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性煉金術》書摘:向內面對情緒,會帶來自由。

愛必-avatar-img
發佈於愛學家-情緒教我的事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如何處理自己或孩子的情緒?

我已經說過了,感覺是你們的老師,情緒則是孩子。「情緒化」和「像小孩一樣」的相似度很高。你們的內在小孩就是情緒的源頭,而且你們處理的方式,與你們對待自己真正的孩子的方式也極為相似。

孩子處理自己情緒的方式非常誠實而自然,不會隱藏或壓抑,直到大人鼓勵他們這樣做。不過,孩子雖然很自然地表達情緒,但並不表示他們可以用平衡的方式體驗情緒。大家都知道孩子會被情緒(例如憤怒、恐懼或悲傷)控制,無法停止。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會淹沒在自己的情緒之中,失去平衡,也就是失去中心。

孩子會產生這種無邊際的情緒,原因之一是他們剛剛從某個沒有任何界線的世界離開。在天國或星光界中,沒有物質世界裡的肉體約束和限制,而孩子的情緒通常是不理解這個物質實相所出現的反應。所以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情緒處理」方面需要幫助與支援。這是在地球上進行「平衡轉世」的一部份過程。

那麼該如何處理自己或孩子的情緒呢?

情緒不應該被評斷和壓抑,它們是身而為人的重要部分,所以必須被尊重、被接受。你們可以把自己的情緒看成需要關注、尊重和指引的孩子。

情緒最好被看成一股向你祈求療癒的能量。所以,不被情緒完全席捲是非常重要的,你們應該採取中立的態度來觀察它。保持意識很重要,可以這樣說:你們不該壓抑情緒,但也不應被情緒淹沒,因為被情緒淹沒,完全認同情緒時,內在小孩就變成將你們引入歧途的暴君。

對於某個情緒,你們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允許它進入,去感覺它的各個面向,卻不能失去意識。例如憤怒,你們可以邀請它全然地存在,在身體幾個部位體驗它,但同時又站在中立的角度觀察。這樣的意識就是療癒,此刻,你們以理解擁抱自己的情緒(情緒基本上就是一種不理解)。這就是靈性的鍊金術。

我用一個例子解釋一下。你的孩子膝蓋撞到桌子,覺得很痛、很懊惱,邊尖叫邊踢桌子,因為他對桌子很生氣,認為是桌子造成他的痛苦。

此時的情緒引導就是父母首先要幫助孩子定義他的經驗:「你現在生氣,是嗎?你現在很痛苦,是嗎?」定義是很關鍵的,這樣一來,你們就將問題的根源從桌子轉到孩子自己身上。「不是桌子,而是你覺得痛,是你自己在生氣。是的,我了解你這種情緒。」

父母用理解和愛擁抱了孩子的情緒,而當孩子感受到理解與認可,他的憤怒就逐漸消失了。身體上的疼痛也許還在,但是對疼痛的抗拒,也就是憤怒,這時就被消除了。孩子在你眼中讀到了慈悲和理解,這可以放鬆並撫慰他的情緒,而那張桌子,也就是引發情緒的原因,就不再重要了。

在以理解和慈悲擁抱某個情緒時,你們將孩子的注意力從外在轉向內在,教會了孩子為情緒負責。你們讓他知道,他對外在刺激(也就是觸發情緒的事物)的反應並不是固定的,而是有選擇:「你可以選擇不理解或理解,也可以選擇反抗或接受,總之你是可以選擇的。」

這對你們自己的情緒(你們的內在小孩)也同樣適用。允許情緒進來,為它們下定義,然後努力理解它們,意味著尊重並珍惜自己的內在小孩。從外在轉向內在-也就是為情緒負責-有助於創造一個不想再傷害別人,也不再覺得自己是受害者的內在小孩。那些很強烈的情緒,不管是憤怒、悲傷或恐懼,總是帶有無力的成分,也就是覺得「自己是外在境遇的受害者」。當你們不再把注意力放在外在環境,而是放在自己的反應和痛苦上時,就不會再把外在世界當作情緒的起因。你們不再關注是什麼事物引發了這個情緒,而是完全轉向內在,對自己說:「好的,這不過是我的反應,我了解這是因何而起,了解我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而我會支持我自己。」

向內面對情緒,會帶來自由。這的確需要某種自律。放掉「外在實相是邪惡之源」的念頭,並且完全為自己負責,代表你們承認是自己選擇以某種方式來反應的。你們停止爭辯誰對誰錯、誰應該為什麼事受到責難,就只是放掉了整個不在你們控制之內的事件鏈。「我完全意識到是我自己選擇要這樣做的。」這就是負責,就是勇氣!

