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在說「忘記傷痛」的時候,指的到底是哪一種「傷」,又要如何忘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今天,我想聊這麼一個話題 : 如何忘記傷痛。

為什麼呢 ?

從小到大,只要我們一遇到不如意的事,家人和朋友總是這樣勸我們 :「過去就過去了」、「要勇敢」、「不要放棄」。

勵志書則是告訴我們要忘掉傷痛、一切會更好的 …

但為什麼我們到現在還在痛,也不曾忘記那些傷 ?

我在《內在療癒原力》這本書中讀到一個故事,故事主角莫名的不自信。

就從這個故事說起。

raw-image

--

《內在療癒原力》的作者是維克斯.金 (Vex King)。他是一位作家,也是個人成長領域的思維教練。

他有一位女性客戶,想要瘦身,也想要學習怎麼與他人相處,維克斯建議她去參加有社交氛圍的健身課程。

幾個禮拜後,她開始抱怨自己下背及大腿很痠痛,對於課後的小酌聚會也感到焦慮不已。

「他們會不會是基於禮貌,才找我去酒吧 ? 但其實他們很討厭我 ?」

「有什麼好討厭妳的 ? 或許他們是對妳好奇,想找妳聊天。」

「大家一直以來都很討厭我 …」

她將多年以來深壓在心中的羞愧感說了出來,她一直都不想讓其他人知道。

接著,她又說出一段關鍵的傷痛往事。

原來,她的丈夫外遇,對象是她的好朋友。更令她難過的是,她們一群好朋友早就都知道,但沒有一個人告訴她這件事。

這件事情之後,她一直不敢接受新的感情,也不相信別人善意的友情。她總是認為大家討厭她,她覺得自己應該是哪裡不夠好。

--

故事就是這樣。

原來,以前的傷,我們一直都記得。現在,我們只是不想承認。

在我們還很年輕的時候,大腦不知道怎麼處理這種經歷,我們甚至無法理解自己經歷了什麼,因為大腦還沒有發育成熟。

然後,我們就以為那些事其實沒那麼重要。

書上說,「創傷是來自於過往經驗的一種持久性情緒和心理痛苦。」

這些傷痛一直影響我們直到長大,我們可能都沒有發現。

我們都有過這種時候,當遭受背叛,或是在人際關係中出現摩擦時,明明不是你的問題,你卻將過錯怪罪在自己身上。

你就是沒有辦法說服自己,說自己一點責任都沒有。

我們的臉皮變得越來越薄,內心越來越敏感,身體越來越痛苦。

raw-image

--

好想忘掉以前的不愉快,有沒有辦法 ?

