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崔與創傷療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偶然看到有人分享Lois Tonkin的傷痛理論,大致是說人們通常覺得傷痛的感受會隨著時間而縮減,但事實上傷痛並沒有縮減,而是我們會環繞著傷痛而成長。

類似的概念是譚崔團體中經常談論到的,很多時候我們否認、切斷、壓抑各種過往的傷痛時,是因為意識無法負擔強烈的情緒,因此會啟動防衛機制,將它壓得更緊,以免承受痛苦。

然而我們常常忽略一件事,就是那個情緒的感覺記憶是屬於也許是7歲、也許是16歲的你,那個年紀的自己,無論身心都還沒有強壯到可以負荷當時創傷事件的衝擊,因此會完全被淹沒,而這個感覺就牢牢留存在記憶中。

直到你現在也許32歲了,只要回想起這件事,可能又會再度經驗到那強大的足以淹沒你的情緒。但其實你現在經驗到的已經不是當初那個創傷事件帶給你的「情緒本身」了,而是7歲的、16歲的你留下的「情緒記憶」。

而人類很容易建立習性反應,往往這些創傷的記憶一浮現,我們就立即自動化地去切斷它,以避免身心受影響。然而譚崔說,讓光照進那個黑暗的角落,然後你才能開始清理。

針對心輪的譚崔工作,能為自己創造一個寬廣的內在空間,讓你可以和那個創傷記憶待在一起,看清那不是你現在的情緒,而是過往那個身心狀態還不夠強大的你所留存下來的記憶。但現在的你已經成長了,有更堅強的身心足以不被它淹沒,而能夠好好地看清它、理解它、擁抱它、接納它而進一步蛻變它。