這裡所需的自律是指你們放棄變正確,放棄成為無助的受害者。你們放下覺得憤怒、被誤解,以及其他所有「受害者狀態」的表達方式-這些表達方式有時會讓你感覺良好(事實上,你們常常很珍惜那些最困擾你們的情緒)。負責是個謙卑的舉動,意味著即使在最脆弱的時刻,也要誠實面對自己。

這就是你們被要求的自律。同時,這樣轉向內在也需要最高程度的慈悲。你們準備好要當成自己的創造物去誠實面對的情緒,也需要溫柔的理解。「這一次你選擇了憤怒,不是嗎?」慈悲會告訴你:「沒關係,我能理解,並且原諒你。也許當你更清楚地感受到我的愛和支持,下一次就不會做出這樣的反應了。」

這就是意識在自我療癒中的真正角色,也是靈性煉金術的真正意義。意識不會對抗或排斥任何事,而是以覺察包圍黑暗,以理解圍繞不理解的能量,因而將普通金屬轉化為黃金。從本質上來說,意識和愛是一樣的-變得有意識意味著允許事物存在,並以愛和慈悲圍繞它。

摘自 《靈性煉金術》 P.078–082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愛必的沙龍
22會員
155內容數
你與萬物的關係是你與自己關係的延伸。如何在群體生活中維持和諧,同時又不過度討好依附,不被自己和他人情緒勒索、道德綁架,得以站穩立場、守護自己的界線,人我關係的課題如何拿捏和平衡,哪些是我的責任哪些又是他人該自己承擔的,是我一直探索和修行的題目,願與你分享我的覺察和洞見。
愛必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6/10
某次吃完早午餐準備要在房間開工時,樓下傳來了超大分貝的老歌音樂,時不時伴隨著音量蓋過音樂的歌聲,在我聽來甚是擾人。這個不如預期的失控發展,讓我煩躁不已。我傳訊息向房東反(抱)應(怨),即便房東很快回傳訊息說會盡快協助處理(聯絡鄰居的房東),外頭的聲響還是不斷傳入耳中,使我坐立不安,後來越想越氣憤
Thumbnail
2024/06/10
某次吃完早午餐準備要在房間開工時,樓下傳來了超大分貝的老歌音樂,時不時伴隨著音量蓋過音樂的歌聲,在我聽來甚是擾人。這個不如預期的失控發展,讓我煩躁不已。我傳訊息向房東反(抱)應(怨),即便房東很快回傳訊息說會盡快協助處理(聯絡鄰居的房東),外頭的聲響還是不斷傳入耳中,使我坐立不安,後來越想越氣憤
Thumbnail
2024/05/07
之前聽唐綺陽說月金牛太穩定會惹怒人,當下還不太理解。現在交了一個月金牛男友,完全懂了。 月金牛的心情很穩定,一旦他認定的他便不太會懷疑。例如他認定我是愛他的,關係是穩定的,互動上十次球我漏接一次(比如平時有報備,偶爾沒報備),他會覺得是小事,不太在意。他只看均值,不太看極端值。 然而
Thumbnail
2024/05/07
之前聽唐綺陽說月金牛太穩定會惹怒人,當下還不太理解。現在交了一個月金牛男友,完全懂了。 月金牛的心情很穩定,一旦他認定的他便不太會懷疑。例如他認定我是愛他的,關係是穩定的,互動上十次球我漏接一次(比如平時有報備,偶爾沒報備),他會覺得是小事,不太在意。他只看均值,不太看極端值。 然而
Thumbnail
2024/03/07
你的內在小孩有成長、成熟、成為內在女神的潛力。 透過我為這次海王星月神療癒市集設計的女神蛻變牌陣- 可以協助你檢視目前內在小孩的狀態、需求和創傷, 同時挖掘成為內在女神的潛力、品質和境地, 並奉上蛻變為女神的攻略祕笈。 陪你探索深層信念並重新校準, 協助你清理框架,重現女神光
Thumbnail
2024/03/07