在讀這本《內在療癒原力》之後我體認到,不需要勉強自己去忘記所有的事,相反的,去接受它。更重要的是,如何面對接下來的事。

在前面那個案例中,作者告訴她 :「專注在課程本身就好,課後只要跟大家說再見,轉頭就走。」

漸漸的,她的身體不痛了,也越來越不害怕跟朋友聚會了。

--

那些傷,身體都記得,然後以疼痛、逃避等方法表達出來。

我們上台前抖個不停、害怕接下新任務、在聚會中感到不自在,都是身體在抗議。

身體的反應像大象一樣強大,你無法控制。

但是,你可以假裝順從,然後做一些別的事情,去吸引它的注意力,然後慢慢改變它的習性。

路,是腳踏出來的 ; 記憶,是時間刻畫出來的。

人的每一步行動都在刻畫過去,同時也在雕塑未來。

你不需要忘記任何事,只要決定接下來怎麼做。

--

請你給我點一下愛心,在下面按「+」追踨哈利哥。

也可以在 FB 和 IG 追蹤我 ~

FB : https://www.facebook.com/read.by.harry/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read.by.harry/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哈利哥 | 下班後閱讀寫作
95會員
197內容數
閱讀的價值在於形塑自己的觀點,打造知識框架,擁有不同角度思考的能力,這樣才能減少盲點與認知偏誤,讓我們能更精確地理解問題,面對這個真實的世界。
2025/02/06
從《唐吉訶德》探討閱讀如何影響個人認知與行為,並提出避免資訊過載及養成好習慣的方法。
Thumbnail
2025/02/06
從《唐吉訶德》探討閱讀如何影響個人認知與行為,並提出避免資訊過載及養成好習慣的方法。
Thumbnail
2024/02/04
女兒去挑同學的生日禮物,我只有 30 分鐘,開始吧。
Thumbnail
2024/02/04
女兒去挑同學的生日禮物,我只有 30 分鐘,開始吧。
Thumbnail
2024/02/02
想寫點東西,卻又不知道要寫什麼 ; 就算動筆了,寫一寫就不知道自己在寫什麼 ; 花了很多時間寫的東西,卻沒有什麼人看。
Thumbnail
2024/02/02
想寫點東西,卻又不知道要寫什麼 ; 就算動筆了,寫一寫就不知道自己在寫什麼 ; 花了很多時間寫的東西,卻沒有什麼人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問題不在於「世界」是什麼樣子,而在於「你」是什麼樣子。 每本書在每個年齡層看的感想都不同,但這本書依照當下的心情狀態不同,得到的感想和見解也大不相同,這或許就是這本書的特色之一。
Thumbnail
問題不在於「世界」是什麼樣子,而在於「你」是什麼樣子。 每本書在每個年齡層看的感想都不同,但這本書依照當下的心情狀態不同,得到的感想和見解也大不相同,這或許就是這本書的特色之一。
Thumbnail
「那一種疼痛是可以忍受的?」 這是近四十年前讀醫學院時,捧讀的內科學聖經哈里遜內科學時(到現在我的女兒讀的仍然是這本聖經,只是更新不知道幾十版了),其中有關疼痛的那章節第一段的第一句話。 答案很有趣,「只有發生在別人身上的疼痛是可以忍受的。」 在這麼嚴肅的教科書中出現這個像是腦筋急轉彎的問答並
Thumbnail
「那一種疼痛是可以忍受的?」 這是近四十年前讀醫學院時,捧讀的內科學聖經哈里遜內科學時(到現在我的女兒讀的仍然是這本聖經,只是更新不知道幾十版了),其中有關疼痛的那章節第一段的第一句話。 答案很有趣,「只有發生在別人身上的疼痛是可以忍受的。」 在這麼嚴肅的教科書中出現這個像是腦筋急轉彎的問答並
Thumbnail
你有過受傷的經驗嗎? 跌倒了,身體疼痛,還在身上留下擦痕、瘀青,在還沒褪去之前,每回碰到都會記得那份痛。刺傷了,傷口流血,得緊緊按壓止血,在血小板發揮作用前,感受自己心裡也湧起恐懼,原來皮肉如此脆弱。也有開刀手術的傷,在麻醉退場後愈見燒灼,傷口愈大、撕裂感也愈深,肌肉組織被切開後失去力量...
Thumbnail
你有過受傷的經驗嗎? 跌倒了,身體疼痛,還在身上留下擦痕、瘀青,在還沒褪去之前,每回碰到都會記得那份痛。刺傷了,傷口流血,得緊緊按壓止血,在血小板發揮作用前,感受自己心裡也湧起恐懼,原來皮肉如此脆弱。也有開刀手術的傷,在麻醉退場後愈見燒灼,傷口愈大、撕裂感也愈深,肌肉組織被切開後失去力量...
Thumbnail
「雖然有人可能會告訴你/妳,療癒之旅應該是乾淨俐落且按部就班,但我知道悲傷其實是混亂的」這段話真是充滿了尊重每個人的進度與真正事實,因為在心理學裡頭確實有著悲傷輔導這樣的內容、也有所謂悲傷五階段的歷程,然而每個人不一定會符合順序的走完全部,或是一定得經過某些歷程。
Thumbnail
「雖然有人可能會告訴你/妳,療癒之旅應該是乾淨俐落且按部就班,但我知道悲傷其實是混亂的」這段話真是充滿了尊重每個人的進度與真正事實,因為在心理學裡頭確實有著悲傷輔導這樣的內容、也有所謂悲傷五階段的歷程,然而每個人不一定會符合順序的走完全部,或是一定得經過某些歷程。
Thumbnail
人生中難免會遭遇痛苦的事情,有些記憶痛苦不堪,寧願一輩子也不要再記起。儘管不想憶起痛苦的回憶,但正因為痛著、苦著,想忘記卻忘記不起。如果有一種療法可以徹底抹去某一段記憶,你會願意接受療法嗎?又有哪一段記憶你想清除?如果可以選擇性地忘記受傷害的記憶,那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 溫蒂.沃克的小說《最好別想起
Thumbnail
人生中難免會遭遇痛苦的事情,有些記憶痛苦不堪,寧願一輩子也不要再記起。儘管不想憶起痛苦的回憶,但正因為痛著、苦著,想忘記卻忘記不起。如果有一種療法可以徹底抹去某一段記憶,你會願意接受療法嗎?又有哪一段記憶你想清除?如果可以選擇性地忘記受傷害的記憶,那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 溫蒂.沃克的小說《最好別想起
Thumbnail
從生理機轉到創傷安撫,為疲憊的現代人精選五本心靈療癒書籍。
Thumbnail
從生理機轉到創傷安撫,為疲憊的現代人精選五本心靈療癒書籍。
Thumbnail
「真正的放下,是不介意再度提起。」 這是我第二次看這本書。 兩次看這本書的原因也是一樣,就是失戀。
Thumbnail
「真正的放下,是不介意再度提起。」 這是我第二次看這本書。 兩次看這本書的原因也是一樣,就是失戀。
Thumbnail
書名: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 作者: 貝塞爾‧范德寇(Bessel van der Kolk) 出版社:大家出版 出版日期:2017/07/05 陳揚的小小介紹:     對於這本書真是相見恨晚,如果我早一點讀到這本書,可能我對於創傷能有更深更廣的瞭解。我自己是臨心系出生的,腦
Thumbnail
書名: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 作者: 貝塞爾‧范德寇(Bessel van der Kolk) 出版社:大家出版 出版日期:2017/07/05 陳揚的小小介紹:     對於這本書真是相見恨晚,如果我早一點讀到這本書,可能我對於創傷能有更深更廣的瞭解。我自己是臨心系出生的,腦
Thumbnail
懷抱著受傷的記憶,卻不願遺忘,因為那是唯一的擁有 身體的傷口,視覺是一種治癒的過程,觀看康復的過程,就算緩慢,還是可以洗淨、塗藥、搔癢、結痂,注視與關懷,進而遍尋不著。「好了?」自問一番:「就這麼好了?」情感的傷口,卻難有這樣具體的進程,能依賴的藥是時間與流動的心靈狀態,對於與人互動不多甚至擁抱悲
Thumbnail
懷抱著受傷的記憶,卻不願遺忘,因為那是唯一的擁有 身體的傷口,視覺是一種治癒的過程,觀看康復的過程,就算緩慢,還是可以洗淨、塗藥、搔癢、結痂,注視與關懷,進而遍尋不著。「好了?」自問一番:「就這麼好了?」情感的傷口,卻難有這樣具體的進程,能依賴的藥是時間與流動的心靈狀態,對於與人互動不多甚至擁抱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