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持有溫度的親密關係並不能只靠「克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越努力越挫折的親密關係,讓人感到無力。

  

前天一則「夫妻吵架互推托而不接小孩」的新聞標題,瞬間將我拉回還是幼兒園老師的回憶裡。

  

記得那天班上有個男孩發高燒,於是我打電話通知男孩的媽媽。媽媽聽到後先是詢問了男孩當時的狀況,之後回覆我會立刻來接男孩去診所;但電話才剛掛掉又響起。

  

男孩媽媽:「老師,可以請妳幫個忙嗎?妳幫我打電話給爸爸(男孩爸爸),請他來接,妳跟爸爸說妳聯絡不到我。」

  

抱著發燒的男孩,聽到媽媽的這番話讓我不知如何應對,但心裡的感受五味雜陳,因為趴在我肩膀上睡著的男孩,他的身體和小臉頰越來越燙,讓我很擔心。不過我想我似乎也能明白媽媽的心情。

  

「我老公每次都說很忙,沒空不能接小孩,我也要上班......。」我突然想起,曾經聽媽媽敍述過。

  

於是我又快速地撥通了爸爸的電話,「老師,不好意思,妳沒有打給媽媽(男孩媽媽)嗎?可以請她先去接......。」

  

後面的對話內容和周旋,我在這裡就不多做詳述。,最後是男孩的爸爸到校接回,而當男孩爸爸抱著男孩走至校門口時,男孩的媽媽也到了。

  

男孩媽媽在校門口對我微笑向我揮手道謝,然後一起帶著男孩回家了。隔日男孩雙手牽著爸爸媽媽的手走進教室,用稚嫩的奶音和可愛的文法跟我說:「腦師,我已經都沒有發燒惹,我已經都生病好惹啊。」

  

我抱起男孩和男孩的爸爸媽媽一起揮手說再見。「我喜翻放學的時候,爸爸、媽媽一起來接我。」男孩撒嬌著說。

  

。。。

  

他們離開後,我不斷思索著這件事,也意識到了一件很重要的事。「為什麼我們習慣先打給孩子的媽媽,而不是爸爸?」

  

原來在文化框架裡長成大人的我,也還是在無意識當中認為孩子的事是和媽媽緊緊栓在一起的,我或我們是否也在無意識中將爸爸排除在外,以致於會很直覺的往「媽媽應該......,」的思考模式產生。

  

久而久之,反常就變成了正常。

  

而男孩的媽媽或許也被「母性」制約了,直到在照顧孩子的勞務分配裡出現了不對等的狀況,才讓真實的感受浮出水面。

  

男孩的父母是很疼愛男孩的,這點我可以很肯定也能感受到,我也不多做猜想,因為我們看到的都只是冰山一角,實在沒有資格做任何批判。

  

當年單身的我也不過二十多歲,面對這樣的狀況確實讓我有點措手不及,不過我居然立刻對「親密關係」有了更多的反思,還有更多的換位思考,這是我從未預料過的事。就那時而言。

  

。。。

  

「我已經做很多了,難道你/妳沒看到嗎?」

  

「為什麼每次都是我?」

  

「老是為了同一件事而吵,你/妳就不能稍微改一下,體諒一下嗎?」

  

這樣類似的對話,我想應該是伴侶之間很常發生的爭執句,任何一句放在任何一方都是合情合理的,但有時候好像也不全然是勞務分配不均,這麼單一的問題。

  

之所以會認為不全然是勞務分配不均是因為,在關係良好的伴侶之間,似乎較少因勞務分配不均而有所爭執,不是因為雙方從不爭執或是某一方只能隱忍。

  

而是雙方都願意為了對方而願意多付出一點的那種心意,以及在面對每一次的問題時,練習不用貶低、責備,不刻意迴避的溝通方式,表達真實的想法和情緒,懷抱著即使有衝突也是練習更靠近彼此的機會而共同努力。

  

我想,這樣或許可以讓「努力」是雙向的,而不再是各自努力著,卻離彼此越來越遠。

  

。。。

  

除了在婚姻中的彼此之外,還有許多被隱藏在文化制度或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在難以抉擇又少了同理溝通的情況下所「必然」延伸的新問題,我想也是需要共同去面對和協調的。

  

我不說「克服」,是因為覺得這個目標太過絕對也太艱澀,因為婚姻是二個家族的事,並非只有夫妻二人,而有些根深蒂固的狀況是無法被克服的,以健康和尊重的心態去處理,盡量不讓彼此太困擾就好。

  

關係不需刻意討好,也勉強不來。因為當你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看這一切時,你可能也會覺得沒有錯。那麼你可能會好奇,究竟是誰的錯?而又錯在哪裡?