你的內在小孩有成長、成熟、成為內在女神的潛力。 透過我為這次海王星月神療癒市集設計的女神蛻變牌陣- 可以協助你檢視目前內在小孩的狀態、需求和創傷, 同時挖掘成為內在女神的潛力、品質和境地, 並奉上蛻變為女神的攻略祕笈。 陪你探索深層信念並重新校準, 協助你清理框架,重現女神光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孩子有情緒,大人如何保持冷靜? 首先,不可能冷靜。要先認知這一點。 因為情緒會傳染,他無理暴怒,你當然也會不爽。 大人要學的是「縮短情緒被激化的時間」。 就是你也氣了,但是你很快知道什麼事發生了,然後緩解,做比較適合的處理。
Thumbnail
孩子有情緒,大人如何保持冷靜? 首先,不可能冷靜。要先認知這一點。 因為情緒會傳染,他無理暴怒,你當然也會不爽。 大人要學的是「縮短情緒被激化的時間」。 就是你也氣了,但是你很快知道什麼事發生了,然後緩解,做比較適合的處理。
Thumbnail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遇到事情不要動不動就生氣。有時候係佛菩薩在考驗你的忍辱與耐心」。 「與人相處要凡事圓滿,才不會結來世怨」。 家裡有個調皮搗蛋的小兒子,真的沒少讓我操心。曾經有個師父跟我說,我的小兒子是來報恩的。當時我說:「不可能吧?這小的反而是最難教
Thumbnail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遇到事情不要動不動就生氣。有時候係佛菩薩在考驗你的忍辱與耐心」。 「與人相處要凡事圓滿,才不會結來世怨」。 家裡有個調皮搗蛋的小兒子,真的沒少讓我操心。曾經有個師父跟我說,我的小兒子是來報恩的。當時我說:「不可能吧?這小的反而是最難教
Thumbnail
回溯我們在成長與求學的時期,有人真正教導我們分辨各種情緒嗎?當心情飛揚或陷入低潮時,別人給予我們的回應又是什麼呢? 很奇妙地,當我們在學校獲得好成績回家興高采烈地告訴父母時,很多時刻我們得到的並不是支持與鼓勵,反而希望我們不要太過得意忘形而刻意打壓我們愉悅的情緒;被同學霸凌而感到委屈難過時,也被要求
Thumbnail
回溯我們在成長與求學的時期,有人真正教導我們分辨各種情緒嗎?當心情飛揚或陷入低潮時,別人給予我們的回應又是什麼呢? 很奇妙地,當我們在學校獲得好成績回家興高采烈地告訴父母時,很多時刻我們得到的並不是支持與鼓勵,反而希望我們不要太過得意忘形而刻意打壓我們愉悅的情緒;被同學霸凌而感到委屈難過時,也被要求
Thumbnail
本書是一本關於教養的書籍,從父母的心理行為開始分析,到孩子的心理以及外露的行為,最後整理出一套教養的規則。以問題歸屬權為主,不同的問題擁有者需要使用不同的解決方案,依照作者整理出來的教養法,可以讓父母在教養上有一套的可依循的準則。
Thumbnail
本書是一本關於教養的書籍,從父母的心理行為開始分析,到孩子的心理以及外露的行為,最後整理出一套教養的規則。以問題歸屬權為主,不同的問題擁有者需要使用不同的解決方案,依照作者整理出來的教養法,可以讓父母在教養上有一套的可依循的準則。
Thumbnail
常在情緒課程裡發現,與孩子討論基本情緒時,孩子對於引發開心、難過的原因/事件,都能直率地說。但當談到「生氣」時,大家常是先沈默了起來。 (好好生氣,包含了: 發現、接納自己的生氣,以及,如何安頓自己、如何紓發這份生氣) 我想起了自己的經驗。 我真的被馴化成溫和,但常覺得莫名擔心、常覺得莫名想大叫。
Thumbnail
