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療癒之書《 我的骨頭知曉一切》:一位華裔美國女孩的創傷修復旅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成人身體困在孩提靈魂裡

當身體隨著食物營養而滋長為一個大人模樣,內心的孩子仍汨汨湧出鮮紅血液,因疼痛而張牙舞爪,彷彿惡魔,事實上,俱是孱弱而疲憊。

《我的骨頭知曉一切》作者史蒂芬妮.胡Stephanie Foo發現自己不太對勁,在生活與職場之間處處制肘,源於她太容易被挑起張狂情緒而冒犯身旁人事;那些無法被理性、規矩、學識,以及教養所解釋的一切。

她一直知道自己生病,漫長時光裡耗盡力氣對浮顯而來的「症狀們」揮拳,然而大腦就像反複當機又重開機,近十年的心理諮商幾乎看不見終點,甚至2017年美國總統大選前後緊繃氛圍所挑起的種族議題,也敏感底觸發她把收拾好的情緒又全部打翻。直到某次與諮商師晤談時,諮商師脫口而問:「你想知道你的診斷結果嗎?」「你有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Complex PTSD),這源自於你的童年,並且以憂鬱症和焦慮症的方式顯現出來。」

被捺下錯誤按鈕的現實生活

確定自己罹患「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那年Foo已經三十歲,任職於新媒體,擅長製作節目及幕後採訪編集,幾乎是外界眼中集慧黠與專業於一身的紐約客;她決定一反過去在精神症候被觸發時宛如無力招架的小女生那般抱怨,煩躁,憤怒。而今Foo轉換身分作為一個進行創傷修復研究的記者,回首過往、掀開一片片脆硬的傷痂,直視血肉模糊,把曾經羞於啟齒的童少秘密提煉成生存力量;她展開自我療癒的旅程。

她不避談童年目賭母親的精神宿疾、自殺,雙親激烈爭吵,視過度體罰為正當教養,那些來自原生家庭的虐待與遺棄,彷彿利劍穿透幼弱的心靈,從此失去完滿,和諧,以及安全感。然則Foo之治癒自我,乍看是孤孓一人回首過往的旅程,卻在系統性蒐集使自己直接或間接受傷的證據時,挖掘了一整個家族,乃至於亞洲各民族在被西方殖民暨二戰後國內政權傾軋而流亡的沉痛,包含馬來西亞、越南、菲律賓,以及紅色高棉、韓國光州事件的倖存者。無數人漂洋至美國,成為這片豐饒大陸中移民社群之一員,在資本主義世界裡把日子有滋味底過下去,用生命的韌性對抗身體中泉湧之淚,彷彿潛意識裡的委屈無奈因此熄滅。

有志者如同Foo遂能明白,現實中的世代歷史與文化框架難以拆卸,卻是時候釋放所有潛意識了。過去種種與其被簡化為一則彩色看板上激勵人心的美國夢,毋寧剪碎它讓一片片扣人心弦的故事在陽光燦爛裡發生。

請成為閃閃發亮的大人吧

曾經Foo逃避負面情緒的方法是投入巨量工作之中,壓力如山大,恰恰好堆砌成一堵堵高牆城堡,置身其間,專注於當下,遂能由內而外被堅實的安全感所圍繞。儘管這是誤會一場——「我的勤奮付出,我的勞作成果,足以證明我是可以的!我值得被愛!」在一連串傷害下被拆解分裂的身體與心靈,必須辛勤黏合,才能拼湊出微弱的光芒。那時候Foo還不知道,任何個體都值得被好好對待,這是一份天地對萬物自然而然的珍愛,沒有人應該以「理性之名」而切割情緒;相反的,情緒如魔毯,飛遁於混沌記憶,在時空中尋找連結點並觸發之,待心智成熟的日子到來,遂能穩穩底包容一切。

Foo拚命學習與探索。為了讓情緒不再控制身體,她把握每一次健康保險範圍內給付的醫生、諮商師,摸索迷幻藥、運動課、瑜珈、冥想,同時遊走在心理書籍和腦科學論文之間,甚至讓自己成為可以公開治療過程的臨床試驗。

有時候她進步一點點,學會調節情緒、與人相處,有時候她釐清自己不需要什麼,開始從華人倫理中抽身、疏離,何必執著於修補父女關係呢!最重要的,是Foo將自己與咸雅各博士的對話過程轉為文字檔案,並且從中逐條討論、修正、註解,形成一種更有效的溝通,進而以行動介入生活。——「光靠閱讀心理勵志書或獨自冥想是不夠的。我們必須走出去,練習維持與人的關係,鞏固我們原本破碎的信念,好讓我們能夠相信這世界可以是安全的。(p.332)」

