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過度轉換期的媽媽之心靈加油站

更新於 2023/08/09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如果你也正好是一位全職媽媽,

小孩剛上幼稚園的適應階段,

我相信一定也有跟我相似經歷中或已走過這個階段的媽媽們,

內心總有許多小劇場與複雜的心境。

無論是重返職場、或繼續做全職媽媽、或是和我一樣正在過渡期的階段…

一起學習珍惜每個現階段的改變與擁有,

相信每個階段都有意義!


正在經歷中的我目前有幾個體會:

1.珍惜不用一直顧及孩子的自己一個人的安靜時光

2.雖然每天仍有看似做不完的例行家事 ,但給自己限定時間完成,

在家事中仍可以沈澱 、思考 、完成後適時休息抽離 。

3.學習交託放手 :孩子的各種適應與各種應變準備 、

自己的調整與時間分配等等。

4.即使時間很少 ,仍要刻意留片刻時間好好沈澱與抽離休息。

5.珍惜這個過渡期 ,把握這個可以稍微思考下個階段:

自己要往兼職方向工作作準備或是好好充電做自己想做的事。

6.每個月至少排一天放風日

7.彈性應變 、調整心態 、用永恆的眼光看每一天 、數算恩典。


『得力在於平靜安穩 』

一直是我很喜歡的聖經中的其中一句經節,

常幫助我的心,在變動之中, 找到安息!





