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者,富也。”
好書分享:剛剛好,的生活
作者:John Naish
翻譯:黃孝如,許美鸞
方言文化出版
人類是因為不滿足而進步,還是因為滿足而進步呢?現代社會有太多活在頂端的形象不時就出現在我們周遭,新的手機一下子就出現在我們身邊,超商中有超級多樣的零食餅乾,不夠的話網路打開,點一點幾乎隔天就能收到貨。或者是臉書之中有著那些成功人士,擁有好大的房子,出國跟搭高鐵一樣,於是我們好像就陷入這樣的追逐之中,自己追還不夠,看到別人的孩子學了這個,學了那個,於是也逼著自己的孩子也追逐著,過了幾年擁有的更多,但卻沒有感到更加的富足。或許這本書就是因著這樣而寫,讓我們好好停一下思考,有沒有一些東西其實已經太多了,已經多過那個邊際效益,甚至已經開始遞減了。
開頭就挑了一個現代人最不容易滿足的議題,上進的人擔心著永遠有學習不完的內容,經營者擔心著會不會有哪個議題或是風向是自己錯失的,八卦的人擔心著會不會有甚麼最新消息錯過了,好像就無法跟群體產生連結與互動。行銷人也因著這樣想盡辦法在我們稀缺的注意力之中想盡辦法搶到一點機會。資訊過載應該無法改變,不過我們可以改變我們的一些習慣。
刻意的安排時間區段,只在自己選擇的時間選擇自己想要的資訊來源。減少不需要的干擾,別讓手機的一些通知打斷自己正在進行的事物,甚至是就讓手機保持靜音不跳通知,真正著急的人應該是會打電話給你的,珍貴的不是資訊,而是專注力。
“在原始的社會哩,唯一負擔得起過重的人,只有地主或酋長而已,因為這些人是社群裡最富裕、最有權力的人。”
會不會是我們的潛意識之中用肥胖來追求這樣的社會地位象徵,有些殘酷的,我們所處社會之中還是有人連三餐溫飽都有困難,但過胖的困擾也糾纏著多數的人。如果從基礎熱量來看,要超過基礎熱量是再容易不過,爾且價錢還相當的便宜。解決方法似乎很常見,不過需要習慣的養成:包含了定時定量,好好品嘗食物的味道不要吃得太快,用小一點的餐盤裝盛食物,這些小習慣或許就能讓你維持一個相對穩定的體重數字。
“也許我們之所以會買一些東西,只因為希望它們能帶來一些奇蹟。”
有人會嫌錢多的嗎?應該還真的是沒有,可是當我們努力賺更多的錢,以為把錢換成喜歡的東西,那家中應該滿滿都是喜歡的東西,怎麼還會有過度囤積的問題呢?
作者也提了一些我們常見的理財提醒,例如多使用現金,買東西之前再多問自己一些問題釐清需求,看看世界上其他的角落,其實自己的物質生活已經很足夠,不追求時尚的流行。但回到邊際效應的部分,收入的邊際效應最大值大概會在哪呢?該國平均薪資再多10~20%,再高就不會只是因為收入而更快樂,而是利用收入創造的人生價值才會更快樂,還是一個利他的出發。
中間還談了幾個主題:工作剛剛好,選擇剛剛好,快樂剛剛好,發展剛剛好。這幾個可以留給有興趣的人好好看個書,不過特別想再多分享一下。
這個比起其他六個主題,有些反直覺。我們不就是在找尋這樣極簡的生活,然後因此有著知足的快樂,身而為人,不也是在追尋著人生的價值與意義,快樂不就是一個基本教義嗎?
“問你自己是否快樂,你就變得不快樂了。”
我想起了一個關於熱情的定義,熱情不是追求來的,而是在熟稔工作反覆進行還能從中找到成就的副產品。用這樣的邏輯,我似乎懂了,過度的樂觀快樂可能有毒,真正的快樂是因為我們感到某種程度的滿足而獲得的快樂。快樂不是目的地,而是一個追尋的過程。
我們窮盡一生可能都不會得到所有想要的東西,但我們卻可能為著追求而忽略了身旁已經擁有的更多東西,在已經能有基本溫飽的基礎之下,可能要跟原始本性稍微背離一下,原始人類需要吃飽,需要囤積物品,因為不知道下一餐在哪裡。三百萬年來人類已經不同了,如果有這樣的認知,生活或許可以有更多的不同,好好地體驗當下,不要再為更多不需要的事物付出自由,時間,精力,感情,健康,甚至是地球。身而為人,我們應該可以活得更加不同。所以粽子應該可以少吃一點吧XD
#2023/06
#剛剛好的生活
#讀書會八月選書
#阿崴閱讀
#四天連假不小心也吃了過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