命運不會虧待任何人。當一生摯愛喬伊及其家人出現在Foo生命裡,敞開胸懷且歡迎她加入時,讀者如我幾乎要激動而為之擊掌喝采。近半年來,我追蹤Foo IG伴隨著一則則動態發布,逐漸理解到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治療遠遠遠遠遠超越文字敘述之艱難,也看見Foo發布懷孕訊息,一幀幀近況照片顯示她由肚皮隆起至雙足水腫至待產停更。虛長Foo七歲的我就像一個姊姊那樣為她感覺喜悅,生命歷程一路走來,Foo遭遇挫折難堪,卻拒絕躲入黑暗角落舔舐傷口,她站在明白透光的城市裡釋放善意與愛,爭取自己的幸福,甚至以自己的力量終止了暴力的惡性循環,那是一位不用燃燒也閃閃發亮的大人。

最初翻開《我的骨頭知曉一切》時,我並不知道即將迎來一段不可思議的閱讀旅程。

最初翻開《我的骨頭知曉一切》時,我並不知道即將迎來一段不可思議的閱讀旅程。

讀者如我:一段不可思議的閱讀旅程

起初打開《我的骨頭知曉一切》文稿時幾乎無法卒讀,尤其Foo敘述童少年被母親暴力對待的段落,讀者如我幾乎要闔上眼睛不忍心看見那一個小女孩在字裡行間躲避衣架虐打仍繼續掙扎求生存。

在閱讀中尋找喘息縫隙時,倏忽想起我的博客來書櫃躺了一本購入許久仍未下載的電子書《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把裝置處理好,深夜裡滑動該書頁面,立刻被作者設定的童趣情節帶入故事中,跟著森林裡的鼴鼠一起到河岸莊園去尋找蛤蟆。意外底,平日神氣又驕傲的蛤蟆竟然坐在廚房裡,牠一身狼狽、目光黯淡,只吐出一句:「你好,不好意思亂糟糟的,我感覺精神不太好。」說完便放聲大哭出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能夠長銷且暢銷二十多年,必然有千萬讀者被這一句話所感動,將自己的軟弱投影在蛤蟆身上,跟著蛤蟆痛哭失聲。

我也跟著蛤蟆去找蒼鷺諮商師,一起探索童年、與原生家庭的關係,旁及社群生活建構的關係遊戲,有時候蛤蟆想從蒼鷺口中獲得建議與答案(儘管蒼鷺總是不說),有時候蛤蟆憤怒於尋找那一個個加害者(但是加害者之墓木已拱),直到最後一次踏入蒼鷺小屋,蛤蟆已經從情緒泥淖中站起身來,試圖為數月來的諮商畫上句點。愉悅氛圍裡,蛤蟆不禁問蒼鷺:「一個高EQ的人是怎樣的?」

「簡而言之,高EQ的人能控制衝動、延緩滿足,也能了解別人的感受,最重要的是,高EQ的人能夠從獨立的個體走向共生的關係。」蒼鷺說完後,蛤蟆還想繼續追問,別離時刻卻已經來臨。

我帶著蒼鷺諮商師教導的溝通分析,重新閱讀《我的骨頭知曉一切》遂能清楚看見Stephanie Foo如何用盡力氣拆解了過往,就像一個瘦弱的孩子張出雙臂擋在即將潰決的堤防口前方,頭髮和衣服都濕透了,身體也浸泡至發冷;但是我們都明白,洪水無法防堵,唯有疏通。當流水滾滾晝夜不捨,由上而下,濡濕大地與城市,瘦弱的孩子無法冷眼旁觀,卻也不再害怕哭泣,他思索著下一步該是棄毀、重建,或者其它選項。

與此同時,我好奇為什麼「蛤蟆」會成為故事的主角?於是我抽出書架上幾乎沒有翻閱過的二手書《柳林中的風聲》,真正去認識河鼠、鼹鼠、老獾、蛤蟆每一個角色,即便經歷內戰和種種不愉快,牠們仍然保持天真、敦厚、愛護友伴的好心腸。故事中有一個外來者角色海鼠,牠性格爛漫、談吐迷人,擁有豐富的航海閱歷,我認為作者有意透過海鼠的視野、海鼠與河鼠的對話,娓娓道出作者對生命存在的展現與價值,亦即每一個生命自有他埋藏在基因裡的幸福。