這裡將分享生活成長、音樂專題、閱讀分享三大主題系列的文章, 歡迎來追蹤或訂閱喔!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也許自己是一位內心會有點糾結的人吧! 這本書吸引了我的目光。 此書是擺脫束縛的41項行動指南, 分為七大部分: ㄧ、 你可以實現真正的夢想 二、 做自己想做的事是人生重要的課題 三、 你擁有實現夢想的能力 四 、你具備往前踏出一步的能力 五、 別把時間浪費在不重要的事上 六 、做
『成為母親後,人生不該按下按下暫停鍵。 你一定為自己做點什麼, 讓自己過得更好。』 — 14堂充滿正能量的媽媽必修課 幫你走出家庭、 教養、 工作、 與自我間的矛盾與拉扯, 成為夠好的媽媽(在此個人覺得用 “更好的媽媽” 更好)、 更好的自己。 這本書是我在我當媽媽後的生日禮物, 也是正
繼上次分享《少,但是更好》後, 同一位作者的另一本書《努力,但不費力》我也很推薦。 前者是關於“做對的事“,後者則是“用對的方法做對的事”。 我個人很欣賞他的書內容重點很清楚明白, 也很實用易懂。 以下是我整理了書中的重點與大家分享。 書中內容主要分三部份 第一步 不費力的狀態:如
這本書我個人蠻喜歡的,書名聽起來感覺是重質不重量, 內容大綱是二十一天的專準主義挑戰, 如果你想成為一位精、簡、準的人, 我想這本書會很適合你。 書中以四大重點為核心內容 追求本質、 精挑、 簡化、 準確執行 每一天都有非常明確的主題, 舉例:懂得選擇、 取捨、 釐清、 界線、 緩衝、 專注....
『每天都進步1%, 一年後,你會進步37倍; 每天都退步1%,一年後,你會弱化到趨近 0! 你的一點小改變, 將會產生複利效應 , 如滾雪球般, 帶來豐碩的人生成果!』 —原子習慣 這本書之前非常紅,光是封面這段話就會讓你好奇想翻閱, 雖然字不少,但作者以條例表格重點描述也舉生活的例子, 不
在我當全職媽媽至今近兩年多來看了約五十本書 大概是目前我人生中看過最多書的階段吧! 以下是我整理後按主題分類來介紹 日後也會再挑其中幾本我喜歡的書 跟大家分享內容重點與我的心得 希望可以對有興趣的人有幫助! 1.父母、教養類 孩子教我的那堂課、光光老師的情商教養課、 回轉像小孩— 給沒有學過做父母的
也許自己是一位內心會有點糾結的人吧! 這本書吸引了我的目光。 此書是擺脫束縛的41項行動指南, 分為七大部分: ㄧ、 你可以實現真正的夢想 二、 做自己想做的事是人生重要的課題 三、 你擁有實現夢想的能力 四 、你具備往前踏出一步的能力 五、 別把時間浪費在不重要的事上 六 、做
『成為母親後,人生不該按下按下暫停鍵。 你一定為自己做點什麼, 讓自己過得更好。』 — 14堂充滿正能量的媽媽必修課 幫你走出家庭、 教養、 工作、 與自我間的矛盾與拉扯, 成為夠好的媽媽(在此個人覺得用 “更好的媽媽” 更好)、 更好的自己。 這本書是我在我當媽媽後的生日禮物, 也是正
繼上次分享《少,但是更好》後, 同一位作者的另一本書《努力,但不費力》我也很推薦。 前者是關於“做對的事“,後者則是“用對的方法做對的事”。 我個人很欣賞他的書內容重點很清楚明白, 也很實用易懂。 以下是我整理了書中的重點與大家分享。 書中內容主要分三部份 第一步 不費力的狀態:如
這本書我個人蠻喜歡的,書名聽起來感覺是重質不重量, 內容大綱是二十一天的專準主義挑戰, 如果你想成為一位精、簡、準的人, 我想這本書會很適合你。 書中以四大重點為核心內容 追求本質、 精挑、 簡化、 準確執行 每一天都有非常明確的主題, 舉例:懂得選擇、 取捨、 釐清、 界線、 緩衝、 專注....
『每天都進步1%, 一年後,你會進步37倍; 每天都退步1%,一年後,你會弱化到趨近 0! 你的一點小改變, 將會產生複利效應 , 如滾雪球般, 帶來豐碩的人生成果!』 —原子習慣 這本書之前非常紅,光是封面這段話就會讓你好奇想翻閱, 雖然字不少,但作者以條例表格重點描述也舉生活的例子, 不
在我當全職媽媽至今近兩年多來看了約五十本書 大概是目前我人生中看過最多書的階段吧! 以下是我整理後按主題分類來介紹 日後也會再挑其中幾本我喜歡的書 跟大家分享內容重點與我的心得 希望可以對有興趣的人有幫助! 1.父母、教養類 孩子教我的那堂課、光光老師的情商教養課、 回轉像小孩— 給沒有學過做父母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我們都很努力,只是有時候用力過猛,變成過度努力了。 前陣子看完了《樊登寫給過度努力父母的教養課》,這本書是他集結了自己閱讀十多本教養書的結晶。在前言的部分他提到,自己因為說了一些教養書,讓會員覺得他好像是一名教養專家,因此收到了
Thumbnail
你會覺得自己太容易受他人評價影響而想要改變嗎? 雖然曾經重複提醒自己不要被影響,卻還是忍不住冀望他人的讚賞嗎? 甚至開始覺得自己在乎別人的評價和期望受到讚美是很糟糕的事嗎? 曾經我也是這樣。 我想分享一下如何人們可以善用評價讓自己成長!
Thumbnail
「怎麼什麼事都感覺做不好……?」 「明明很努力了還是無法追上別人。」 「很想給自己一天耍廢,但感覺很不應該。」 「好討厭現在的自己,怎麼做都好像不夠。」 以上的句子你也有共鳴嗎?是否常常出現在你的腦海裡呢? 伴隨著社會快速的發展,我們獲取資訊的速度也大幅提升,各種事物的學習資源都可以輕易取得,使得多
Thumbnail
