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教育團體的無力感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在某自學團待過五年多的我,曾發現團體裡的學生有個奇怪的現象,他們的出生多半來自中產階級家庭,由於一些學習成就低落,或無法適應一般學校等原因來到體制外,家長也希望能經由實驗教育,找回孩子的學習動力及信心。

沒想到孩子在幾年後卻反而變得越來越廢,同時還整天嚷嚷著學校課程很廢。我試著向他提出學校為何很廢的問題,孩子卻跟我說他覺得課程很白癡,只是也提不出什麼解決辦法。後來,我跟孩子提出轉學的建議,孩子說,可是…出不去啊,因為我也不知道能去哪裡。

類似這樣充滿無力感的對話,在我和團內的好幾個學生聊天時都曾發生過,當時就在想,明明現在學習資源那麼多,到底這份出不去的無力感從何而來。甚至還有學生無力感重到懶得寫請假單,累積了一大堆的曠課紀錄,最後造成因出席率未達標,而需延畢的後果,搞得自己連準時離團的機會都沒有了。

我發現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狀況,原因之一就是團體鮮少有與外部連結的機會,所以長期待在團內的學生,才會想出去也不知該如何出去。這裡指的連結,並不是只出去外面參訪的那種,基本上只要是自學團,出去的行程絕對少不了,只是出去以後活動的規劃,可能就都是和團體高度相關的行程。很少有了解其他教育組織的機會,這樣在團體待久的學生就很容易產生出無力感,久而久之,整個團體也會被持續增長的無力感籠罩,最後變成一攤假裝有在波動的死水。


9會員
29內容數
你有跟身心障礙者互動過的經驗嗎?身障者平常會遇到哪些困難?第一線的教育現場又有發生什麼神奇的故事,就讓身為學障的我來告訴你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