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有教所有東西嗎?談課外學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學校和學習

身為學生的我,常常會思考,學校的課真的能教會我所有東西了嗎?

只有學好學校的東西,似乎感覺缺了些甚麼

學校課程教的東西是一部分,但我們有很多東西,學校的課根本沒教,或是很少教

例如學習方法、理財、時間管理、人生目標和意義、養成習慣、幸福等等

大學後,有些課有涵蓋上述內容,但​會面臨一些選課難題

例如課程分數難拿(不甜)、課程負擔太重(不涼)、選課人數限制、課堂時間跟必修衝堂,或有時候到考試週,作業考試一大堆,沒辦好好聽那些上課內容

例如通識課,我常常會選一些負擔少、給分甜的,學長姊常常跟我說,成績一定要顧好,對於研究所和就業很重要,所以通識課也不是有興趣就修

有些課則會講很深,例如營養學,可能我只要想知道怎麼吃比較健康,而課程中會講很多專有名詞和生化機制等,這些我可能不一定要知道

而且因為要給分數,有些課就變得不好玩了

畢竟時間和精力都有限,也會有成績顧慮,沒辦法什麼課都修

如果是想要畢業的成績單上有的,那修課是需要的

如果是沒有要放在成績單上,可以由很多管道自主學習

學習管道

有滿多管道,可以提供學習的,例如圖書館的書、電子資源、講座、工作坊等等

有些人則透過擔任系上幹部、策畫活動、實習等方式在做中學

網路上也有很多資源,例如影音、部落格、下載電子書等等

有時我會看看講座和工作坊的主題,是否有興趣,例如有次工作坊就介紹AI與教育,聽到講師對AI看法,也有機會跟同學交流意見

雖然我沒有擔任系上幹部,但曾經參加校系博覽會活動,訓練自己表達的能力,把系上課程介紹給大家聽

我自己是滿喜歡看電子書,因為看文字的速度,比起用聽的來得更快,而且有網站有些電子書可以下載,並搭配Kindle APP和PC版,以及send to kindle功能,方便在不同設備上同步和閱讀

例如我有看了「學習如何學習」,從腦科學的方法解釋如何學習;「我們為什麼要活著?」從各面向探索人生意義;「最有生產力的一年」,給予很多時間管理的方法等;「人類大歷史」讓我了解到人類的起源和發展,對這個世界有更多了解;「被討厭的勇氣」讓我學習到與人相處的心態

部落格文章,也是我常看的,可以依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或領域去查文章

有時對某領域深入,或看些研究結果,就會看一些研究文章

目前我就是寒暑假,以及學期中課業不重的時候,會看課外書,然後平時會看些文章

大家也可以依照領域,去網路上,找找看有哪些推薦的書、文章、資源

學哪些

要學習那些呢?

可以看看哪些,是對於生活有幫助的,包含當前和未來的生活,例如學習法、時間管理、健康、幸福、理財、人生目標和選擇等,這種一生會面臨的課題

以及學一些對於這世界,能更多了解,或帶來啟發的,例如我喜歡看心理學和生物,了解到更多關於人類和世界的事情,哲學可以有更深的思考,思考一些諸如人生意義的問題,指引些人生方向,找到活著的理由