我把這一段文字繕打於此,銘記值得珍愛的生命,並為本文作結。

海鼠休息了一會兒,嘆了口氣,用鼻子嗅了嗅周圍的空氣,往四處張望。「暖風吹來的是紅花草的芳香,」海鼠說,「我們聽到的是身後的乳牛啃食牧草和他們輕輕打鼾鼻的聲音,遠處還傳來秋收的人們收割的聲音,那林子邊上的農舍升起了一縷縷藍色炊煙。附近有小河流淌著,聽得見水鳥的叫聲。看你(河鼠)的體格就知道你是河上划船的好手。一切似乎都睡著了,又似乎在不停地發生著變化。朋友,你的生活一定充滿了樂趣。只要你身體強壯,能夠享受這一切,我敢肯定那就是世界最美妙的東西。p.146」(謝世堅譯,晨星出版\愛藏本)


《我的骨頭知曉一切》是一本激動人心的書,讓讀者心情隨之迭盪,也是一本伶俐聰明的書,因為作者Stephanie Foo不憚繁瑣底爬梳腦科學論文,並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呈現。或者說,它是一個馬來西亞華裔的美國女孩自傳書,也是一段療癒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Complex PTSD)的回憶錄。

生命各有其或輕淺或深沉的傷口,每一個不甘心於吞一顆止痛消炎藥丸就假裝傷口不再隱隱作痛的人都應該閱讀這本書《我的骨頭知曉一切》,誠摯推薦。

*《我的骨頭知曉一切》第五部好人,敘述至2021年covid-19疫情肆虐紐約的段落會出現一個屬於CPTSD患者的彩蛋,也令讀者驚豔。如果你已經翻開第一頁,請不要擱下書本,務必讀到最後。

另,附上兩段採訪Stephanie Foo相關影音連結。

第一段主持人Forrest長期致力於大腦與心理健康。他在訪談中提及,當你身旁有CPTSD患者崩潰時,你所能做的是:既不畏懼也不離開,而是全然接納與包容

第二段主持人Ramani在心理學理論與臨床實務皆擅長,原本以為她談論案例時必然保持疏離、客觀、知性,但是訪談中Ramani卻出乎意外的感性溫柔。

謝謝閱讀到最後!
❤喜歡這篇文章,請拍拍手、按愛心,追蹤許婉姿
✿更多大人味散文,看這裡→ 青春一條路為每一個認真過日子的大人保留安靜時光西班牙主題變奏寂寞的庭園詩人:維亞納宅邸


