櫃躺了一本購入許久仍未下載的電子書《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把裝置處理好,深夜裡滑動該書頁面,立刻被作者設定的童趣情節帶入故事中,跟著森林裡的鼴鼠一起到河岸莊園去尋找蛤蟆。意外底,平日神氣又驕傲的蛤蟆竟然坐在廚房裡,牠一身狼狽、目光黯淡,只吐出一句:「你好,不好意思亂糟糟的,我感覺精神不太好。」說完便放聲大哭出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能夠長銷且暢銷二十多年,必然有千萬讀者被這一句話所感動,將自己的軟弱投影在蛤蟆身上,跟著蛤蟆痛哭失聲。
我也跟著蛤蟆去找蒼鷺諮商師,一起探索童年、與原生家庭的關係,旁及社群生活建構的關係遊戲,有時候蛤蟆想從蒼鷺口中獲得建議與答案(儘管蒼鷺總是不說),有時候蛤蟆憤怒於尋找那一個個加害者(但是加害者之墓木已拱),直到最後一次踏入蒼鷺小屋,蛤蟆已經從情緒泥淖中站起身來,試圖為數月來的諮商畫上句點。愉悅氛圍裡,蛤蟆不禁問蒼鷺:「一個高EQ的人是怎樣的?」
「簡而言之,高EQ的人能控制衝動、延緩滿足,也能了解別人的感受,最重要的是,高EQ的人能夠從獨立的個體走向共生的關係。」蒼鷺說完後,蛤蟆還想繼續追問,別離時刻卻已經來臨。
我帶著蒼鷺諮商師教導的溝通分析,重新閱讀《我的骨頭知曉一切》遂能清楚看見Stephanie Foo如何用盡力氣拆解了過往,就像一個瘦弱的孩子張出雙臂擋在即將潰決的堤防口前方,頭髮和衣服都濕透了,身體也浸泡至發冷;但是我們都明白,洪水無法防堵,唯有疏通。當流水滾滾晝夜不捨,由上而下,濡濕大地與城市,瘦弱的孩子無法冷眼旁觀,卻也不再害怕哭泣,他思索著下一步該是棄毀、重建,或者其它選項。
與此同時,我好奇為什麼「蛤蟆」會成為故事的主角?於是我抽出書架上幾乎沒有翻閱過的二手書《柳林中的風聲》,真正去認識河鼠、鼹鼠、老獾、蛤蟆每一個角色,即便經歷內戰和種種不愉快,牠們仍然保持天真、敦厚、愛護友伴的好心腸。故事中有一個外來者角色海鼠,牠性格爛漫、談吐迷人,擁有豐富的航海閱歷,我認為作者有意透過海鼠的視野、海鼠與河鼠的對話,娓娓道出作者對生命存在的展現與價值,亦即每一個生命自有他埋藏在基因裡的幸福。
我把這一段文字繕打於此,銘記值得珍愛的生命,並為本文作結。
海鼠休息了一會兒,嘆了口氣,用鼻子嗅了嗅周圍的空氣,往四處張望。「暖風吹來的是紅花草的芳香,」海鼠說,「我們聽到的是身後的乳牛啃食牧草和他們輕輕打鼾鼻的聲音,遠處還傳來秋收的人們收割的聲音,那林子邊上的農舍升起了一縷縷藍色炊煙。附近有小河流淌著,聽得見水鳥的叫聲。看你(河鼠)的體格就知道你是河上划船的好手。一切似乎都睡著了,又似乎在不停地發生著變化。朋友,你的生活一定充滿了樂趣。只要你身體強壯,能夠享受這一切,我敢肯定那就是世界最美妙的東西。p.146」(謝世堅譯,晨星出版\愛藏本)
《我的骨頭知曉一切》是一本激動人心的書,讓讀者心情隨之迭盪,也是一本伶俐聰明的書,因為作者Stephanie Foo不憚繁瑣底爬梳腦科學論文,並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呈現。或者說,它是一個馬來西亞華裔的美國女孩自傳書,也是一段療癒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Complex PTSD)的回憶錄。
生命各有其或輕淺或深沉的傷口,每一個不甘心於吞一顆止痛消炎藥丸就假裝傷口不再隱隱作痛的人都應該閱讀這本書《我的骨頭知曉一切》,誠摯推薦。
*《我的骨頭知曉一切》第五部好人,敘述至2021年covid-19疫情肆虐紐約的段落會出現一個屬於CPTSD患者的彩蛋,也令讀者驚豔。如果你已經翻開第一頁,請不要擱下書本,務必讀到最後。
另,附上兩段採訪Stephanie Foo相關影音連結。
第一段主持人Forrest長期致力於大腦與心理健康。他在訪談中提及,當你身旁有CPTSD患者崩潰時,你所能做的是:既不畏懼也不離開,而是全然接納與包容。
第二段主持人Ramani在心理學理論與臨床實務皆擅長,原本以為她談論案例時必然保持疏離、客觀、知性,但是訪談中Ramani卻出乎意外的感性溫柔。
謝謝閱讀到最後!
❤喜歡這篇文章,請拍拍手、按愛心,追蹤許婉姿。
✿更多大人味散文,看這裡→ 青春一條路、為每一個認真過日子的大人保留安靜時光、西班牙主題變奏、寂寞的庭園詩人:維亞納宅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