常在情緒課程裡發現,與孩子討論基本情緒時,孩子對於引發開心、難過的原因/事件,都能直率地說。但當談到「生氣」時,大家常是先沈默了起來。 (好好生氣,包含了: 發現、接納自己的生氣,以及,如何安頓自己、如何紓發這份生氣) 我想起了自己的經驗。 我真的被馴化成溫和,但常覺得莫名擔心、常覺得莫名想大叫。
Thumbnail
孩子正值青春期階段的父母,平日應多重視孩子的情緒溫度,以及是否有成癮與特定物品的疑慮,才能避免其越陷越深!
Thumbnail
孩子正值青春期階段的父母,平日應多重視孩子的情緒溫度,以及是否有成癮與特定物品的疑慮,才能避免其越陷越深!
Thumbnail
一直以來,情緒對我們來說總是一個很深的學習領域,一來,我們不知道什麼是情緒,為何要有情緒?常常有人在苦惱的時候,會說出: “如果不要有這情緒就好了!” 我也是好想不要有情緒喔!不過,今天聽了這場精彩的講座之後,我對情緒就更喜愛了!原來,我們還可以有不同的樣貌去看待他。 以下摘錄課程內容: #情緒
Thumbnail
一直以來,情緒對我們來說總是一個很深的學習領域,一來,我們不知道什麼是情緒,為何要有情緒?常常有人在苦惱的時候,會說出: “如果不要有這情緒就好了!” 我也是好想不要有情緒喔!不過,今天聽了這場精彩的講座之後,我對情緒就更喜愛了!原來,我們還可以有不同的樣貌去看待他。 以下摘錄課程內容: #情緒
Thumbnail
#讓孩子表達情緒為什麼這麼重要 前些天,一位媽媽R問我 「我的孩子1Y多,很愛生氣、在地上滾怎麼辦?」 我回答:「就讓他生氣就好了。」 R有點驚訝、同時也不解和懷疑 這樣做對孩子是好的嗎? 前兩天看完了記錄片《Wisdom of Trauma》 我把於片中得到的啟發,與孩子的情緒教育做一個結合 與
Thumbnail
#讓孩子表達情緒為什麼這麼重要 前些天,一位媽媽R問我 「我的孩子1Y多,很愛生氣、在地上滾怎麼辦?」 我回答:「就讓他生氣就好了。」 R有點驚訝、同時也不解和懷疑 這樣做對孩子是好的嗎? 前兩天看完了記錄片《Wisdom of Trauma》 我把於片中得到的啟發,與孩子的情緒教育做一個結合 與
Thumbnail
許多個案來占目前的限時優惠主題「與內在小孩的關係」,普遍的情況都是內在小孩很感性很想玩很想喧鬧,卻也很聽話很貼心很會看臉色,也因此滿肚子委屈。 就如之前提到的,內在小孩是你成長歷程中未被滿足的渴望,可能因為這股沒妥善處理的能量而使人情緒產生不正常波動(譬如該工作時突然發懶沒有動力),這邊我要做個平衡
Thumbnail
許多個案來占目前的限時優惠主題「與內在小孩的關係」,普遍的情況都是內在小孩很感性很想玩很想喧鬧,卻也很聽話很貼心很會看臉色,也因此滿肚子委屈。 就如之前提到的,內在小孩是你成長歷程中未被滿足的渴望,可能因為這股沒妥善處理的能量而使人情緒產生不正常波動(譬如該工作時突然發懶沒有動力),這邊我要做個平衡
Thumbnail
如何處理自己或孩子的情緒? 我已經說過了,感覺是你們的老師,情緒則是孩子。「情緒化」和「像小孩一樣」的相似度很高。你們的內在小孩就是情緒的源頭,而且你們處理的方式,與你們對待自己真正的孩子的方式也極為相似。孩子處理自己情緒的方式非常誠實而自然,不會隱藏或壓抑,直到大人鼓勵他們這樣做。
Thumbnail
如何處理自己或孩子的情緒? 我已經說過了,感覺是你們的老師,情緒則是孩子。「情緒化」和「像小孩一樣」的相似度很高。你們的內在小孩就是情緒的源頭,而且你們處理的方式,與你們對待自己真正的孩子的方式也極為相似。孩子處理自己情緒的方式非常誠實而自然,不會隱藏或壓抑,直到大人鼓勵他們這樣做。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