大家也可以思考哪些是能有幫助、了解世界、有啟發的內容

雖然這樣看起來,好像要學習的東西很多,但也不用太焦慮,不用和他人比較,而是想著自己每天都有成長

學校教的是一部分,但是也有學校不教的

就可以用各類管道,進行課外學習

而在時間分配上,以及各類活動的平衡,大家就自行決定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小豆pika的園地
130會員
380內容數
目前主要會以書籍心得、動漫心得、生活想法等方面來寫
小豆pika的園地的其他內容
2025/04/07
有些人覺得,大學讀什麼科系,就決定了未來要做的工作, 但其實有很多網路調查都發現,有許多人最後做的事情,跟本科系沒有關係。 這反而是一種解放,因為讀哪個科系,不代表你以後就只能往那個方向發展。
2025/04/07
有些人覺得,大學讀什麼科系,就決定了未來要做的工作, 但其實有很多網路調查都發現,有許多人最後做的事情,跟本科系沒有關係。 這反而是一種解放,因為讀哪個科系,不代表你以後就只能往那個方向發展。
2025/01/09
嗨嗨大家,最近剛好在用一些選課的事情,想說可以把這幾年來大學選課經驗做個紀錄,跟大家分享喔 1 看課程評價,評價包含甜涼度、課程要求、評分方式、加簽方法、課程特別事項(例如全英授課、英語教科書、不能用3C、開書考等等)等 2 課程評價可去幾個網站找,例如Dcard PTT FB課
2025/01/09
嗨嗨大家,最近剛好在用一些選課的事情,想說可以把這幾年來大學選課經驗做個紀錄,跟大家分享喔 1 看課程評價,評價包含甜涼度、課程要求、評分方式、加簽方法、課程特別事項(例如全英授課、英語教科書、不能用3C、開書考等等)等 2 課程評價可去幾個網站找,例如Dcard PTT FB課
2025/01/08
嗨嗨大家! 最近因為選課的關係,我想到可以來聊聊課業和交友的主題。 有時候,我們會想要從系上同學那裡了解一些課程心得和評價,尤其是系選修課,因為某些課在網路上通常評價不多,從同學口中就獲得資訊就是一種好方式,要如何獲得? 我在大學的體會是:很多時候,需要自己「主動分享」
2025/01/08
嗨嗨大家! 最近因為選課的關係,我想到可以來聊聊課業和交友的主題。 有時候,我們會想要從系上同學那裡了解一些課程心得和評價,尤其是系選修課,因為某些課在網路上通常評價不多,從同學口中就獲得資訊就是一種好方式,要如何獲得? 我在大學的體會是:很多時候,需要自己「主動分享」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或許我們會對學習的定義太過鬆散、或許我們會對學習的定義太過嚴謹。 如果找到學習的"效果"與"目的",生活周遭的所有事物都可以作為學習的來源。
Thumbnail
或許我們會對學習的定義太過鬆散、或許我們會對學習的定義太過嚴謹。 如果找到學習的"效果"與"目的",生活周遭的所有事物都可以作為學習的來源。
Thumbnail
某日,聽到班上的學霸小L埋怨道:「吼,課本很沒用耶,看課本都看不到重點!還是看講義比較有用。」 #導師的修煉 之 如何引導學生學習動機 親愛的小L: 如果「課本」和「講義」都有相同的概念範圍,你覺得課本沒有重點?講義才有重點!這不是很矛盾嗎? 靜下心來想想,兩種文本到底差別為何
Thumbnail
某日,聽到班上的學霸小L埋怨道:「吼,課本很沒用耶,看課本都看不到重點!還是看講義比較有用。」 #導師的修煉 之 如何引導學生學習動機 親愛的小L: 如果「課本」和「講義」都有相同的概念範圍,你覺得課本沒有重點?講義才有重點!這不是很矛盾嗎? 靜下心來想想,兩種文本到底差別為何
Thumbnail
你是喜歡學習的人嗎? 我是。而且總喜歡到處東沾一點、西看一點;要說三分鐘熱度也不完全,但在初識新事物總是奮發期待,而學到某個段落時就不探究深耕,我常覺得懂了就好,也不擅於記錄。 而這種喜愛學習的心態,也偶爾讓我思考:那些聽過的廣播、看過就忘了的書、曾花錢上過就忘的課,真的有用嗎? 學習的看法 Bry
Thumbnail
你是喜歡學習的人嗎? 我是。而且總喜歡到處東沾一點、西看一點;要說三分鐘熱度也不完全,但在初識新事物總是奮發期待,而學到某個段落時就不探究深耕,我常覺得懂了就好,也不擅於記錄。 而這種喜愛學習的心態,也偶爾讓我思考:那些聽過的廣播、看過就忘了的書、曾花錢上過就忘的課,真的有用嗎? 學習的看法 Bry
Thumbnail
有些大學必修課若無法順利通過考試門檻,可能會擋修下一學期的課程,對於部分學生而言甚至會導致延畢。作為自行摸索學習模式的苦主,筆者分享了自己的心得,提供一些想法以期學生找到適合的學習方式。
Thumbnail
有些大學必修課若無法順利通過考試門檻,可能會擋修下一學期的課程,對於部分學生而言甚至會導致延畢。作為自行摸索學習模式的苦主,筆者分享了自己的心得,提供一些想法以期學生找到適合的學習方式。
Thumbnail
談到學習的方法對於學生而言非常重要,特別是在國三到高一這段時期,學習需要思考的部分增加了,需要理解並運用前幾年所學的知識點,這時候若能學會適當的方法,對於學習是非常有益的。國內的正規教育普遍偏向純知識傳授,很少有老師會教授學習方法,因此學生在這個時期會遇到很多學習上的困難,也容易用錯誤的方法去學習。
Thumbnail
談到學習的方法對於學生而言非常重要,特別是在國三到高一這段時期,學習需要思考的部分增加了,需要理解並運用前幾年所學的知識點,這時候若能學會適當的方法,對於學習是非常有益的。國內的正規教育普遍偏向純知識傳授,很少有老師會教授學習方法,因此學生在這個時期會遇到很多學習上的困難,也容易用錯誤的方法去學習。
Thumbnail
為什麼你學了一堆知識、技能,看了一堆書,但是對於解決問題似乎沒有太大成效?或者覺得沒有太多成長? 你學了很多「Know-What」也累積了許多「Know-How」但沒有好好學習「Know-Why」導致你無法學以致用。
Thumbnail
為什麼你學了一堆知識、技能,看了一堆書,但是對於解決問題似乎沒有太大成效?或者覺得沒有太多成長? 你學了很多「Know-What」也累積了許多「Know-How」但沒有好好學習「Know-Why」導致你無法學以致用。
Thumbnail
上次讀書是什麼時候?讀哪本書?可以簡單用幾句話說出主旨與心得嗎? 繼上一篇文章〈有Clubhouse, Podcast, YouTube, Coursera,還需要書嗎?〉,淺談:為何要讀「書」,今天是「讀書三部曲」的「第二部曲」,想叩問的是:為何要「讀書」? 為何要「學習」?
Thumbnail
上次讀書是什麼時候?讀哪本書?可以簡單用幾句話說出主旨與心得嗎? 繼上一篇文章〈有Clubhouse, Podcast, YouTube, Coursera,還需要書嗎?〉,淺談:為何要讀「書」,今天是「讀書三部曲」的「第二部曲」,想叩問的是:為何要「讀書」? 為何要「學習」?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