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的你,我也想陪你默默的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矯正學校中,「班級責任制」讓輔導老師能在封閉的人際環境中,更熟悉同儕關係間的動力,然而對同儕階級制度下,刻意隱蔽的壓力源或違規事件,也相對更考驗班級同儕對老師的信任度,在介入過程中像是保護吹哨者、修復會談等,都需要細膩的覺察和處理,避免讓個案的處境更險惡…

過去這一年,每位輔導老師平均負責3-4個班級,註定被40-65位個案「纏上」,輔導老師的量能稍嫌不足。儘管有校內的社工師和心理師協助,仍有一群在校努力表現穩定的個案可能不小心被忽略,卻總是默默地飄到我身旁問: 「老師什麼時候換我...」「好啦沒關係你先忙,有空再排我!」「吼!老師你又吃嘴、又一個詐欺慣犯...」「咦?是不是又快一個月了餒?」這些話語背後的失落感,可能已持續許久。

記得某天我曾在辦公室翻到一年多前的初談紀錄,才想起當天那少年故作鎮定地和我分享家庭悲劇,那畫面依舊讓人揪心!也再次提醒自己,就算是在學校看起來情緒相對穩定的少年,依然很需要被好好關注!於是不定期準備小卡片,肯定他們的努力,感謝他們的體貼,有人拿到說:「你想這麽敷衍也是可接受」「好啦你繼續忙,愛你ㄟ !」暫時就心滿意足了XD

因為太多個案消化不完,那天靈機一動開始陪學生走操場的方式晤談,每個學生都先預設有2圈的時間,有想談更深入的議題再加圈數,效果不錯!對於有需求的學生願意很快的聊重點,對於暫時想透透氣的學生也不用強求談一節課!而且不如面談需長時間盯著彼此,邊走邊聊更能專注聽和講,快的話10分鐘就可以下面一位~

不過這種會心談話還是較適用於建立關係、搜集資訊、事件探索層面,要進一步同理接觸情緒還是需要帶進輔導處,也要盡可能是操場淨空的狀態,減少自己被其他班當成問題學生的人際焦慮。

想到之前在諮心協會一位講師的說法,當我們和個案在晤談室像是建構了有安全感的心理空間,有時從一個人,逐步邀請2-4人一起進入這個安全空間,能有個空間放下次文化身份階級的影響,好好練習傾聽和表達,把這個安全感和溝通經驗遷移到舍房或班上。而今天從諮商室擴展到諮商室外的空曠操場,或許這就是和個案關係建立成熟後順勢長出的彈性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逆風少年奇遇記
12會員
6內容數
生活在破碎家庭和逆境經驗中的少年相聚在矯校,身為老師,在這工作像走進太極圖中的陰極,社會陰影面的縮影,地下法則無所不在,然陰中有陽,陪他們也陪自己肯定內在優勢和小改變不容易;而陽中也有陰需調和,如何在極陽剛的男同儕環境長出情緒覺察和表達更需要智慧。嘗試寫出在這份不安逸的工作中,所創造的難忘體驗。
逆風少年奇遇記的其他內容
2023/12/24
在矯校中,曾有位愛說噁心話的暖心大塊頭 不過出校後依然受慣性驅使 不論是娛樂、朋友、交通方式、賺錢方式 很快就牽動了原有的價值觀和趨樂避苦的方式 理所當然還是遇到了許多人際困擾和經濟壓力
Thumbnail
2023/12/24
在矯校中,曾有位愛說噁心話的暖心大塊頭 不過出校後依然受慣性驅使 不論是娛樂、朋友、交通方式、賺錢方式 很快就牽動了原有的價值觀和趨樂避苦的方式 理所當然還是遇到了許多人際困擾和經濟壓力
Thumbnail
2023/11/22
第一次面對BPD真的很印象深刻,仔細回想自己不知不覺花了許多心力在這段關係中,在互動過程中,感謝有被A刺到的那天,後來想想,那像是我收到A的邀請函,參與了他創造的實驗劇場,這也才讓我更能好好理解他們內在的劇本,還有他的人際處境...
Thumbnail
2023/11/22
第一次面對BPD真的很印象深刻,仔細回想自己不知不覺花了許多心力在這段關係中,在互動過程中,感謝有被A刺到的那天,後來想想,那像是我收到A的邀請函,參與了他創造的實驗劇場,這也才讓我更能好好理解他們內在的劇本,還有他的人際處境...
Thumbnail
2023/09/03
來到矯正學校的少年們,幾乎背負著不少條判決,而在目前的社會中,罪很常和惡綁在一起,罪惡感多半也藏在這群少年們的內心深處,孩子們幾乎從小在家庭、學校、社會都面臨許多挫敗或創傷經驗,潛藏內心的罪惡和羞恥感,讓他們看不見自己的好,便更努力向外追尋更大的影響力和破壞力,希望讓自己能被關注被肯定。
Thumbnail
2023/09/03
來到矯正學校的少年們,幾乎背負著不少條判決,而在目前的社會中,罪很常和惡綁在一起,罪惡感多半也藏在這群少年們的內心深處,孩子們幾乎從小在家庭、學校、社會都面臨許多挫敗或創傷經驗,潛藏內心的罪惡和羞恥感,讓他們看不見自己的好,便更努力向外追尋更大的影響力和破壞力,希望讓自己能被關注被肯定。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