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進行一個小考,來檢視學生學習的成效如何。發現,應用問題有「亂寫」狀況。「亂寫」,只是表示學生寫錯,不是計算錯誤那種類型,而是被除數跟除數搞錯。
心想著,除了重新檢討這個數學問題的意思之外,還有什麼是老師可以做的,來幫助學生更能理解數學。晚上睡前,就胡思亂想了起來。
於是,從昨天學生書寫的兩個題目,來思考什麼是解題的概念,然後化為一種我們上課時,可以用的語言來溝通。
學生學會分數除法的運算邏輯以及規則之後,要面對的還是基本除法概念的問題。但因為「分數」跟「實際生活擁有的整數量感」實在差距太大,學生反而無法解題,導致被除數跟除數錯置。
總量= (每一個)單位量 ×單位數
總量÷(每一個)單位量=單位數
總量÷單位數=(每一個)單位量
在除法中,最少提到的,除數是「每一個單位量」。一開始學習的是,除數是「單位數」,商是「每一個單位量」。但通常,在寫答案時,都是直接寫數字加單位,而忽略了商是每一單位的量。未來,在教學時,應該要讓學生將答案寫得更完整。
所以,要來講以上三個的關係,在重新的用問題來幫學生理解。同時將這個語言張貼起來,成為我們討論數學問題的語彙。(以上更上層的思維概念)
兩個數量之間的關係 如:A是B的幾倍
A是B的幾分之幾
A是B的兩倍,轉化成數學式,就是A=B×2。坦白說,這如果跟上述提到的單位量、單位數扯在一起講的話,這就昏頭了。我的教學策略,其實就是要學生看到一堆文字時,可以提取出,題目裡頭「兩個數量的關係」。那麼學生就有機會將關係變成數學式,然後就可以運用數學式來運算。
重點是,可以理解,問題是在探討,兩者之間的關係。
在自己的胡思亂想中,看看是否能找到一條幫助學生學習數學的路徑。今天就來實踐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