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身體說甚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情傷,是許多人很難跨越的坎,她說著她的故事,那些幾乎耗費了她所有青春的感情,卻似乎只留下了創傷,而這個脈絡其實可以追溯到原生家庭的問題。她好想好想放下這些記憶,當然,邏輯頭腦很清楚應該要這麼做,但是實際上,"真正的放下"是遠遠超過"大腦"所能夠做到的呀~

那麼,"身體"會說甚麼呢?

她的背很緊,但不是因為日常工作所造成的,那是一種固著的停滯感。身體很誠實,那些放不掉的都存在身體裡,尤其是她的右側。在我連續進行的動作中,她的身體是可以晃動的,但是在那之下,確實有很多不想移動的東西。

在她的療程中,進行"動"的過程多於"靜"的過程,好像只有把這些淤積的能量丟掉之後,她的身體才願意、也才能夠加入新的能量。

她後來分享在這個過程裡,不斷的有許多情緒出現,不是單一的、而是複雜多樣的,當她感覺到時,她有過念頭想要知道那些是甚麼,但馬上她就進入一種"失憶"的狀態,好像那些情緒如吹過的風,轉瞬就無蹤影了。但她知道一直有東西離開。

正面的過程比較短,但她清楚的感覺到自己頭骨的移動,她覺得很驚奇的一直眨眼睛,第一次發現自己的頭部內側可以有這麼多的發生。而且她發現,不管我在哪個手位,她的腳都會有一些晃動,那其實也是她身體當中一些能量的釋放,尤其她的右腳總是大小傷不斷。

起身後,她感覺輕鬆許多,走路的時候感覺有點不太習慣,因為身體已經自己調整成她應該要有的狀態,但是對她來說,這是一種"新的"感覺。當新的能量得以進入,而那些陳舊和沉重的過去,也終於有了能夠離開的理由!