  

倘若我說其實真正錯的只是我們身處的時空背景不同,所以想法和觀念天懸地隔又如此迥異,你會認同嗎?

  

就像之前曾分享過我那重男輕女的奶奶,在得知出生的我是個女孩的那一刻,就生氣的要求我父親將我送走的真實故事嗎?我曾為此難過,也努力想要證明自己去討好奶奶,想要獲得被肯定和被愛。

  

曾經我也對奶奶無法理解,不被愛的委屈一直住在我心裡,只是我刻意假裝不在意。縱使奶奶已離世了,我仍然還是想知道祂老人家,有沒有從討厭我變得喜歡我了呢?

  

過了好多,好多年,我還是會想起奶奶,然後心裡面冒出了一些領悟——其實在爺爺奶奶的那個年代,重男輕女是沒有錯的;而或許祂也是這樣被期望的,所以很在意。

  

當然我不是兩性專家,上述只是就自己的觀察和感受做小小的分享,不是絕對的答案。

  

。。。

  

男孩事件的後來,我在每次的電話訪談中,已不再「只」聯絡學生的媽媽了,除非媽媽們說:「老師,沒關係,妳直接找我就好。」

  

對,你們沒看錯。最後媽媽們也都還是希望,聯絡人的第一順位是媽媽,而不是爸爸。



歡迎你贊助與支持我的文字書寫。感謝你的停留與閱讀。如果你也喜歡我的文字,請給我一個鼓勵的愛心或追蹤、分享喔!


謝謝陪伴我們的那些故事。即使長大了,也不要忘了我們仍然是個孩子。祝福你的每一天都能夠在紛擾裡找回平靜和溫柔自在。

在這裡可以搜尋微微的粉絲專頁:棉花糖的晴天暖綿綿 

點此連結即可線上聽微微說故事:微微的原創晚安故事

  