「當初好像不是這樣的。」看著現在枯燥、沈重的生活、已經不再有趣的專案,想著當初充滿熱血的自己,我們深深感嘆著。 剛開始,它讓我們感到新鮮、興奮,想花大量時間開始計劃它,試圖掌控所有環節,但最後卻沒有任何進展,並失去了原本的樂趣。 只要有行動,就會產生回饋,而那個回饋可能包含正回饋或負回饋。
Thumbnail
這本書我幾乎是流著眼淚看完,其中一則故事是和父親的關係,從不承認女兒需要父親,到發現長年缺席的父親對孩子深刻的影響,這讓我回想起我和父親和解的過程。 最痛苦第一步是承認那個你塵封已久的「父親」,或者說對這個角色的幻想與期待。
Thumbnail
原先,我們都只是卵泡. 可是後來,有好多、好紛雜的顧慮、頭腦上的得失計算,以及我們太害怕失去身邊原有人際的肯定,甚或被懷疑、潑冷水,我們把自己渲染成他人喜歡的色彩、最適合所處環境的色澤與質地、保護色;甚至,連我們的形狀也改變了,而且可能還呈現出「變形蟲」迷失在各種角色間。 你,還記得初的自己嗎
Thumbnail
「現在我才發現,我做很多事情,不是來自於我想做,而是來自於『害怕』。」——《過度努力》 這本書已經暢銷了好一段時間,每次看到它都遲遲沒有買下手,我想有一部分是我害怕內心那個不敢觸碰的區域被撩起。 直到上個月某個下著雨的天,鬱鬱寡歡的我把它買回家了。 我生長的環境不是在世俗中「健全」的家庭,在閱讀的
Thumbnail
#47《過度努力》:獻給那些不斷追逐理想自己而疲累的你我。作者以心理諮商師的角度,敘寫八名人物各自來諮商的故事,但不外乎都是因為在乎別人對他們的期望而煩惱著。讀讀別人的故事,回顧一下自己是不是也有這樣過度努力的標籤吧!
Thumbnail
《獻給虛無的供物》被譽為日本推理四大奇書。之所以會被稱為奇書,在於它極難閱讀,文中的情節虛實難分,大量引經據典,一方面遵守本格推理的小說形式,另一方面卻又不斷推翻前一種推理。與其說這是一本推理小說,不如說這是作者在時代下的心靈寫照,將內心的痛苦轉化為文字,是一部哀悼之書。
Thumbnail
不說教的教養理論真的很少見,本篇做到了,更把焦點放回了我們大人本身。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我們都很努力,只是有時候用力過猛,變成過度努力了。 前陣子看完了《樊登寫給過度努力父母的教養課》,這本書是他集結了自己閱讀十多本教養書的結晶。在前言的部分他提到,自己因為說了一些教養書,讓會員覺得他好像是一名教養專家,因此收到了
Thumbnail
你會覺得自己太容易受他人評價影響而想要改變嗎? 雖然曾經重複提醒自己不要被影響,卻還是忍不住冀望他人的讚賞嗎? 甚至開始覺得自己在乎別人的評價和期望受到讚美是很糟糕的事嗎? 曾經我也是這樣。 我想分享一下如何人們可以善用評價讓自己成長!
Thumbnail
「怎麼什麼事都感覺做不好……?」 「明明很努力了還是無法追上別人。」 「很想給自己一天耍廢,但感覺很不應該。」 「好討厭現在的自己,怎麼做都好像不夠。」 以上的句子你也有共鳴嗎?是否常常出現在你的腦海裡呢? 伴隨著社會快速的發展,我們獲取資訊的速度也大幅提升,各種事物的學習資源都可以輕易取得,使得多
Thumbnail
「當初好像不是這樣的。」看著現在枯燥、沈重的生活、已經不再有趣的專案,想著當初充滿熱血的自己,我們深深感嘆著。 剛開始,它讓我們感到新鮮、興奮,想花大量時間開始計劃它,試圖掌控所有環節,但最後卻沒有任何進展,並失去了原本的樂趣。 只要有行動,就會產生回饋,而那個回饋可能包含正回饋或負回饋。
Thumbnail
這本書我幾乎是流著眼淚看完,其中一則故事是和父親的關係,從不承認女兒需要父親,到發現長年缺席的父親對孩子深刻的影響,這讓我回想起我和父親和解的過程。 最痛苦第一步是承認那個你塵封已久的「父親」,或者說對這個角色的幻想與期待。
Thumbnail
原先,我們都只是卵泡. 可是後來,有好多、好紛雜的顧慮、頭腦上的得失計算,以及我們太害怕失去身邊原有人際的肯定,甚或被懷疑、潑冷水,我們把自己渲染成他人喜歡的色彩、最適合所處環境的色澤與質地、保護色;甚至,連我們的形狀也改變了,而且可能還呈現出「變形蟲」迷失在各種角色間。 你,還記得初的自己嗎
Thumbnail
「現在我才發現,我做很多事情,不是來自於我想做,而是來自於『害怕』。」——《過度努力》 這本書已經暢銷了好一段時間,每次看到它都遲遲沒有買下手,我想有一部分是我害怕內心那個不敢觸碰的區域被撩起。 直到上個月某個下著雨的天,鬱鬱寡歡的我把它買回家了。 我生長的環境不是在世俗中「健全」的家庭,在閱讀的
Thumbnail
#47《過度努力》:獻給那些不斷追逐理想自己而疲累的你我。作者以心理諮商師的角度,敘寫八名人物各自來諮商的故事,但不外乎都是因為在乎別人對他們的期望而煩惱著。讀讀別人的故事,回顧一下自己是不是也有這樣過度努力的標籤吧!
Thumbnail
《獻給虛無的供物》被譽為日本推理四大奇書。之所以會被稱為奇書,在於它極難閱讀,文中的情節虛實難分,大量引經據典,一方面遵守本格推理的小說形式,另一方面卻又不斷推翻前一種推理。與其說這是一本推理小說,不如說這是作者在時代下的心靈寫照,將內心的痛苦轉化為文字,是一部哀悼之書。
Thumbnail
不說教的教養理論真的很少見,本篇做到了,更把焦點放回了我們大人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