看見是療癒的第一步,現在就點亮那個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譚崔行者的沙龍
14會員
25內容數
譚崔是一條古老的途徑,它運用性能量的療癒力,開啟你的心靈和感官,去發生改變、轉化、活出自己、以及去愛。
譚崔行者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9/29
《蕾神之鎚》第一季落幕了,至於是不是全劇終了則還不知道,不過現在我可以先來一點譚崔解析。但想寫在前面的是,這所有的分析都是基於某種不可靠的事實,畢竟我不認識事件中的任何人,也無法全盤知道事件全貌,所以比較健康的態度是把它當成劇情角色分析,不要太過入戲。
2023/09/29
《蕾神之鎚》第一季落幕了,至於是不是全劇終了則還不知道,不過現在我可以先來一點譚崔解析。但想寫在前面的是,這所有的分析都是基於某種不可靠的事實,畢竟我不認識事件中的任何人,也無法全盤知道事件全貌,所以比較健康的態度是把它當成劇情角色分析,不要太過入戲。
2023/09/29
對於大部份台灣人來說,身體的碰觸並不是很熟悉的經驗,相對於西方,我們的文化對身體設下種種的界線,能夠自在地被碰觸的對象,可能僅限於家人或伴侶,甚至我想對很多人來說,即使是家人也鮮少有親密的身體接觸。
2023/09/29
對於大部份台灣人來說,身體的碰觸並不是很熟悉的經驗,相對於西方,我們的文化對身體設下種種的界線,能夠自在地被碰觸的對象,可能僅限於家人或伴侶,甚至我想對很多人來說,即使是家人也鮮少有親密的身體接觸。
2023/09/29
譚崔團體中有時候在某一種情況下,會讓人覺得好像不是身心靈團體該有的樣子,比如說某個同學過去的創傷浮現、內在劇烈的情緒被勾動、陷入悲慘的回憶中,如果當下那個經驗正是關鍵點,通常老師會阻止附近的同學去安慰他/她。
2023/09/29
譚崔團體中有時候在某一種情況下,會讓人覺得好像不是身心靈團體該有的樣子,比如說某個同學過去的創傷浮現、內在劇烈的情緒被勾動、陷入悲慘的回憶中,如果當下那個經驗正是關鍵點,通常老師會阻止附近的同學去安慰他/她。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偶然看到有人分享Lois Tonkin的傷痛理論,大致是說人們通常覺得傷痛的感受會隨著時間而縮減,但事實上傷痛並沒有縮減,而是我們會環繞著傷痛而成長。
Thumbnail
偶然看到有人分享Lois Tonkin的傷痛理論,大致是說人們通常覺得傷痛的感受會隨著時間而縮減,但事實上傷痛並沒有縮減,而是我們會環繞著傷痛而成長。
Thumbnail
一百多年前佛洛伊德在毫無證據的情況下,主張人們遭遇創傷時會受到壓抑,然後完全忘了這些事件直到在精神分析的治療過程裡被釋放出來,他這種說法,到現在還有許多人深信不疑,許多電影也不斷地拍出這樣的情節。     但是據現在的研究認為,嚴重的心理創傷,只有在創傷導致當事人昏迷或是腦部受損,或是發生在年齡太
Thumbnail
一百多年前佛洛伊德在毫無證據的情況下,主張人們遭遇創傷時會受到壓抑,然後完全忘了這些事件直到在精神分析的治療過程裡被釋放出來,他這種說法,到現在還有許多人深信不疑,許多電影也不斷地拍出這樣的情節。     但是據現在的研究認為,嚴重的心理創傷,只有在創傷導致當事人昏迷或是腦部受損,或是發生在年齡太
Thumbnail
接觸過身心靈或是心理方面療癒的人都知道,人因為累生累世或今世所受到的一些創傷,會儲存在細胞跟DNA的記憶中。如果沒有釋放掉那些能量,它們其實會一直都存在著,事件就是會不斷的陷入循環,愈害怕的事愈會發生。直到你真的搞清楚生命與能量之間到底是如何運作的。 療癒簡單來說就是釋放內在曾經對某
Thumbnail
接觸過身心靈或是心理方面療癒的人都知道,人因為累生累世或今世所受到的一些創傷,會儲存在細胞跟DNA的記憶中。如果沒有釋放掉那些能量,它們其實會一直都存在著,事件就是會不斷的陷入循環,愈害怕的事愈會發生。直到你真的搞清楚生命與能量之間到底是如何運作的。 療癒簡單來說就是釋放內在曾經對某
Thumbnail
「傷痕不是用來提醒我們痛苦的過去,而是讓我們學會成長的標記。」- 洛伊··班尼特 「生命中的創傷經驗,有時會像一道無法逾越的鴻溝,讓人感到絕望和無助。在本集的Podcast中,我們將從台劇「模仿犯」的主角和劇情出發,探討心理創傷的定義、類型,以及影響創傷復原的因素。
Thumbnail
「傷痕不是用來提醒我們痛苦的過去,而是讓我們學會成長的標記。」- 洛伊··班尼特 「生命中的創傷經驗,有時會像一道無法逾越的鴻溝,讓人感到絕望和無助。在本集的Podcast中,我們將從台劇「模仿犯」的主角和劇情出發,探討心理創傷的定義、類型,以及影響創傷復原的因素。
Thumbnail
這幾年上了些創傷知情的課然後呢? 這本書提到了解發生過什麼事情之後,你該如何復原?知道自己為什麼痛苦,改變面對創傷的方式,及對這世界的看法,進而找到改變人生的內在力量。
Thumbnail
這幾年上了些創傷知情的課然後呢? 這本書提到了解發生過什麼事情之後,你該如何復原?知道自己為什麼痛苦,改變面對創傷的方式,及對這世界的看法,進而找到改變人生的內在力量。
Thumbnail
「受創者記得太少,卻又記得太多」(p.193),這或許是我閱讀完《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最喜歡的一句話。傷痛、受創,都是我們不願意去憶起的過去,所以我們將這些往事塵封於心底,不去觸碰,以為這樣我們都會好起來,但這種逃避的方式,換來的不是讓自己好受點,而是身心靈的持續折騰和苦痛。 《心靈的傷,身體會記
Thumbnail
「受創者記得太少,卻又記得太多」(p.193),這或許是我閱讀完《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最喜歡的一句話。傷痛、受創,都是我們不願意去憶起的過去,所以我們將這些往事塵封於心底,不去觸碰,以為這樣我們都會好起來,但這種逃避的方式,換來的不是讓自己好受點,而是身心靈的持續折騰和苦痛。 《心靈的傷,身體會記
Thumbnail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童年傷痕總是默默地在影響著我們,在我們壓力大、身心最為脆弱的時候,試圖佔據我們的思緒,讓我們陷入更脆弱、更難堪的處境。正念練習可以幫助我們接納傷痕的全貌、重建身心連結、穩定腦部神經網路,減緩傷痕對我們現在的影響。
Thumbnail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童年傷痕總是默默地在影響著我們,在我們壓力大、身心最為脆弱的時候,試圖佔據我們的思緒,讓我們陷入更脆弱、更難堪的處境。正念練習可以幫助我們接納傷痕的全貌、重建身心連結、穩定腦部神經網路,減緩傷痕對我們現在的影響。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