avatar-img
8會員
2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回聲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身體到底抓住了多少我們未曾察覺的各種情緒呢?我想,這是"頭腦"永遠都無法回答的問題~
今天來說個療程裡面常常會發生的趣事。大部分來到工作室的個案都蠻喜歡和我聊天,可能是主人“傾聽”的功力挺不賴的。
示弱是可以的、說出自己的無法硬撐也是被允許的,找到可以好好的接住自己的方法真的很重要~
整個過程她都在睡睡醒醒的狀態裡面漂浮著,有一種前所未有的放鬆感,原來即使是“鬆”,也會有不同的層次。她甚至覺得比她去做芳療按摩還更舒服,因為沒有重力壓迫和調整,完全就是在非常輕鬆、愉悅的心情裡經驗這一切。
匆匆一年了呢~海王星人的模糊邊界,曾經是我的夢靨。現在回望,其實很多時候我也比別人容易感受到來自於更高力量的愛...
『動靜放鬆』是一個作用在身體上的現場工作方式,讓您在過程中體驗"動"的釋放之後進入"靜"的覺察之中!
身體到底抓住了多少我們未曾察覺的各種情緒呢?我想,這是"頭腦"永遠都無法回答的問題~
今天來說個療程裡面常常會發生的趣事。大部分來到工作室的個案都蠻喜歡和我聊天,可能是主人“傾聽”的功力挺不賴的。
示弱是可以的、說出自己的無法硬撐也是被允許的,找到可以好好的接住自己的方法真的很重要~
整個過程她都在睡睡醒醒的狀態裡面漂浮著,有一種前所未有的放鬆感,原來即使是“鬆”,也會有不同的層次。她甚至覺得比她去做芳療按摩還更舒服,因為沒有重力壓迫和調整,完全就是在非常輕鬆、愉悅的心情裡經驗這一切。
匆匆一年了呢~海王星人的模糊邊界,曾經是我的夢靨。現在回望,其實很多時候我也比別人容易感受到來自於更高力量的愛...
『動靜放鬆』是一個作用在身體上的現場工作方式,讓您在過程中體驗"動"的釋放之後進入"靜"的覺察之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放下執念的過程,是紊亂的,是一刹那的決定。但接著而來的是情緒的反覆。在反覆之間,接受,放下的輪迴不斷糾結。 肉體是虛幻的,靈魂才是真實存在的吧。相信自己的直覺,一直以來都是依感覺行事的自己,一樣可以做到。時間,會顯化一切事實。每個人的成長,都在療癒兒時那個曾被傷害的小孩。家長的期待,成長時期的人際
Thumbnail
雙手一路下探,來到子宮位置,親身感受才懂,為何需要讓身體重建美好體驗,來覆蓋掉過往不愉快身體經驗。 那些本能做出躲避、顫抖與反抗動作,其實是身體替你記下了,所有早以為被遺忘的糟糕經驗,這些恐懼,深深刻進每片皮膚、血管、細胞。
和一個女生談起過去 她說 她受過傷 可是活著的人 又有誰不是傷痕累累 我說起過去 和她們的故事 她問我 分手不痛嗎 我說 痛啊 她說 為何要分手 我說不適合 給不了她想要的生活 她愕然 我說給不了 不能為對方改變 為何不停止 不管是她提出或是我的冷漠以對 其實都是經過一段時
Thumbnail
那天你來找我談話,我感受到你呼吸與說話速度稍快,於是邀請你一起先回到呼吸、回到身體的覺察。你很快覺察了自己的身體與呼吸當下是緊繃的,覺察了便能開始讓自己順暢地呼吸,舒緩身體的僵硬。 在談話裡我陪伴你一起探索對於母親的不滿、對於成年孩子的操煩,底層渴望原來是對家人的在乎與愛,同時也有想照顧自己身心的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作者在青少年時期所經歷的心理困境,以及她如何在十年後逐漸走出陰霾,找回生活的平衡。文章中描述了她的心靈掙扎,以及如何逐漸恢復和成長的過程。這是一篇關於克服困難、獲得成長的感人故事。
Thumbnail
遙想當年,隨著身體覺察的旅程走了一陣子,還記得第一次遇到花晶做身體課程的時候,老師提醒了我的背部,兩邊的肌肉已經極度的不平衡與沾黏。才知道,那段用意志力死撐靈魂暗夜的日子裡,早就把身體各種能量上、物理上的耗損,連肩膀兩邊高度不一都不自知的狀態裡。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創傷與身體的關係,並分享了作者自己的創傷故事。文章中強調了身體在創傷發生時所扮演的角色,並提出將害怕轉個彎以協助身體放鬆的觀點。文章帶有個人故事的溫暖情感,並說明如何正確回應自己的身體感受。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無法進入寬恕的狀態,因為傷口太深、太痛。文章探討了遭受指責、憤怒、受傷情緒等問題,並提出了與自己、與他人和解的方式,並提倡坦誠表達感受。此外,文章也提到創傷的治療需要時間,應以冷靜的方式面對激動的情緒。最終呼籲讀者用時間和坦誠共勉,淡化情緒的創傷痕蹟。
Thumbnail
即使我們表面看似正常,心裡的創傷仍可能繼續導致情感痛苦和困擾。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心理與身體的挫傷經驗;而有沒有可能,兩者間有著類似的修復機制?這篇文章將探討心理與身體創傷的連結,以及如何思考「傷」;期待我們所處的世界,有更多溫暖的接觸與傾聽💡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放下執念的過程,是紊亂的,是一刹那的決定。但接著而來的是情緒的反覆。在反覆之間,接受,放下的輪迴不斷糾結。 肉體是虛幻的,靈魂才是真實存在的吧。相信自己的直覺,一直以來都是依感覺行事的自己,一樣可以做到。時間,會顯化一切事實。每個人的成長,都在療癒兒時那個曾被傷害的小孩。家長的期待,成長時期的人際
Thumbnail
雙手一路下探,來到子宮位置,親身感受才懂,為何需要讓身體重建美好體驗,來覆蓋掉過往不愉快身體經驗。 那些本能做出躲避、顫抖與反抗動作,其實是身體替你記下了,所有早以為被遺忘的糟糕經驗,這些恐懼,深深刻進每片皮膚、血管、細胞。
和一個女生談起過去 她說 她受過傷 可是活著的人 又有誰不是傷痕累累 我說起過去 和她們的故事 她問我 分手不痛嗎 我說 痛啊 她說 為何要分手 我說不適合 給不了她想要的生活 她愕然 我說給不了 不能為對方改變 為何不停止 不管是她提出或是我的冷漠以對 其實都是經過一段時
Thumbnail
那天你來找我談話,我感受到你呼吸與說話速度稍快,於是邀請你一起先回到呼吸、回到身體的覺察。你很快覺察了自己的身體與呼吸當下是緊繃的,覺察了便能開始讓自己順暢地呼吸,舒緩身體的僵硬。 在談話裡我陪伴你一起探索對於母親的不滿、對於成年孩子的操煩,底層渴望原來是對家人的在乎與愛,同時也有想照顧自己身心的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作者在青少年時期所經歷的心理困境,以及她如何在十年後逐漸走出陰霾,找回生活的平衡。文章中描述了她的心靈掙扎,以及如何逐漸恢復和成長的過程。這是一篇關於克服困難、獲得成長的感人故事。
Thumbnail
遙想當年,隨著身體覺察的旅程走了一陣子,還記得第一次遇到花晶做身體課程的時候,老師提醒了我的背部,兩邊的肌肉已經極度的不平衡與沾黏。才知道,那段用意志力死撐靈魂暗夜的日子裡,早就把身體各種能量上、物理上的耗損,連肩膀兩邊高度不一都不自知的狀態裡。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創傷與身體的關係,並分享了作者自己的創傷故事。文章中強調了身體在創傷發生時所扮演的角色,並提出將害怕轉個彎以協助身體放鬆的觀點。文章帶有個人故事的溫暖情感,並說明如何正確回應自己的身體感受。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無法進入寬恕的狀態,因為傷口太深、太痛。文章探討了遭受指責、憤怒、受傷情緒等問題,並提出了與自己、與他人和解的方式,並提倡坦誠表達感受。此外,文章也提到創傷的治療需要時間,應以冷靜的方式面對激動的情緒。最終呼籲讀者用時間和坦誠共勉,淡化情緒的創傷痕蹟。
Thumbnail
即使我們表面看似正常,心裡的創傷仍可能繼續導致情感痛苦和困擾。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心理與身體的挫傷經驗;而有沒有可能,兩者間有著類似的修復機制?這篇文章將探討心理與身體創傷的連結,以及如何思考「傷」;期待我們所處的世界,有更多溫暖的接觸與傾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