慢下來,才能看見與理解孩子,而我們也能在「慢」裡找回自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成為夫妻後,無論是順境或是逆境,富有或貧窮,健康或疾病,我將永遠愛你、珍惜你直到地老天長、不離不棄。 我承諾對你永遠真心與忠誠。」    可是當真正面臨到順境或富有時,能夠找回初衷而不被誘惑改變嗎?當面臨逆境或貧窮時,真的又能夠不離不棄直到永遠嗎?  
進入家庭,有了孩子,一切的追求和穩定需求,都以家庭為主,真的不如以往只有兩人世界那樣。
「成為夫妻後,無論是順境或是逆境,富有或貧窮,健康或疾病,我將永遠愛你、珍惜你直到地老天長、不離不棄。 我承諾對你永遠真心與忠誠。」    可是當真正面臨到順境或富有時,能夠找回初衷而不被誘惑改變嗎?當面臨逆境或貧窮時,真的又能夠不離不棄直到永遠嗎?  
進入家庭,有了孩子,一切的追求和穩定需求,都以家庭為主,真的不如以往只有兩人世界那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那天你來找我談話,我感受到你呼吸與說話速度稍快,於是邀請你一起先回到呼吸、回到身體的覺察。你很快覺察了自己的身體與呼吸當下是緊繃的,覺察了便能開始讓自己順暢地呼吸,舒緩身體的僵硬。 在談話裡我陪伴你一起探索對於母親的不滿、對於成年孩子的操煩,底層渴望原來是對家人的在乎與愛,同時也有想照顧自己身心的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一位個案在阿卡西紀錄中解讀過程中的經歷。反映出因繼母的管教影響,導致自信心缺乏與家庭關係的困擾。專家引導個案釋放情緒、建立自我優點意識,並學會自我安撫。此篇文章探討如何從創傷中重新自我認識,尋找幸福的過程。最後,個案也針對情感關係中的溝通障礙進行了深度分析與解決,適合有相似背景的人士參考。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Thumbnail
「每次你都不讓我跟媽媽睡!」 「哪有每次?!」孩子的爸爸辯解著。
Thumbnail
擔憂親密關係中的對方心煩、動怒,所以選擇不斷負荷,是我今天面見的你。 我相信,這樣的失衡踉蹌會越來越少,我願意與你一起學習相信親密關係裡的另一個人,他同樣也是願意負荷的,我願意和你一起學習放下心中的重擔,享受在親密關係裡共同面對酸甜苦辣,攜手並進構築一個有愛的家。
Thumbnail
工作回程的路上,男孩一到家即打電話給我,跟我說他在學校發生一些事,老師有寫聯絡簿與傳訊息給我。 回到家,男孩講著講著,就開始擔心哭泣,希望我抱抱他、陪他。我抱抱他,並引導他說出他擔心的是什麼?現在的心情與處境?他想到可以怎麼處理?我也鼓勵他可以怎麼勇敢面對與承擔選擇與行為的後果。
Thumbnail
孩子上了小二以後複習功課、練琴,不喜歡媽咪在旁邊,總是指定爸爸。我很納悶,是兒子崇拜爸爸?兒子已經脫離跟媽咪撒嬌的階段?亦是男人間建立了秘密對話?可是兒子才八歲耶! 要稱作男人應該還早吧!
Thumbnail
我一直覺得親師溝通很重要,也對老師很尊重,但昨天跟孩子班導的溝通卻讓我懷疑是不是代溝的問題。 我讓孩子參加課後班的動機很簡單,就是適應他所要待的求學生涯最長的環境。班上留課後班的同學只有個位數,但從這學期開始問題不斷。之前同學抱他、為他打架我想老師都處理好了我也就沒再詢問後續。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那天你來找我談話,我感受到你呼吸與說話速度稍快,於是邀請你一起先回到呼吸、回到身體的覺察。你很快覺察了自己的身體與呼吸當下是緊繃的,覺察了便能開始讓自己順暢地呼吸,舒緩身體的僵硬。 在談話裡我陪伴你一起探索對於母親的不滿、對於成年孩子的操煩,底層渴望原來是對家人的在乎與愛,同時也有想照顧自己身心的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一位個案在阿卡西紀錄中解讀過程中的經歷。反映出因繼母的管教影響,導致自信心缺乏與家庭關係的困擾。專家引導個案釋放情緒、建立自我優點意識,並學會自我安撫。此篇文章探討如何從創傷中重新自我認識,尋找幸福的過程。最後,個案也針對情感關係中的溝通障礙進行了深度分析與解決,適合有相似背景的人士參考。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Thumbnail
「每次你都不讓我跟媽媽睡!」 「哪有每次?!」孩子的爸爸辯解著。
Thumbnail
擔憂親密關係中的對方心煩、動怒,所以選擇不斷負荷,是我今天面見的你。 我相信,這樣的失衡踉蹌會越來越少,我願意與你一起學習相信親密關係裡的另一個人,他同樣也是願意負荷的,我願意和你一起學習放下心中的重擔,享受在親密關係裡共同面對酸甜苦辣,攜手並進構築一個有愛的家。
Thumbnail
工作回程的路上,男孩一到家即打電話給我,跟我說他在學校發生一些事,老師有寫聯絡簿與傳訊息給我。 回到家,男孩講著講著,就開始擔心哭泣,希望我抱抱他、陪他。我抱抱他,並引導他說出他擔心的是什麼?現在的心情與處境?他想到可以怎麼處理?我也鼓勵他可以怎麼勇敢面對與承擔選擇與行為的後果。
Thumbnail
孩子上了小二以後複習功課、練琴,不喜歡媽咪在旁邊,總是指定爸爸。我很納悶,是兒子崇拜爸爸?兒子已經脫離跟媽咪撒嬌的階段?亦是男人間建立了秘密對話?可是兒子才八歲耶! 要稱作男人應該還早吧!
Thumbnail
我一直覺得親師溝通很重要,也對老師很尊重,但昨天跟孩子班導的溝通卻讓我懷疑是不是代溝的問題。 我讓孩子參加課後班的動機很簡單,就是適應他所要待的求學生涯最長的環境。班上留課後班的同學只有個位數,但從這學期開始問題不斷。之前同學抱他、為他打架我想老師都處理好了我也就沒再詢問後續。