avatar-img
119會員
101內容數
這是一段圓夢的旅程。許多年前,我在省女宿舍裡閱讀了作家三毛《傾城》,似乎就在升學苦悶中看見一扇通往遠方的窗,明亮,絢彩,緩慢的愛,因而逐漸迷戀上南歐國家西班牙。往後十年,我壓縮時間(在正規學業和工作之餘)學習西班牙語,閱讀大量西班牙導遊書,直到銀行存款和勇氣儲值足夠了,我就飛向夢中的西班牙。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許婉姿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幾年我陪孩子看看書,一頁頁指認彩色圖片與文字,一幀幀以為轉瞬即逝的家居畫面,噯,那些平凡的日常終將成為記憶中相依的親子時光。
這是我的新手廚房練習簿,關於製作法式吐司的筆記,與您分享。
為孩子閱讀睡前故事而生發的感受,纏繞而甜膩,卻也展現出做為一個大人的誠意。
幾個月來,台灣辦理護照人數居高不下,今天既幸運又流暢底辦理完畢,分享此經驗給近期需要辦理護照的格友們。
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看見童年的痕跡,一種普遍的童趣,叮噹迴繞在異時空的過去與現在。
繼大兒子確診後,小兒子和我分別成為家戶內第二、第三個確診者。因著年紀小,我謹慎注意他的每一項身體測量數據:體溫、血氧、心跳,卻發現數字居高不下,必須送醫了!本文敘述就醫歷程、獲得之善意與愛,以及在這場疫情中我們的心境轉折。
這幾年我陪孩子看看書,一頁頁指認彩色圖片與文字,一幀幀以為轉瞬即逝的家居畫面,噯,那些平凡的日常終將成為記憶中相依的親子時光。
這是我的新手廚房練習簿,關於製作法式吐司的筆記,與您分享。
為孩子閱讀睡前故事而生發的感受,纏繞而甜膩,卻也展現出做為一個大人的誠意。
幾個月來,台灣辦理護照人數居高不下,今天既幸運又流暢底辦理完畢,分享此經驗給近期需要辦理護照的格友們。
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看見童年的痕跡,一種普遍的童趣,叮噹迴繞在異時空的過去與現在。
繼大兒子確診後,小兒子和我分別成為家戶內第二、第三個確診者。因著年紀小,我謹慎注意他的每一項身體測量數據:體溫、血氧、心跳,卻發現數字居高不下,必須送醫了!本文敘述就醫歷程、獲得之善意與愛,以及在這場疫情中我們的心境轉折。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她是否明白她就像自己的母親,苦苦地哀求生命回應她的願想;甚至,再更煽情地想,她是否明白到她就是母親的Splash ──原本你們合而為一,向前馳騁,如今分散的你們,只能獨自面對接踵而來的考驗?導師一句「愛與恨往往是一體兩面」,為觀眾揭開梁芳儀的心事,她必須抵制母親,不為什麼,抵制比臣服更能感受到存在。
《美國女孩》不替誰解釋些什麼,拍出母女關係裡那種細微難解的無力感,那對彼此都沒辦法、但彼此都很清楚「這就是她愛我的方式」的親密關係,時近時遠。生活,就是在各種悲喜痛苦裡不斷交織,無論過去的記憶、現在的當下,未知的未來,也許我們能做的,就是在這條路上,一邊撿拾那樣的情感,帶著它,繼續往前走。
入圍金馬7項大獎的《美國女孩》,作為阮鳳儀導演的首部劇情長片,絕對是一部來勢洶洶,可能橫掃獎項的傑出作品。《美國女孩》一氣呵成地將美國華人的認同問題搬回台灣,用導演銳利的眼光和一流的技術,展現出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裡,華人無處生根的徬徨與何處為家的迷惘。
她是否明白她就像自己的母親,苦苦地哀求生命回應她的願想;甚至,再更煽情地想,她是否明白到她就是母親的Splash ──原本你們合而為一,向前馳騁,如今分散的你們,只能獨自面對接踵而來的考驗?導師一句「愛與恨往往是一體兩面」,為觀眾揭開梁芳儀的心事,她必須抵制母親,不為什麼,抵制比臣服更能感受到存在。
《美國女孩》不替誰解釋些什麼,拍出母女關係裡那種細微難解的無力感,那對彼此都沒辦法、但彼此都很清楚「這就是她愛我的方式」的親密關係,時近時遠。生活,就是在各種悲喜痛苦裡不斷交織,無論過去的記憶、現在的當下,未知的未來,也許我們能做的,就是在這條路上,一邊撿拾那樣的情感,帶著它,繼續往前走。
入圍金馬7項大獎的《美國女孩》,作為阮鳳儀導演的首部劇情長片,絕對是一部來勢洶洶,可能橫掃獎項的傑出作品。《美國女孩》一氣呵成地將美國華人的認同問題搬回台灣,用導演銳利的眼光和一流的技術,展現出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裡,華人無處生根的徬徨與何處為家的迷惘。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佩特.沃克的著作,探討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CPTSD)的影響及相應的復原方法。書中呈現了具體的例子引導如何自我療癒及復原,並提出對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不同角度觀察。透過本文,讀者將瞭解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特徵、影響與復原方法,並提供了對童年創傷與CPTSD之間的差異性分析。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作者在青少年時期所經歷的心理困境,以及她如何在十年後逐漸走出陰霾,找回生活的平衡。文章中描述了她的心靈掙扎,以及如何逐漸恢復和成長的過程。這是一篇關於克服困難、獲得成長的感人故事。
Thumbnail
一、改變的開始 這幾天還是持續閱讀:複雜性創傷症候群(CPTSD)一書。 我漸漸感受到心中有什麼東西在翻攪、滾動著,那是根深蒂固深扎於心中的情緒毒瘤之根被鬆動的徵兆! 我慢慢地從書本中大獲啟發和治癒,開始能夠相信,只要啟動自我治癒的療程,我已在這條路上的感覺,每天都會比前一天好一點。 但是...
Thumbnail
在這本書中,作者深入探討原型認同對個人生活的影響,提供針對這種創傷的療癒方法,幫助讀者從原型認同的創傷中重塑全新的自我認同信念。書中運用了故事和療癒方法來引導讀者找到真實的渴望,並重新建立屬於自己的生命力。這是一本關於自我探索和療癒的書籍。
Thumbnail
《我的骨頭知曉一切》是一本描述複雜性創傷症候群的回憶錄。作者Stephanie Foo從自身經歷出發,描述了她在童年時期遭受家庭虐待以及對自己心理健康問題的探索與治療過程。書中描述作者的生命起伏,展現她對生活的堅持。閱讀這本書能讓人感受到對生活的努力,以及愛的力量。這是一本值得推薦的書籍。
Thumbnail
《幸福童年的真正秘密》一書探討了童年創傷與戰爭創傷對成年後行為的影響,即使身為專家,但若無自我覺察,同樣遭遇親子衝突。文章總結了愛莉絲的童年背景和馬丁對母親的觀察,父母在面對自己的議題,特別是童年創傷時,對於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重要性。最後,強調了面對真實自我,對父母如何處理親子關係有著積極的影響。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創傷與身體的關係,並分享了作者自己的創傷故事。文章中強調了身體在創傷發生時所扮演的角色,並提出將害怕轉個彎以協助身體放鬆的觀點。文章帶有個人故事的溫暖情感,並說明如何正確回應自己的身體感受。
Thumbnail
當時,母親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而離開公司、變成自營商的父親,則是將家改裝成辦公室,並且將電視搬到主臥房。而只有半天課的週三下午,因為我是三、四年級的中年級生,便只有我和父親在家。那日下午,透過觀看電視學習日文的父親,忽然用力地將我壓制在床上,並且不顧我的奮力掙扎地咬了我的左邊胸口。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這本由洪培芸所著的《療癒內疚》是一本強人心理學的書,提供中性的解決方案,能幫助你與自己的過去和解,並有25個個案經驗,一步一步的帶你思考,破局,解除心魔,療癒自己,重啟人生。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佩特.沃克的著作,探討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CPTSD)的影響及相應的復原方法。書中呈現了具體的例子引導如何自我療癒及復原,並提出對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不同角度觀察。透過本文,讀者將瞭解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特徵、影響與復原方法,並提供了對童年創傷與CPTSD之間的差異性分析。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作者在青少年時期所經歷的心理困境,以及她如何在十年後逐漸走出陰霾,找回生活的平衡。文章中描述了她的心靈掙扎,以及如何逐漸恢復和成長的過程。這是一篇關於克服困難、獲得成長的感人故事。
Thumbnail
一、改變的開始 這幾天還是持續閱讀:複雜性創傷症候群(CPTSD)一書。 我漸漸感受到心中有什麼東西在翻攪、滾動著,那是根深蒂固深扎於心中的情緒毒瘤之根被鬆動的徵兆! 我慢慢地從書本中大獲啟發和治癒,開始能夠相信,只要啟動自我治癒的療程,我已在這條路上的感覺,每天都會比前一天好一點。 但是...
Thumbnail
在這本書中,作者深入探討原型認同對個人生活的影響,提供針對這種創傷的療癒方法,幫助讀者從原型認同的創傷中重塑全新的自我認同信念。書中運用了故事和療癒方法來引導讀者找到真實的渴望,並重新建立屬於自己的生命力。這是一本關於自我探索和療癒的書籍。
Thumbnail
《我的骨頭知曉一切》是一本描述複雜性創傷症候群的回憶錄。作者Stephanie Foo從自身經歷出發,描述了她在童年時期遭受家庭虐待以及對自己心理健康問題的探索與治療過程。書中描述作者的生命起伏,展現她對生活的堅持。閱讀這本書能讓人感受到對生活的努力,以及愛的力量。這是一本值得推薦的書籍。
Thumbnail
《幸福童年的真正秘密》一書探討了童年創傷與戰爭創傷對成年後行為的影響,即使身為專家,但若無自我覺察,同樣遭遇親子衝突。文章總結了愛莉絲的童年背景和馬丁對母親的觀察,父母在面對自己的議題,特別是童年創傷時,對於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重要性。最後,強調了面對真實自我,對父母如何處理親子關係有著積極的影響。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創傷與身體的關係,並分享了作者自己的創傷故事。文章中強調了身體在創傷發生時所扮演的角色,並提出將害怕轉個彎以協助身體放鬆的觀點。文章帶有個人故事的溫暖情感,並說明如何正確回應自己的身體感受。
Thumbnail
當時,母親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而離開公司、變成自營商的父親,則是將家改裝成辦公室,並且將電視搬到主臥房。而只有半天課的週三下午,因為我是三、四年級的中年級生,便只有我和父親在家。那日下午,透過觀看電視學習日文的父親,忽然用力地將我壓制在床上,並且不顧我的奮力掙扎地咬了我的左邊胸口。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這本由洪培芸所著的《療癒內疚》是一本強人心理學的書,提供中性的解決方案,能幫助你與自己的過去和解,並有25個個案經驗,一步一步的帶你思考,破局,解除心魔,療癒自己,重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